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Ⅰ.长江上游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Ⅰ.长江上
游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锋;陈松;陈新军
【摘要】宁杂1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
不育两用系G2A,父本是双低品系P10,2004年育成,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该
品种适合在长江上游油菜主产区推广应用.总结了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抗性强、适合机械化等特点,提出了宁杂11号适合长江上游地区移栽与直播种植的关键技术,为其在该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10
【总页数】3页(P72-73,76)
【关键词】油菜;宁杂11号;栽培技术
【作者】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锋;陈松;陈新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4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油菜新组合,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父本是双低品系P10。

2004年育成,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
西汉中及安康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1];2008年、2009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和
江西省的品种审定。

1 主要特点
1.1 产量高
2005年,国家油菜区域试验(长江上游)中产量变幅为1965.35~3051.65kg/hm2,平均产量2504.25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6.46%,达极显著水平,推荐同时进行生产试验;2006年,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产量变幅为2138.15~3815.00kg/hm2,平均产量2792.10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9.90%,达极显著水平;两年24个试点中18个点增产,6个点减产,平均产量
2648.25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3.12%,达极显著水平;两年产油量平均值为1148.70kg/hm2,比对照增产9.45%,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2006年国家
油菜生产试验(长江上游)平均产量2635.80kg/hm2,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比对照
油研10号增产11.95%。

1.2 熟期早
宁杂1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2005—2007年,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两年的平均全生育期220d,比对照油研10号早2~3d;2006—2007年,国家油
菜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19d,比对照油研10号早3~4d。

2008—2009年,国家
油菜早熟组试验,全生育期192.5d,在19个早熟品种(系)中位居第三,在产量较高的品种中其生育期最早。

1.3 品质优
宁杂11号的品质性状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结果显示,其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20.33μmol/g饼粉,符合国家双低品质标准;含油率较高,为44.17%,比大面积推广品种含油率高1%~2%。

1.4 抗性强
区域试验田间调查显示,宁杂11号对菌核病抗性较强,平均发病率2.71%,病情指数1.3;病毒病发病率0.85%,病情指数0.36;抗病接种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
菌核病、高抗病毒病。

抗寒性中等;抗倒性强;恢复率较高,为98.68%。

1.5 适合机械化
宁杂11号苗期生长较快,耐迟播;株高相对较矮,株型紧凑;以一次分枝结角为主,每角粒数多,千粒重中等;抗倒性强,抗病性中等,成熟期一致性好,耐裂角性中等,适合机械化收获[2-4]。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育苗移栽主要栽培技术
2.1.1 适时早播适时早播可以充分利用晚秋的光热资源,使油菜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以提高生物产量和种子产量。

长江上游地区适宜播种期在9月上旬至9月下旬,具体以当地旬平均温度稳定在20℃时播种为宜[5-6]。

2.1.2 培育壮苗移栽时油菜壮苗应具备的标准是绿叶5~7片,苗高17~23 cm,根茎粗0.4~0.6 cm,株型矮壮,叶柄粗短,叶色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为达到壮苗标准,应采取以下措施:
1) 种子处理:筛选籽粒饱满的种子,播种前晒种1~2d,以确保种子质量与高发
芽率,保证苗齐苗壮。

2) 苗床准备:按苗床与大田1∶5~1∶7的比例确定苗床面积,苗床地应选择土质粘沙适中、向阳、排水方便、前作两年内没有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的沙壤土或壤土,有利于苗齐苗壮并减少病害的传播。

苗床地前作收获后应及时耕翻,耕细整平开厢,
低洼湿地厢面宜作成“瓦背形”厢面,有利于降低土壤湿度,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和培育壮苗。

厢宽1.5m左右,开沟深度20cm左右。

施有机肥15000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硼砂7.5kg/hm2,撒于厢面耕入土层。

苗床应整平,并做成上松下实,以保证落籽深度一致,提高出苗率。

3) 播种:苗床地播种量7.5kg/hm2左右。

为确保播种均匀一致,可加入一定量干湿适度的细泥砂混匀,均匀撒播于苗床厢面,以提高播种质量,为培育壮苗打下基础。

4) 苗床管理:为培育健壮苗,应在齐苗后及时间苗,2~3叶期及时定苗。

一般
1hm2苗床留苗120万株,苗距8~10cm,1hm2苗床可栽5~71hm2大田。

苗床施肥应做到前促、中控,即在定苗后追肥,促进发棵开叶;中期肥水施用宜稍加控制,以炼苗积累营养物质为主;栽前补肥,促发新根。

苗床期还应注意防治病毒病、猝倒病和蚜虫、菜青虫等病虫害。

2.1.3 及时移栽油菜苗床期35d左右,苗龄5~7片叶时,应及时移栽,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细整地:油菜移栽时根系必须与土壤密切接触,才能早发新根,吸收营养和水分。

因此,对整地有较高要求。

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整地,并达到细碎平整的要求。

2) 重施底肥:底肥应占总用肥量的50%以上,以满足油菜整个生育过程的需要。

一般施复合肥7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450kg/hm2、硼砂15kg/hm2,有条件的还应配合施用有机肥45000~75000kg/hm2作底肥。

另外,应注意速效氮、磷、钾肥不能单施,应混合细土或堆肥施用,避免幼苗根系与单质肥料接触造成烧根。

3) 移栽:应在取苗移栽前7d左右依据苗情追施起身肥,通常为尿素45~
75kg/hm2,以提高油菜植株的氮素含量,增强抗移栽损伤能力,缩短发新根的时
间。

取苗时力求少伤根,尽量做到带土移栽,按苗势分级移栽。

栽植时应栽直摆正,深度以泥土盖致最下叶叶柄基部为宜。

栽后应立即浇定根水,促使油菜活棵发根。

移栽密度12万株/hm2左右,肥田可稀,瘦地则密;早栽可稀,晚栽则密。

另外,可采用宽窄行种植,以改善油菜生长后期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并便于田间操作与管理。

2.1.4 大田管理
1) 苗期:油菜苗期是营养生长阶段,以长根长叶为主。

移栽活棵后,应结合中耕
除草,适时早施提苗肥,一般施尿素150 kg/hm2左右,同时注意防治菜青虫、
蚜虫等病虫害,促进壮苗早发,以达到壮苗越冬的目标。

2) 蕾薹期:油菜蕾薹期主攻目标是根强、秆壮、枝多,为果多、粒多、高产打下
基础。

此期是油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时期,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主茎迅速伸长,花芽分化速度加快,需要大量养分,是氮素和钾素的吸收高峰期,应根据苗情长势和底肥施用情况,施足蕾薹肥,一般施尿素150kg/hm2左右,保持合理
的田间持水量,促进油菜春发稳长。

如果底肥施硼量不足,应在蕾苔期叶面喷施浓度为0.2%的硼肥。

3) 开花结果期:油菜从初花开始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边开花边结角,以
薹茎叶为主要同化器官;到角果发育阶段则完全进入生殖生长,以角果皮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故角果层的结构,光合能力的强弱与产量高低密切相关,应保持角果良好的冠层结构,防止植株倒伏。

油菜花角期应保持适宜的田间持水量,对前期施肥不足、开花前长势弱、植株出现早衰的田块可适量施用花肥。

为提高油菜籽的千粒重和含油量,在角果发育期,可用1%尿素溶液1500~3000kg/hm2进行根外施肥。

花角期还应注意防治菌核病和蚜虫。

2.1.5 适时收获油菜成熟期可分为绿熟期、黄熟期、完熟期,当全田植株的角果
2/3现黄,即进入黄熟期,是油菜的最佳收割时期,此时收获能获得最高的籽粒产
量和最高的含油量。

提前收获,则油菜籽的含油量未能达到最大值,影响产量和产油量;延
期收获,则种子过熟,由于呼吸作用消耗,粒重和含油量有下降趋势,而且角果易炸裂,籽粒散落,影响产量。

因此,农谚有“八成黄,十成收;十成黄,八成收”之说。

2.2 直播主要栽培技术
直播油菜主根粗壮,根系发达,抗逆性强。

其主要栽培要点如下:
2.2.1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直播油菜田的整地时间,一般应较移栽油菜田提早进行,特别前作为水稻时,当水稻进入蜡熟期就应提前开沟排水,以保证整地质量,保证发芽整齐,苗势一致,密度均匀符合预期要求。

底肥施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50%~60%,其余部分用作追肥,底肥应在播种前施于穴内或行内。

2.2.2 适期播种,增大密度直播油菜不存在移栽损伤的生长停滞期,因此,播种期可比育苗移栽延迟15d左右,长江上游地区油菜直播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播种量通常为
3.75kg/hm2左右。

由于直播油菜全生育期比移栽油菜短,植株相
对较小、单株产量相对较低,因此,应增加种植密度,以较大的群体来弥补个体的不足,长江上游地区直播田适宜密度为22.5~37.5万株/hm2,根据播种期的早
晚做出相应调整,早播可稀,迟播则密。

直播油菜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于移栽油菜。

[参考文献]
[1]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等.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选育与高产栽
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9(5):129-130.
[2]李爱民,张永泰,惠飞虎,等.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育种新概念[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151-153.
[3]张永泰,李爱民,刘雪基,等.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06(5):24-26.
[4]吴崇友,易中懿.我国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的选择[J].中国农机化,
2009(2):3-6.
[5]刘后利.实用油菜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97-329.
[6]傅寿仲,朱耕如.江苏油作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04-3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