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能源鹤煤八矿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能源鹤煤八矿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陈祥君;陈相辉;颜振乐
【摘要】为了解决河南能源鹤煤八矿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对生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煤泥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并科学设定工艺指标,采取有效手段加强生产管理.生产实践表明:在对生产系统优化后,洗水浓度由120 g/L降至80
g/L以下,循环水浓度由大于20 g/L降至300 mg/L以下,煤泥分选效率和精煤产率明显提高,并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
【期刊名称】《选煤技术》
【年(卷),期】2017(000)004
【总页数】3页(P47-49)
【关键词】煤泥水处理;洗水浓度;循环水浓度;洗水闭路循环
【作者】陈祥君;陈相辉;颜振乐
【作者单位】河南能源鹤煤八矿选煤厂,河南鹤壁458000;河南能源永煤城郊选煤厂,河南永城476600;河南能源鹤煤八矿选煤厂,河南鹤壁45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46
煤泥水处理是选煤生产中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序,主要包括分级、脱泥、浓缩、澄清、浮选、过滤、压滤等作业,它与主选作业相辅相成,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
煤泥水处理几乎涉及选煤厂所有的生产环节,因此它是衡量选煤厂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煤泥水处理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煤泥尽快回收并减少其循环,杜绝煤泥
“跑粗”与集聚,尽可能使煤泥水澄清,处理工艺简单,管理方便,技术经济指标合理。
煤泥水处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洗水闭路循环,保证洗选生产正常运行,杜绝洗水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
河南能源鹤煤八矿选煤厂是一座原煤处理能力为0.82 Mt/a的矿井型选煤厂,设
计工艺为<50 mm粒级原煤跳汰机分选、煤泥直接浮选、浮选尾煤压滤回收的联
合工艺。
入选原煤具有中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的特点,主导产品为贫瘦精煤和混动力煤,主要用于炼焦和火电厂发电。
近年来,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原煤中<0.5 mm粒级含量增多,且其灰分明显增高,再加上煤泥分选、分级等工艺、设备、设施及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煤泥水处理系统的循环水浓度偏高,且煤泥水时常外排,无法实现洗水闭路循环与连续、正常生产。
因此,需要对该选煤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以实现煤泥水的高效处理和洗水闭路循环,并实现煤泥的有效回收。
精煤脱水筛的筛下煤泥水、离心液进入收集槽,采用泵将其泵入2台φ450 mm
的FX450-GTX3型旋流器进行分级、浓缩,旋流器溢流直接浮选,旋流器底流经
筛孔尺寸为0.75 mm的弧形筛脱水后返回双层精煤脱水筛。
由于粗煤泥粒度较细,水分较高,容易粘附在上层的块精煤表面,且易使下层的末精煤聚团[1],进而影
响离心机的脱水效果。
此外,为了防止精煤脱水筛“跑水”,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分级旋流器的浓缩效果,但旋流器溢流“跑粗”的现象时有发生。
该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由1台XY-3型矿浆预处理器、2台FCSMC-3000型浮
选柱及1台KX200/1500型压滤机组成。
由于2台浮选设备均为高槽浮选柱,浮
选精矿在浮选柱内的捕收区和泡沫区运动时间较长;加之生产系统煤泥量增加12
个百分点,即浮选入料量增加12个百分点,而浮选操作制度未及时调整,导致2
台浮选柱的处理能力相对不足。
另外,浮选精矿脱水设备原为1台面积仅为200
m2的老式快开压滤机,不但处理能力小,而且液压、电控系统复杂,设备故障率
较高,经常影响正常生产。
在这种生产条件下,煤泥浮选效果差,浮选尾矿灰分较低,一般在30%~35%之间波动,浮选精煤产率不足53%。
由于原煤粒度组成、顶底板围岩性质及旋流器分级效果等因素的影响,浮选尾矿的粒度组成呈现出两头多中间少的状态,尤其是<0.075 mm粒级细泥,其含量超过35%。
在细泥含量增大的情况下,煤泥水更难沉淀,但生产过程中仍只添加聚丙
烯酰胺,致使浓缩机浓缩、澄清效果差,溢流浓度高,中间沉淀池和循环水池经常需要停车清理,无法实现循环使用。
由于洗选车间没有集中水池,车间外部也没有事故池等收集、缓冲设施,且位于精煤场地内容积为12 m3 的污水沉淀池与洗选车间不相通,加之缺少渣浆泵等配套设备,导致洗选车间的煤泥水无法连续收集。
此外,原本基本澄清的精煤压滤机、尾煤压滤机的滤液,又被作为入料给入浓缩机,不但使其负荷增大,而且影响设备的稳定性。
另外,由于循环水浓度高,容积为266 m3的中间池沉淀距离短,而
φ20 m的循环水池的入口与出口较近,经常存在水流“短路”的现象,不但使细
泥颗粒得不到彻底沉淀,而且往往很难起到缓冲、收集的作用[2],导致煤泥水经
常外排。
在选煤生产管理中,没有根据生产工艺制定洗水平衡表,煤泥水管理制度简单粗糙,可操作性差,导致煤泥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现场用水管理均较混乱。
此外,没有依据原煤性质和工艺特点,科学制定主要分选工艺指标,将跳汰精煤、浮选精煤、粗精煤灰分分别设定为11%、8.50%、13%,存在跳汰精煤灰分高而浮选精煤灰分低
的问题,不但中煤灰分经常高于50%,影响其质量,而且大量优质精煤直接进入
浮选尾矿,影响浮选精煤产率,并使浓缩、压滤等后续作业负担加重,絮凝剂用量增大。
另外,由于缺少包括产量、质量及其它工艺指标在内的有效管理、考核、评比等办法,无法实现日常生产管理的“长抓、常抓、细抓”。
为此,该选煤厂根据原煤性质、工艺特点等因素,制定优化方案,目的是实现煤泥
水的高效处理和洗水闭路循环及粗煤泥的有效回收。
将弧形筛的筛孔尺寸由0.75 mm调整为0.5 mm,并在弧形筛的同楼层和下楼层
分别增加1台MVS2435型电磁高频振网筛和1台LLL930×470型粗煤泥离心机。
经优化后筛面“跑粗”、筛机和离心机脱水效果差的问题得到解决,浮选入料
中>0.5 mm粒级含量由15%以上下降到5%以下,总精煤水分由14.50%以上降
到13%以下。
为了提高浮选系统的处理能力,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经论证和多次试验,将φ3 m 的XY-3.0型矿浆预处理器改造成容积为15 m3且兼具浮选功能的单室浮选机。
此外,为了解决浮选精煤脱水设备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将压滤面积为200 m2
的KX200/1500型压滤机更换成面积为350 m2的KXGZ350/150-U型压滤机,精煤脱水设备处理能力提高75个百分点。
结合易浮煤、浮选药剂、直接浮选工艺及深槽浮选柱的特点,经过不断探索与试验,总结出“倒油比、大气量、高液位”的操作方法,捕收剂与起泡剂用量之比在1∶5~1∶7之间。
经优化后浮选精煤产率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浮选尾煤灰分由不足35%上升到55%以上。
为了进一步减少浓缩机的运行负荷,回收部分粒度较粗(>0.15 mm)、灰分较低、发热量较高的优质煤泥,增设1个5.4 m×6 m的角锥斜管沉淀池(含一台底流泵)
和1台LWZ900×1800AI型卧式沉降离心脱水机,这样浓缩机的入料减少20个
百分点,每年可多回收发热量大于20 MJ/kg的优质粉煤约4 000 t。
另外,为了
改善煤泥水的澄清效果,经多次沉降试验探索,采用聚丙烯酰胺与聚合氯化铝配合使用的加药方式,并将加药点由浓缩机的中心入料口处调整到角锥斜管沉淀池溢流口。
经优化后浓缩机溢流浓度稳定在300 mg/L以下,基本实现清水洗煤。
为了解决日常检修、卫生清洗及部分设备密封冷却用水等的收集问题,重新规划设计洗选车间内的水沟,打通精煤场地内沉淀池与主厂房的通道,并在其上配置1
台650V-9P型立式渣浆泵,将收集到的所有煤泥水泵送到角锥斜管沉淀池。
同时
将原中间沉淀池改为循环水池,将原循环水池改为具有二级深度沉淀作用的事故缓冲池,并将其中的澄清水泵送到洗选车间的定压水池,作为设备密封冷却水和卫生冲洗用水。
此外,将精煤压滤机、尾煤压滤机的滤液直接收集到新的循环水池,以减少浓缩机的工作负荷和入料波动。
组织有关技术管理人员,依据该选煤厂的数质量流程编制洗水平衡表,并根据全厂主要水池的容量设定最大用水量;为了便于管理,及时完善全厂液位监控系统。
在制定精煤灰分指标时,根据原煤可选性和煤泥可浮性,采取“压跳汰、降浮选”的操作方式,将跳汰精煤、浮选精煤、粗精煤灰分分别调整为10.50%、9.50%、12.50%,并将这些指标和其它相关质量指标分解、落实到月生产计划中。
为了有效管控洗水数质量,积极完善包括全厂生产、卫生、浴池等对洗水处理有影响的管理制度[3-4]。
为了使有关指标和相关制度更好地落到实处,将上述内容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和评比中,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管理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通过近三年的不断改造和加强管理,该选煤厂不但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而且解决了循环水浓度高、洗水外排的问题。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洗水浓度由120 g/L降至80 g/L以下,循环水浓度由20 g/L以上降至300 mg/L以下,为提高跳汰、浮选的分选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对生产系统优化后,该选煤厂每年可多回收2.16万t精煤和4 000 t高热值粉煤,同时外排煤泥数量下降至少2 000 t。
初步估算,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不少于1 200万元。
在科学分析生产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煤泥水处理系统、粗煤泥筛分系统等进行技术优化,并加强生产管理,解决了循环水浓度高、洗水外排的问题,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和选煤生产稳定运行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E-mail:*******************************
【相关文献】
[1] 吴式瑜,岳胜云.选煤基础知识[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
[2] 李其钒,郭在云.选煤机械(第1版)[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3] 郜超.界沟选煤厂煤泥水系统问题的探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6(3):44-46.
[4] 赵永生.三交河煤矿选煤厂粗煤泥处理工艺系统优化改造[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6(7):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