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四大汗国是怎样灭亡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四大汗国是怎样灭亡的
成吉思汗去世时(1227年)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三大汗国正处于上升期,伊利汗国尚未建立。

其中的窝阔台汗国由于窝阔台本人及其长子贵由先后成为蒙古大汗而地位显赫,但贵由一死(1248年),汗位便从此落入拖雷子孙手中(1251年),窝阔台汗国被划分为几个小块,势力大衰。

窝阔台的孙子海都是个精明强干的人,1269年,他纠集窝阔台、察合台、术赤三系诸王召开大会,划分三方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共同对抗实行“汉法”的忽必烈和中央政权,窝阔台汗国的势力达到极盛,其版图东起吐鲁番,西到喀什与中亚塔拉斯河谷,北起阿尔泰山,南抵塔克拉玛干沙漠。

1301年,海都被元军击败伤重而死,汗国迅速陷于内乱之中,元朝与察合台汗国乘机两面夹击,末代窝阔台汗察八儿被迫于1310年归降元朝,其领地大部分被察合台汗国吞并,小部分并入元朝岭北行省。

窝阔台汗国是四大汗国中最先灭亡的一个。

1260年,蒙古第三次西征结束,忽必烈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的所有土地划归其弟旭烈兀统治,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诚,旭烈兀及其继承者都自称“伊利汗”,“伊利”是突厥语“从属”的意思。

在元朝与西北藩王的斗争中,历代伊利汗始终坚定地站在元朝一边。

1325以后,因为伊利汗与权臣之间矛盾重重,汗国陷于危机之中,1335年,伊利汗不赛因死后汗国迅速瓦解,权臣、将领各自拥立傀儡可汗,互相攻杀。

1355年,钦察汗国的军队攻陷伊利汗国都城大不里士,末代伊利汗努失儿完不知所终,汗国实际上已经灭亡,其残余势力到14世纪末被帖木儿所灭。

察合台汗国曾一度与窝阔台汗国一道与元朝为敌,窝阔台汗海都死后,察合台汗笃哇的势力大为削弱,被迫向元成宗请和,重新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与元朝夹击并最终灭亡窝阔台汗国(1309年),获得了窝阔台汗国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成为中亚唯一大国,势力达到极盛。

1346年以后的察合台诸汗成为诸侯手中的傀儡,汗国逐渐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汗国最终演变为帖木儿帝国;东部汗国于
1570年并入同属于察合台子孙建立的的叶尔羌汗国,直到1680年纳入准噶尔汗国的版图。

钦察汗国的极盛时期是从1243拔都建都于伏尔加河下游到1357年钦察汗札尼别被杀,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汗国版图辽阔,内部稳定,与东西方交往频繁,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桥梁。

从1357年开始,汗国陷于长期内讧之中,并逐渐分裂出西伯利亚、喀山、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罕等独立汗国,15世纪中期以后,钦察汗国只剩下有限的疆土,被称为大帐汗国。

1480年,以莫斯科大公国为首的俄罗斯诸侯国摆脱大帐汗国的统治,获得独立,1502年,大帐汗国亡于克里米亚汗国。

但是作为钦察汗国遗裔的克里米亚汗国却一直坚持到1783年才被俄国吞并,可以说是相当长寿的一个蒙古汗国了。

窝阔台汗国(1225年-1309年):主要是西辽故土(今新疆、中亚一带)。

忽必烈迁都大都后,支持阿里布哥的窝阔台汗国拒绝归附忽必烈而独立。

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都城叶密里(今新疆额敏)。

1229年,窝阔台即大汗之位,将封地赐给其长子贵由。

1246年,贵由汗继位,但两年后便病故。

大汗之位由窝阔台系转至拖雷系。

1251年,新任大汗蒙哥对窝阔台系诸王进行镇压,除处死、谪迁一部分王公外,又将窝阔台汗国国土分授诸王子孙,以弱其势。

忽必烈汗继位之后,奉行汉化政策,引起以窝阔台嫡孙海都为首的蒙古帝国诸王公不满。

海都先后数度起兵作乱,屡胜元军,为元朝一大威胁。

1301年,海都率40馀位反叛王公联兵进犯元朝,欲取而代之,但在哈拉和林为元军所败,不久海都病亡。

1310年,其子察八儿为察合台汗国所败,窝阔台汗国亡。

察合台汗国(1227年-1369年):位于今新疆、中亚一带。

被忽必烈、阿里布哥等势力多次争夺。

此系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土地,都城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

1310年,又合并了窝阔台汗国的大部封土,国势达于极盛,其疆域东起吐鲁番,西及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达兴都库什山。

蒙古军事贵族与当地突厥游牧贵族共同构成统治阶级,竭力维护游牧封建制的宗法关系。

蒙古人的突厥化现
像比较普遍。

14世纪中期,汗国分为东、西两部。

东察合台汗国领有窝阔台汗国旧地,以西辽的疏附为都,后进一步分裂,16世纪先后被并入明。

西察合台汗国领有河中之地,以撒马尔罕为都城,1370年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钦察汗国(1219年--1502年):位于今匈牙利、波兰、乌克兰、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高加索、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罗斯诸公国为其附庸国,为拔都所创。

成吉思汗生前曾将所征服的咸海、里海以北的广袤的钦察草原赐给长子术赤为封地。

1235年,术赤长子拔都西征罗斯和东欧,辖地广大,东起叶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北接俄罗斯。

1243年西征结束,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都,建钦察汗国。

因大汗帐色金黄,欧洲人又称其为金帐汗国。

拔都后来又将咸海东北之地分封给斡鲁朵,称白帐汗国,将咸海以北、西至乌拉尔河之地封给昔班,称蓝帐汗国,二者皆以金帐汗为宗主。

金帐汗国疆土大体由两部分组成,一为钦察草原等游牧地区,一为俄罗斯等农耕地区。

蒙古人因地制宜进行统治,游牧地区由蒙古人进行直接控制,为汗国的重心所在。

而罗斯地区则保留其原有诸王公的封建政权,然后加以控制,诸王公须向汗称臣纳贡,接受册封。

自13世纪末始,钦察人又从罗斯诸王公中,择选最驯服者,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俄罗斯大公”,受封者凭金帐汗的宠信,有权负责征缴全欧各地贡赋,统一上交金帐汗。

罗斯诸王公们为争夺大公称号,相互角逐,残酷斗争,或告密于金帐汗以消灭对手,或直接兵戎相见。

蒙古人则利用此策,坐享其成,实现对罗斯的有效统治。

自1209年建国到14世纪中叶的100年间,是金帐汗国国势极盛时代。

蒙古贵族逐渐与钦察草原各游牧部族的贵族合流,改操突厥语,转皈依伊斯兰教,不断与相邻的伊儿汗国争夺阿塞拜疆等地,经常以大军征讨不驯服的俄罗斯王公。

1341年,乌兹别克汗死后,国内矛盾激化,内讧不已。

先后在新兴于西察合台汗国(今中亚)为核心的帖木儿帝国和崛起于罗斯诸公国获得纳贡代理权后开始持续对外侵略扩张的莫斯科公国等的打击或反击下,国势日趋衰落。

15世纪时,金帐汗国分裂成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大帐汗国等国
家。

伊儿汗国(1256年~1388年):位于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为旭烈兀所创。

为拖雷三子旭烈兀远征西亚所建的汗国。

1264年,忽必烈大汗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

其国东起阿姆尔河,西至地中海,北抵高加索,南达印度洋,首都为大不里士。

伊儿汗国前期,由于诸汗征战频仍,民不聊生,蒙古与突厥贵族联合专政,固守落后的游牧生产方式,对城市和定居农民施行压榨政策,致使全国经济凋敝,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民众反抗不断,社会秩序动汤不宁。

1295年,台赞汗继位后,为挽救危局。

缓和社会矛盾,放弃传统政策,全面实行伊斯兰化改革,以争取众多穆斯林贵族的支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他率军队放弃了原有的宗教信仰,改皈伊斯兰教,并将其定为国教;大力推行阿拉伯传统的军事封土制,将农民严格固着在土地上,向领有封土者服役纳租;废除征税制度,规定税率,严惩滥征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制定工商税则;鼓励垦荒,兴修公路,裁减驿传,核定兵额,禁止贪污;奖掖文化,倡导学术。

因此到14世纪初时,伊儿汗国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大恢复,封建统治一度加强,伊斯兰文化也有相当发展。

在合赞汗的宫廷中,聚集着不少文人学者。

他的宠臣宰相拉施特哀丁所编著的历史名著《史集》留传至今。

1304年,合赞汗去世。

此后不久,伊儿汗国内外局势日趋严重。

内有诸王争立,权臣争势,内讧迭起;外有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和钦察汗国不断侵掠,国运日蹙,陷于分裂。

1388年,终被中亚新兴的帖木儿帝国所灭。

元朝与四大汗国瓦解元朝末期,统治者对下层人民进行残酷的统治和剥削。

1351年,刘福通率白莲教教众和被征挖黄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组织“红巾军”对抗元军,开始了元末农民运动。

1368年,朱元璋推翻大元帝国,建立明朝,蒙古人退出中原,回到塞外,元朝灭亡。

塞外的蒙古政权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至15世纪初去国号。

四大汗国中,窝阔台汗国在1309年被察合台汗国和元朝瓜分。

察合台汗国和伊儿汗国经多次分裂,最终均在1388年被帖木儿帝国征服。

金帐汗国到15世纪分裂成了几个小汗国,最终在16世纪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罗斯公国全部占领。

帖木儿是西察合台汗国突厥化的蒙
古贵族的后裔,是成吉思汗的七世孙。

他在1369年自立苏丹,征服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之后,北攻金帐汗国,南进德里(印度)、西面击败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小亚细亚)。

帖木儿帝国的版图,东起印度河,西到小亚细亚,北自里海,南达波斯湾。

1404年]帖木儿率领20万军队进攻中国明朝,结果在1405年进军途中病死。

帖木儿死后,其帝国分裂,1500年亡于乌兹别克人昔班尼。

帖木儿帝国不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但它是蒙古后裔所创,疆域大部分在原四大汗国的地方。

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南下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

伊儿汗国: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六子旭烈兀建立:统治中亚、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直到地中海东岸的广大地区。

金帐汗国: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儿子拔都建立,统治二次西征时蒙古征服的东欧及中亚北部地区(地域广大,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西部分基本归他统治)。

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建立,统治新疆大部地区和中亚部分地区(今土库曼、吉尔吉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
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建立,在察合台汗国以北,统治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今哈萨克斯坦及以北)。

补充:
因实行诸子分封制,这四大汗国在其第一代可汗去世后,都很快分裂。

汗国分裂后,汗国中蒙古人的后裔,在汗国范围内曾建立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汗国(但最终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统治的区域及察合台汗国版图的一部分最终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

总体说来,其发展轨迹是:先是帝国内部变成松散的联盟,继而相互独立,甚至相互攻击。

直到17世纪,察合台的后裔仍统治着吹河、伊犁河、博尔塔拉、塔尔巴哈台、和博克沙里和额尔齐斯河源等地。

直到17世纪,仍以叶尔羌为中心,统治南疆地区(直到1679念察合台汗国可汗的后裔还统治哈密和吐鲁番);卫拉特蒙古顾始汗和噶尔丹汗扩张还和他们发生过冲突。

拔都建立的的金帐汗国后来曾一度被帖木尔汗国的帖木尔(突厥化的蒙古人)征服,后脱离帖木尔独立,1480年败于俄罗斯后,钦察又分裂为西伯利亚、喀山、克里米亚等汗国,1550年先后被俄罗斯灭亡。

伊尔汗国灭亡之后,一个突厥化的蒙古人后裔帖木尔(据说是黄金家族后裔)在1370年曾建立了庞大的帖木耳汗国,除占有包括伊朗在内的伊尔汗国的故土外,还征服了察合台汗国、花剌子模和金帐汗国的大片领土,1398年南侵印度,1399年西征小亚细亚,1402年大败奥斯曼帝国,俘虏其苏丹巴塞耶特一世。

1404年11月,帖木尔纠集20万大军,携带7年干粮,准备对中国明朝发动伊斯兰“圣战”。

大军出发三个月后,在进军到齐姆肯特时,帖木尔在军中病死(帖木儿如进中华势力范围,遇到的将是大明帝国的永乐大帝朱棣)。

帖木尔死后,帝国分裂。

帖木耳之后,他的一个子孙巴布尔在1504年,趁阿富汗内乱之际,他率领300名部下攻入阿富汗,建立喀布尔为首都的国家。

1525年,巴布尔率军进攻印度。

1526年在征服过程中,巴布尔创造了奇迹——他以12000人的部队打败了印度的10万大军。

巴布尔攻取德里,并于4月27日在大清真寺的礼拜仪式上,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以德里作为他的新首都,结束了德里素丹国在印度320年的统治,建立莫卧儿帝国。

统治北部印度大片领土,其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一直到1857年还是北印度名义上的皇帝(被英国人软禁), 1857年爆发印度抗英民族起义时,巴哈杜尔·沙被拥戴为皇帝,1858年被英国殖民当局流放至缅甸仰光,1862年于仰光大金寺去世。

补充:
四大汗国中,窝阔台汗国在1309年灭于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经多次分裂,最终均在1388年被帖木儿征服。

钦察汗国到15世纪分裂成了几个小汗国,最终在16世纪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罗斯公国全部占领。

西察合台汗国突厥化的蒙古贵族的后裔帖木儿是成吉思汗的七世
孙。

他在1369年自立苏丹,征服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之后,进攻钦察汗国、印度(攻陷德里)、小亚细亚(击败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

帖木儿帝国的版图,东起印度河,西到小亚细亚,北自里海,南达波斯湾。

当时中国是明朝。

帖木儿死后,帝国分裂,1500年亡于乌兹别克人。

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南下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

帖木儿帝国不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但它是蒙古后裔所创,疆域大部在四大汗国的地方。

四大汗国中最先灭亡的是窝阔台汗国。

海都于1301年去世后,窝阔台汗国开始走下坡路,其领土不久后于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所瓜分,窝阔台汗国遂灭亡。

而伊儿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则均在14世纪走向分裂,最终被帖木儿所灭。

最后一个灭亡的是金帐汗国,其统治俄罗斯等地长达两个多世纪,俄罗斯直到1480年才摆脱蒙古人的统治独立。

其后,金帐汗国分裂为几个小汗国,最终分别被俄罗斯帝国所吞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