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第一章
一、研究的方法体系
1、方法论:哲学基础;逻辑;范式;价值;客观性
2、基本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3、具体方法技术: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
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和哲学基础,因此它与研究方式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

不同的方法论观点直接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式的选择。

以至于在研究方式和方法论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常见的模式。

例如运用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研究者通常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定量的文献研究的方式;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研究者,则更经常采用实地研究以及定性的文献研究方式。

反过来,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特别是研究问题的选择。

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例如调查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抽样的方法、问卷设计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实地研究方式则运用参与观察的方法、无结构访问的方法、以及定性资料分析技术;实验研究则需要运用随机指派的方法、量表测验的方法、量表制作技术、实验刺激技术、实验控制技术;文献研究方式需要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

三、研究的主要阶段
选择问题阶段、研究设计阶段、研究的试验阶段、资料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

即:选择研究问题→研究设计→研究实验(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实地法)→资料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四、本章要点
1、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
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①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②研究的方
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③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
技术。

4、社会研究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其中
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

5、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

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
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6、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②设计研究方案和
准备研究工具;③资料的收集;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五、基本概念
社会研究研究方式(本章要点1、4)
第二章
一、命题与假设
1、假设是一种有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2、假设有如下三种陈述方式:①条件式陈述:如果A,则B;②差异式陈述:A不同,B也不同,或者A不同,B相同;③函数式陈述:A是B的函数:A=f(B)。

二、科学环
1、美国社会学家华莱士在其名著《社会
学中的科学逻辑》一书中提出并详细阐述了
社会研究的逻辑过程,这一过程图示被人们
称为“科学环”并广泛运用。

2、科学环有两个入口:观察和理论。


是从具体观察入手,通过经验概括和归纳推
理,得出理论,并用这一理论对最初的观察
进行说明和解释;二是从现有理论入手,运
用演绎推理得出假设,再通过经验的观察来
检验(证实或否定)最初的理论。

3、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理论构建
过程;而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检
验过程。

三、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

它是对一种由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者变量间关系的一般性阐述。

它适用于所研究的整个一类变量,而不是其中的某一种情况。

另外,经验概括所阐述的事整个一类变量的或然性,而非必然性。

四、本章要点
1、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是构成理论的基本要素。

2、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正是由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理论。

3、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即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4、经验研究执行四个主要功能以帮助和决定理论的发展。

这四个功能是: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廓清理论。

五、基本概念
1、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的相关命题。

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理论、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

2、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3、变量:是指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是指那些能够引起其它变量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是指由于其它变量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中介变量是指处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二者关系之间的位置的变量,它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法或途径。

4、命题: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5、假设: 是一种有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6、经验概括: 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
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

第三章
一、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二、文献回顾的过程通常包括三项主要的工作任务:一是查找相关文献;二是对文献进行选择;三是实际阅读和分析文献。

三、相关著作文献主要来源于图书馆;英文论文可以从SSI(Social Science Index,社会科学索引)和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查找;中文论文可以从《全国报刊资料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查找。

四、本章要点
1、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文献资料是社会研究问题的最主要来源。

2、选择研究问题时所依据的标准是:①重要性;②创造性;③可行性;④合适性。

3、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4、文献回顾的过程通常包括三项主要的工作任务:一是查找相关文献;二是对文献进行选择;三是实际阅读和分析文献。

第四章
一、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二、根据研究的一般性目的,可以将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三、社会研究可以从性质上划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两大类,一类关注于运用研究来发展知识;另一类关注于运用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调查研究是在实际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研究方式,它是指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它通常以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

其基本特征是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作为其中的一员以他们共同生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受。

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此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

五、分析单位是指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

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六、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简单说即用群体的研究得出个体的结论。

简化论,又称为简约论,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从形式上看正好与区群谬误相反,即用个体的研究得出群体的结论。

七、从时间维度上来说,社会研究可以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

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研究时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而同期群研究则只注重是同一群体即可,每次研究样本可以不同。

八、本章要点
1、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
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以及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

2、研究目的主要有三种,即探索、描述和解释。

3、描述性研究的目标是发现和概括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它具有系统性、结构性
和全面性等特点。

4、理论性研究致力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解释社
会世界如何运转的理论假设,以此增加人们对具体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5、应用性研究主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且以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建议为目标。

6、社会研究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7、最常见的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做出研究结
论时要防止犯与分析单位有关的区群谬误和简化论错误。

8、从时间维度上来说,社会研究可以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
的类型: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

第五章
一、操作化就是把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的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物来替换,以便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

简单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二、本章要点
1、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
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

2、操作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澄清与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测量指标。

3、对概念的复合测量可以有两种主要方式:指数和量表。

一个指数就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
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一个量表则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

4、测量层次分为四种,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四种测量的层次由
低到高,逐渐上升。

高层次的测量具有包括但不限于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同时,高层次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测量处理。

5、信度即可靠性。

它指的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
致的程度。

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常用的信度有再测信度。

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

6、测量的效果即准确度。

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测量的效果具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表面效度、准则效度和构造效度。

第六章
一、抽样的类型有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

概率抽样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非概率抽样有: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二、抽样的一般程序:界定总体→制定抽样框→决定抽样方案→实际抽取样本→评估样本质量。

三、系统抽样又称为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四、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五、定额抽样又称为配额抽样,它是比偶遇抽样复杂一些也进步一些的非概率抽样方法。

进行定额抽样时,要尽可能地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成员在总体中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成员所占比例去选择对象,使样本中成员在上述各种因素、各种特征方面的构成及在样本中所占的比例都尽量接近总体。

例如:某高校有400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文科生和理科生各占50%;一年级占40%,二三四年级分别占30%、20%和10%。

现在要求用定额抽样的方法依据以上三个变量抽取一个规模为100人的样本。

可得到:
变量一:男生60人;女生40人
变量二:男生文科30人,理科30人;女生文科20人,理科20人
变量三:男生文科一、二、三、四年级分别为12、9、6、3人,理科一、二、三、四年级分别为12、9、6、3人;女生文科一、二、三、四年级分别有8、6、4、2人,理科一、二、三、四年级分别有8、6、4、2人。

六、本章要点
1、各种抽样都可以归到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中,这是两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抽样类
型。

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理论,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而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认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而非概率抽样不考虑抽样的中的等概率原则,因而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2、抽样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界定总体→制定抽样框→决定抽样方案→实际抽取
样本→评估样本质量。

3、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第七章
一、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二、问卷设计。

(略)
三、本章要点
1、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
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调查研究的题材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社会行为和活动、意见和态
度。

3、调查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自填问卷法;其二是结构访问
法。

根据具体实施方法的不同,它们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当面访问法与电话访问法。

4、问卷设计中,问题措辞的基本原则是简短、明确、通俗、易懂。

5、一份问卷中的问题数量不宜太多,问卷不宜太长。

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
最多不要超过30分钟。

第八章
一、实验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的三个基本要素:①自变量与因变量;②前测与后测;③实验组与控制组。

三、本章要点
1、实验的三个基本要素:①自变量与因变量;②前测与后测;③实验组与控制组。

它们构
成了实验研究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

2、实验研究的逻辑要求必须有两组各方面都一样的实验对象。

而创造出两组相同的对象的
方法有两种:一是匹配;二是随机指派。

第九章(略)
第十章
一、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
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二、本章要点
1、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
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2、在一定意义上,实地研究是参与观察与个案研究的合称。

从研究背景和对象范围上看,
个案研究是其特征;而从研究方式和资料收集方法上看,参与观察则是其突出特点。

3、实地研究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①选择研究背景;②获准进入;③取得信任
和建立友善关系;④收集资料(观察或访谈);⑤整理和分析资料;⑥报告研究结果。

4、在参与观察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角色:①“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②“完
全的参与者”。

前者是指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所研究的群体来说是公开的,后者则是将研究者真实的身份隐藏起来,而以某种虚假的身份参与到所研究的社区或群体中进行观察。

5、实地研究中的无结构访谈可以分为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

正式访谈指的是研究者事先
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

而非正式访谈则是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的、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访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