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三环:自学展示反馈
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共有4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
“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X要求.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之一,认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
刻度尺.
3.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估测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
长度.
4.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特殊方法并会运用.
5.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知道一些测
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熟悉停表(秒表)、石英钟等时间测量工具的正
确使用.
3.利用比较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思考和
理的兴趣和
教学
重点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4.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
难点
1.刻度尺的估读.
2.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4.减小误差的方法.
课
前
标准量叫单位.为便
叫国际单位制.
预习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比它大的单位有千米,换算关系:1m= 10-3km=103mm.
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靠钟、表.常用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其中1h=60min=3600 秒(s).
差异叫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
减小不能消灭,而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
长度的基本单位(主单位)是米,符号m.
(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1m是如何规定的)
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了解和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说说长度还有哪些其他
单位,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生1: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符号km;1千米=1000米.
生2: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符号dm;厘米,符号cm;毫米,符号mm.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师:有时为了更加精确,我们还用到更细小的单位,如微米,符号μm;纳米,
符号nm.1微米 =10-6米;1纳米 =10-9米.
板书: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
2.长度的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
m)、纳米(nm).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师:请同学们在直尺或三角尺上找出1cm、10cm的长度,并画出1cm、10cm长
的线段.然后请大家估测自己文具盒中的铅笔、橡皮等的长度,并用刻度尺测量,进
行比较.
学生动手操作.
方法归纳:
单位换算的方法是
数字不变单位变,大到小
乘进率,小到大乘进率的
进行新课
长度的测量
师: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
生:直尺、三角尺.
师:其实生活中除了直尺、三角尺外,我们还看到装修、建筑工人用到卷尺和皮尺.工厂的工人在加工零件时为了更精确,用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同时展示给学生看)
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2.更精确地测量用到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好,下面请大家做个实验: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宽.然后请大家观察自己所用的刻度尺,并完成下面的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
(1)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X围)是多少?
(2)它的分度值(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大?
(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4)如何放置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长度的数值?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几位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
板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
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且要紧贴
教师总结:为了使测量值尽量接近真实值,实际中往往要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一般测量3~4次).
板书: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尺度不同,有的很大,用光年来表示;有的很小,小到肉眼无法辨认,只能用纳米表示.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3“小资料——一些长度和距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尺度.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长度和距离.
技巧归纳:如何根据实际选择刻度尺?
刻度尺的选择既要考虑量程,又要考虑分度值:量程选择过小,会增加移动次数,使误差增大;分度值的大小决定精确度,过大会增大误差,太小有时没有必要.刻度尺的选择由测量的实际需要决定,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好能一次性完成测量,且分度值尽可能地满足测量要求.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探讨:
有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地露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
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作的裂缝等.
这时又该如何去测量呢?
可以选择大小合适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处给钢针作上记号,然后再测钢针记号处的直径即可(常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如图所示. 进
行
新
课
师:好,下面请大家测量中要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齐)、垂直(垂直于直尺
板书:
圆柱体直径、圆锥体直.
教师拿出一X中国交
师:我们看到地图上某某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
学生思考、交流、讨
师:可以设法把弯曲
生:可以让一条伸缩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
往忘掉在棉线上标出起点
师:请某个学生演示
板书:
曲线长度的测量——伸.
师:最后,请大家再
学生思考、讨论.
生:可以根据地图上
知识拓展:停表的使用
(1)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表盘上有长的秒
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秒和60秒两种.常用的停表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秒,另一种是0.1秒.停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
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
动的.
(2)停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②按表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器件.
③回零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
④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
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
动,以放松发条.
进行新课
板书:
1.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钟、表.
2.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多功能电子表.
师:我们现在测量时间的工具相当先进,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测量时间的吗?请大家阅读教材P14第一、二自然段,并结合平时的了解进行思考,看谁知道的多.
教师播放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日晷、沙漏、单摆等),并向学生讲解.
【例3】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
解析:停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37s,如果分针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使用方法:用手紧握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停表分三步:①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走动;②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走动;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回零.
规律总结:
机械停表的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则读31~59s.
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
在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若测量数据中出现有错误数据,应先剔
除后计算.
教学板书
课堂小结
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熟悉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熟悉了刻度尺、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此外,请大家课后查阅有关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的资料,了解影响单摆摆动周期的相关因素.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谢谢!
难题解答
【例5】为了检验人合适()
A.量程0~3m,分度
B.量程0~10m,分度
C.量程0~30cm,分
D.量程0~15cm,分
解析:由于人的身体可能超过1dm,所以选量答案:A
【例6】(某某某某中测量,结果如下:、、、.则
A.cm
B.
C.
D.
解析:由测量结果可位,、、三个数据中倒数第错误的结果,在计算平均
备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