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苏教版9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2018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9 月月考试题
(时间: 150 分钟)
一、累积运用
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A.山峰( lu án)扬镳( bi āo)蹿出 ( cu àn)栩栩如生 (xi ào)
B. 旋涡( xuàn)顷刻( chà)攒聚( cuán )称职 (ch èn)
C. 鳌鱼 (bi ē)精华( suǐ)眺望( li ào)楹联( yíng)D.圩子( wéi )褒贬(bāo)单于( chán)连翘(qiáo)
2. 下边语段中,表述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2 分)
( A)三月的扬州,是旅行的好季节。

/ ( B)旅客们纷繁从全国各地络绎不绝。

/ ( C)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个个景点风光如画,个个景点游人如织。

/ (D)逛着扬州巷子,品着扬州美食,看着扬州美景,不由得让人生出“人生只合扬州居”的感触。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 学问丰富经常令人在判断某些新事物时变得犹豫不决。

....
B. 人们一旦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把一些斑驳陆离的现象求情楚。

....
C. 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渐渐更正了文不加点的缺点,作文成绩提高得很快。

....
D. 读经典著作应当扎扎实实,不可以走马看花,不然,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己文化修养没有
....
多少帮助。

4.以下各项判断与剖析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底下”“愿意”“英勇”“以前”都是名词。

B.“威严庄严”“爱国情怀”都是并列短语,“敬畏自然”“喧闹极了”都是动宾短语。

C.“美国拍照师阿尔伯特在肯尼亚拍摄的照片《垃圾堆上的阅读》在第56 届世界新闻拍照比赛中获取今世热门类单幅一等奖。

”这个句子的骨干是“阿尔伯特拍摄照片获取一等奖”。

D.“若是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这个复句是假定关系。

5.以下有关文学知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
项( 3 分)
A.《鼎湖山听泉》这篇写景散文,依据旅行者的行迹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

作者把水泉看作山
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不停升华之中,流露出对人生的看法。

B.《林中小溪》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域原始丛林风景的,他以小溪流淌过不一样地势体现出的种
种情貌,以及从中体现出的百折不回、冲决全部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
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C.《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册,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陈涉世家》节选的这一部分记述了大泽乡起义的原由、经过、起义早期的迅猛发展和最后的结果。

D.《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课文经过时间、空间、逻辑三条线索表现了黄山
壮阔的风景,激发读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认识大自然的创建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高光景
品行中的作用,进而珍惜和爱惜我们的生计环境。

6. 读下边一段文字,依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用正楷挨次写在田字格内, 4 分)
一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huī映的现代化大扬州雄伟宏图正次序睁开。

这是一座有着近2500 年历史的古城。

就连咄咄逼人的光阴,也为其漂亮qīng 倒,不敢 cuī残她的容貌。

琼花的丽色、瘦西湖的波光,大明寺的禅音,唐诗宋词的传说,扬州八怪的yì事,甚至盐商大宅的八卦,千年古城的每一个细碎,都存在视野里和记忆深处,为人们津津乐道。

7.默写。

(每空 1 分,共 9 分)
(1)晓战随金鼓,。

(2),春风不度玉门关。

(3),正是河豚欲上时。

(4),单于夜遁逃。

(5),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且壮士不死即已,,!
(7)《桃花源记》中写出百姓生活和乐的句子是,。

8.依据下边资料,写一段介绍“瓷器”的说明性文字。

(4分)
要求:⑴运用下定义、分类型两种说明方法。

⑵不超出100 字。

①瓷器是汉族劳感人民的一个重要创建,其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 china )”与中国( China )同为一词。

②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大概在公元前16 世纪的商朝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③瓷器以高岭土、长石和石英等为原料,经混淆、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

④瓷器坯体洁白、精密,较薄者呈半透明状,音响清澈。

⑥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瓷窑有越窑、邢窑、汝窑、景德镇窑等十一处。

⑦瓷器的制作过程一般有取土、做坯、画坯、上釉、炉烧等十四道工序。

二、阅读理解
(一)
9.阅读下边这首诗词,达成以下两小题。

( 6 分)送何
遁隐士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幼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整天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

【注】①杜鹃,别名子规。

②息机:挣脱杂事琐务,停止世俗活动。

⑴请赏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 2 分)
⑵三、四两联是如何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剖析。

(4 分)
(二)阅读下文,达成10-13 题。

( 20 分)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鉞,父震怒逐之。

鉞数困,
爬行道中。

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

鉞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② 甘鲜焉。

后大饥,母不可以自活。

鉞往涕零奉承。

母内自惭,从之。

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

奉母终生怡然。

既老且死,
终不言后来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卑微而其行卓,独其宗亲邻居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变动)
①归鉞 : 人名。

②致:送到。

10.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字词。

( 4 分)
⑴由是失爱鉞()⑵数困()
..
⑶比归()⑷母又复杖之()
..
11.选出以下加点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父震怒逐之.B.渔人甚异之.
C.怅恨久之.D.固以怪之.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三个句子。

(9 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卒中常常语,皆指目陈胜。

(3)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

13.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人?请依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归纳。

(4 分)
(三)阅读下文,达成14-18 题。

( 14 分)
盼望倾听
马亚伟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体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他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房屋里,假如他能在十年
间不睦外界有任何接触,就能够博得一笔巨款。

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

熬过了漫
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商定的限期。

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悄走开。

只留下一封信。

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单的难过,孤独的残害。

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
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

于是,他从头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②能够想象,一个人的幽居必定会好像在荒漠中独行,满目荒芜和无望,心里巨大的空洞会把
人吞噬掉。

人生计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梦想,应当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
从中收获感情的源泉。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会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也听闻过不一样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
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

但是,再孤单的创作,也需要
与赏识者交流。

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干,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逝世后才
惹起了惊动。

其实,不过上帝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提早好多年到达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
行的姿态孤独地面对世人。

可是,他们孤单地创作不息,正是由于他们要发泄,要表达,要交流,要
交流。

由于他们知道,必定会有一颗忠诚的灵魂倾听他们的独吟、呼喊、甚至吼怒。

总会有人听懂他
们,即使是好多年此后。

⑤先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喧闹的红尘隔断,与浑浊的政界隔断,可其实不是和人隔断。

陶渊明隐
居后,还会和农民一同其乐滋滋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 。

孟浩然喜爱田园生活,空暇时,他会和农人一同“把酒话桑麻” 。

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有时碰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说笑无还期”。

⑥交流交流是每一个人的梦想。

即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礼拜五”来作伴。

⑦我们平庸百姓,更为需要与人交流交流。

一颗孤单的灵魂不可以走得好久很远。

漫长的人生旅
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助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深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然狭窄如囚
笼。

⑧正是由于人类交流交流的梦想这样激烈,通信技术才得以飞快发展。

时到现在天,我们已经
有了好多极为便利的交流方式和门路。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来愈小。

⑨每一颗心都盼望倾听。

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为他人。

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分)
15.文章开头讲了一篇小说的内容大体,有何作用?( 3 分)
16.简要剖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4分)
17.傅雷曾说:“赤子孤单了,会创建一个世界,创建很多心灵的朋友!”请联合选文有关阐述,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4 分)
(四)阅读下文,达成18-21 题。

( 17 分)
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
①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

它们缠环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顺了院墙,爬。


了院墙边的树,爬。

顺了树枝,爬。

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

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
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非常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
着。

③秋渐深,其余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

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

无数的蝶翅,在秋
风里舞蹁跹。

高快乐兴。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

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

看着,还真像,
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

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

想着若
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幽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的记忆。


村人家不把它当稀罕,烧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房屋,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意捋上
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

饭熟,扁豆也熟了。

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

扁豆的主人大体是把它当风景看的。

于扁豆,是福
了,它能够不受打搅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整齐干练的老太婆。

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处去
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

扁豆花却明朗着,天空也明朗着。

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
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

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感觉它们是水乳交
融的。

⑦今后常有到老太婆,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仔细地在读一页书。

视力不好了,她读得
极慢。

人生至此,终于能够停靠在一架扁豆花旁,与光阴握手言欢,冷静地过了。

暗暗想,真人老
是不露相的,这老太婆,说不定也是一高人呢。

像郑板桥,曾漂泊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
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

人见着,可是一乡下一般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
居住的配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了一副春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⑧大自然的美,是永久的。

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

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

”有人读出悲凉,有人读出零落,我却读出欢欣。

人生秋至,不
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小雨中,满满地开着。

生命不息。

18.作者笔下的扁豆花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归纳。

(4分)
19.作者说“秋渐深,其余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这此中的“且开且落”与“且落
且开”内涵上有什么异同点?( 4 分)
20.第七段中哪一句话与第四段中划线部分内容相对应?简述原由。

( 4 分)
对应的句子:
原由: _
21.本文写花,写花下的老太婆,再写郑板桥的春联、查学礼的诗,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 5 分)
三、作文
22. 阅读下边资料,按要求写作文。

(60+3 分)
过马路时慢一点,能够增添安全系数;旅行时慢一点,能够细细赏识美景;阅读时慢一点,可
以精心倾听贤人贤哲的心声;做决准时慢一点,能够考虑周到,做到尽如人意;慢,是一种节
奏,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请以“慢一点”为题,写一篇许多于600 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许多于600 字。

( 2)感情诚挚,不得剽窃。

(3)文中不得出现真切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分3分,请仔细书写。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九月测试
初三年级语文答案
1-5 D C C D C
6 辉倾摧轶
7略
8.示例:瓷器是以高岭土、长石和石英等为原料,经混淆、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

主要品
种有青瓷、白瓷和彩瓷。

其特色是坯体洁白、精密,较薄者呈半透明状,音响清楚。

(能正确运用下定义、分类其余说明方法,且词句通畅,即给满分。

如不可以正确使用说明方法或字数不合要求,酌
情扣分。


9.⑴“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向,(1 分)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季的活力,加强了诗
的神韵。

(1 分)(意思对即可。

其余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⑵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 1 分),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欢乐的心情( 1 分)。


联进一步假想友人归家后洋洋自得的生活( 1 分),寄望了对友人真挚的祝愿,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
俗的自由生活的神往。

( 1 分)(意思对即可。

其余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10.这频频等到用杖打
11.C
12.( 3)(他)经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咨询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品。

13.①关怀后母送食品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品给后母④服侍后母一直很快乐⑤从不说后母不好。

(写出任意 4 个)
14.人生计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梦想,应当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
获感情的源泉。

或许交流交流是每一个人的梦想。

(3分,意近即可)
15.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 分 ) ;充任文章论据 (1 分) ;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1 分 ) 。

16.第一叙述故事,引出论点,(1分)并列举中外名人案例证明论点;(1分)接着从正反双方面证
明交流交流是每一个人的梦想;(1分)最后提出希望。

(1分)(共4分,意近即可)
17.赤子孤单了,会创建一个广博宽广的精神世界。

这个世界里他们固然孤独的面对世人,但是他
们经过创作来发泄、表达、交流、交流感情,这个世界里他们深信必定有人能听懂他们的独吟、呐
喊,这些忠诚的灵魂是他们心灵的朋友。

(4分,言之有理即可)
18.漂亮漂亮,自成风景;任意生长,自由自在;乐观开朗,活力盎然。

(答出此中任意两点,即可
得满分。


19.从内容上看,“且开且落”与“且落且开”都叙述了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 2 分),但“且落且
开”却多了一层扁豆花生生不息、拥有勃勃活力的内涵。

( 2 分)
20.“人见着,可是一乡下一般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2分)原由:都看似一般,但内在香醇。

( 2 分)
21.以扁豆花为线索(1分),将花、人、诗交融在一同,以花喻人( 1 分),以春联、诗歌点题(1分),步步深入,写出了人生的感悟:人生不论处在什么境遇中,都应当有一份淡泊豪迈,生命才能
美好。

( 2 分)
三、作文( 60 分 +3 分)作文拜见中考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