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文合集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初中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文合集大全
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从10世纪初到12世纪中期祖国境内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辽、西夏、金人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和教师点拨,让学生了解在纷繁的史实中理清知识脉络,抓住中心内容进行学习的方法并参予到其过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③这一时期民族政权间战争频繁,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要唯“汉”独尊、独好。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但缺乏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唐朝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

宋、辽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政权并立和民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上册已经学习北朝时期,对民族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②辽、宋、夏的和战③金和南宋的对峙。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①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②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①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②评价岳飞抗金。

【教学方法】
1.总括法:对于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可以用总括法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讲述法: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讲述,使学生把思路搞清。

3.图片示意法:对于契丹的兴起,可以用该民族生活习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兴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分析讲解法: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分析讲解。

5.引导评价法: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课前准备】 (预习、导学)
教师:准备学案,多媒体课件制作、材料收集等。

学生:收集青牛白马的故事和黄袍加身的故事、岳飞抗金、澶渊之盟的相关材料,结合
南宋、金对峙形势的挂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岳飞像等相关图片。

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并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天龙八部》片断
激趣: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吧?喜欢看吗? 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
引导:对,有辽、西夏、大宋、大理,看来乔峰、段誉、虚竹他们生活在一个多个政权权并立的时代,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呢?——有,大约从916年到1276年元灭南宋再度统一中国,在近三百年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吧。

投影展示: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新课〗
1、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请学生自读教材,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民族政权,
2、展开具体教学活动: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板书]
1.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
课件展示导入框中的苏颂诗句:“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天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它们反映了北方契丹民族的由来、生存环境和生活习俗,你能据此想出来吗?
学生叙述想象,师同时展示有关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壁画、文字图片。

[学生讲述]契丹人居无定所,随水草而迁徒,过着渔猎游牧生活。

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契丹兴起的短片。

学生自学第一段后,回答问题:契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契丹是怎
么强大起来的呢?
学生根据自学内容积极回答。

(略)
[教师引导]到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的首领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
立了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南扩,辽
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这段
历史的内容。

2.唐亡后的中原政局和契丹占领幽云十六州。

[板书]
[教师介绍]课件展示
由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唐灭亡后,中原地区出现了割据混战的
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

它们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幽云十六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失去的。

幽云十六州的被割让,为以后
宋辽之间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这里面还有一个“儿皇帝”的故事。

下面请同学们
讲一下。

[学生讲述]后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

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

到了
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

李从珂
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

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

有个
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

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
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位子。

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
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把雁门关以
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北、山
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

(如果学生不能讲述,教师就简要地概述一下该故事)
[教师过渡]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在唐灭亡后出现了政权混乱局面,先后经历
了五个短暂的政权的统治,在第五个政权后周统治期间,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是
谁顺应趋势完成了中原地区的统一呢?北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北宋建立后,又
是怎样削除五代时期的割据势力的?同学们听过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吗?
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板书]
[学生看书]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
发动兵变。

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

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分裂。

播放: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短片
教师进一步说明(指图)北宋、赵匡胤、东京和结束分裂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北宋建立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然后讨论赵匡胤的集权措施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辽政权逐步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势力不断扩大。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北宋一代,虽然忧患不已,但其内部始终是统一的。

[教师过渡]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南扩,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宋辽西夏这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应该如何来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请看屏幕(播放短片)
二、辽、宋、夏的和战[板书]
1. 宋辽澶渊之盟[板书]
播放短片如时间允许可讲述以下内容。

宋辽澶渊之盟宋朝建立后,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统一中国,宋朝先后两次对辽作战。

第二次对辽战争。

开始时,宋军进展顺利,节节得胜。

形势的发展对宋军很有利。

但是,由于东路曹彬贪功轻进,被辽军击败。

宋军东路战场一败,使整个战争形势发生变化。

农历五月,辽军在蔚州大败宋军中路,杀死宋军二万多人,迫于形势,西路潘美、杨业只好率师回到代州。

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教师引导]宋攻辽失败后,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但宋真宗时,辽却大举攻宋,,双方形成对峙状态,其中最厉害的要数澶州之战了,当时的情形怎样呢?结果又如何?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澶州之战过程、结果。

并针对这个盟约进行讨论,谈谈认识。

学生读课文,初步了解,明确结果是:澶渊之盟。

屏显澶渊之盟内容和结合教材中的动脑筋,学生小组讨论。

对澶渊之盟应当怎么评价?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学生回答]
生甲:宋辽议和是在宋军败辽的情况下开始的,这表明北宋统治集团的软弱。

生乙:宋每年送辽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恶化了北宋的财政,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促成因素之一。

生丙: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了长久的和平,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

生丁: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

提示: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教师小结]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性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教师过渡]同学们,关于宋辽关系,我们只掌握澶渊之盟及其影响即可。

下面,我们来学习北宋与其西北的西夏政权之间的关系。

2.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板书]
出示西夏建国图片。

11世纪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了西夏政权,它与宋的关系怎样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完之后对主要内容复述。

学生读书据课文回答。

[学生复述]宋辽讲和后,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势力也开始壮大。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兴庆,史称西夏。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的损失很大。

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学生可自由发挥)
[教师讲解]元昊(1003~1048),也叫李元昊或赵元昊,银州(今陕西末脂)党项族拓跋部人。

西夏的政治家。

西夏国的建立者李继迁之孙。

他的祖先在唐朝末年因帮助镇压黄巢起义军,唐封其为“夏绥银节度使”,赐姓李。

宋太宗时,赐李继迁姓赵。

元昊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

元昊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

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字创制西夏文字。

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对北宋多次进行战争,虽然经常取得胜利,但因士卒死伤很重,财政困难,人心厌战,境内人民传唱着怨恨元昊的歌谣。

于1004年与宋订立和约,元昊表面取消帝号,实际上在国内仍然称帝。

关于宋夏战争的具体情况,请看投影。

[教师提示]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投影显示]辽、西夏、北宋之间和战关系示意图。

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二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知道了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建立与宋金和战以及金朝变革习俗等重要史实。

这一时期虽然政权更迭和战乱频繁,但仍然体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岳飞抗金斗争是本课教学的中心,教学中可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并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对宋金战争的性质及影响、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等问题历史认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网络、书籍的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史料,并通过资料整理掌握重要史实,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

学生对本课的中心人物岳飞较为熟悉,是本课教学的兴趣和感知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课堂活动和问题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对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和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暴力冲撞和和平交流的认识相对肤浅,需要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三、设计思路:
本课共分三个子目介绍了内容:“靖康之变”介绍了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北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介绍了在岳飞等将领的领导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金朝变革女真习俗”介绍了金统治者注意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习俗,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了解,因此将本课内容作了相应调整,将三个子目内容整合为以下三部分;
政权对立篇——金和南宋的建立
宋金关系篇——金与南宋的战和
民族融合篇——金朝变革女真习俗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金灭辽与北宋后,出现了南宋和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知道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杰出的政治家。

了解宋金和议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女真抗辽斗争、李纲和岳飞以及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是正义的。

岳飞等人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从而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气节的思想教育。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宋金和战与岳飞等人的抗金斗争;金革旧俗和民族融合。

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金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3、解决措施:课前让学生预习,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查找相关内容的资料,理解疑难问题。

课堂上,出示教师设计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同时注意适时利用图片、影视资料等加强直观性、形象性。

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归纳总结、课件辅助。

学法指导:自主收集、合作探究、故事讲述、分组讨论、列表归纳等。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指导:
⑴收集史料:女真兴起、靖康之变、宋金对峙和战与金革旧俗等史实,岳飞抗金的故事。

做好讲述有关史实的准备。

⑵质疑探究:宋金战争性质、和议的作用;民族融合。

2.关注小组课前准备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3.制作教学辅助课件。

八、教学内容
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反馈展示视频、音频设问导入
女真兴起
金的建立
金灭辽、北宋
南宋建立
岳飞抗金
宋金议和
合作探究
金革旧俗展示《精忠报国》歌曲的影视资料。

这首歌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生活在那个朝代?他的主要历史事迹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随着这首歌一起来了解那段政权并立、战乱纷争的宋金时代的内容。

一、政权对立篇——金和南宋的建立自主阅读课文59-60页内容,填写
下面表格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建立
时间
?都城
?金
?南宋
图片展示:女真族兴起的地区和环境。

组织学生讲述女真族生活状况。

提出问题:女真族的杰出首领是谁?有何历史贡献?
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板书。

提出问题:金与辽的关系如何?
出示:《金灭辽形势图》
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三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契丹的兴起:
(1)时间:10世纪初
(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3)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西夏的建立:
(1)时间:11世纪前期
(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3)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3.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4.北宋与辽之间订立的澶渊之盟。

结束战争,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5.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6.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关于初中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文合集大全
【以下为精品推荐,可删改!】
【推荐一:《中国古代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假案优秀范文总汇》】中国古代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优秀范文总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动手能力; 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骄傲与自豪。

2、还应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教学方法: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解释课题: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发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

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导入新课: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

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问世?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一:祖冲之和圆周率让学生自学本目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以及120页“自由阅读卡·神奇的小棍”,并思考回答:(1) 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什么叫做圆周率?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少?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
(2) 祖冲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
(3) 祖冲之取得重要的成就的原因?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展示:
祖冲之是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叫做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就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利用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祖冲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注意学习前人的成就,但不盲从,敢于创新。

刻苦钻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

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

教师点拨:
(1)祖冲之为什么要推算圆周率?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应用十分广
泛,只要涉及到圆的问题,都要运用圆周率。

应用于数学、天文学、历法、机械制造等各领域,
(2)“割圆术”是怎么回事?
请同学们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把小刀,我们看到,铅笔是6边形的,我们用小刀均匀地在铅笔的每一个棱上削掉一块儿,使它变成12边形,用这个办法再削……我们观察到随着铅笔边数的增加,会出现什么现象?边数越多,他的周长越逼近圆的周长,面积越逼近圆的面积,圆周率的数值就越精确。

如果按照割圆术计算,要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精确的圆周率值,这就需要对9位数字以上的大数进行上百次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

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祖冲之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中国古代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优秀范文总汇二
教学目标
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

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
地图册、“祖冲之和圆周率”相关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生动介绍引言中关于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均以祖冲之命名的令中国人深感骄傲的事实。

二、讲授新课:
1、祖冲之与圆周率
教师安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以小组为单位概括归纳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及著作,并找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最主要成就。

教师重点讲解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特别是在推算圆周率方面的突出成就: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结合教材,让学生思考讨论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