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练习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秋季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练习
1. 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 )
2.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x 的值是15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 3.根据化学方程式:2H 2O=====通电2H 2↑+O 2
↑,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A .反应所需条件 B .生成物的状态 C .生成物质量之比 D .氧气可助燃 4.在“2A+3B===2C +4D”的反应中,已知8 g 物质A 完全反应生成11 g 物质C 和9 g 物质D 。

若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6 B .32 C .48 D .64
5.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B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6.“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

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2NaOH + Cl 2===NaClO +X +H 2O ,则X 的化学式是( ) A .Na 2O B .NaCl C .NaH D .NaClO 3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P +O 2=====点燃PO 2
B .Zn +MgCl 2===ZnCl 2+Mg
C .2H 2O=====通电2H 2↑+O 2↑
D .HCl +Fe 2O 3===H 2O +FeCl 3
8. 某纯净物3 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 二氧化碳和5.4 g 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O 2和CO 2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O 2和H 2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
9.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x =0.4
B .丁一定是单质
C .甲和乙是反应物
D .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10. 有18.6 g 的NaOH 和Na 2CO 3固体混合物,已知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是
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 g 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 g 。

则原NaOH 和Na 2CO 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
量是()
A.9.2 g B.6.9 g C.4.6 g D.2.3 g
11.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2)锌和稀硫酸反应:。

(3)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5)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生成硫和水:。

12.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华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如图所示),然后取下装置,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观察到,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X的化学式是。

②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可得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现有A、B、C、D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化学式)。

(3)C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构成的。

14. 请对下表中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评价(填写评价序号),并注明化学反应类型。

评价序号:①完全正确②反应条件不正确③没有配平④违背客观事实15. “洁厕灵”、“漂白精”是家庭常用的两种清洁剂。

“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可清除污垢,但不能用于清洁大理石制品,理由是(写化学方程式) ;“漂白精”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能快速漂除衣服污渍。

但“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16.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的杀菌剂,它由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制而成。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17. 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

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
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 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

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
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
(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反思与交流】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
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

答案及解析:
1. D 解析: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故A 错误;两种物质不反应,故B 错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C 错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故D 正确。

2. 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10+10+10+10)-(6+9+10)=15,故A 正确;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是,故B 正确;甲、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故C 错误;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0-6)g∶(10-9)g =4∶1,故D 正确。

3. D 解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宏观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原子之比;③质量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有关物质的质量比。

4. B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B 的质量是11 g +
9 g -8 g =12 g ,设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 2A +3B===2C +4D 64 3x 8 g 12 g 643x =8 g
12 g
x =32 5. C 解析: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A 说法不正确;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故B 说法不正确;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元素种类也不变,故C 说法正确;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D 说法不正确。

6. 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Na 原子、2个O 原子、2个H 原子、2个Cl 原子,反应后已知有1个Na 原子、2个O 原子、2个H 原子、1个Cl 原子,所以X 中含有1个Na 原子和1个Cl 原子,即X 的化学式为NaCl 。

7. C 解析: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不能与氯化镁溶液发生反应;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 2O 3+6HCl===2FeCl 3+3H 2O 。

8. 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8.8 g CO 2中C 、O 两种元素的质量分别为2.4 g 和6.4 g ,5.4 g H 2O 中含H 、O 两种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6 g 和4.8 g 。

C 、H 两种元素的质量和为2.4 g +0.6 g =3 g ,则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故A 说法正确;该反应参加反应的O 2的质量为6.4 g +4.8 g =11.2 g ,即该反应中O 2和CO 2的质量比为11.2 g∶8.8 g =14∶11,故B 说法正确;该反应中O 2和H 2O 的分子数之比为11.2 g 32:5.4 g 18=7∶6,
故C 说法正确;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2.4 g 12:0.6 g
1=1∶3,故D 说
法错误。

9. B 解析:x =7.6+2+0.2-3.2-5.8-0.4=0.4,故A 正确;甲、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丁不一定为单质,故B 错误;甲、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C 正确;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7.6-3.2)∶(5.8-0.2)=11∶14,故D 正确。

10. A 解析: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 g +100 g -114.2 g =4.4 g ,二氧
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 g×(12
44×100%)=1.2 g ,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
量比为23∶3,则钠元素的质量为1.2 g×23
3=9.2 g 。

11. (1) 2Mg +O 2=====
点燃2MgO 。

(2) Zn +H 2SO 4===ZnSO 4+H 2↑ 。

(3)HCl +NaOH===NaCl +H 2O 。

(4)2KMnO 4=====△K 2MnO 4+MnO 2+O 2↑ 。

(5) 2H 2S +SO 2===3S +2H 2O 。

解析:(1)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4)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5)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正确标出生成物的状态,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2. (1)天平平衡(答案合理即可) 装置没有密闭或气体逸出了 (2) SO 2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或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 13. (1) 16 。

(2) B CH 4
(3) 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14.
15. CaCO 3 + 2HCl===CaCl 2 + CO 2↑ + H 2O
NaClO + 2HCl===NaCl + X↑ + H 2O Cl 2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列表分析如下:
16. Fe +CuSO 4===FeSO 4+Cu 置换
解析:铁和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7. (1) 2Mg +O 2=====
点燃2MgO (2) 大量的白烟弥漫到空气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实验探究】
【反思与交流】 ① -3
② 氮气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③ 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参加
解析:(1)镁燃烧是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
点燃2MgO。

(2)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过程中有大量的白烟O2=====
弥漫到空气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所以会使收集的产物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

(3)【实验探究】由查阅资料可知,氮化镁与水反应能产生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且可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所以证明黄色固体为氮化镁的方法为收集产物中的黄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且试纸由红色变蓝色,则可证明黄色固体是Mg3N2。

【反思与交流】①氮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2)×3+2x=0,解得x=-3;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空气中虽然氮气的含量高,但镁仍主要与氧气发生反应;③由镁与氮气反应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参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