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设计——以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妙CLOTHING AND DESIGN
邀>询峽年|fl義与设计
基于城忆的公共艺术设计
—
—以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为例
陈丽敏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90)
摘要:1979年至2019年,深圳蛇口飞速发展。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移民涌入,蛇口海岸线因填海造地导致原有的自然海岸线不断扩张%传统文化和,了本土文化的风貌,引发了城市记%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要的一部分,不满足民众功能的,更应艺术化、有趣化的有空有,以艺术的力量激活城市空间的活力%文城市记忆角度切入,影剧院广场的记忆装置为例,解不同特性的公共艺术设计介入的造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延续城市的记忆和城市的可发展提大的艺术动力%关键词:城市记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艺术;记装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8-0034-03
1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
1.1城市记
柯林•罗认为城市是历史的沉淀物,每个时期都在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也就是城市所具有的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被视为一个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是由个人在这个地方本身的经历以及通过它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所构成的⑵%它是不同时代城市文化的产物%而个人记忆通过叙述、文本、照片或图画来表达;通常它们描述城市中所发生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人们的分享及社会的交流互动,这些记忆被融入到集体记忆中,汇聚成城市记忆%记忆同空间密切相关,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和发展足迹,记忆依托城市空间的载体,延续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与精神%
1.2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指的是可以在开放空间中看到,参与和使用的艺术,艺术行为或艺术设施%它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手法向大众传递信息%马钦忠先生认为,公共艺术概念的内涵有两个方面%狭义上,它更多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雕塑和公共空间的文化界定紧密相关;从广义上,它又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风貌特征以及城市建筑、城市规划紧密相关⑶%在李楠,刘敬东学者看来,公共艺术有两个必要的存在条件,公共空间和公众参与⑷%因此,公共艺术的本质是公众与社会,并且会因环境将给予新的内涵%
1.3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的内在关系
城市的历史和记忆是地域文化和城市生活的“微观世界”%透过记忆可以呈现城市在时间发展历程下居民生活的样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程度及城市地域公共艺术给城市公共环境所带来的感染力和时代性%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城市记忆对公共艺术的内涵和精神进行了扩充与发展,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公共艺术在诉说和表达城市记忆的同时,借助记忆的独特性与专一性,记录着居民城市生活的印记,聆听大众的心声,使公共艺术作品本身融入大众的生活,融入城市,也融入环境中,成为城市记忆的一%
2案例解读一一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设计
2. 1背景:剧院广场的发展和消失的海岸线
蛇口剧院广场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该街区最重要的文化广场,也是当地居民的公共生活交流的中心%历经30多年,伴随着深圳快速的发展,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外来文化的冲击,街道越来越拥挤,公共设施越来越破旧%广场不再满足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复垦,蛇口蜿蜒的自然海岸线逐渐消失,蛇口的旧城区也逐渐面临公共空间老化、城市风貌丧失以及城市历史记忆退化的问题%于是蛇口政府,希望通过翻新原有的两个浮雕墙,利用它来重新唤起人们对蛇口历史的记忆,激活人们对蛇口影剧院广场公共空间的认知感与归属感,为影剧院广场注入新的活力%
2. 2设计主题
面对记忆的断裂与缺失,这两组墙,以“公共性”的参与及“社会性”的关注为思考与动机,以“好奇与窥探”为主题,以“消失的海岸线”为思路,将蛇口的记忆融入进装置中,激发大众对蛇口记忆的追寻与挖掘%蛇口记忆装置分为了三个部分:海岸变迁图、蛇口记忆墙、时间刻度线(图1)%
图1蛇口记忆装置轴测图
(图片来源:https://www.zzkj.pro/sHjyzz)
2.4公共艺术造设计
2. 4.1以小见大的原则
所谓的以小见大即是从小的、局部的细节之处可以看出大的、
作者简介:陈丽敏(1995—),女,汉族,广东陆丰,硕士,广东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服务设计、公共艺术%
34
Vol.42/No.08/Westleather
整体的面貌⑷。
蛇口记忆装置利用不同深浅颜色的程度来记录不同时间下蛇口海岸线的变化(图2),以及一个个凸出的小窗口画出了不同时间记忆下的蛇口历史故事片段(图3),使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感受到蛇口这30多年来发展的变化所带来的海岸线的变迁,地域风貌的流失以及被人们遗忘的蛇口历史,使人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情感与精神的共鸣,重新唤起人们对蛇口发展历程的记忆,以及人们对蛇口地域文化和空间的认知感与归属感%同时,记忆装置所体现出来的“怀旧”情绪,是人们对本土历史文化以及海岸线被工业城市文明发展包围而逐渐淡化消逝,城市风貌被人口扩张以及外来文化冲击而逐渐失去原有的地域特色等现象的情感触动%
图2海岸变迁图图3蛇口记忆墙(图片来源:https://www.zzkj.pro/skjyzz)
2. 4.2感官设计和好奇心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观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直接方式,感官视觉体验最有影响力的。
人类产生的视觉效果源于图像的作用,图像具有吸引注意力,加深印象,激发记忆,唤起联想和情感共鸣的功能。
好奇心是人类普遍拥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尤其是探索新奇事物以及新环境的行为,这都会激起人们内心的心理活动。
在记忆墙中,一个个小窗口,通过文字和老旧的影像结合,并嵌入墙体中,到夜晚的时候,影像盒子发出的黄光会不经意间吸引路人过去观看(图4)。
这一道道黄光透过小窗口记录着蛇口居民生活的情景,在大众“窥探”的过程中,像是在回看着过往的生活画面,勾起大众对过往生活的回忆。
这种“好奇与窥探”的方式,让路人无意间积极地探索,改变传统路人的身份,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到一个主动探索的参与者,主动的去探寻公共艺术所表达的情感与精神,主动的去寻找这份属于蛇口的记忆,而这种营造方式会让人们达到心灵情感的碰撞与共鸣,留住逐渐被冲淡的蛇口本土文化记忆。
图4蛇忆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新时期下基于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的探索
目前,我国大多城市的公共艺术主要集中在丰富空间和美化环境的设计上,在融入地域的记忆以及历史文化等问题上显得很被动。
在提高城市空间环境和唤起城市历史记忆,激活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单纯的功能主义以及简单的装饰性已不再能满足民众以及城市发展的需求,面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浪潮,公共艺术所肩负的时代以及精神文化的考究,对历史记忆,情感以及空间活力的塑造,对促进和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基于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作品应该具有以下的几个:
3.1参与性
个人记忆的时间范围很短,因为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或改变,在培养和维持一个城市集体记忆,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与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与公共艺术之间的互动交流,只有当公共艺术接受公众参与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才能激发出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情感以及公共艺术蕴涵的精神力量。
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了人同的市记,因为与,民众会主公共艺术所具有的精神与价值,探索个人记忆与城市空间集体关系,产生人与空间记忆的互动,成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心灵及精神上的悸动,留下了民众的生活情感与城市的人文情怀历史痕迹。
3.2包容性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外来文化对当地地域文化风貌的影响都应该是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所考虑的因素%新的城市已经建立,但不应忘记过去的生活方式,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
正如建筑大师Benjamin.Wood①先生所说,最好的方法是向人们展示新旧形式的共存。
因此,城市公共艺术,应该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在融入本土地域特色的同时,也需融入新的精神以及文化,此外,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还需要考虑城市经济,文化,生态以及人文关怀的平衡,在新旧文化中包容性的吸收创作,借助公共艺术作品,让外来居民与居民的互,产生精的碰撞合,起当地居民对城市历史记忆的追溯与回味,还会引发外来居民了解并对城市地域文化产生共鸣,形成生动的开放文化形态%
3.3地域性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市记忆具有特定的时空环境,它是大众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集体记忆生活的经验与融合,每个城市记忆都是独特且难以复制的。
一座城市令原住民不舍与挂念的、令外来居民了解并产生共鸣的,恰恰是城市里独有的记忆与景观。
所以当公共艺术的创市独特的景观风貌与历史文化,在材、形、和上结合的,会大众市文化与记忆产生熟悉感与怀旧感,增加了大众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情感维系%公共艺术作品须呈现一种“可识别性”与“个性”,避免趋于“千城一面”的景象%此外,公共艺术的实践还需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尊重城市内在的秩序,避免破坏城市空间结构,结合地域的环境,人文,风貌,使其与周围环境,空间等达到一定的协调性,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3.4记忆的延续性
35
CLOTHNNG ANDDESNGN 服装与设计
诺拉说,我们有意识地培养记忆的场所,可以提供一种“时间锚定”的⑸。
过去的城市记忆与未来发展的道路建设联系在一起,从而造成了记忆在未来环境下的呈现,那里拥有一种历史的延$是真实的记忆环境%在公共艺术的作品中,注入城市记忆与情感,会构建一个人环境空间的记忆地图,产生长期记忆的声波图像,在这图像中,会包含过去以及当下的生活痕迹%每一段记忆都是在城市里,这种“时间锚定”的感觉$在公共艺术作品的载体下,能激发大众的情感触动,唤起大众的存在感与责任感,能确保集体记忆价值观的保存与传递,这为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城市的空间环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有情感的公共艺术作品,像是一个城市的叙事者,注入大众的故事与记忆,演绎着城市的发展历程,延续着城市记忆的精神与内涵$它是与过去保持着新的关系$同时还能跨时空的与过去进行对话%
4结语
具有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设计必须是内部文化内涵和外部空间环境的完美整合%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要呈现出独特地域个性$而且还要尊重当地文化,结合公共$包容,情感以及艺术来表达情感,以情感烘托空间,以精神引导文明,以记忆延续文化,促进人们与城市文化交流$更好地体现公共性价值,与环境空间以及人文怀共生融合,为市公共空间艺术与历史感%公艺术以其特有的结合城市其独有的历史文化使人与环境产生互动和交流,重塑了民众对其城市空间以及历史文化的情感,延续城市的记忆$提高人们对该地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当地的景观风貌,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塑造城市的情感$使得公共艺术装置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阵地%这也是未来公共艺术设计创作所追求的使命%
注释:
①Benjamin.Wood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波士顿建筑设计师,也
是美国Wood+Zapata建筑事务所总裁、总设计师%
参考文献:
[1](美)柯林-罗(Colin Rowe),(美)弗瑞德*科特(Fred
Koetter).拼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Boyee, C.M.Chestine.The City of Collective Memoe:Ite
Historical Imagee and Architectural EnteXainments[M].麻省
理工学院出版社,1996. 4.
[3]马钦忠.公共艺术基础理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社,2008.
[4]李楠,刘敬东.景观公共艺术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
出社,2015.
[5]Dimi t o o s Ringas;Elent Chestopoulou;Michait StefanidaHis.
CLIO:Blending the Collective Memore with the Urban Landscape
[J].国际计算机学会,2011.
(上接第33页)测量仪界面设计应加入颜色功能块区分进行引导性操作%为了更好的使用未接触过的产品,在人机界面设计上更为简洁明了,功能键选择1到3个最佳,根据不同年龄的用户设置不同数量的按键,对于老表年人更适于使用一键式操作,考虑到用户本身力量强弱的差距,轻量化结构的触控按键,更适用于家庭多用户使用的特点%考虑到老年人的思维方式与心理,将无意识与无障碍相结合对血压测量仪进行易用性设计,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最快时间内达到操作自如%如若产品在每次使用中都需要询问说明书,那么该产品就大打折扣了%
4.3易用性
家用血压测量仪以操作方便,使用舒适,提高使用效率为准则,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只需要粘贴好袖带点击开关键就能进入智能加压状态,减少操作步骤与错误,短时间后通过语音提醒得到结果,解决了老年人视力下降的问题%屏幕显示简洁,设置高压低压与脉搏功能区,取消时间、日期和闹钟等不重要的附加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图标,如用户图标、信号图标等,使用户能有良好的使用感受%在测量仪的袖带操作问题上,需要彼此帮助才能粘贴袖带,因此将长方形状的粘贴袖带设计为收缩袖带,用户自己便能带在上,为提供更方的方式%测有一个设计点是便携,腕式测量仪体积减小,也没有上臂式测量仪繁琐的袖带,通常家用测量仪都是一家几口人使用,由于患有血液循环障碍的人群限制,手腕式不适宜于家庭使用,参考手腕式体积小巧的测上式产品,更的合需%
研究用户日常习惯与行为,了解生理与心理特点,准确地突破血压测的关键点,提高易与%
5结论
在这个重视医疗、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产品外观造型、人机界面、产品色彩等方面也要求越来越多,人的需求影响着产品发展的方向,用户已经不仅关心产品里的结构配件,更加关注产品本身是否好用%家用血压测量仪逐渐成为家庭中必备的健康类产品,易在压测中的,患者生
与心理、便捷与高效等多方面的医疗产品需求,丰富了患者的就医模式,简化了以往就医繁琐步骤,更可以给医疗市场带更丰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赵坯•便携式血糖仪设计的易用性研究[D].天津:天津
科技大学,2016.
[2]张小平.张阿维•孙亚宁.产品的易用性设计[D]•陕西:
工大,2006.
[3]刘志茹.老年人家用医疗器械易用性设计研究[D]•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大学,2019.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