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教材封面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工科教材封面设计
装订形式:不测发现了一本纸面精装的工科教材(见图4)。

因而可知,新中国建立后的理工科教材自产生之时,就为自己建立了一个高端、
学术、谨慎、朴实的形式定位。

这也在此后理工科教材的书本设计中获得连续。

构图:此时左右居中对齐的构图方式出现一些修正,一些图书在封面左边出现纵向切割线,纵向搁置丛书名,书名、作者名、
第一版社依旧居中对齐(见图5)。

横向切割线也已经出现(见图6),这都可以当作一种简单的图面切割构图。

书名地点依旧保持在黄金分
割线以上,依旧保持着高而专的感觉。

文字:依旧是受欢迎的长宋体占有主流,但原来字号比较小的书名设计已经没有了,这个变化在形式上仿佛给人从学术型向普及型转变的感觉。

色彩:仍旧是单双色印刷,此时出现了深底反白的色彩设计,在以前的明快素雅的色彩感觉
以外,又产生了一种厚重扎实的色彩感觉(见图7)。

图案:此时仍旧仅限于花边装修。

同期间外国理工科教材也是双色印刷,可是装订方
式为精装。

“文革”期间固然高等教育遇到巨大冲击,但这10年间的教材设计却仍旧发生着变化。

构图:画面切割已经成为广泛现象,三
分与纵横四分的构图都已经出现(见图9),丛书名、书名、作者名和第一版社中央对齐的形式在有些封面中也已经被打破,仍旧不变的是书
名至高无上的地点。

文字:长宋体依旧占有主流,但黑体字已经作为书名字体使用,甚至
更为书法体的行书也被用来题写书名。

色彩:出现三色印刷,红配绿
这样的强对照色出此刻教材封面(见图11),大面积的橘红色与亮蓝
色也用来作为封面主色。

色彩使用较以前的教材稍显艳俗,但更切近
民众。

图案:具象说明性图案在工科教材上出现(见图12),适用感代替了学术感,但所占面积不大。

构图:旧有的左右居中对称的构图
依旧是主流,可是出现好多加入简单图面切割的变体,偏置书名和令丛书名或第一版社名偏离对称轴线的设计也在连续,书名加背框成为一项常用技法。


名地点仍旧居上。

文字:黑体书名比率增添,并且出现高小于宽的扁黑体书名。

色彩:大面积娇艳色仍旧主要用在工科修养
材。

图案:说明性图案大面积占有封面。

1980—1990年1978年的改革开放解放了国人思想,也反应在书本设计上。

构图:非对称构图已经
占有理工科教材的很大比率,特别此时书名地点终于降落,出现位于视觉中点甚至更低的构图(见图15)。

除简单切割外,矩形图框不再只作为书名的背景框,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构成元素。

文字:以黑体为主的美术体占有了理工科教材书名的主流,并出现了靠近此刻综艺体的书名字体设计。

色彩:理工科教材已经没有单色印刷的封面,双色为主,偶见三色。

理科教材此时也出现大面积娇艳色。

图案:各样图案种类极大丰富,具象说明和象征图案,色块、英文字母与科学符号都作为装修元素出现,大面积抽象图案构成成为理工科教材封面的一大构成部分。

1990—1999年此时已进入电脑时代的曙光期,手工设计与电脑设计、全彩印刷与2、3色印刷同时存有。

此外这时出现计算机这个新专业,这个专业的教材好多采纳电脑设计,在设计印刷成效上一下反超了其余种类教材,可是理工科其余专业教材并未遇到太大影响。

构图:经历一段时间的试试,理工科教材的构图仿佛又回到左右居中对称、书名居上的老路。

文字:电脑字库字体开始应用,仍旧以宋体和黑体为主,也有设计者试试使用字库中的书法字体。

书名所占封面比率趋于稳固,太大和太小的字号消逝。

色彩:
原有沉着素雅色系外,并有大批娇艳色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教材。

渐变色出现。


案:电脑设计为增添照片类封面
元素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照片使用显得僵硬。

工艺:覆膜和UV工艺出
现2000年后封面设计已经完整电脑化,四色印刷和覆膜工艺普及。

构图:构图更少限制,图文混排,重叠、透印、渐变等殊效使用变得平时(见图18)。


批出现点线面等抽象装修。

书名地点仍旧居上,但不完整在黄金切割线之上。

完整
对称的设计仍旧占很大比率。

文字:所有为电脑字库字体,仍旧以宋体和黑体为主,
但字号有增大的趋向。

色彩:已经特别丰富,整体看仍旧有沉着与素雅的偏向,但
较初期设计已经不很显然。

图案:照片与电脑合成素材使用宽泛,抽象元素构成仍
旧是此类教材一大体素。

在同一网站上可见到各期间其余种类图书。

文科类图书从最先起,在构图上竖构图、偏置书名和书名居于下部的都有,书名与其余文字有时纵横相杂,字体上不只使用美术体,也使用书法体,使用娇艳的红色以及令书名在红底反白,图案上不只使用花边装修,各样说明和象征性的具象图案也都很常有。

综上所述,新中国建立后的理工科教材向来贯彻着高端、学术的形式特色,而跟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这个形式也在渐渐遇到修正,严肃学术型的封面风格正在渐渐被适用普及型所代替。

社会环境与工艺条件对形式的影响
在考虑理工科教材形式变化时,不可以忽视其所存有的外界因素。

与之关系最亲密的有三个方面,分别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印刷工艺的发展和国内书本设计自己的发展。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65年,这个阶段国家接收旧有高等教育并推行改造;第二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这个阶段是“十年动
乱”期间,中国高等教育遇到损坏并堕入阻滞;第三阶段从1977年到现在,经历改革开放,渐渐汲取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经验并加以实践,是
高等教育从复苏到飞快发展的期间。

理工科教材在这个大环境中也不可以不受其影响。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单调和模式化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也反应在教材封面上。

这个阶段的理工科教材向来按照着最直观和理性的构图方式,缺乏变化。

第二阶段“文革”期间,高等教育一方面遇到严重损坏,另一方面丧失了其至高无上的象牙塔地位,理工科教材的相貌也开始切近民众。

中国教育进入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跟着对外沟通的增添,教育与教材都进入到一个在探究中行进的发展期。

70印刷工艺关于封面设计的发展主要表此刻字体和先期的设计流程上:
71字体:直到20世纪60年月初,在第一版物中常用的印刷字体只有楷体、宋体、仿宋体和黑体四种。

80年月后,已加入行楷、隶书、篆体、魏碑体等10余个品种。

既而电脑的
普及使字体灵巧使用成为可能。

分色:
年月末开始入口电子分色机推行电子分色,代替了以前的人工分色,
1994年彩色桌面第一版系统出现,电脑加扫描仪以及此后的数码拍照技
术为封面设计供给了更多样的手段。

印刷技术产生完全改革集中在80年月,这也正是理工科教材书本设计新形式大批浮现的时间。

与教育
和印刷的发展相同,中国书本设计自己相同推行着探究与发展。

设计师对创新的渴求永久是设计形式变化的一大动力,而对照与沟通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全国性书本设计沟通与学习的全面睁开在1979年此后,特别此时发生了与外国设计师的屡次沟通,国内同行互相促动与向外国新形式的学习都在这时发生。

中国书本设计师开始大批接触外国书本设计和平面设计的作品和理念,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说为何在80年月出现了理工科教材书本设计新形式探究的热潮。

新形式形成特色
由上文所述可以发现,理工科教材在形式的创新与连续上有以下几个特色:
1)旧形式的稳固性:理工科教材的最先构成形式,左右居中对称层次横排构图,已经成为不行摇动的经典形式。

这个形式的长处在于与理工科教材完整对应的谨慎隆重的心理感觉和毫无歧义的视觉流指引。

固然历经变化,这个形式仍旧占有着大批理工科教材的封面,同时也占有着读者的心理。

2)新形式的滞后性:理工科教材的形式多样性整体滞后于文科教
材和其余种类图书,而此中理科又滞后于工科。

这个现象主假如由于理工科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固造成的。

工科教材内容变化较理科屡次,因此它能在形式改革上稍快于理科教材。

理工科教材有一类形式变化最快甚至远超出文科教材的,就是计算机教材,也是由于其内容的更新速度以及市场化的水平超出了其余教材种类。

3)形式变化的小幅度推进性:理工科教材形式变化的滞后性必定造成其形式改革的变化幅度偏小,这也是在上边的历史剖析中很简单发现的。

在80年月
经历社会与技术两重刺激的状况下,理工科教材形
式在短时间内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但终归连续时间不长,很快在
2000年后就又有所收敛。

4)环境刺激性:环境关于形式创新的刺激表此刻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环境,关于理工科教科书来说是科技教育环境和商业环境。


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教材内容的连续更新。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放学校和学生数目增添,教材与教材设计的需求也随之增添。

另一方面是技术环境的刺激。

这里既包含硬件的改革,比方印刷技术改革和电脑设计的普及,都成为新形式产生的物质条件;也包含软件部分——设计理论的发展和设计思想的沟通,比方德国和日本书本设计师与中国设计师的沟通互动,也为国内书本设计带来了新的形式。

5)自觉性:所有客观原由以外,最后不该忽视的是新形式产生的主观部分,也就是设计师对创新的激动。

设计师设计创新上的连续努力早晚会带动社会审美的变化,使新形式成为可能。

自觉性的形式创新一方面依赖设计师个人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审美达到必定接受水平。

而整体社会审美的提高是需要所有书本设计师共同努力的。

综上所述,在理工科教材设计的创新实践中,如能合适与利用这些规律,在尊敬经典形式的前提下联合新技术与新设计形式,采纳小步推进的改革速度,当有助于创新的最后实现。

理工科教材封面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