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作业本(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doc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doc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资料。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两学时)课标解读:1、新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目标分解如下:(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4)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5)运用案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是普通高中高一年级普通班的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部分学生已能够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能自己动手绘制简单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并缺乏小组交流意识和协作精神。

虽然本班学生层次相差不是很大,但形象思维有些欠缺。

教材分析:本节共分3部分的内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使用2学时完成教学。

第一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关于三圈环流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析和推导。

这部分内容既是这节课的核心,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还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注重通过“假设——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

第二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是在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原有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会有所改变,因为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特别是对于北半球来说,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③处的盛行风向是( )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B.②是极地高气压带,地面气温很高C.③是中纬西风带,在其控制下,高温多雨D.④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1题,图中③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吹东北信风。

第2题,图中①位于赤道地区,是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

图中②位于30°N,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③是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在其控制下,一般降水较少;图中④位于60°N,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

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B. b带盛行西南风C. ①②气压带影响下多雨,③④气压带影响下少雨D. a为东北信风带,c为西风带4.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压带是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B. a风带的形成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C. ③气压带是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形成的D. ②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3题,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其中①是赤道低气压带,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是极地高气压带;a是东北信风带,b是西风带,c是极地东风带。

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

第4题,①气压带是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的;a风带的风在近地面,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②气压带是高空空气堆积下沉形成的。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6.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5题,甲图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20°N~30°N,为北半球冬季;0°~20°N受东北信风带控制;20°N~30°N盛行下沉气流;30°N~40°N受西风带控制,风向为西南风。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课时作业 9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某区域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a、b、c、d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流a、c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B.气流b、d由低压流向高压C.气流b、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气流a、c引起降水变化,气流b、d则不会2.下列有关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处易形成多雨天气B.近地面等压面,甲处向下凹,乙处向上凸C.甲、乙两处均为少雨带D.甲处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处1~2。

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和环流方向来看,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低纬度环流圈.a 气流是因地面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但c气流因动力原因由密度小的地方流向密度大的地方;b、d为水平气流,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并且发生了明显的偏向,说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是信风带,由高纬流向低纬,温度不断升高,一般带来干燥的天气.第2题,甲地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等压面下凹,水汽上升凝结,易成云致雨,气温日较差小,乙地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等压面上凸、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答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练习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作业.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练习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作业.doc

2.2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图L2­2­10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L2­2­101.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地区炎热干燥B.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控制地区高温多雨C.终年受③影响的大陆西岸温和湿润D.受②和④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下列气候成因中,与③风带关系最密切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3.下列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①②③④图L2­2­11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图L2­2­12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回答4~5题。

图L2­2­124.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5.N地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地处山脉背风一侧C.位于大陆东岸D.受西风带影响7.丙地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8.丁地气候的成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受西风影响C.受信风影响D.风带季节移动图L2­2­13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9~10题。

图L2­2­139.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10.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洋流D.人类活动读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图L2­2­14),完成11~12题。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高气压 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
大 西 亚速尔洋
七月 高压
空气受热膨 胀上升


亚副洲热(带印高度)气 低压 压带
洋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阐述理由。 低气压 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
思考
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 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
2.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那些好处。
提示: (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地区 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
(2)采用联系实际的方法 (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等情况)。
提示:(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 撒哈拉沙漠地区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 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
空气上升,形成低
气流在地表附近 辐散
气压 空气变冷并下沉
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低
极地东风
北纬 90° 极地高压
高压帶 在南北纬 3低0左压右帶,
空气下对沉流层顶
盛北行部纬西分北3风那空0纬空°里气气60下吹在°沉向地极的表空地附,气副近副取极輻热代地散帶低高压压
在南北东纬北信60风,由极地吹來的冷空气 与从南赤北道纬气温300高°吹來的暖空气空相赤气遇道受低热压上升
全球性大气环流的作用:
它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 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 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 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球表面均匀 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不自转
理想环流.swf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一、单项选择题1.读下面“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07160225(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附近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北风答案 A解析①属暖气流,应来自低纬。

2.下列有关风带的画法,正确的是导学号07160226( )答案 B解析北半球的西风为西南风。

(2014·某某高一质检)读下面的“三圈环流简图”,完成3~4题。

导学号071602273.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C.③是盛行西风带D.④为信风带答案 B解析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及气流方向可判断①②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③为东南信风带,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4.赤道地区一般降雨量非常大,其原因是( )A.多锋面气旋活动B.近地面盛行西风,降水量大C.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D.近地面终年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多对流雨答案 D解析赤道地区终年气温高,蒸发量大,盛行上升气流,以对流雨为主。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导学号07160229( )A.a B.bC.c D.d答案 C解析当我国各地白昼最短时,正值北半球冬至,气压带风带南移,注意各风带的风向。

读“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回答6~7题。

导学号071602306.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判断此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7.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对甲、乙两地存在的气压中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低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中部B.乙地为高压中心——位于大西洋中部C.甲地是亚洲低压中心,乙地是北太平洋高压中心D.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答案 6.B 7.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北太平洋地区形成高压中心,应属北半球夏季。

二、综合题8.读下图,回答问题。

高一地理绘图填图训练2.2气压带和风带

高一地理绘图填图训练2.2气压带和风带

高一地理绘图填图训练班级:姓名: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

它反应了大气运动时期的平均状态。

2.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是,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

3.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不考虑地球公转的影响,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是和,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全球共形成个气压带,个风带。

4.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考虑地球公转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北半球夏季,冬季。

5.画出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季风(1)由于的差异,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标出1月北半球的气压中心的位置和名称。

1月(3)冬季:亚欧大陆为 ,太平洋为 ;大西洋为。

气压带被切断。

东亚盛行风,寒冷干燥;南亚盛行风,低温干燥。

(4)标出7月北半球的气压中心的位置和名称。

7月(5)夏季: 亚欧大陆为 ,太平洋为 ;大西洋为。

气压带被切断。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风。

东亚盛行风,温暖湿润;南亚盛行风,高温多雨。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气压带名称垂直方向的运动特征对降水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易形成降水副热带高气压带不易形成降水(3)画出全球气候分布模式图,标出气压带和风带、季风风向。

(4)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6)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练习册 新人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练习册 新人

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图L2­2­10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1~2题。

图L2­2­101.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地区炎热干燥B.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控制地区高温多雨C.终年受③影响的大陆西岸温和湿润D.受②和④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下列气候成因中,与③风带关系最密切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3.下列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①②③④图L2­2­11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图L2­2­12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回答4~5题。

图L2­2­124.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5.N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6.乙地降水少的原因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地处山脉背风一侧C.位于大陆东岸D.受西风带影响7.丙地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8.丁地气候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受西风影响C.受信风影响 D.风带季节移动图L2­2­13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9~10题。

图L2­2­139.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10.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洋流 D.人类活动读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图L2­2­14),完成11~12题。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作业本(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作业本(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❶下列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实际上是存在的B.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吹的是西北风D.大气环流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其中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B.气压带具有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C.热的地方一定形成低压,冷的地方一定形成高压D.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阴雨天,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❸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A.温度比赤道地区的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B.温度比赤道地区的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C.来自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❹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D.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❺形成东亚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洋流的影响C.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❻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的是( )A BC D图2­2­1❼下列四幅图中,表示的极地东风正确的是( )A B C D图2­2­2图2­2­3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图2­2­3❽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❾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图2­2­4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 10~11题。

图2­2­4○10下列关于图甲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11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当地季节,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读图2­2­5,图中圆柱为气压柱,回答12~13题。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B.③A.①D.⑥C.⑤2.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 )B.副热带高气压带A.赤道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3.④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 )B.东南信风A.东北信风D.极地东风C.盛行西风解析:结合图示三圈环流的高度的差异,③处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⑤属于中高纬环流,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属于中纬环流圈中的近地面风带,近地面气流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风带。

答案: 1.B 2.C 3.C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4~5题。

4.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B.②A.①D.④C.③ 5.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④D.甲—①,乙—③C.甲—②,乙—④解析:根据纬度位置和风向判断,①②③④四个近地面风带分别是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

其中属于北半球的风带是①②,属于南半球的是③④。

甲、乙两风带属于南半球,分别是信风带和西风带。

答案: 4.B 5.B读0°经线的部分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回答6~8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①③相比,⑤气流控制区的降水量最少B.①⑤气流上升的原因相同C.②风带的风向为东南风D.③气压带与④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7.图中Y地有“雾都”之称,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终年受西风的控制,气候温暖湿润,空气中水汽充足,容易凝结成雾B.近海有寒流流经,导致沿岸空气遇冷凝结成雾C.城市污染严重,空气凝结核丰富,容易导致水汽凝结成雾D.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形成的水汽凝结核多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袭击美国,给美国许多地区造成森林大火,氢气球借助的是( )B.西风A.东南信风D.西南季风C.极地东风解析:第6题,③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处为西风带,受两者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2020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一、选择题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环流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2.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解析:根据图中所示,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太平洋上是低压,应为北半球冬季。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印度处于凉季,是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注意印度最干旱的时候是热季(3~5月),此时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到北半球,气温回升快,但雨季尚未来临,所以异常干热。

答案:1.D 2.A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3~5题。

3.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5.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B.B地寒冷干燥C.C地形成高压中心D.正值1月份左右解析:图中A、B、C三个季风区分别是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

三地的季风成因和性质不同。

东亚1月吹西北风。

南亚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性质湿热,其强弱进退影响降水的多少;冬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性质温和干燥;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吹西北风;7月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南风。

答案:3.D 4.D 5.D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8题。

6.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7.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8.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A.高温多雨B.高温少雨C.温和多雨D.温和少雨解析:由纬度可确定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为盛行西风带。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解析:第(1)题,极地附近为高气压带,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应为北半球;此次高温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密切相关,对应图中②。第(2)题,B所在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第(3)题,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
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与二分日相比,位置大致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第(4)题,图1中⑥气流来自低纬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暖而轻;⑦气流来自高纬度,冷而重,相遇形成极锋。
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的成因相同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
解析:选B。若该图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图中丁处为赤道低气压带,丙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①为信风带。
4.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A.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B、C之间的风带的风向为________风。
(3)此时A、B、C、D中________点最干热;最湿热的是________点;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点;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点。
解析:本题以立体的部分三圈环流剖面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季节移动规律。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赤道低气压带的中心纬线以南移至南纬5°~10°之间,所以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第(2)题,结合各点所处的纬度位置,可判断出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第(3)题,全球的七个气压带中,最湿热的是赤道低气压带、干热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干冷的为极地高气压带、湿冷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B.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C.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
D.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析:选C。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它们作为一个整体随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而移动。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大气环流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大气环流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课时大气环流1.某气压带的南面盛行西北风,北面盛行东南风,该气压带是( )A.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

读图完成2~3题。

图L2­2­12.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C.地球的自转运动 D.海洋和陆地分布的差异3.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4.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黄河站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5.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6.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 B.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C.海陆分布的状况不同 D.地形起伏状况不同图L2­2­2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图L2­2­27.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8.有关M点所在地区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图中此时的M点所在地区季风能带来高温多雨的天气D.图中阴影所示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是M点所在地区季风的源地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图L2­2­3),完成9~10题。

图L2­2­39.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A.甲位于30°NB.乙位于30°NC.甲位于90°ND.无法确定10.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冷气流B.②是暖气流C.①属于西风带D.②是西南风图L2­2­4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2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

读图,回答1~2题: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解析:1.C 2.B 第1题,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此图为中纬度环流圈,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2题,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丙处为南半球西风带,为西北风。

下图为气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3.该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的时间是( )A.1、2月B.5、6月C.7、8月D.10、11月4.在这种气压分布状况下,A地盛行(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解析:3.A 4.D 本题组主要考查东亚季风的形成。

冬季,陆地气压高于海洋,亚洲东部盛行偏北风(西北风)。

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回答5~6题:5.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6.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解析:5.C 6.C 第5题,图中显示丙处气流下沉,则丙为高气压带,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极地高气压带。

若是极地高气压带,则甲、乙同属于极地东风带,故C项正确,A项不正确。

由于不能确定丙是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故也不能确定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则B项不正确。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大致是夏季向高纬度移动,冬季向低纬度移动,故D项不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❶下列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实际上是存在的B.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吹的是西北风D.大气环流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其中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B.气压带具有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C.热的地方一定形成低压,冷的地方一定形成高压D.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阴雨天,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❸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A.温度比赤道地区的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B.温度比赤道地区的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C.来自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❹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D.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❺形成东亚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洋流的影响C.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❻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的是( )A BC D图2­2­1❼下列四幅图中,表示的极地东风正确的是( )A B C D图2­2­2图2­2­3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图2­2­3❽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❾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图2­2­4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 10~11题。

图2­2­410下列关于图甲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11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当地季节,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读图2­2­5,图中圆柱为气压柱,回答12~13题。

图2­2­512下列关于图2­2­5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气压柱表示冬季陆地上的高气压B.图(b)中气压柱表示冬季陆地上的低气压C.图(a)中气压柱表示夏季陆地上的低气压D.图(b)中气压柱表示夏季陆地上的高气压13图(a)中气压柱所示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14读图2­2­6,回答问题。

○图2­2­6(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气流相对上升的地区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

气流相对下沉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图2­2­7),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图2­2­7(1)指出图中字母A、B表示的季风风向及其成因的差异。

(2)说出该季节C附近气压中心的名称,并分析其不在亚欧大陆中心的原因。

(3)字母D表示________(方向)风,它由________气压带吹向________气压带。

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图2­2­8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2­2­8❶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炎热干燥B.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高温多雨C.终年受③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温和湿润D.受②和④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❷下列气候类型中,其成因与③风带关系最密切的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❸下列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①②③④图2­2­9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读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2­10),回答4~5题。

图2­2­10❹图中斜线部分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❺图中温带地区,a、b、c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读世界上某气候类型的部分分布地区示意图(图2­2­11),回答6~7题。

图2­2­11❻图示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B.赤道低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常年受西风带控制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❼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该种气候分布的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C.地形 D.洋流读图2­2­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

图2­2­12❽图示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❾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图2­2­13中,图(a)为某地气候资料图,图(b)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丁、戊为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回答10~11题。

(a) (b)图2­2­13○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6月下旬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与图(b)所示大致相同 B .图(a)所示气候类型夏季受丙控制,冬季受乙控制 C .图(a)所示气候类型受丙和丁的交替控制 D .戊控制区域内大都有明显的旱、雨季○11下列关于图(a)所示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气候类型全部分布在欧洲西部B .该气候类型在北美洲呈条带状沿东西方向分布C .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20°~30°的纬度范围D .雨热不同期是该气候类型的显著特点图2­2­14中,左图为气压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12~13题。

图2­2­14○12a 、b 、c 、d 表示的气压带依次为(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13气候资料图中,与左图中M地气候类型最接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2­2­15)。

图2­2­15图2­2­16材料二某地气候资料图(图2­2­16)。

材料三图2­2­17为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图2­2­17(1)读材料一判断,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__半球。

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材料一图中______气压带和______风带(填数码)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地。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地分布面积比B地的大的原因。

15图2­2­18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

图2­2­18(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图示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②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①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亚洲东部外,其他地区有没有气候类型③的分布?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