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教学案例及评析——化学教学的简约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面探讨了在初巾化学教学巾如何应用实验教学策略。优化 教学效果。
化剂。实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
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载体,在化学实 验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循循善 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到本质,从感性认
教学环节3看图说话:
师:是的,现在大家看课本第12页上面两幅图片.总结异
同点?
师:求189H,0的粒子数N,用哪个公式?
生:N=N.xn。 师:求m? 生:m=nxl8。m=nx27。
念,增强了这些概念的内部联系,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它们
之间的逻辑关系。 3.3巧用课本插图
师:这18、27大家是否似曾相识? 生:初中学的相对分子式量。 由此引出摩尔质量.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摩尔质量与相对 式量之间的异同点。
佳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物质的量》属于“工具性”概念知识,贯穿整个 高中化学的学习。但教师反映难教,学生反馈太抽象,不能将 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总是孤立地看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 生:L.国际单位是米。 师:单位的符号?(学生边说教师边板演,如右图。)
师:最近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怎么知道谁跑得快?
146
前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如在讲《力》一节时,可让学生用力拍 桌子,学生就会说痛。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当人拍桌子时,桌子 对人也有反作用力。这样学生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
一知识就能很好地理解。这样引入新课,效果很好,学生积极 主动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入方法是开启学生思 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入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只要句用 较高的艺术和语言修养。就能够设计出好的引入,收到良好的 “首因效应”。
“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之间联系”的思考,建立聚少成多的思维;
最后.探究1009T.k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引领学生体验任何宏观物 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微观粒子组成.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意识.产
生如何表达巨大数量微粒的疑问。如此开门见山地将宏观和微观
【过渡】为什么100粒大米和100个苹果的质量一样吗?
生:因为1粒大米与1个苹果的质量不一样。
33巧用课本插图梁老师利用简单明了的课本插图选择了合适的教学策略抓住关键充分挖掘教材插图的内涵使得抽象难懂的概念变得直观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从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对比分析能力有效地实现了新总结范文事务文书最新期刊论文精品可编辑文档课标的三维目标
■瞪盘型
《物质的量》教学案例及评析
——化学教学的简约美
黄 都 李
倒置时.大试管中的小试管是否会下落呢?同学们毫不犹豫地 说:当然要掉下来。但实际演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随着大试 管巾的水徐徐流出.小试管非但没有掉下来,反而自动上升到 大试管里。学生惊呆了,都感到不可思议,都被这个奇异的现
象吸引住了。这时我将话题引向新课内容,指明大气压的作 用.并引l叶J大气压这一课题。 3.用电教手段等资料引入。 这种引入课题的方法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的特点。
育,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 家为真理、为科学忘我追求的精神。通过讲述生动的事实、有
趣的小幽默.可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
力,促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正是由于
实验引入法的上述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多用该
法。尤其在初中,应尽量创造条件做好实验,争取
每一节课都做小实验。另外实验所用的器材应简 单易行.以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增加实验现 象在学生心中的可信度。若教师通过实验提出问题.设计悬念 引发学生思考.必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作为引入的实 验.最好是结果与学生平时的思维习惯和认识不同。如我在讲 《大气压》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先问学生:当将两试管
概念作为引子,能够让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在结课中也
体现了简约美.一条自问自答的知识主线和两个以物质的量为桥 梁的公式高度概括了本节内容并成功突破概念混淆的难点。 3.2注重方法与过程 从学生感性的生活经验出发,采用类比、推导的方法,由 已知的物理量一步步推导出阿伏伽得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
2.3摩尔质量
147
【展示卜一瓶娃哈哈纯净水(596m1)中共有多少个水分子?
生:两名学生上黑板计算。(教师借机叮嘱学生规范书写 规范及阿伏伽德罗常数(N.)的单位是mol‘。) 教学环节5看图说话: 师:观察课本第13页图片.看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看到的信息。 师:对。不同物质,摩尔质量不同。 巩固练习:
生:秒表,看谁的速度快。
要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运用情景教学法、类比
法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简约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表现在 形式上的简洁明了.更体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 上的深入浅出。
【展示】一杯米,有多少粒?怎么计量?
生:称量。 师:拿出一粒,称量.天平会有反应吗?
关键词:化学教学《物质的量》类比法
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步人学习物理的轨道。如讲《声 音》中的回声时,可先播放有关天坛、回音壁的视频资料,让学
生感受到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建筑声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 热情。 4.用生活事例引入。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 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所以在讲授新课时,可借助学生先
3.评析 本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生动.具有很强的吸 引力.表现为以下几点。 3.1简约而不简单
2箱啤酒一?瓶 3箱啤酒一?瓶 【过渡】接着教师写出lmolH,0,并说明以摩尔为单位时表
l箱啤酒~24瓶 示微观粒子,而不是宏观物质。1molH,0有多少个水分子?(学 生根据知识主线得出有N。个)
万方数据
塑型竺!竺塑冒圆
化学实验教学要讲究策略
薛彩霞
(修武县实验中学.河南修武45435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全面 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探究 性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化学家戴安 邦先生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 的.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 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可 见,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而初中阶段 正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实验则是必不可少 的手段。因此,研究实验教学策略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四个
师:对。选择合适的数目是关键。有100克的一杯水,请问
这杯水巾有多少个水分子?
的量的单位——摩尔”为例.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想法。
2.教学过程 2.1引课
【展示】一杯水(100克) 生:思考(稍许),一杯水的质量除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等
于水分子数。 师:100克水与微粒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肉眼可见的水与 水分子间有什么关系?(稍顿)这里引入一个新的名词“物质的 量”,字再长,也是一个物理量,一个字也不能少。物质的量是 什么呢? 2.2物质的量 教学环节l: 它是架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引用本文格式:黄都.李佳 《物质的量》教学案例及评析——化学教学的简约美[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3(52)
教学环节4:
梁老师利用简单、明了的课本插图。选择了合适的教学策 略,抓住关键.充分挖掘教材插图的内涵,使得抽象难懂的概 念变得直观,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从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 与对比分析能力。有效地实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3.4控制难度与深度 “随着化学学习的深人.学生理解、应用的能力也逐渐提 高。梁老师非常好地领悟了新课改的精神.在这里没有将旧教 材中的阿伏伽德罗定律补充进来.因为学习应该在应用中强 化,若缺乏应用的任务驱动,则学习效率是低效的。 不足之处:教学中用“打”“箱”这类量词做类比,不知是否 会让学生产生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巨大差异感,从而造成强化 量词产生负迁移效应.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4.结语 简约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表现为形式的简洁明了。更体现 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正如一句广告 词:“取舍之间,彰显智慧,简约而不简单。”
1.主题与背景
简约美
生:多拿些。
师:多多少? 生:100粒、200粒。 师:1000粒、2000粒.到底选择多少为合适? 生:天平能显示数字,可称量就好。 生:方便计算。
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2年9月进入高中新课改,面对新课 改.教师们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温
度、深度及广度。笔者以旁听的身份在桂林第四中学高一(A) 班进行学习观摩,感悟颇深。下面笔者以梁老师设计的“物质
识到理性认识。 3.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一、化学实验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以趣味实验开头,是学习动 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源泉.是思
教学环节2: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包括定义、原 理、反应规律等。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而化学
指导阅读:课本第1l页正文第二段文字。
以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引入:老师有多高?(纷纷 猜测,有人说用尺子测量。) 师:工具是尺子,那衡量的物理量呢? 生:高度\长度。 师:长度是一个物理量.它的符号?国际单位呢? 2.实验引入新课。 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 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 师生通过一问一答的简约形式梳理出了有关“物质的量” 的知识主线:物质的量(n).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 集合体~0.012kg“CN含碳原子数~1mol粒子数一阿伏伽德罗常 数(N。)-6.02xlO—mol‘。 通过引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
通过练习课本“学与问”,再次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课堂小结:一条主线、两个公式。
万方数据
《物质的量》教学案例及评析——化学教学的简约美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黄都, 李佳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考试周刊 Kaoshi Zh0~水分子~NA 1molH20~水分子一? 教师让学生思考。并将思考过程物化成一个公式。 生:粒子数N=N。xn。 师:对,也可以写成n=N/N。。
2molH 20-71(分子一?
高中化学老师教到《物质的量》这一节时,都有一种“如临大 敌”的紧张感。然而梁老师只运用课本的素材就将陌生、抽象、难 懂的名词简单明了地传授给了学生。首先体现在引课。通过一系 列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让“物质的量”不再那么陌生。并且体 会引入的意义;接着,从生活中“秤米”的例子出发,激发学生对于
化剂。实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
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载体,在化学实 验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循循善 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到本质,从感性认
教学环节3看图说话:
师:是的,现在大家看课本第12页上面两幅图片.总结异
同点?
师:求189H,0的粒子数N,用哪个公式?
生:N=N.xn。 师:求m? 生:m=nxl8。m=nx27。
念,增强了这些概念的内部联系,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它们
之间的逻辑关系。 3.3巧用课本插图
师:这18、27大家是否似曾相识? 生:初中学的相对分子式量。 由此引出摩尔质量.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摩尔质量与相对 式量之间的异同点。
佳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物质的量》属于“工具性”概念知识,贯穿整个 高中化学的学习。但教师反映难教,学生反馈太抽象,不能将 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总是孤立地看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 生:L.国际单位是米。 师:单位的符号?(学生边说教师边板演,如右图。)
师:最近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怎么知道谁跑得快?
146
前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如在讲《力》一节时,可让学生用力拍 桌子,学生就会说痛。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当人拍桌子时,桌子 对人也有反作用力。这样学生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
一知识就能很好地理解。这样引入新课,效果很好,学生积极 主动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入方法是开启学生思 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入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只要句用 较高的艺术和语言修养。就能够设计出好的引入,收到良好的 “首因效应”。
“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之间联系”的思考,建立聚少成多的思维;
最后.探究1009T.k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引领学生体验任何宏观物 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微观粒子组成.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意识.产
生如何表达巨大数量微粒的疑问。如此开门见山地将宏观和微观
【过渡】为什么100粒大米和100个苹果的质量一样吗?
生:因为1粒大米与1个苹果的质量不一样。
33巧用课本插图梁老师利用简单明了的课本插图选择了合适的教学策略抓住关键充分挖掘教材插图的内涵使得抽象难懂的概念变得直观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从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对比分析能力有效地实现了新总结范文事务文书最新期刊论文精品可编辑文档课标的三维目标
■瞪盘型
《物质的量》教学案例及评析
——化学教学的简约美
黄 都 李
倒置时.大试管中的小试管是否会下落呢?同学们毫不犹豫地 说:当然要掉下来。但实际演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随着大试 管巾的水徐徐流出.小试管非但没有掉下来,反而自动上升到 大试管里。学生惊呆了,都感到不可思议,都被这个奇异的现
象吸引住了。这时我将话题引向新课内容,指明大气压的作 用.并引l叶J大气压这一课题。 3.用电教手段等资料引入。 这种引入课题的方法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的特点。
育,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 家为真理、为科学忘我追求的精神。通过讲述生动的事实、有
趣的小幽默.可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
力,促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正是由于
实验引入法的上述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多用该
法。尤其在初中,应尽量创造条件做好实验,争取
每一节课都做小实验。另外实验所用的器材应简 单易行.以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增加实验现 象在学生心中的可信度。若教师通过实验提出问题.设计悬念 引发学生思考.必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作为引入的实 验.最好是结果与学生平时的思维习惯和认识不同。如我在讲 《大气压》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先问学生:当将两试管
概念作为引子,能够让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在结课中也
体现了简约美.一条自问自答的知识主线和两个以物质的量为桥 梁的公式高度概括了本节内容并成功突破概念混淆的难点。 3.2注重方法与过程 从学生感性的生活经验出发,采用类比、推导的方法,由 已知的物理量一步步推导出阿伏伽得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
2.3摩尔质量
147
【展示卜一瓶娃哈哈纯净水(596m1)中共有多少个水分子?
生:两名学生上黑板计算。(教师借机叮嘱学生规范书写 规范及阿伏伽德罗常数(N.)的单位是mol‘。) 教学环节5看图说话: 师:观察课本第13页图片.看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看到的信息。 师:对。不同物质,摩尔质量不同。 巩固练习:
生:秒表,看谁的速度快。
要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运用情景教学法、类比
法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简约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表现在 形式上的简洁明了.更体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 上的深入浅出。
【展示】一杯米,有多少粒?怎么计量?
生:称量。 师:拿出一粒,称量.天平会有反应吗?
关键词:化学教学《物质的量》类比法
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步人学习物理的轨道。如讲《声 音》中的回声时,可先播放有关天坛、回音壁的视频资料,让学
生感受到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建筑声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 热情。 4.用生活事例引入。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 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所以在讲授新课时,可借助学生先
3.评析 本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生动.具有很强的吸 引力.表现为以下几点。 3.1简约而不简单
2箱啤酒一?瓶 3箱啤酒一?瓶 【过渡】接着教师写出lmolH,0,并说明以摩尔为单位时表
l箱啤酒~24瓶 示微观粒子,而不是宏观物质。1molH,0有多少个水分子?(学 生根据知识主线得出有N。个)
万方数据
塑型竺!竺塑冒圆
化学实验教学要讲究策略
薛彩霞
(修武县实验中学.河南修武45435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全面 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探究 性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化学家戴安 邦先生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 的.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 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可 见,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而初中阶段 正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实验则是必不可少 的手段。因此,研究实验教学策略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四个
师:对。选择合适的数目是关键。有100克的一杯水,请问
这杯水巾有多少个水分子?
的量的单位——摩尔”为例.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想法。
2.教学过程 2.1引课
【展示】一杯水(100克) 生:思考(稍许),一杯水的质量除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等
于水分子数。 师:100克水与微粒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肉眼可见的水与 水分子间有什么关系?(稍顿)这里引入一个新的名词“物质的 量”,字再长,也是一个物理量,一个字也不能少。物质的量是 什么呢? 2.2物质的量 教学环节l: 它是架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引用本文格式:黄都.李佳 《物质的量》教学案例及评析——化学教学的简约美[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3(52)
教学环节4:
梁老师利用简单、明了的课本插图。选择了合适的教学策 略,抓住关键.充分挖掘教材插图的内涵,使得抽象难懂的概 念变得直观,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从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 与对比分析能力。有效地实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3.4控制难度与深度 “随着化学学习的深人.学生理解、应用的能力也逐渐提 高。梁老师非常好地领悟了新课改的精神.在这里没有将旧教 材中的阿伏伽德罗定律补充进来.因为学习应该在应用中强 化,若缺乏应用的任务驱动,则学习效率是低效的。 不足之处:教学中用“打”“箱”这类量词做类比,不知是否 会让学生产生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巨大差异感,从而造成强化 量词产生负迁移效应.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4.结语 简约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表现为形式的简洁明了。更体现 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正如一句广告 词:“取舍之间,彰显智慧,简约而不简单。”
1.主题与背景
简约美
生:多拿些。
师:多多少? 生:100粒、200粒。 师:1000粒、2000粒.到底选择多少为合适? 生:天平能显示数字,可称量就好。 生:方便计算。
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2年9月进入高中新课改,面对新课 改.教师们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温
度、深度及广度。笔者以旁听的身份在桂林第四中学高一(A) 班进行学习观摩,感悟颇深。下面笔者以梁老师设计的“物质
识到理性认识。 3.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一、化学实验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以趣味实验开头,是学习动 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源泉.是思
教学环节2: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包括定义、原 理、反应规律等。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而化学
指导阅读:课本第1l页正文第二段文字。
以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引入:老师有多高?(纷纷 猜测,有人说用尺子测量。) 师:工具是尺子,那衡量的物理量呢? 生:高度\长度。 师:长度是一个物理量.它的符号?国际单位呢? 2.实验引入新课。 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 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 师生通过一问一答的简约形式梳理出了有关“物质的量” 的知识主线:物质的量(n).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 集合体~0.012kg“CN含碳原子数~1mol粒子数一阿伏伽德罗常 数(N。)-6.02xlO—mol‘。 通过引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
通过练习课本“学与问”,再次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课堂小结:一条主线、两个公式。
万方数据
《物质的量》教学案例及评析——化学教学的简约美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黄都, 李佳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考试周刊 Kaoshi Zh0~水分子~NA 1molH20~水分子一? 教师让学生思考。并将思考过程物化成一个公式。 生:粒子数N=N。xn。 师:对,也可以写成n=N/N。。
2molH 20-71(分子一?
高中化学老师教到《物质的量》这一节时,都有一种“如临大 敌”的紧张感。然而梁老师只运用课本的素材就将陌生、抽象、难 懂的名词简单明了地传授给了学生。首先体现在引课。通过一系 列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让“物质的量”不再那么陌生。并且体 会引入的意义;接着,从生活中“秤米”的例子出发,激发学生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