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郭强;郭玉龙;韩崇涛
【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24(34)1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取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的72例颈性眩晕(气血亏虚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治疗意愿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地芬尼多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

观察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N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气血亏虚证)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眩晕症状,减轻颈项疼痛程度,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颈椎功能。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郭强;郭玉龙;韩崇涛
【作者单位】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2
【相关文献】
1.自拟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
2.自拟定眩通络汤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因子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自拟定眩汤结合针刺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4.自拟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5.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