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3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内化研究
李 婧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0)摘 要:当今社会正在向移动网络社会转型,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当这一社会趋势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时,进入21世纪以来,移动网络学习成为一种典型的社会趋势。

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被整合到信息教育中。

网络已逐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资源,也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手段。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江西省人文社科项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

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知识远比实力更重要。

今天的互联网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以核心知识的贪婪为中心的,也是当今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和金融知识。

与百年前的社会核心相比,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资源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然而,移动性已成为世界的一个日益突出的特征,手持移动设备,如数字手机、PDA、iPad、平板电脑等,可供我们随时随地访问、处理和发送信息、进行通信、共享信息,并利用这一机会,依靠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开展教育活动,传递知识的价值,实现无限空间的人类学习,作为呈现学习资源、人机交互和社会认知建设的载体,移动学习在今天的学习中起着基础性和辅助作用。

移动学习的作用、学习的位置和功能直接影响到学习范式和学习效果。

移动网络教育
移动网络教育是指通过网络在移动学习场所或使用移动学习工具进行的教育。

与固定学习场所(即固定教育)相比,移动网络教育具有移动性、灵活性和便利性等特点。

纵观人类教育的历史,流动教育与固定教育也是相互促进的。

人类移动教育的历史可分为五代:第一代流动教育是指在原始劳动中通过言行教学进行的教育。

第二代流动教育是指使用印刷书籍和函授课程。

第三代移动教育是指利用无线广播和WALKMAN教育。

第四代移动教育是指电视和视频DVCD的使用和教育的实施。

教育是指使用无线网络和移动信息工具,如手机、掌上电脑、电子书包等。

目前,“移动教育”通常被称为“移动教育”。

未来,移动学习工具将具有更高的智能性
和更强的集成度,移动教育将更加方便、多样和高效。

[1]
移动网络科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便利性,许多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快速地找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实或虚假的信息,使他们再也不能
国高校的扩招,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宏观上看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满足不了待就业的大学生。

尽管有一部分毕业生已走向工作岗位,但由于种种原因不符合自己的就业期望,未达到预期还可能面临着重新择业,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增加了就业压力,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因此,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可以引导学生从准备就业时就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可以指导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求职技能。

大学生求职技能包含了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求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技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之下,大学生所掌握的求职技能的程度与其求职成功与否息息相关。

因此,通过职业指导提升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通过职业指导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同时,也正是高校无形中帮助大学生建立有形人才市场概念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教会了大学生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大量的需求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筛选、排列和整理,进而培养了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能力。

在求职技巧方面,职业指导不仅让大学生熟知毕业生生源审核、网上就业推荐表和协议书的打印等就业程序,而且教会大学生如何书写求职信、制作个人简历、网上投递简历、网上获取招聘会门票等等。

此外,以模拟面试形式开展的职业指导训练更是让在校大学生深切感受到理论知识、自我展示、临场应变等面试环节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增加大学生在求职基本功方面的有意训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技能,为其成功应聘增加筹码。

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是构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大学生是最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就失去独特的人才优势。

通过职业指导,大学生不断夯实专业基础,挖掘自身潜力。

职业指导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高校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

尽管当前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职业指导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也将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赵欣.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路径解析[J].教育现代化,2020,7(52):149-151.
[2]王艳,陈江春.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6):166-167.
[3]任娟娜.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的运用[J].高教学刊,2019(07):184-186.
[4]马远.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的策略探析[J].现代企业,2018(11):53-54.
[5]隋海瑞.论创新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48-249.
[6]陈琦.浅析职业指导在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与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23):95-96.
思想政治教育
轻易地接受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盲目灌输。

如果教师讲授的内容不够有说服力或对新事物不敏感,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教师的权威。

他们更愿意自己学习。

然而,由于对接受新事物缺乏敏感性,以及工作和生活等各种压力,教育工作者在有限的精力下接受移动互联网的速度缓慢,无法及时适应教育环境中的变化。

在信息劣势的情况下,往往存在技术意识薄弱、技术水平差等缺陷。

移动互联网的开放使大学生更容易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这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大学生已经不成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尤其是西方国家在别有用心的文化殖民过程中所造成的信息污染,将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在移动互联网商业化的过程中,在追求利润的商业氛围中,各种充斥着暴力、色情、迷信、炒作、重读头条、心理暗示等的网络虚拟游戏,都会因价值观链的存在而停止出现和更新,如何才能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设备和互联网的结合。

它有更大的信息传播自由和更多的来源。

它可能来自移动电话用户,也可能来自传统互联网。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来自信息供应商。

从技术上讲,与传统的IP地址终端互联网相比,规范移动互联网信息将更加困难。

目前,什么时候监管技术还不成熟,国家、社会对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型网络媒体监管不力。

而且,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多、问题更多、网络管理更加网络化,网络安全的不可控制性及其开放性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复杂性。

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看和收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声音、视频、视频等,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到三维。

[3]从静态到动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

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搜索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不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还可以在线浏览和下载思想政治领域的专家讲座和讲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多局限于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素质的培养。

因此,大多数教育内容都具有文体取向高、概括性强、针对性差等特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新的观念和感染力。

学生们不感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声音、视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学科等方面入手。

[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
目前,随着高校网络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整个校园的文化建设,所以我们在高校的思想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到这些机遇和挑战,不断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化的研究相关工作,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改革,而且将内化作为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内化的研究。

内化主要是由法国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本身的含义是指社会意识的转化,通过意识形态的转化加到个体意识之中。

用这种内化的方法在不断吸收的过程中,文化有了全新的体验,也是文化系统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在文化系统的发展中,这些内化的问题得到解决,并且将文化接收与各种社会的行为方式,将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赋予崭新的文化概念。

在这种教育学派的影响下,后来的教育有了更多的心理过程体验,并且有外部的实际动作转化为内在的文化吸收。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是指所有客体,文化吸收的背景之下,将外在的知识和思想观念进行再一次吸收,用这种方法实现学校教育的最高形式。

将客体的事物进行转化,这本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借助知识的类化和网络平台,将外部的知识转化为人类的智力活动。

通过这种崭新的模式,人们自身认知结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在刚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下,体现出较为稳固的发展阶段。

校园网络环境可以促使消费信息进一步转化,无论信息消费了过程是怎样的,一旦在获取相应的信息之后,就会反映出认知结构中的信息,并且记忆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受到这个方面的知识影响,人类在获取信息之后就会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认同,最终人类的记忆程度会更加提高,在记忆上表现出较为长记忆。

而且在这个意识形态的传递过程之中,内
204
思想政治教育
部信息和主体信息相比较而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人类的信息展现出智能化特征。

注意环节。

在高校思想政治内化过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刻重视这个环节,因为这个环节是在我们的网络上,甚至教育中加强对外界信息选择的一个部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加工一些对于学生有用的讯息,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将他们的需求和这些需求充分结合,在信息内容的建设过程中,将学生的表达状况充分结合融入到注意环节的建设领域,目前在研究的过程里应该着重的加强,注意的加工以及任务的布置。

在目前的高校资源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工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对一定的数字和中文产生反应,这说明内源性的注意力已经出现了作用。

在我们进行阅读信息挖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一些思想政治的阅读课本,让学生可以进入长时间的记忆,并且和自己的阅读心理环境结合,利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进一步整合自己的信息结构,而且将会以信息模块的方式出现,有意识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

在我们的建设过程,中校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校园网络中的信息刺激充分结合,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断提高设计的科学性,结合学生的注意心理来进行文化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5]
理解环节。

在高校思想政治内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高校网络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学生对于信息文本的理解程度,因为学生对于文本信息有着主观的判断。

所以,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过程中,需要利用网络这个传播媒介,将思想政治的图片,文字甚至动漫融为一体,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程度,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及思维方式,通过这样的方法,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更加具有针对性。

再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这些学生的普遍性心理,在网络环境下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海量信息处理的时候,考虑到内化的作用,利用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将高校思想政治的方法变得更加创新,通过简单浏览或者思维加工的方式,适应不同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需要。

[6]
接受环节。

在内化的过程中,接受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化的第三个环节。

接受,在字典中一般指容纳而不拒绝的意思。

不同的学科对它的界定各不相同。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接受作为一种心理活动而言,是人类一种独特的心理活动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内化的过程也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那换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这才可以让学生更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信息。

在日常建设过程中,就需要让学生能够充分接受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对于网络信息内容要有一定的比较和甄别,最后来进行认知的融合,这样的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满足读者原先的经验,需求以及人文素养的需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满足学生对欣赏水平的需求,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作用让学生可以面临复杂的信息,并且能够在校园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

考虑到道德,文化信息以及价值观传递不同的内容,学生在这些校园网络平台之中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的提高,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解决他们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将这些道德文化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在对网络信息在吃猎物的处境之中,网络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我们需要进一步选择这些海量的信息,并且在信息的选择最终对自己的原有认知和认知结构进行融合。

在这个思想教育过程之中,学生的网络信息呈现出融合的程度,并且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思想政治的认同程度。

在具体阅读过程之中表现为潜在的审美期待,因此,同化也是认知的再次迁移过程难通过同化,人们将新的知觉和原有的形式进行整合,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之中,接受心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运用潜在的道德接受可以将学生的道德领域转变为一种接受的活动,它本身出自于学生的道德需要,而非是外界的补充。

[7]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化与外化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即使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所以我们应该将虚拟化和现实化结合。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内部因素的制约,首先,因为这些学生都是独立的课题,所以我们可以依照外部的条件来对学生的动机进行客观的评价。

通过网络,社区以及网络平台的方法能够有效筛选出学生的行为,而且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分析。

找到学生的实施条件。

在虚拟化的世界之中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也充分反映了他们自身的思想动机。

我们在这个校园网络的环境之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信息反馈。

在校园化的网络信息之中,有一定的从众心理以及从众效应影响,因为校园的网络是一个公共的平台,所以很多网络行为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关注。

在这个实施过程之中,我们就是要看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有个体引发为公众的教育。

他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源。

在校园网络教育之中,需要将学生个体的思想,行为以及这些网络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

这样可以找到校园网络思想政治信息的价值,通过对信息内容的分析,也能够强调教育信息的结果和体现。

从实践环节来说,这是一个个体发展变化的过程,内化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必须要建立在个人的内化之上,我们才有更多的实践教育。

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塑造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环境,然后把这种思想道德素养外在体现为网络的行为和结果。

移动学习发展迅速。

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与一般学习不同的数字学习的延伸。

在移动网络学习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渗透性、影响力还是吸引力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为高校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必要组建一支专业的网络政治工作队伍,应对突发危机。

参考文献
[1]唐业喜,左鑫,杨蔓红.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高教论坛,2020,(2):22-26.
[2]李颖,靳玉军.网络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创新发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3):215-226.
[3]朱佳君,杨进云,鲁祥宇.高校“红色微信公众号”载体内容及议程设置探究——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J].中国民族博览, 2018,(4):88-91. DOI:10.3969/j.issn.1007-4198.2018.04.046.
[4]王国霞.网络时代高校校园时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4. DOI:10.7666/d.D647664.
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