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案4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稚子弄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首古诗。
这首诗的大意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玉石摔碎般的声音。
整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稚气满纸、童趣盎然的“脱冰做戏”的场景。
全诗充满了生活气息,是一首具有民歌风味的儿童诗。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体会儿童在寒天雪地中获得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通过语言文字和朗读感悟,体会儿童在寒天雪地中获得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
教师:《汉乐府·稚童谣》歌曲动画和《稚子弄冰》的诵读音频。
学生:搜集有关宋代的田园诗或有关儿童的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汉乐府·稚童谣》)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想一想,看谁背得好!(学生齐背《汉乐府·稚童谣》)
师:背诵得真好!能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印象吗?或者,让你想起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很美;这首诗写出了小孩子的可爱;这让我想起了冬天和同学们在一起玩时的情景……) 师:是的,在寒冷的冬天,如果能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玩耍,该是多么快乐呀!就像诗中这位小孩玩的游戏一样,边玩边诵,真有趣!(出示课题《稚子弄冰》)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稚:幼小;幼童;弄:玩;戏。
题目的意思是幼童把冰玩一玩)
师:“稚子”在这里指的就是——小孩子。
谁知道小孩子多大岁数?(几岁到十几岁都可以称得上是“稚子”)可见,“稚”有一个意思就是指——幼小。
那么“稚子弄冰”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小孩子玩冰块。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练习朗读,要读通顺流利。
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朗读)
2. 检查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师:读完之后,大家仔细看一看我课件上的这些词语,你觉得哪些词语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屏幕出示词语)
(指名读,正音,齐读)
3. 再读课文,了解诗句的意思。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读通了。
那好,现在请你再小声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生字。
标完后查字典或者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由朗读)
4. 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
师: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需要大家帮助的?(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5. 听老师范读课文,想象情境。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理解了诗意。
如果配上音乐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你们能想象出诗中孩子们“脱冰做戏”的情景吗?(师范读课文)(配乐)
6. 交流想象的情景。
师:同学们想象中的画面真美呀!是不是都想跃跃欲试地吟诵这首小诗了?让我们一边吟诵一边体会这冰块脱下时的轻清透明,穿上彩丝时的美丽绚烂,敲击冰块时的玉磬一般悦耳清脆,地面震动时的四处溅落。
让咱们一起再读读这首诗,体会那清脆的玉磬声那激起的阵阵涟漪。
(生齐读《稚子弄冰》)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 细读全诗,寻找依据。
师:然而,同学们,这首诗字面意思虽然简单,却生动地描绘出了儿童在严冬时节“脱冰做戏”的乐趣。
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这份乐趣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的字里行间,细细地寻找一番,把你认为能感
受到这份乐趣的句子或词语画下来。
(生自由朗读,寻找依据)
2. 交流品读,感悟童趣。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1)“稚子金盆脱晓冰”
师:你能具体说说为什么这一句能体现出儿童弄冰的乐趣吗?那你能读好这一句,把这份快乐传递出来吗?(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2)“彩丝穿取当银钲”
师:“银钲”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不说“彩线穿取当钲”?(银钲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比喻冰块)哦,这冰块原来是用来当钲的呀!诗人不说“彩线穿取当钲”却说“彩丝”,你发现有什么区别了吗?(我发现“丝”要比“线”更细、更轻,可见孩子选的材料那么精巧,动作一定很轻很小心。
)真会想象!请你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这句诗。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3)“敲成玉磬穿林响”
师:“玉磬”是什么样的?见过吗?谁来画一画?(学生绘画或老师出示图片)哦,是这样的形状!你能不能给它涂上颜色?为什么要涂上这种颜色?(因为它声音清脆悠扬、悦耳动听)那你能通过读让大家都感受到这份美好吗?(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4)“忽作玻璃碎地声”
师:这声音怎么样?你能描述一下吗?(这声音清脆悦耳,冰块落地,四处溅落,多有趣啊!)你能读好这一句吗?(师生评价互动)
3. 品读全诗,感受意境。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通过仔细品读诗句中的字词,我们感受到了儿童在寒天雪地中获得的乐趣。
其实整首诗不仅字词写得好,而且诵读起来更有韵味。
咱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稚子弄冰》诵读音频)让我们跟着这美妙的音乐一齐把这首诗美美地诵读一遍吧!(生齐诵《稚子弄冰》)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师:其实这样的美景、这样快乐的情景在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中有很多。
老师这儿就有一首写孩子情趣的诗,是宋代陆游写的《小童》——课下你们可以找来读一读,也可以与《稚子弄冰》这首诗作一对比,比较一下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教师总结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等写作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童趣。
同时,语言平实自然,具有生活情趣。
教师可结合具体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写作手法的作用和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