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第四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第四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常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
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根底上,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常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
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根底上,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打算:
挂图〔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
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二、指导看图。
1.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
〔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
2.图2,图3: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
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
3.你们还记得查字典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都可以〕
4.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
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
三、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
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四、查字典比赛。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
生字读音你的字典的页码组词
拜
墓
端
团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二、教具打算: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
教师介绍: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
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
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
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
二、指导看图。
1.看第3页上面的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交流商量:
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
〕
⑴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师评判。
右面的是两位同学在巡游时主动识字。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识字的态度都很认真,内心十分喜悦。
〕
4.你自己巡游过哪些地方?通过巡游认识了哪些字?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
5.教师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一般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
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
三、作业设计。
打算一本课外识字本,把你在课外认识的字记下来。
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四、我的教学反思:
识字1
教学要求:
3.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4.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5.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明媚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明媚的民族文化。
二、教具打算:
挂图、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了解的有哪些?
一、看图读韵文。
1.〔出示挂图〕你了解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二、指导看图,学习局部生字。
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1.第—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饺子〕
过春节了,亲朋好友相互拜访表示节日的祝福,这叫什么呢?〔拜年〕2.第二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
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第二行词语。
出示:春节饺子拜年
清明扫墓踏青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四、教师小结。
刚刚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了解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饺子、拜年〕清明节呢?〔扫墓、踏青〕
六、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饺拜扫墓踏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扫〞是平舌音。
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设计。
1.朗读韵文以及生字。
2.用一两句话描写春节图或扫墓图。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明媚的民族文化。
二、教具打算:
挂图、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饺子拜年扫墓踏青
二、指导看图,学习局部生字。
教师出示第三第四幅图: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
1.第三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大家正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端午、粽子〕
教师简介:端午又叫端阳、端五。
端,是开始的意思。
古代“午〞与“五〞通用。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你了解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
读一读: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酒白糖。
龙穿下水喜洋洋。
龙舟: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
2.第四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出示:中秋、月饼〕
中秋:我国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
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予合家幸福安康的心愿。
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三、第四行词语。
出示:端午粽子龙舟
中秋团圆月饼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五、小结。
刚刚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了解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粽子、龙舟〕清明节呢?〔扫墓、踏青〕
六、指导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出示:端团饼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端、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设计:
1.把句子补充完整。
⑴春节,
⑴中秋节到了,
2.把下面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
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
3.你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
七、我的教学反思:
识字2
教学要求:
6.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7.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8.了解大自然的漂亮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漂亮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二、教具打算: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榕树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伐鸬鹚画廊
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翻开书。
2.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法,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请同桌的同学相互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
4.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5.出示:
bi fengying
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榕树壮乡
bi luo tuo jia
象鼻骆驼笔架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Lang
竹伐鸬鹚画廊
⑴学生自由读。
⑴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强调“峰、影、廊〞是后鼻音;“骆、廊〞是边音。
〕
⑴指名读,齐读。
⑴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强化生字的读音。
⑴看图理解词意。
对歌:对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唱歌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壮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
竹伐: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鸬鹚:水鸟名,俗叫“鱼鹰〞,羽毛黑色,闪绿光,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特长捕食鱼类喉下有囊,捕的鱼就放在囊内。
渔夫常用来捕鱼。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黄色或赤褐色。
生长在热带地方。
木料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以入药。
⑴齐读生字词。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出示:碧峰影鼻
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4.学生描红记字。
5.教师范写。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朗读生字以及韵文。
2.扩词:
碧〔〕〔〕〔〕
峰〔〕〔〕〔〕
影〔〕〔〕〔〕
鼻〔〕〔〕〔〕
六、我的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漂亮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写字。
二、教具打算: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朗读课文。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运用书中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漂亮。
〔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对歌的欢快场面;“象鼻、骆驼、笔架〞的样子;想象自己在画中游的情景等等〕
2.四人小组交流,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三、开展“我是小导游〞的活动
学生打算好导游证,导游词,先在小组里进行“我是小导游〞的活动,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评比出“最正确小导游〞。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出示:骆驼架廊
4.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5.学生描红记字。
6.教师范写。
骆、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架:上下结构,上半局部要写紧凑,中间的横要写长一些。
廊:注意笔顺,先写外面,再写里面。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选择适宜的字填空。
架驾
〔〕驶笔〔〕〔〕势劳〔〕
峰锋
山〔〕秀〔〕刀〔〕笔〔〕
2.写出以下风景区在什么地方。
漓江故宫西湖长城中山陵黄山
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⑴暑假里妈妈带我去桂林旅游
⑴漓江的风景多么迷人
⑴鹚的羽毛是黑色的吗
识字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开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一、课时目标:
a)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b)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开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二、教具打算: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3。
二、指导看图学“木〞字旁,以及相关词语。
1.看图,图上有什么?〔一棵树〕
2.出示“〞,这就是古代的人模仿树的样子写的古文字,演变到今天作为偏旁时就变成了这样——木,“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3.学“木〞字旁。
4.现在但凡带有木字旁的字,都表示与树有关系。
5.出示:
bai yang liu yi
松柏杨柳桌椅
⑴自由读。
⑴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柳〞是边音。
⑴指名读,齐读。
⑴看图,理解词语,想想松树、柏树与别的树有什么怒一样?
⑴做“找朋友〞的游戏,将图片与生字卡片一一对应。
三、指导看图学“禾〞字旁,以及相关词语。
1.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古文字“〞,它像什么?演变到今天成了“禾〞。
“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2.“禾〞表示什么?〔与庄稼、禾苗有关〕
3.教读“禾〞字旁。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4.学习相关词语。
5.出示:
yang
秧苗稻谷庄稼
⑴学生自由读。
⑴指名读,齐读。
⑴看图理解词意。
秧苗:农作物的幼苗,通常指水稻的幼苗。
庄稼:地里长着的农作物,多指粮食作物。
稻谷:没有去壳的稻的果实。
“秧苗、稻谷〞都有一个名字叫——“庄稼〞,你们还了解什么是庄稼吗?〔棉花、大豆、高粱、麦子等等〕
⑴齐读。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a)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b)出示:柏杨柳椅秧
c)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d)学生描红记字。
e)教师范写。
f)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设计
a)朗读生字以及词语。
b)比一比,再组词。
柏〔〕央〔〕杨〔〕
伯〔〕秧〔〕扬〔〕
c)写出带有以下偏旁的字。
木:〔〕〔〕〔〕〔〕〔〕
禾:〔〕〔〕〔〕〔〕〔〕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筐〞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
二、教具打算: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检查
6.说一说上节课所学的两个偏旁。
7.抽读生字卡片。
二、看图学习“〞旁,以及相关词语。
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竹叶〕
2.出示“〞,古代人用“〞来表示竹叶,古文字开展到今天演变成了“〞旁。
3.现在但凡带有“〞旁的字,大多表示与竹子有关系。
c)学习词语。
出示: lan luo kuang
竹篮箩筐筷子
⑴学生自由读。
(“篮、箩〞是边音)
⑴指名读,齐读。
⑴看图理解词意。
箩筐:用竹子或柳条等编制成的器具,或圆或方,或方底圆口,用来盛粮食、蔬菜等。
三、看图学习“〞旁,以及相关词语。
8.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9.出示“〞,这是古代人模仿草的形状写出的古文字。
现在,我们用“〞来表示,也就是说但凡带有“〞旁的字,大多与草本植物有关系。
3.学习词语。
出示:cha bo luo
茶叶菠萝兰花
⑴学生自由读。
〔“茶〞是翘舌音;“箩〞是边音〕
⑴指名读,齐读。
⑴看图理解词意。
兰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条形,先尖端,春季开花,淡绿色,味芳香,供欣赏。
花可制香料。
也叫春兰。
茶叶:经过加工的茶树嫩叶,可以做成饮料。
菠萝:即凤梨,外面有许多硬刺。
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
⑴齐读词语。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出示:篮箩萝茶菠
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4.学生描红记字。
5.教师范写。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朗读生字并用生字口头说词。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写出带有以下偏旁的字。
:〔〕〔〕〔〕〔〕〔〕
:〔〕〔〕〔〕〔〕〔〕
3.把下面的词语分成三类写下来。
松树白菜稻谷柏树
麦子玉米冬瓜萝卜柳树
4.在文中的词语任意选一组,连起来写两三句话。
六、我的教学反思:
识字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2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二、教具打算: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笔画板书“日、月、、〞的演变过程,图文结合。
2.这就是古代文字开展的演变过程。
3.新授“日、月、、〞偏旁。
5.看图,试着读读词,你发觉了什么?〔每一幅图都是由这些偏旁与一些熟字表达出来的〕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4。
二、自主识字。
a)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读词语。
b)四人一组交流,看谁读得最正确。
c)出示: wen shai
晴空温暖晾晒
miao
眼睛瞄准眺望
dong jie
寒冷冻结冰雪
东海黄海长江
⑴指名读。
〔注意:“温〞是前鼻音;“晒〞是翘舌音;“结〞是多音字。
〕
⑴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⑴这些生字哪些是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你有什么好方法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⑴班汇报交流。
⑴再读词语。
三、探究规律
a)你们有没有发觉每组词语中有什么联系?
b)商量交流。
第—组“晴、暖、晾晒〞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
第二组“眼睛、瞄、眺望〞都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第三组“海、诃、江〞都与水有关,所以偏旁是三点水。
第四组“冷、冻〞都与冰有关,所以偏旁是两点水。
c)齐读课文。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a)认读生字词。
b)按照笔顺书写生字。
c)教师范写。
温、晒: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
d)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a)朗读生字以及词语。
b)扩词。
温〔〕〔〕〔〕
冻〔〕〔〕〔〕
c)写出带有以下偏旁的字。
日:
月:
:
:
4.多音字组词。
Jie ( ) zhang ( )
结长
jie () chang ( )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2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指导写好生字。
二、教具打算: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说说上节课所学的偏旁。
2.抽读生字卡片。
二、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桌相互商量。
2.商量交流:
晾晒:把东西放在通风的地方,使枯燥。
瞄准:把视力集中在一点上。
看图:解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打靶的?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看图:小哥哥站在山坡上干什么?这就叫——“眺望〞。
冻结: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聚。
长江:我国第—大河。
长6300千米,发源于青海省西部唐古拉山脉,流经X、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9省区,在吴淞口附近如东海。
在长江上横跨着两座大桥,就是——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后流入渤海。
东海: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面积79.4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0米左
右,沿岸港湾岛屿众多。
3.齐读词语。
三、拓展延伸
你还了解哪些有“日、月、、〞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瞄冻
2.学生描红。
3.教师范写。
注意都是左窄右宽。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晴〔〕瞄〔〕冻〔〕冷〔〕
睛〔〕苗〔〕练〔〕令〔〕
2.选词填空。
眺望仰望
我站在山顶上〔〕着远方。
夏天,我常常〔〕着天空,数着星星。
温暖和气
李老师的态度总是〔〕的。
妈妈的怀抱总是〔〕的。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3.给下面的字先组词,再造句。
冻〔〕
瞄〔〕
4.猜字谜。
左边缺点水,右边满是水。
谜底〔〕
六、板书设计:
晴空温暖晾晒
眼睛瞄准眺望
严寒冻结冰雪
东海黄河长江
七、我的教学反思:
练习1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学会在这个字的多个义项中理解这个字在一个词中的意思。
4.写好铅笔字,熟记4 条成语。
5.练习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熟记4 条成语。
二、教具打算: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⑴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⑴指名口头扩词。
拜:拜年礼拜结拜拜师拜访
廊:走廊长廊回廊画廊
影:电影倒影影视影集影片影响
秧:秧苗秧田瓜秧树秧秧歌菜秧
箩:箩筐稻箩淘箩
萝:萝卜藤萝菠萝胡萝卜
墓:公墓墓地坟墓扫墓墓碑墓室
⑴观察每一个字的笔顺,自由说一说。
⑴你觉得哪一个字的笔顺较难,要提示大家注意的?重点指导:“拜、廊、鼻、饼〞的笔顺。
⑴用铅笔描红,进一步熟悉、稳固笔顺。
⑴反应,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⑴指导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
相互听一听,改正读音。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指名读。
⑴指导理解意思。
看图,说说人们在什么地方,环境怎样,大家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这4条成语都是描写节日愉快、热闹景象的,你能说出哪一条成语的意思呢?
张灯结彩:悬挂着灯笼或各种彩灯,用色彩绸布、纸条或松枝结成漂亮的装饰物。
欢聚一堂:愉快地团聚在一起。
普天同庆:天下的人一同庆祝,这里只唐人街的华人聚在一起庆贺佳节。
喜气洋洋:形容非常愉快的样子。
⑴指导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