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裂霉素 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
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
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2021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
者中,随机选取88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4名。

常规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研究组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
除术。

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

结果研究组术前眼压与常规组数值
较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眼压较常规组有显著降低。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浅前方情况较常规
组有显著优势。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
率22.7%显著低于常规组63.6%。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较传统治疗方法更具优势,大幅度降低并发症,有效改善眼压。

适合临床中使用推广。

【关键词】丝裂霉素C;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青光眼是眼科中致盲的常见病,常通过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但传统手术过
后常导致眼压无法恢复正常水平,从而视力也不见改善。

因此在临床中加入丝裂
霉素C,并改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本文结合我院收治
的部分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探讨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1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取88
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4名。

常规组中24名
男性,20名女性,年龄41至80岁,平均(61.3±4.6)岁;研究组中26名男性,
18名女性,年龄42至83岁,平均(63.5±4.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数比
对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手术方法
1.2.1常规组
予以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

1.2.2研究组
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高度8毫米,范围120度,不切除Tenon囊组织,
制作一个矩形层状巩膜瓣,大约为巩膜厚度的1/2,剥至角膜缘前缘约1.5毫米处,在巩膜瓣下放置含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0.2至0.39/L的棉片,棉片比巩膜
瓣的尺寸略大[1]。

2-5分钟后丢弃棉片[2]。

用约100 毫升平衡盐溶液冲洗巩膜瓣,巩膜瓣用尼龙线从角膜缘前1.0毫米透明角膜板进针,约角膜厚度的1/2,
潜入角膜和巩膜组织,然后从巩膜中拔出针到巩膜瓣的侧切口,然后缝合针从角
膜缘后面的巩膜中插入,在角膜缘约1/2的厚度处潜入角膜缘,在1.0毫米处出
针前方透明角膜,引线不小于6毫米,根据前房的形成和前房的过滤来确定结的
松紧度[3]。

最后通过预设的前房穿刺口向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恢复前房深度,
分层缝合Tenon囊和结膜。

术后3至5天需服抗生素,外用0.5%可乐必妥滴眼液
和典必殊滴眼液,每天4次,坚持3至4周;美多丽每天3次,坚持4周。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将计数数据表示为百分比(%),并使
用X2检验。

测量数据表示为“±s”。

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前眼压与常规组数值较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
研究组患者眼压较常规组有显著降低。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术前眼压出院时眼压
常规组44 39.3±10.1 12.6±5.3
研究组44 40.2±9.6 11.1±4.2
2.2两组患者浅前房情况比较
常规组中Ⅰ度22名(50.0%),Ⅱ度8名(18.2%),Ⅲ度6名(13.6%);
研究组中Ⅰ度5名(11.4%),Ⅱ度2名(4.5%)。

综合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浅
前方情况较常规组有显著优势。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浅前房情况比较 [n(%)]
组别例数Ⅰ度Ⅱ度Ⅲ度
常规组44 22(50.0) 8(18.2)
6(13.6)
研究组44 5(11.4) 2(4.5)
0(0.0)
2.3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常规组中前房出血11名(25.0%),低眼压11名(25.0%),脉络膜脱离4
名(9.1%),低眼压性黄斑病变2名(4.5%);研究组中前房出血3名(6.8%),
低眼压(11.4%),脉络膜脱离2名(4.5%)。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7%(10/44)显著低于常规组63.6%(28/44)。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n(%)]
组别例数前房出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
常规组 44 11(25.0) 11(25.0) 4(9.1) 2(4.5) 28(63.6)
研究组 44 3(6.8) 5(11.4) 2(4.5) 0(0.0) 10(22.7)
3讨论
在临床治疗青光眼中,小梁切除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这种方法手术之后仍然不能保证改善眼压,还有可能导致滤过口瘢痕化,甚至滤道堵塞,从而影响视力恢复[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前眼压与常规组数值较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眼压较常规组有显著降低。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组中Ⅰ度22名(50.0%),Ⅱ度8名(18.2%),Ⅲ度6名(13.6%);研究组中Ⅰ度5名(11.4%),Ⅱ度2名
(4.5%)。

综合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浅前方情况较常规组有显著优势。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组中前房出血11名(25.0%),低眼压11名(25.0%),脉络膜脱离4名(9.1%),低眼压性黄斑病变2名(4.5%);研究组中前房出血3名(6.8%),低眼压(11.4%),脉络膜脱离2名(4.5%)。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7%(10/44)显著低于常规组63.6%(28/44)。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较传统治疗方法更具优势,大幅度降低并发症,有效改善眼压。

适合临床中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雁玲,杨楠.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1):39-39.
[2]徐仰剑.青光眼应用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方案治疗的临床优越性[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7):146-148.
[3]丁训佑.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35):158-159.
[4]高胡进.青光眼应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方案治疗的可行性及预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21):2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