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摇指技法在古筝作品演奏教学中的处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部分,就运用到了扫摇的演奏技法。古筝曲《战台风》意在表现 码头工人在抢运货物时与肆虐的台风搏斗的英雄形象。所以,在这 首乐曲的高潮部分,为了表现出台风呼啸的凶猛形象以及码头工人 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作曲家借用了扫摇演奏技法来刻画呼啸的风 声雨声中码头工人抢运货物时紧张有序的节律感。所以,在进行扫 摇演奏技法时,就必须注意突出体现比较清晰的声部层次感:大指 的摇弦能够以均匀的频率表现出清晰的音点;而中指的勾扫弦则需 要指尖以小于90度的侧锋呈扇面状入弦勾扫,并保持勾弦速度和力 度的稳定,弹出清晰准确的和声效果,以便同大指摇弦所奏出的成 串细密音点儿形成相得益彰的匹配。这样一来,无论是台风凶猛的 啸叫之声,还是码头工人抢运货物时那种虽紧张热烈但又井然有序 的动作节律感,都能够被真切地刻画出码头工人那种沉着冷静、战天斗地的英勇无 畏精神了。
四、悬腕摇的演奏处理 悬腕摇能够克服扎桩摇限制食、中、名三指运用的局限性,赋 予古筝演奏明显的自由度,所以在古筝的舞台演奏实践中,也得到 了广泛的运用。比如,在古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草原放牧” 这一乐段,临近结束部分的歌唱性演奏段落就采用了右手悬腕摇指 的长摇演奏技法,用来表现英雄小姐妹手拿马鞭在草原上自由放歌 的场景。在演奏这一乐段的悬腕摇技法时,整个身体尤其是手臂应 保持放松状态,使手臂部乃至身体内部的力量通过肩、肘关节的传 动而有效地送达到腕部。一部分力量用于保持腕部的平衡,同时又 以腕部作为轴心将更多的臂力传送到指尖,驱动手指展开灵活轻巧 的摇指往复动作。鉴于腕部在传送臂力、保持稳定方面发挥着关键 作用,所以在做悬腕摇时,需要注意保持腕部的松弛灵活,才能真 正发挥出手腕调节平衡、调剂力量的作用,取得完美的摇指演奏效 果。这样,凭借手腕部位平衡支撑所体现出的灵活性,才能保证这 段较长的摇指一气呵成而又灵动多姿、生气盎然,从而真切地刻画 出英雄小姐妹草原放歌时的畅快心境。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数千年的艺术流变中,古筝的演奏技法也在不断 的变化和创新,并且在不同的古筝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 种演奏技法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意义,摇指演奏技法亦是如此。因 而,结合古筝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对摇指中不同演奏方式 进行恰当的演奏处理,才能真正的发挥古筝演奏技法的博大精深, 展现古筝音乐的无限魅力。■
在古筝摇指演奏技法中,食指摇、长摇、扫摇、悬腕摇等演奏 技法的动作要领和表现效果各不相同,赋予了音乐作品丰富的艺术 表现力。所以,笔者从演奏教学实践出发,在下文的研究中,以上 述四种演奏技法为基础,结合具体古筝作品教学来展现摇指的演奏 处理方式。
一、食指摇的演奏处理 相对于大指摇来说,食指摇在古筝的舞台表演实践中运用得相 对较少一些。但是,在某些特定曲目中,如果能够恰切地运用食指 摇这一演奏技法,则就很容易获得别开生面的演奏效果。比如,在 古筝曲《瑶族舞曲》的演奏中,呈示部A段的主题部分,就采用了右 手食指摇的演奏技法,来表现身穿盛装的瑶族姑娘们从村村寨寨赶 来参加节日聚会,翩然起舞抒发自身喜悦情怀的场景。为了从侧面 暗示、凸显瑶族姑娘们舞姿的轻盈之感,所以在这一段采用了食指 摇技法来加以表现。在演奏者的演奏处理过程中,大指应轻轻按捏 食指指甲根部(对应食指第一关节处)来起到稳定的作用。而中指 应伸直,从对称的反方向为触弦的食指提供稳定、平衡作用,名指 和小指则应自然放松。这一段中的食指摇都是采用悬腕摇法,无须 小指扎桩。但也可将手掌根部自然垂搭于筝头处,以便间接起到稳 定的支撑作用。而且,在演奏这段食指摇的主题旋律时,还应注意 触弦力度由轻到重的渐进式变化,以便刻画出瑶族姑娘起舞时由预 备开跳直到热舞、酣舞的动作力度和幅度变化过程。 二、长摇的演奏处理 众所周知,长摇技法能够为古筝曲的演奏带来连续而绵密的 音响表现效果,因此,在古筝舞台表演和教学实践中运用得较为广 泛。比如,在古筝曲《雪山春晓》第一部分的中段音乐,就出现了 长达14小节的一连串长摇技法。这里的演奏运用长摇技法进行处 理,意在表现随着冬去春来,冰雪融化之后,雪山融水潺潺缓缓地 汇聚成为一条小溪的状态和意象。所以,在演奏者在演奏这段长摇 技法时,应保持双手手腕略微高于琴弦,使得双手自然放松呈现出 手腕微垂而类似休息的状态。这样便于把身体内部的力量通过手腕 顺利地传导至指尖,在无形中降低摇指演奏时手指的负担和疲劳 度,增强了摇指的耐力和灵活性。这样才能赋予摇指以灵气,真切 地表现出雪山融水奔涌向前的欢快之感。除了腕、臂等部位须采取 放松姿态之外,摇指时的右手指则应取半握拳状自然微曲,食指按 捏大指指甲根部起稳定支撑作用,而中、名、小指则应保持在近乎 一个水平线上。长摇演奏技法多采取悬腕摇法,小指不扎桩,但须 警惕不要出现类似戏曲表演兰花指的手型,否则会妨碍摇指的速度 和灵活性。这样一来,就有望真切地刻画出雪山融水所汇成的小溪 那种欢快奔涌的场景和状态了。 三、扫摇的演奏处理 扫摇属于色彩性的摇指演奏方法,一般用在特定的古筝演奏场 合,借以营造比较强烈的氛围感。所以,在古筝曲《战台风》的高
◎ 音乐教育
黄河之声 2019年第2期 总第527期
浅析摇指技法在古筝作品演奏教学中的处理
陈丽辉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倴城镇梁泡小学,河北 滦南 063500)
摘 要:我国源远流长的古筝文化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古筝演奏程式,其中摇指是古筝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演 奏方式。不同的摇指演奏处理,赋予了古筝作品不同的演奏意义,因而笔者结合摇指演奏教学中的食指摇、长摇、 扫摇、悬腕摇的具体演奏处理,突出了其对古筝作品思想、意境、情感的表达意义。 关键词:摇指;古筝;作品;演奏;技法;处理
[参考文献] [1] 韩雪.古筝演奏技法的继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5,04:50. [2] 崔晓.浅谈现代古筝演奏技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0:198199+202.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