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二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例2】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
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Na+ K+ Ca+ Mg2+ Cl-
(mmol/L)
① 142 5.0 2.5 1.5 103.3 ③
② 147 4.0 1.25 1.0 114.0

10 140 2.5 10.35 25
①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②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 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③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 浓度升高。
④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 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2.实验方案
分组
项目
1
A组
2
3
蒸馏水 缓冲液 动物血 一
2mL 2mL 浆2mL

乳酸2mL
pH变化 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结果 降低
B组
1
2
3
蒸馏水 缓冲液 动物血 2mL 2mL 浆2mL
Na2CO3 2mL 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升高
3.实验分析:该实验既设置了空白对照,又设置了条 件对照,其中A组的1和B组的1为空白对照,A组的2和B组 的2为条件对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动物血浆受到影响时 pH变化幅度较小,通过两组中的2和3对比可以推知动物血 浆所起的作用原理和缓冲溶液是相同的,从而说明动物血 浆对pH变化的缓冲作用。
(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细胞组织
所处内环境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管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 (1)相同点: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除蛋白质外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2)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 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 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 于淋巴管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③所含化学成分有差异: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 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解析:(1)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①、②、③依次需 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在物质交换过程中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 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解析:本题考查人无氧呼吸的产物及人体中的酸碱缓 冲物质,在长时间运动或进入高原等缺氧条件下,人体部 分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酸性物质——乳酸,乳酸进入 血液后会引起pH的略微下降,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血 浆中的NaHCO3。
答案:B
规律方法: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过多造成的。主要 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⑤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 度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典型 例 题 导 思
精 点 拨·················································明 技 巧
题型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例1】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 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有机酸
6.0 7.5 -
蛋白质
16.0 1.0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 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是稳定不变的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掌握区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方法。 ②正确比较细胞外液三种成分的主要区别。 ③理解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其理化性质 是动态变化的。
2.人体pH稳态的维持 (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 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 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 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 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特别提醒
(1)输液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其所提供的渗 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同。
自我校对:1.1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体液 2细胞外液
2.1蛋白质 2①溶质微粒 溶质微粒 无机盐和蛋 白质 Na+和Cl- ②中性 7.35~7.45 ③37℃3细胞与外界环境
思考: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 的渗透压变小,吸水能力减弱,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流的速 率降低,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对内环境组成的理解。解答 本题应首先把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区分开 来,并充分理解四个选项所涉及到的生理过程,即可作出 正确解答。
【标准解答】 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蛋白质的消化在消化道中进行,消化道与外界
A
相连,不属于内环境
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泡中,是在神经细胞内合
【自主解答】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 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 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 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有 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答案】 D
【互动探究】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 至少需穿过多少层磷脂分子层?
4.注意事项 (1)实验中各种对照实验往往同时使用,如上述典例中 既有空白对照又有条件对照。 (2)实验中各组材料的量应相等。 (3)实验中添加乳酸或Na2CO3溶液的量应该相等。
技能训练 1.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 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 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 化钠溶液,振荡1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观察各管颜 色变化。
点拨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但内环境稳定的个体,其生命活动不一定都正常,如 “植物人”。
自我校对:1.1成分和理化性质 2调节作用 各个 器官、系统 内环境
2.神经—体液—免疫 3.1进行生命活动 2有一定限度 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出现障碍
高频 考 点 突 破
寻 本 源·················································基 础 牢
(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酸性或 碱性太强也会对内环境pH稳态造成破坏。
跟踪训练2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 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 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B 成的,激素是在内分泌细胞中合成的,因此神
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都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丙酮酸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属于有氧呼
C
吸第二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的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是在血
D 浆中进行的,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因此
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 D
【规律方法】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一系列生物化 学反应所属的生理过程,再分析是在细胞内,还是细胞外 或体外进行的,最后作出判断。
(2)理化性质 ①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中
对水的吸引力。
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
的数目。
主要决定因素:
的含量。
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

②酸碱度
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
,pH为

稳定因素:与
等离子有关。
③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3)作用:内环境是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 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会出现组织水肿,试分析 其中原因。
或产生相同的结果
典例分析 要想证明动物血浆对 pH 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就要用到 条件对照。 1.实验材料:动物血浆、自来水、缓冲溶液(如 Na2HPO4、 NaH2PO4 等溶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 pH 的变化减弱)、 量筒、试管若干、模拟人体血浆导致 pH 变化的乳酸和 Na2CO3、pH 计、彩色铅笔。
提示:CO2在线粒体(双层膜结构)产生,通过细胞膜 (一层膜),然后通过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两层膜), 共5层膜。生物膜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所以至少通 过10层磷脂分子层。
实验 方 法 积 累
步 步 营·················································技 能 升
基础 知 识 梳 理
精 梳 理·················································巧 盘 点
一、细胞外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1.体液及内环境 (1)体液的组成
(2)内环境: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成分比较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
二、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________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使________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________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的调节机制:________调节网络。 3.生理意义 (1)意义:机体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2)稳态失调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的,当________ 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_______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 到破坏。
(4)⑥可用简明短语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 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调节机制 1.细胞外液渗透压 (1)稳态:正常情况下,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分渗透 是平衡的。
(2)影响因素 血浆中蛋白质浓度降低或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 会导致血浆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①营养不良就会由于血浆蛋白浓度过低导致组织水 肿。 ②过敏反应水肿则是由于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 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引起。
必修3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目标了然于胸,让讲台见证您的高瞻远瞩
关注新考纲
把握新考情
1.内环境成分的判定及其与细胞内
液的关系
2.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与人体健 稳态的生理意义 Ⅱ
康பைடு நூலகம்关系
3.以探究人体稳态调节机制为背景
的实验设计
基础知识梳理 典型例题导思 随堂感悟高考
高频考点突破 实验方法积累 课时作业
一、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1.内环境 (1)各组分间的关系
(2)内环境成分
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 ①存在的物质调氨节基成酸分、:甘激油素、、维O2生等素、抗体、神经递质等
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 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 酶等 ②不存在的物质由细胞内合成后直接 分泌到体外:消化酶等 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等
特别提醒
(1)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 以与外界直接发生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 境;
(2)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内,是内环境成分,血红蛋 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跟踪训练1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 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 物质交换
实验原则:实验的对照原则——条件对照 理论指导
1.概念: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 不是实验目的中所指向的实验变量,而是相反作用的处 理,或具有相同结果的处理,从而突出实验变量的作用结 果或从中推导其作用原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
实验组:实验变量处理
2.设置方法对照组类相似反或的相处关理处加理入相抑同制原因理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