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病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
骨皮质变薄、
质
哈弗管和伏克
疏
曼管扩大及骨
松
小梁减少
示
意
图
骨质疏松
骨小梁变细、 减少、穿孔、 断裂、消失
病因性分类
原发性、继发性、 特发性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Ⅰ型 绝经后 Ⅱ型 老年性
骨质疏松
病因
全身性 成骨减少、老年、绝经期妇女、营养不
良、代谢或内分泌障碍等 局限性
失用、炎症、肿瘤等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骨矿盐沉积不足—骨质软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质软化所显示躯干或肢体骨变软、变 形、双凹椎体及假性骨折线不能见于骨质 疏松 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也很少见于骨质软化
3. 骨质破坏( Destruction of Bone )
局部骨质被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消失 骨质破坏一般为局限性 见于炎症、肉芽肿、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病因不同骨质破坏影像学表现不同
(Periosteal Proliferation)
骨膜反应( Periosteal Reaction)
多产
生的骨膜新生骨 组织学: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形成新生骨小梁
Periosteal Proliferation
骨膜增生厚度、范围及形态与病变性质、部 位和发展阶段有关
骨质增生硬化影像学表现
X线与CT
1. 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 2. 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 3. 髓腔变窄或消失
MRI
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osteosclerosis
石骨症 四肢骨对称性密度增高,皮质与髓腔界限消失;椎体上 下终板明显硬化增厚,呈典型的“三明治”样表现
成骨性骨转移瘤
5. 骨膜增生
4. 骨质增生硬化
(Hyperosteosis and Osteosclerosis)
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
组织学: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 成骨活动增多或破骨减少(两者) 骨质硬化并不是骨的无机成分比例增高
Osteosclerosis
常是机体一种代偿性过程,多为局限性,见于慢 性炎症、外伤后修复、成骨性恶性肿瘤(成骨肉 瘤或转移瘤) 全身性:见于石骨症、氟骨症、肾性骨硬化等 创伤、慢性老损或炎症修复等原因形成骨性赘生 物称骨质增生
基本病变
X线平片检查占主导地位且简而易行 CT及MRI已广泛地应用于骨肌系统病变诊断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成像原理不同,适用范围及
限度也有差别,优缺点各异 正确而合理地使用检查手段,达到提高诊断目的
(一)骨骼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1.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 骨的有机成分及无机成分等比例减少致骨微 结构受损、脆性增加而导致骨折危险性增高 的代谢性骨疾病 化学分析每一克重量内骨钙盐含量正常
第九章 骨骼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学
Image Diagnosi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第二节 基本病变
基本病变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1.掌握骨骼、关节及软组织基本病变定义及影像表现 2.熟悉上述基本病变的成因及病理学变化 3.了解骨骼、关节及软组织基本病变的成像原理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1. 骨质密度减低 2. 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骨髓腔和小梁
间隙增宽 3. 骨皮质变薄
正常及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骨密度 减低、 皮质细 线状、 椎体压 缩变扁
影像学表现——CT
❖椎体骨小梁减少及消失规律,先边缘后中央、 先前部-后部顺序进行
影像学表现——MRI
Destruction of Bone
活动性进行性骨破坏 (感染或恶性肿瘤), 边界不清且不规则,与 正常骨质间分界常是逐 渐移行
恶性骨肿瘤肱骨破坏
肱骨骨囊肿
骨质破坏边缘界 线清晰、锐利
神经营养障碍性骨破坏
中枢或末梢 感觉神经功能 障碍,局部麻 木,不自觉地 屡次受外伤 骨关节严重 破坏与轻微自 觉症状不匹配
*骨小梁中央 部分钙化,
骨 质
周围未钙化
软
的骨样组织
化
增多
示
意
图
骨质软化
原因
1. 维生素D缺乏,使钙盐沉积不足 2. 肠道吸收功能减退 3. 肾排泄钙磷过多 4. 碱性磷酸酶活动减低
小儿称佝偻病,成人为软骨病
骨质软化
X线表现
1. 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 2. 骨小梁减少、变细,边缘模糊 3. 骨骼变形
基本病变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1.骨骼、关节及软组织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各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
基本病变
☆ 骨关节病变的影像学征象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将三维大体解剖变化投影于二维 平面图像上的表现
☆ 影像学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病变的性 质、范围、程度及其与毗邻组织关系
☆ 正确认识基本征象表现,深刻了解其形成的病 理基础无论在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上都是非 常重要的
骨两端变化较骨干部早且显著 椎体、股骨上端及跟骨等是影像学检查重点
2. 骨质软化(Osteomalacia)
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化不 足,骨骼失去硬度而软化
化学分析每一克骨内钙盐含量降低 组织学:骨基质及软骨基质不能钙化或钙化不
足,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增多 骨骼失去硬度而变软、变形
松质骨骨小梁 变细、减少和 黄骨髓增多, T1WI和T2WI 呈高信号
椎 体 压 缩 性 骨 折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X线变化出现较晚,骨量需丢失 30%~50%才能显示阳性X线征 如精确判断骨量丢失程度宜采用骨矿定量测 量检查(QCT、DXA)
骨质疏松 影像学检查部位
松质骨代谢转换率约为皮质骨的8倍 椎体骨质疏松早于四肢骨;四肢长或短管状
骨干病变,骨膜反应较为明显;干骺端或骨 骺病变,骨膜反应轻微
骨髓炎骨膜反应一般较骨结核广泛而显著
Periosteal Proliferation
骨 膜 增 生
Periosteal Proliferation
假骨折线(Looser’zone)
腰椎骨质软化
骨质软化症
“钟形”胸廓
“漏斗”骨盆
佝偻病
骺板先期钙化带消失, 骨骺轮廓不清,干骺端 增宽、毛刷、串珠肋
佝 偻 病
形 腿
O
a
CT三维重建 双侧耻骨上、下支 假骨折线
b
c
双侧股骨颈 假骨折线
股骨颈假骨折线
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密度减低的原因
骨吸收增多 骨形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