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制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与平台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参制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与平台设计
张文迪;杨志远;殷喜龙;潘澜澜
【摘要】分析了海参制品质量追溯的关键信息,并给出海参制品供应链中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所需追溯的关键信息.选用Windows SQL Server 2005服务
器端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工具,采用条码和RFID标签
技术为载体的海参制品批次标识,基于.NET架构运用C#语言开发了可追溯系统与
平台,应用于海参制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053)001
【总页数】4页(P200-203)
【关键词】追溯体系;质量追溯;海参制品;食品安全
【作者】张文迪;杨志远;殷喜龙;潘澜澜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大
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7.2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因此作为食品原料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倍受关注。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努力寻求新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追溯体系作为有效的风险控
制手段被各国专家普遍看好。

可追溯性定义为“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溯的能力”。

一旦发现危害健康问题,可按照从原料上市至成品最终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进行追溯流向、回收未消费的商品、撤销上市许可等活动,以达到切断源头、消除危害的目的[1]。

海参是众所周知的优秀保健食品,全球的海参有1 100多种,而中国领土内已经
发现100余种,海参种类、产地和加工方法的差异性影响海参制品的质量,海参(刺参)产于辽宁、山东、河北等北方沿海,是中国海参最主要的经济种类,由于其营养价值高而且药用价值广泛,因此在消费市场上也是属于高价位的水产品,但消费者对其质量及本身信息却知之甚少,以次充好、掺假使杂的现象频发,对于判断海参好坏优劣消费者往往无标准可循,同时海参养殖、加工时安全性信息透明度低,企业品牌效应明显,针对海参特点分析,通过对海参制品供应链全过程的分析,总结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关键因素,针对海参制品形成海参制品供应链的追溯体系,开发海参可追溯系统平台,从而提高监管部门对海参制品安全流通管理,以满足消费者获得安全海参制品的需求。

1 海参可追溯供应链分析及关键信息的确定
海参(刺参)制品需经过养殖、加工、流通、销售后才能最终到消费者手中。

海参养殖场(捕捞区)、处理加工企业、流通环节的全程供应链节点所涉及的海参原材料、加工方法等信息都影响着海参制品最终的质量。

这就需要在海参制品可追溯体系中建立体现供应链节点产品关键信息的食品安全及质量的控制指标,同时建立系统的海参全程跟踪与追溯指标体系。

针对影响海参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借鉴相关的国家标准和HACCP体系对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藏等几个方面的规定,根据对供应链中污染来源的分析,筛选出海参溯源体系的基本信息指标和关键安全信息指标,建立系统的海参全程跟踪与追溯指标体系。

借鉴的相关国家标准包括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SC/T 0004—2006)、《地理标志产品大连海参》(GB/T 2070—2006)、《绿色食品海参及制品》(NT/T 1514—2007)和《食品良好流通规范》(GB/T 23346—2009)[2-5]。

可追溯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环境,包括水温、盐度与营养盐、水深与透明度以及潮流。

②水发海参和盐渍海参的感官要求,色泽、组织、气味与形态。

③理化指标,包括水分、蛋白质、净含量负偏差等。

④卫生指标基本相同,包括甲基汞、无机砷和多氯联苯等。

此外,不同供应链节点需追溯的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养殖过程中海参的胴体、内脏、体长和体重等数据是体现海参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与其相关的环境因素也需要有所体现。

加工过程中海参的含水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灰分以及糖分差别很大,同时复水性、烘干得率、盐分和泥沙含量也是体现海参质量的重要数据。

在储存、流通和销售阶段,储存环境相关数据、运输方式和时间等也会影响海参的质量,在追溯系统中必须予以体现,养殖、加工、流通及销售企业追溯的信息种类如图1所示。

2 海参制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及实现方法
图1 海参供应链可追溯信息框架图
2.1 海参制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
可追溯体系可采用企业内部追溯和监管部门与消费者的外部追溯,企业内部追溯可以采用RFID标签和条形码为载体的标识方案。

海参供应链节点企业、养殖场(捕捞区)、处理加工企业、流通及销售企业分别制定海参(制品)批次批号,确定惟一标识、产品标签。

进行上述关键信息的记录,同时相邻的供应链节点间做好批次间信息的关联性记录[6]。

企业通过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追踪追溯产品的相关关键信息,实现海参供应链企业自身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

相对于内追溯,海参制品质量的外追溯则是对整个供应链产品的追溯。

通过运用条码、标签技术,确定海参制品的追溯号。

通过对追溯号的查询得到整个产品在供应
链中的信息,再通过各个企业提供的批次信息,追溯到相关的企业信息。

外追溯主要是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对信息的查询,是对于海参制品整体流程的追溯。

2.2 海参制品质量追溯体系的技术实现
2.2.1 需求分析养殖、加工、流通、销售构成的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的信息是一个个的独立信息群。

系统的要求就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联系,从而实现查询、修改、增加等功能。

不同的用户则对数据的访问有着不同的权限。

用户要包含管理员、消费者、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销售企业和监管部门。

而各种用户要有相应权限下的增删改查功能。

海参制品质量追溯系统本质上属于一种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因此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Database),使得在不同的客户端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访问得以实现。

并且建立Web质量追溯系统,对数据库信息进行网上管理。

无论对于内追溯还是外追溯都能实现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这样可以使数据异地同步化、异地可追溯化、查询简洁化。

再结合条码标签技术实现追溯系统的移动化。

使得海参制品的质量信息可以随时随地查询。

2.2.2 数据库设计和总体功能结构框架对于数据库的设计,首先采用E-R方法对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进行设计。

养殖、加工、流通、销售企业数据是各种企业需要追溯的相关数据,因而将其作为数据库概念模型中的实体。

而对于需要管理这些企业数据的用户,也作为一个实体。

他们之间的E-R关系模型如图2所示,各实体的属性即为各企业在追溯时需要追溯的关键点(图中未标出)。

图2 海参制品质量追溯系统的E-R模型
各实体的属性即为各企业在追溯时需要追溯的关键点。

通过概念模型,建立数据表,设置各表的主键,完成数据库的设计。

使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对数据库系统管理。

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将功能窗口分为7大模块,各模块的功能结构如图3
所示。

2.2.3 具体功能实现采用 Windows SQL Server 2005,编程采用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工具。

运用.NET架构的开发技术,增加系统Web服务的支持。

运用C #语言编写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并使用SQL结构化查询语句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

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图3 海参制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功能图
1)企业信息录入后,采用智能合格检测功能。

系统根据国家标准自动判断相关信息是否在产品的合格范围内。

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可查询到合格与否的具体信息,加工企业信息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加工企业信息录入界面
2)消费者界面提供基本查询和认证查询。

运用直观的标志显示认证信息,并对消费者提供整个追溯流程的演示信息如图5所示。

3)监管部门通过对海参的供应链进行追溯,实现问题海参制品召回,寻找质量问题源头等功能,如图6所示。

图5 消费者信息查询界面
图6 监管企业信息查询界面
3 小结
通过对相关国家标准和HAPPC体系的研究,针对海参制品供应链节点企业影响其质量安全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并确定海参制品可追溯的关键信息。

选用Windows SQL Server 2005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工具,采用条码和RFID标签技术为载体的海参制品批次标识,基于NET架构运用C#语言开发了可追溯系统与平台,实现了海参制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参考文献:
[1]吕青,王海波,顾绍平.可追溯体系及其在水产品安全控制中的作用[J].渔业现代化,2006(3):7-9.
[2]SC/T 0004—2006,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S].
[3]GB/T 2070—2006,地理标志产品大连海参[S].
[4]NT/T 1514—2007,绿色食品海参及制品[S].
[5]GB/T 23346—2009,食品良好流通规范[S].
[6]潘澜澜,高天一,薛冬娟,等.基于可追溯的大连水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安全监管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30(5):14-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