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增进人的意识,培养人的才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人的培养的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待。
狭义: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是广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结构:规定教育所要培养的①人的身心素质;②人的社会价值
现阶段教育目的:①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③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字不差背下)
教育方针:看现阶段教育目的。
①(阐明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和服务方向)②(阐明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③(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④(受教育者的社会角色、价值和地位)
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三者关系,分开答,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可以答一样,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规定培养的劳动者接班人是全面发展的和独立个性的,二者并不排斥:
全面发展说的是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不可欠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独立个性是指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在不同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即全面发展的个性。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个人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教育者在
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
积极变化的期待。
素质教育:是从社会和受教育者长远发
展的要求出发,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
质,弘扬学生个性为根本目的,引发受
教育者自主发展,培养其有探究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人才的一
种教育形式。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基本点):⑴培
养劳动者和接班人(社会角色);⑵要
求全面发展;⑶具有独立个性
素质教育的背景:⑴深层背景是社会发
展的需要;⑵直接原因是应试教育的弊
端,表现为:①把中小学教育当作了升
学教育、应试教育;②把主要精力放在
了少数尖子学生身上;③置学生的个性
发展雨不顾;④把学生禁闭在狭小的空
间里,孤岛现象;⑤过分看重学生的学
业成绩和考试分数。
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措施:①转
变教育观念是前提;②建立新的评价制
度是关键;③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根
本;④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核心;⑤学
校、家庭、社会相互合作是保证。
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关于教育
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称为教育的外部关
系规律);二是,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
关系(称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
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
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
是教育制度重
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
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
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
总和。
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
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
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
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
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
个体发展:指个体从生命周期开始到生
命结束过程中生理,心理及身心整体所
发生的一系列积极变化。
教师:以育人为天职,体现并且实现着
国家的教育体制,受过严格的专业系统
训练,取得合格证的专业劳动者。
教师的职业道德: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
中所遵守的处理调节与他人集体,职业
等工作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准则以
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职业信念和
行为品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发展
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的制约作
用具有能动性而不是机械地被动完全
接受政治经济的控制。
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
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
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
趋势,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
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
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课程: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
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
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
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
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
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
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
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
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
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
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
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