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脊髓病.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剪刀步态。
临床表现
晚期 呈屈曲性痉挛性截瘫,少数可出现四肢 瘫,但仍以下肢为重。检查时发现双下肢肌力 减退,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常有踝阵挛 和膑阵挛阳性,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锥 体束征阳性等病理体征。肢体症状一般是对称 的,近端较远端症状明显。个别病例有下肢肌 萎缩或双手肌萎缩,肌电图正常或神经源性损 害。少数患者可合并末梢神经病变,出现两侧 对称性袜套样浅感觉减退。偶有深感觉减退。 括约肌功能无障碍。伴有肝性脑病时,个别者 有尿失禁或尿潴留。
疾病病因
病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与3个因素有 关:严重的肝硬化;存在丰富的门体血液分流(包 括手术分流或广泛的侧支循环);长期的高血氨。 同时可能与蛋白质代谢障碍、营养不良、维生素B 族缺乏及体内毒性代谢物的积存等多种因素有关 。通常肝性脊髓病半数是由门脉性肝硬变引起, 1/3系病毒肝炎所致。一般认为可能与肝解毒功能 障碍,血氨增高所造成脑组织代谢障碍等有关。 此外,与蛋白代谢过程中形成与儿茶酚胺结构相 似的假介质,干扰了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介质的正常传递有关。肝性脊髓病多见于有多次 肝性脑病发作,施行门脉分流术及部分胃切除术 患者。
其他并发症。
临床研究(二)
多数学者认为肝性脊髓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 过程,病因主要存在两种学说:中毒学说,认 为由于门体静脉之间存在人为的或自发的分流 ,门静脉系统来源的毒性物质未经肝脏解毒便 作用于脑、脊髓、引起神经元、轴索及髓鞘的 损伤;营养学说,认为由于门体静脉之间存在 分流,使肝脏本身的代谢受到影响,导致中枢 神经系统所必须的营养物质缺乏,进而导致神 经系统的器质性改变。
临床研究(一)
肝性脊髓病是肝病晚期一种少见并发症,是在 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脊髓病,而引起颈髓及其 以下的脊髓全长、双侧对称的椎体囊性变,约 占肝硬化的2.5%。该病于1949年由Leigh和Card 首先报道,临床主要表现为30岁~50岁发病, 几乎全为男性,隐袭起病,逐渐进展,有痉挛性 截瘫的症状及体征,无肌萎缩、明显感觉及括 约肌功能障碍,既往有慢性肝病、肝性脑病、 门体分流术史。
发生、发展史
多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和门静 脉高压症表现突出。多数患者有反复的上消化 道出血、门-体静 肝性脊髓病脉分流术和脾肾 静脉吻合术后。无手术史者,常有明显的腹壁 静脉曲张,提示已自然形成了门-体静脉分流。 肝性脊髓病症状出现的时间,通常是在门-体腔 静脉吻合术后或脾肾静脉吻合术后4个月至10 年;自然分流的患者在发生黄疸、腹水、呕血 等肝损害症状至出现脊髓症状的时间为6个月 至8年。也有的病例不经肝性脑病而直接出现 脊髓症状。甚至偶有同时及先神经系统症状后 出现肝病表现者。
临床表现
2.肝性脑病期(痉挛性截瘫期)可反复出现一过 性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欣快、睡眠差、兴奋 或迟钝等情绪异常;无意识多动、乱跑等行为 异常;记忆力与定向力减退等智力异常;言语 错乱、躁狂、意识模糊等精神异常;心动过速 、颜面和前胸皮肤潮红、小腿及足部异常冷感 等自主神经症状以及扑翼样震颤、构音障碍、 一过性视力障碍等其他神经症状。头晕、计算 力减退,生活尚能自理。但部分病人缺乏脑病 期,而由肝症状期直接进入痉挛性截瘫期。
减退。
病理改变
基本病理改变是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以脊 髓侧索中的锥体束脱髓鞘最为显著,伴有中等度轴索 变性的胶质细胞增生。侧索中的脊髓小脑前束、脊髓 小脑后束和后束中的薄束可有轻度变性。神经细胞明 显减少,代之以神经胶质细胞填充。病理变化自颈髓 向下贯穿脊髓全长,但在胸、腰段脊髓的变性最为显 著,颈段脊髓以上的锥体束很少受累。脑部病理变化 与肝性脑病基本一致,阿茨海默(Alzheimer)Ⅱ型星形 细胞广泛存在于大脑皮质深部、豆状核、丘脑、黑质 、红核、小脑皮质。在皮质内还可见弥散性层性坏死 、神经细胞及髓鞘变性。
5.脑脊液正常,血清铜氧化酶正常,无角膜色
素环。
实验室
1.进展较快的肝性脊髓病多有转氨酶增高、白 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等肝功能异常。慢性起 病者以血氨增高为重要的实验室特征,但血氨 水平与脑-脊髓损害的严重程度并不呈平行关系 。2.脑脊液大多正常,有的蛋白质轻度或中度 增高。3.血清铜蓝蛋白、维生素B12、叶酸及 梅毒血清检查正常。4.肝豆状核变性并发痉挛 性截瘫的患者,在裂隙灯下或肉眼尚可见角膜 K-F色素环,血清铜蓝蛋白血清氧化酶及血清 总铜量减少,血清直接反应铜量及24h尿排铜 量增加等铜代谢的异常。
临床表现
3.脊髓病期 脊髓症状与脑病症状并不平行 消长、脑症状以反复一过性发作为特征,而脊 髓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脊髓病变期常发生于 脑病期之后,但也可发生于脑病期之前,甚至 无脑病期发生。以双下肢先后出现沉重感,走 路自感费力,双下肢肌肉发抖,活动不灵活。 逐渐发展成两侧对称痉挛性截瘫,早期呈伸直 性痉挛性截瘫,肌张力增加,呈强直状,膝部 和踝部直伸,有“折刀现象”,行走呈痉挛步
脊髓病治疗: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及维生素C,促 进神经再生。辅酶A、ATP、肌苷、前列腺素、复 方丹参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甲钴胺制剂具有促进神经组织传递性。通过甲基 转换反应,促进核酸-蛋白质-脂质代谢,从而促进 了构成髓鞘的主要脂质卵磷脂的合成,使髓鞘形
治疗(3)
手术治疗:国外学者曾行结肠游离术以降低氨吸 收,因病死率达50%,已淘汰。Roberto报告1例丙 肝后肝硬变肝性脊髓病患者行肝移植,疗效明显 。Weissenborn等通过对3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脊髓病 患者行肝移植均获得神经症状改善,指出肝性脊 髓病患者神经症状改善程度与第一次出现肝性脊 髓病症状及肝移植手术之间的时间长短相关联, 及时肝移植为肝性脊髓病提供了一个完全恢复的 机会。肝性脊髓病的预后不良,而多数患者症状 往往进行性加重,死亡原因主要为肝功能衰竭及
临床分期
1.肝症状期(神经症状前期) 2.肝性脑病期(痉挛性截瘫期) 3.脊髓病期
临床表现
1.肝症状期(神经症状前期)主要是慢性肝 损害的表现,如纳差、腹胀、乏力、肝 脾肿大、腹水、蜘蛛痣、ALT升高、血 清总蛋白降低、A/G比值倒置、血氨升高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及 上消化道出血等。
诊断依据
1.有急、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病史。 2.做过门-体静脉吻合术、TIPS或有广泛体内自
然侧支形成等肝病体征。
3.有慢性脑病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和体征 ,青壮年缓慢起病,障碍者 应高度怀疑为肝性脊髓病。
4.血氨明显增高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一般 无肌萎缩、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概念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又称门-腔分流 性脊髓病,是肝病并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 系统并发症,以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 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髓鞘病理改变为主。
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门-腔循环分流,大多数 病例与肝性脑病并存,往往脊髓症状被严重的 脑病的意识及运动障碍所掩盖而不能做出诊断, 直至病理检查时才发现脊髓后索、侧索的脱髓 鞘改变。无手术史者,常有明显的腹壁静脉曲 张,提示已自然形成了门-体静脉分流。
病理生理
肝性脊髓病由于严重肝病时肝功能明显受损, 尤其当门腔或脾静脉吻合术或自然门体侧支循 环形成后,来自肠道的许多有毒物质包括氨、 硫醇、短链脂肪酸、氨基丁酸等代谢产物不能 经过肝脏转化、清除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引起 脊髓慢性中毒而变性。其中血氨增高是肝性脊 髓病的重要因素,因长期高血氨可影响中枢神 经系统对氧的利用,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和功能
其他伴随并发症
1.肝性脑病 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3.感染。 4.原发性肝癌。 5.肝肾综合症 其特征是少尿或无尿、氮质血
症、低血钠与低尿钠。 6.门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1)
治疗:目前无特效疗法,需综合治疗。 病因治疗:首先治疗各种肝病,以护肝对症治
疗为主,肝硬变患者积极降门脉压治疗。 肝性脑病治疗:对于肝硬变肝性脑病并发肝性
脊髓病,应治疗肝性脑病,限制蛋白的摄入量 ,口服新霉素、乳果糖以减少肠道氨吸收。鸟 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钠、精氨酸降血氨,补 充支链氨基酸。
治疗(2)
患者多有一定的肌力,不能行走的原因为肌张力 的升高,因此适当的功能锻炼结合肌松剂口服, 有助于改善步行障碍;氟马西尼(苯二氮类受体拮 抗剂)已被证实可以暂时性地改善肝性脑病的症状 ,对肝性脊髓病的作用尚有待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