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破解土地瓶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破解土地瓶颈作者:吴巍莉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6期
吴巍莉
(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山东枣庄 277800)
枣庄市峄城区地处山东省南部,大运河北岸,全区土地总面积63502hm2。
下辖2个街道办
事处、5个建制镇,总人口37.93万人。
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0%,人口密度597人/km2,低于全市水平。
1 峄城区土地利用基本现状
根据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全区行政辖区总面积为63680.03hm2,其中耕地面积为37284.76hm2,占辖区总面积的58.55%;园地面积为1560.46hm2,占辖区总面积的2.45%;林
地面积为3975.84hm2,占辖区总面积的6.24%;草地面积为2041.26hm2,占辖区总面积的
3.21%;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为7251.01hm2,占辖区总面积的11.39%;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3761.59hm2,占辖区总面积的5.9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4318.18hm2,占辖区总面积6.78%;其他土地面积为3486.93hm2,占辖区总面积的5.48%。
2 探索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加快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大力推行
“六要”模式,不断探索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有序开发的新机制,取得了显
著成效。
一是坚持向规划要土地。
抓住土地和矿产资源规划修编的历史机遇,从规划中“拓”土地。
结合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和自然资源禀赋实际情况,构建以规划和标准控制为前提、以监管为
保障的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刚性制约作用,合理规划功能分区,科学调整城乡、工矿、产业等结构布局和用地规模,切实发挥土地的
集聚效应。
二是坚持向整治要土地。
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011
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吴林街道办事处基本农田整理、古邵沿运涝洼地治理等项目,新增耕地
116hm2。
开展了对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整理,复垦整理未利用地259.13hm2,新增耕地
106.73hm2。
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先期14个安置区建设已全面完成,共
节余建设用地指标156.33hm2。
通过实施岳庄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新增国有建设用6.67hm2,现已建成我区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示范小区。
三是坚持向存量要土地。
积极开展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从改造建设中“腾”土地。
先后
实施了侯桥等六个片区的改造,腾出土地46.67hm2。
加大对城市低效土地的盘活利用,先后收
回区福利厂、区焦化厂等十余宗低效利用土地,有效盘活土地10余hm2。
对大项目建设,尽量
选择使用未利用地和空闲地;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项目及民生项目,确需利用耕
地的,采取表土剥离的办法,要求用地单位将30cm表土层剥离,运输到指定地点,以便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四是坚持向市场要土地。
近年来,我区严格实行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不断健全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机制,形成土地“大储备”格局。
1991年,我区在全市敲响了土
地拍卖的第一槌,为全市土地招拍挂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11年以来,共出让土地43宗,面积128hm2,收取土地出让价款6.9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五是坚持向整合要土地。
通过对矿山企业整合,全区矿山数量由83个减少到25个。
同时
加大对整合后废弃矿井和工业广场的治理,增加耕地10.67hm2。
全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现场会
在我区召开。
今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关停了露天采石企业,同时积极实施破损山体的恢复治理,
力争在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损毁山体及残留矿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六是坚持向管理要土地。
严格落实批后监管“三项制度”,严厉打击未批先用、批小占大
等土地违法违规行为,防止擅自扩大用地规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2007年以来,国土资源违法
案件发案率均低于15%,立案查处率、依法拆除复耕率、责任落实到位率和罚没款收缴到位率
都达到100%,在历次国土资源部土地矿产卫片检查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被省国土资源
厅授予2007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执法模范县”荣誉称号。
3 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提高土地节约集约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领导,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意识
3.1.1 完善调控机制。
按照合理布局、经济可行、控制时序的原则,统筹协调各类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
土地资源。
在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审批以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前期方案审查内容,建
设项目设计、施工和建设用地审批必须严格执行用地标准,并鼓励优先使用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对超标准用地的要核减用地面积。
3.1.2 调整优化结构。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总部经济和发展清洁型、环保型、生态型的高附加值工业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在原有用地不变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
3.1.3 建立考评制度。
根据各镇、街道上一年度新增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盘活存量土地实绩、标准农田建设、村庄整理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安排、农用地转用总量控制重要依据。
凡上一年度供地率不到80%的镇、街道,暂停办理新的农用地
转用、土地征用审批手续,并相应核减该镇、街道的年度用地计划。
3.2 抬升门槛,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3.2.1 实行工业项目择优机制。
在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工业项目评定按投资规模、技术含量、产品档次、产出率、投资强度、土地出让价格等情况
进行综合评定,择优进入项目库。
优先考虑行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或扩大再生产项目的土地供应,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腾笼换鸟”的项目置换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3.2.2 强化工业项目投资密度。
工业项目用地面积在6667m2(含10亩)以下的,建筑密
度可调整为35~45%,容积率可调整为2.0~3.0;用地面积在6667m2以上的,建筑密度可调整为35~40%,容积率可调整为1.6~2.8;因生产工艺要求需建设单层大跨度厂房的企业,其单
层大跨度厂房建筑占地面积占生产性用房建筑占地面积2/3以上的,建筑密度可调整为35%-55%,容积率可调整为1.0~3.0。
3.2.3 依法处置未按要求开发的土地。
开展现状闲置土地清查,查清闲置土地的基本情况、包括位置、面积、用途、闲置原因等,并建立台帐和数据库。
对已清查的现状闲置土地分类制
定处置利用计划,明确处置要求。
加强建设用地批后实施情况追踪检查,加强土地供应和开发
利用合规性审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通知进行整改,并动态跟踪。
3.3 充分挖潜,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3.1 积极挖掘建设用地潜力。
对申请增资扩建的用地单位,要优先使用已有的建设用地,核定供地面积时,要将已使用土地与新申请的用地数一并计算。
对申请增资异地扩建用地企业,要收回其原有建设用地。
开展工业企业挖潜节地活动,建立一批“零增地”项目和“存量挖潜”项目基础数据库,积极推行“零增地技改”和“零增地招商”,实行存量挖潜动态管理。
3.3.2 积极盘活存量用地。
开展存量土地专项调查工作,2010~2012年我区通过各种方
式盘活利用了存量土地35.8hm2。
对老城区、城乡结合部、零星工业厂房等各类低效利用土地,通过旧城改造、村庄整治和厂房搬迁等途径,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宅基地整理,开展
异地奔小康下山脱贫,对原村庄用地进行复耕。
3.3.3 积极开发低效率利用土地。
倡导开发区(工业园区)厂房向高空发展,实现“借天生地”、向地下发展,实现“借地生地”。
严格限制单层厂房,鼓励支持建造多层厂房。
开展
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项目用地分类评价。
结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根据园区产
业导向、土地利用现状等具体指标,按鼓励、保留、观察、淘汰等4个等级对产业项目用地进
行分类评价,鼓励对非法闲置与低效利用的淘汰类产业项目用地优先收回重新供应,加快开发
区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