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成语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1
【成语】:决一雌雄
【拼音】:juéyīcíxióng
【解释】:雌雄:比喻高低、胜负。

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

【成语故事】:
秦末,汉楚争霸,楚王项羽对汉王刘邦提出建议:“天下不安定好多年了,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

所以,我愿意向汉王挑战,决一胜负,不要苦了老百姓。

”最后,刘邦当然不会接受这匹夫之勇的挑战,更凭其智能,战胜了项羽,建立汉朝。

儿童成语故事2
《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侯塞上有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头儿丢了一匹马,人家都来安慰他,但老头儿却说:“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儿呢?”后来这匹马居然又带了一匹好马回来。

这个故事虽然是从迷信的观念出发,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却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它告诉我们,好事与坏事,有利与不利,福与祸等这些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塞翁失马的`意思】: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边界的城关;翁:老头儿;比喻虽然暂时遭遇损失,却也许因此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变成好事。

儿童成语故事3
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

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那时,他已
经四十岁了。

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

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机会。

儿童成语故事4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儿童成语故事5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

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

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

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

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

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成语】:一诺千金
【拼音】:yīnu qiān jīn
【解释】:诺:许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举例造句】: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言而无信
儿童成语故事6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是一个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

一天,他看见一个当差的人,慌慌张张地从仓库里出来,边走边往衣袋里塞什么东西。

张乖崖马上叫住了这个人,发现他偷了一文钱。

这个当差的人,支支吾吾了半天,见实在混不过去了,才承认是刚从库房里偷来的。

张乖崖让便人将他押回大堂,下令拷打。

那人很不服气,大声地喊道:“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一听大怒,怎么还有这样的人,明明犯了错,还要顶撞,就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写下这样的判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一天偷一文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钱。

”判决完,张乖崖下令,斩了这个当差的人,警示众人。

这个故事说明了,过失虽小,但一旦长期积累,很小的错误,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柔软的.绳子可以锯断木头,一滴滴的水滴可以穿破顽石,所以只要我们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再小的力量也能完成艰难的事情。

那么,如果我们在学习上也能像水滴那样,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坚持不懈,一心一意地学习,思考,就一定能把学习上的“顽石”“滴穿”,最终取得成功!
儿童成语故事7
【拔山举鼎】
“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移动大山,举起巨鼎。

引申之义为形容力强气壮。

亦作“拔山扛鼎”。

项羽,名籍,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

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

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

”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

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

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儿童成语故事8
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成语】:有志者,事竟成
【拼音】:yǒu zhìzhě,shìjìng chéng
【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原作“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原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官府告状,梗阳大夫魏戊无法判决,便把案子上报给了相国魏献子。

这时,诉讼的一方把一些歌女和乐器送给魏献子,魏献子打算收下来。

魏戊对阎没和女宽说:“主人以不受h赂闻名于诸侯,如果收下梗阳人的女乐,就没有比这再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

阎没和女宽答应了。

退朝以后,阎没和女宽等候在庭院里。

开饭的时候,魏献子让他们吃饭。

等到摆上饭
菜,这俩人却连连叹气。

饭罢,魏献子请他们坐下,说:“我听我伯父说过:‘吃饭的时候忘记忧愁’,您二位在摆上饭菜的时候三次叹气,这是为什么?”阎没和女宽异口同声地说:“有人把酒赐给我们两个小人,昨天没有吃晚饭,刚见到饭菜时,恐怕不够吃,所以叹气。

菜上了一半,我们就责备自己说:‘难道将军(魏献子兼中军元帅)让我们吃饭,饭菜会不够吗?’因此再次叹气。

等到饭菜上齐了,愿意把小人的肚子作为君子的内心,刚刚满足就行了。

”魏献子听了,觉得阎没和女宽是用这些话来劝自己不要受h,就辞谢了梗阳人的贿赂。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句成语,是从“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演化来的'。

常用来指拿卑劣的想法去推测正派人的心思。

小人:指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度:推测;君子:旧指品行高尚的人。

儿童成语故事9
1、病入膏肓
【心与膏肓膈膜之间的病,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例﹔这个国家的政治腐败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春秋时,晋公患重病,派人到秦国请医生。

秦桓公派了一位名叫缓的名医去诊治。

在缓还未到之前,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两个小孩在谈话。

一个说﹔“来人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恐怕要伤害我们,我们该逃往哪里﹕“另一个回答说﹔”我们躲在膏肓的下面,看他能把我们怎样﹕”
缓到了之后,给晋公作了检查,然后摇摇头说﹔”你的病已发展到膏肓的下面了,用火炙的办法不行,用针剌也剌不到患处,服汤药力达不到,实在是无法医治了。

”晋景公叹了口气,说﹔”缓是一位名不虚传的医生。

”于是赏给了缓一笔厚礼,送他回国。

不久,晋景公果然病逝。

2、伯乐识马
【伯乐能够识别马。

比喻善于识别和发现真正的人才。

例:这个公司的主管善于使用人才,大家都称赞他伯乐识马。


伯乐是传说中的相马专家。

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马拖着沉重的车子,在弯曲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

它的尾巴下垂着,蹄子磨破了,满身都是汗水,样子十分可怜。

伯乐却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匹千里马。

他替这匹马没有受到很好的待遇而感到难过,就扑到马身上伤心地哭了,又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老马身上。

老马也低下头来,靠在伯乐身上,仰起头大声叫唤,它知道自己遇到了了解自己的人。

3、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例﹔一个人只要不耻下问﹐就能从别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u3)死了,被大家称为“文”,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道﹔”孔圉天资聪明而又勤奋好学,他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件羞耻的事,所以他死后给他这个称号。

”出自《论语》
4、出尔反尔
【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现在用来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例﹔一个出尔反尔的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战国时,邹国同鲁国打仗,邹国打败了。

邹穆公对孟子说﹔”这次战斗,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人,而百姓却没有一个去援救的,这些百姓实在可恨极了。

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又是那样可恶。

你看,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在饥荒的岁月里,你的百姓有的饿死了,有的逃荒在外,可是在你的谷仓里堆满了粮食,库房里堆满了财物。

你的官吏也不来报告,这是官吏们不关心人民疾苦的表现。

曾子曾经说过﹔当心啊﹖当心啊﹖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

你们平时不管
百姓死活,遇到机会,他们自然要报复。

您不要责怪他们吧﹖如果做国君的爱护百姓,百姓就会爱护他,并且愿意为他出力,甚至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
5、出奇制胜
【想出奇计以取得胜利,比喻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制服了对手。

例﹔波斯湾战争中美国出奇制胜﹐很快取得了胜利。


战国时,燕国国君昭王派大将乐毅率兵攻打齐国。

乐毅足智多谋,很快就打下了齐国的七十多个城。

只有即墨城和吕城未被攻下。

即墨城居民推选一个叫田单的人担任守城指挥。

这时燕昭王已去世,他的儿子惠王继承了王位。

田单想,燕军强大,光凭勇敢是难以取胜的。

于是他就派人到燕国,散布乐毅看不起惠王的流言。

惠王得知后,非常生气,撤换了乐毅。

田单利用这一时机,袭击燕军。

他征集了一千多头牛,在它们的背上披上画有龙纹的红绸,在牛的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扎上用油浸泡过的芦苇。

一天夜间,田单挑选了五千名精壮的士兵,他们跟在牛的后面,点起火来。

这群牛带着烈焰,向燕军兵营狂奔而去。

燕军兵营顿时起火。

燕军惊恐万状,四处溃逃,齐军大胜,收复失去的土地。

西汉司马迁在他撰写的《史记》中,认为田单的'这次胜利,是军事上出奇制胜的典范。

出自《史记》
6、唇亡齿寒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

例﹔这两个盟国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晋国举兵攻打号国,但晋军要开往号国必须通过虞国的国境。

于是,晋国的国君献公用美玉和骏马,做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

虞王身边的一位臣子宫子奇劝虞王说﹔”不要答应他们﹖虞国和号国好像嘴唇和牙齿
一样,互相关联着。

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如果借路去攻打号国,号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会跟着被灭掉。


虞王不听,接受了晋国的礼物,同意晋军通过。

晋军攻取了号国之后﹐回国的路上又把虞国也顺便灭掉了。

虞公被俘,美玉和骏马,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

出自《左传》
7、从容不迫
【形容不慌不忙,非常镇静。

例﹔他的演说从容不迫﹐有声有色﹐非常能吸引人。


战国时,哲学家庄子,有一次和他的好友惠子在濠水桥上观鱼。

庄子说﹔”看鱼在水里从容不迫地游荡,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反问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想的,但你总不是鱼,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却是无疑的。

”最后,庄子解释说﹔”你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可见你已经知道我是晓得鱼的快乐的。

至于我为什么知道,那是因为我到了濠水桥上,看见鱼在水中悠游,所以觉得鱼很快乐。

”出自《庄子》
8、大材小用
【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使用不适当,造成浪费。

例﹔他是一个骄傲的人﹐老是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


南宋杰出的词人辛弃疾(1140—1207),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多次向朝廷建议出兵北伐收复被金国占领的土地。

由于受到主和派大臣的排挤,他的主张始终未被采纳。

1201年,当辛弃疾在绍兴任职时,宋朝皇帝下令召见他。

他的朋友,另一位爱国诗人陆游认为这是辛弃疾向皇帝当面陈述主张的好机会,于是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中有”大材小用古所叹”的句子。

意思是大的人才用在小地方。

从来都是可悲的事情。

陆游惋惜辛弃疾虽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无法施展。

9、大公无私
【只考虑公家的利益而没有自私的打算。

例:这个人非常大公无私,所以很受到大家的欢迎。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王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现在正需要一个县长,你看派谁去当比较合适﹕”祁黄羊说﹔”解狐很合适。

他一定能够作个好县长。

”晋平公知道解狐是祁黄羊的仇人,感到很奇怪,就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推荐他呢﹕”祁黄羊说﹔”您只问我谁能够胜任,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去南阳当县长了。

解狐果然成了一个出色的县长。

过了一些日子,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适合担任这个职位﹕”祁黄羊说﹔”祁午很适合这个职务。

”平公又奇怪起来,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只问我谁适合,并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呀﹖所以我推荐了他。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

祁午果然也成了一个很出色的法官。

孔子听到了这两件事情,十分欣赏,说﹔”祁黄羊推荐人,完全拿品德和才能做标准,不因为是自己的仇人,就不推荐,也不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怕别人议论就不推荐。

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啊﹖”
10、胆大如斗
【胆像斗一样大,比喻做事大胆。

例﹔这人很大胆﹐但是不够细心。


三国时期,蜀国的姜维胆量很大,也有才干,得到军师诸葛亮的器重,委任他为征西将军,并且竭力培植他。

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兵马就由他统率,任蜀国的大将军。

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多次领兵攻打魏国,都没有取胜。

后来魏国征伐蜀国,蜀国寡不敌众,遭到惨败,后主刘禅投降。

不久,魏国的钟会阴谋叛变魏王,姜维认为时机已到,便假意与钟会勾结,企图趁机恢复蜀国。

不料事机败露,姜维被魏兵所杀。

魏兵剖开他的肚子,发现姜维的胆像斗一般大。

儿童成语故事10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
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释义:“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故事: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

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

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

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

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宁,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宁,但是并没有应验。

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是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号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

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儿童成语故事
胶柱鼓瑟
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

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
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

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

他还觉得奇怪呢!后来,有人从赵国来,了解到是怎么回事,觉得这个齐人的举动是多么愚蠢啊!
成语“胶柱鼓瑟”的原意就是用胶把柱粘住,使音调不能调整,后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气壮山河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释义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

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

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到宋朝的安全。

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

赵鼎与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

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可是,钦宗非常惧伯金兵,决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让。

金军使者来谈判时,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不敢违抗,竟答应了金军提出的要求。

但是,金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他们命令部队继续甫下。

这年底,金兵抵达开封城下。

胆小如鼠的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营中乞求投降。

不久,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进城掠夺,然后把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当作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返回金国。

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不久,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了南末王朝,史称宋高祖。

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主战派的大臣,赵鼎也在其中。

曾经担任过宰相的秦桧,是主和派的头目,因结党
专权而被罢职。

赵鼎对他很警惕,曾经向人表示过,此人如果得志,我门就没有立足之地。

不料、后来秦桧又一次被任命为宰相。

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与全国讲和。

赵鼎对他自然反对。

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使高宗对他逐渐失去信任。

后来,高宗终于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赵鼎离京时,秦桧假惺惺地为他送行。

但赵鼎并不领情,只是轻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

为此,秦桧更加忌恨赵鼎,将他越调越远,最后贬谪到朱崖。

赵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

秦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能长久,便嘱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

赵鼎六十二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

临死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悲愤他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

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

它的意思是: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存在于本朝。

几天后,赵鼎不食而死。

儿童成语故事11
【助桀为虐】
帮助暴君桀(jié)做残暴的事。

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

桀,夏朝末年的一个暴君。

也作“助纣(zhòu)为虐”,纣,商朝末年的一个暴君。

虐,残暴。

秦朝末年,刘邦击破秦兵,攻入咸阳。

他进入秦宫,只见宫室、帷帐、名犬、良马、珍宝、美女数不胜数,就想留下来住在那里。

从起兵就跟着刘邦的樊哙,劝他住到宫外去。

刘邦不听。

于是,刘邦的谋士张良劝道:“因为秦皇荒淫无道,您率众反抗他,才能到这儿来。

要为天下人推翻酷虐害民的暴君,应该以俭朴为本。

现在咱们刚入秦,如果就要安享秦皇吃喝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