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囗解说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囗解说词
龙源口位于永新县城南21公里处,是永新与宁冈的交界地,那里有新、老七溪岭两座高山,原是永新通往井冈山、宁冈、遂川的必经之地,井冈山斗争时期著名的“龙源口大捷”就是发生在这里。
1928年6月23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何长工率工农红军及边界地方武装在龙源口新、老七溪岭及白口一带,击败了数倍于我军的国民党赣敌杨池生、杨如轩两个师。
朱德亲自在新七溪岭制高点望月亭指挥战斗,并在紧要关头手握机枪到前沿阵地作战。
老七溪岭方面,敌军抢先占领有利地形,团长王尔琢采取紧急措施,增派得力干部加强一线指挥,并以连为单位,由党员、干部、老战士组成突击队,正面向敌军阵地猛烈冲锋;另派出一小部份部队,以深入密林掩护,隐蔽地向敌人背后攻击。
战斗进行到下午三四点钟结束,红军乘胜追击,第三次占领永新城。
龙源口大捷,歼灭敌军一个团,击溃两个团,缴枪千余支,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取得的最大一次战斗胜利,奠定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基础,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同时,龙源口战斗也是我军具有典范意义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斗,国防大学、美国西点军校等著名军事院校对此次战役进行了专门研究。
龙源口现有龙源口大捷桥、朱德亲笔题词的龙源口大捷纪念碑、歌曲“十送红军”原唱地望月亭、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亲手创建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秋溪乡党支部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秋溪暴动队
旧址、龙源口村古街、红军战斗遗迹、龙源口湖、阿育塔、绥源山自然保护区等景点。
龙源口桥,建于1837年,原名“久大桥”,座落在龙源口镇龙源口村西南100米处,系清石结构,单拱,长33米、高9.2米、宽2.5,桥头两侧各立有两根高1米、径0.2米的铁柱,铁柱上铸有“清道光十七年”等字样。
大桥朝上流一面的拱孔上端,嵌有石碑一块,镌匾“久大桥”;大桥同样嵌有石桥一块,镌匾“龙源口”。
1928年6月23日红军在七溪岭战斗中,敌军杨池生、杨如轩两个师被击败,退至龙源口桥附近,就在此处被红军全歼一个团。
解放后,为了纪念这次战斗,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券面的三元人民币,曾以此桥为正面图案。
龙源口桥,作为龙源口大捷旧址,2006年龙源口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纪念“龙源口大捷”,1962年永新县人民政府在龙源口桥东岭的山包上,兴建了一座“龙源口大捷纪念碑”。
纪念碑为砖石钢筋水泥混凝结构,高11.8米,边长4米,碑底依山热往上收缩,用水泥砖石垒砌成3层台基。
并在台基周围分别筑有钢筋水泥栏杆,最上层台基长9.3米、宽9米。
碑基部2.6米高,正面用白色大理石镶成宽23.1米、高1米的横匾,刊有龙源口大捷铭文。
碑身正面镶嵌的白色大理石竖匾高4.8米、宽0.8米,上面刻着朱德同志在1965年1月15日题写的“龙源口大捷纪念碑”八个大字。
望月亭,距永新县城25公里,处新七溪岭之巅,原是来往行旅的
休憩凉亭。
亭系清代建筑,砖木结构,面积18m2,亭东西方各设有拱形亭门,1928年6月23日龙源口战役-中,红军的前线指挥所设在里面。
当时,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朱德身先士卒,亲临前沿手持机关枪猛烈扫射敌人,取得了龙源口战斗的决定性胜利。
歌曲《十送红军》里唱到:“十关(里个)红军,望月亭,望月(里个)亭上,(介支上)搭高台,台上(里个)十丈白玉柱,雕龙(那个)画凤,放(呀)放光彩,早也盼晚也盼,红军啊,……”,2006年望月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溪乡党支部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组建的边界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秋溪乡党支部旧址(明心寺),位于永新县龙源口村南面约1华里的山腰间,1928年2月7日,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第一师第一团从拿山过枫木坳,经绥远山来到龙源口。
过去,秋溪一带的群众受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非常深,因而生活极端贫困。
大革命时期,这里涌现了一大批革命的中坚分子,曾经成立了南乡支部,因而这里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毛泽东同志率工农革命军来到秋溪打跨了永新靖卫团,发动群众斗争了龙德普等三个大士豪,秋溪群众的革命觉悟有进一步的提高。
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涌现了一批先进的贫苦农民。
他们出身好、斗争性强、工作积极、敢于牺牲。
毛泽东同志到秋溪后,亲自培养和教育,并发展了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同志在该镇的“明心寺”亲自参加了秋溪乡党支部的成立大会,并主持了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入党誓词是:“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
毛泽东同志还亲自对新党员进行了政治
思想教育工作,勉励大家要立场坚定、永远站在阶级斗争的最前列,带领群众闹革命。
毛泽东同志离开秋溪后,党支部又发展了第二批党员共计8人。
这时候,该党支部共有党员13人,分成横路、厚山、秋溪3个党小组,李松林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秋溪乡党支部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教导,积极开展活动,建立了宁冈、绥远山、汗江三个地方交通站;组织了地方武装,负责分田分房工作。
在斗争实践中,秋溪乡党支部发展了五十多名党员。
秋溪乡党支部的党员中,出现了许多可歌泣的人和事。
李松林31岁入党,先后担任党小组长、交通员、党支部书记和秋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
他带领红军到绥远山摸敌人的哨,斗争坚决。
1934年2月被反动派抓住审讯,用香火烧身,始终严守秘密,在敌人面前款暴露作保革命情况。
后来李松林被秋溪联保主任高铁群杀害。
牛德福,23岁入党,担任交通员,做过暴动队员,打过士豪,斗争性很强。
1931年在保安队史江枝打仗时光荣牺牲。
刘二妹,37岁入党,先后担任党小组长、交通员,后来被敌捉到,杀死在清田林山下。
彭六里,23岁入党,搞秘密工作,当交通员,革命坚定,有牺牲精神,1929年2月,奉命送信到汗江,被保安队捉住,杀死在秋溪村一丘田里。
该党支部的党员除了一名打士豪私装腰包被处死外,没有一个背叛投敌。
当时,秋溪党支部工作处于秘密或半秘密阶段,许多工作不能完全公开进行。
明心寺因为离村子较远,因此,支部会议一般都在明心
寺召开,实际上明心寺当时是秋溪一带的革命活动中心。
秋溪乡党支部一成立,就承担了一系列的重要革命任务。
主要任务是:一、负责递步哨。
担任宁冈、绥远山、横江的革命信息传递工作。
二、领导和组织工农暴动队的工作。
三、成立工农兵政府,领导分田分房。
四、打士豪筹款子、支援革命战争。
五、动员群众参军参战。
秋溪乡党支部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反动派十分恐慌,地方上的士豪劣绅依仗敌师长杨池生的支持,不断前来“清乡”、“进剿”,妄图搞垮这个党支部。
但是,秋溪党支部自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到以后许多党的工作的开展都受以了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教导,秋溪乡党支部在一片白色恐怖下,在最困难的环境中,积极开展党的各种革命活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毛泽东同志高兴地称赞秋溪乡党支部是一个能战斗的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