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主题案例活动鸡蛋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活动名称:蛋里蛋外
主题活动由来:班上开展了各项关于鸟类和禽类的活动,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各种蛋类,例:鸭蛋、鸡蛋、鹅蛋、鸵鸟蛋壳,还有的家长为班上提供了孵化器,孩子们除了对这些生活中看似熟悉的蛋感兴趣外,也对这个孵化器产生了好奇,怎么才能让这些蛋变成我们看到的小鸡、小鸭••…呢?
主题活动目标:
一、能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不同时间蛋的前后变化,培养探究欲望。
二、通过活动发现物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在过程中,感知生物的生长发育及死亡,积累直接经验获得感性认识。
四、发现环境与蛋的前后变化的关系,知道尊重和保护身边熟悉的环境。
主题活动目录:
活动一:为什么蛋臭了?
目标:1、能够通过感官对蛋的发现,进行大胆表达。
2、能够对自己的猜测,尝试进行发现探究。
3、培养探究兴趣。
活动二:蛋真的是臭的吗?
目标:1、能够对自己的猜测,通过实践发现鸡蛋的结构。
2、借助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三:白色的是什么?
目标:1、通过家园配合的方式,对鸡蛋的内在结构发现进行探索。
2、了解这些结构与鸡蛋功能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孵小鸡需要什么?
目标:1、思考鸡蛋的孵化条件,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
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活动五:“丑小鸭”
目标:1、借助“丑小鸭”的动画片,发现孵化环境的重要。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激发对小鸡孵化的关注和兴趣。
活动六:红红细细的是什么?
目标:1、敢于对自己的发现进行大胆猜测,借助视频,了解血管的主要功能
2、迁移经验,感受小鸡的生长变化与血管之间的关系。
活动七:叽叽叽新闻站(口头、视频、书面等)
目标:1、能够将自己对鸡蛋的发现,结合班级的活动,介绍给身边的人。
2、了解信息表达的多种方式,丰富生活经验。
3、善于发现身边的环境,感受分享的快乐。
活动八:小鸡的新家
目标:1、能够结合孵化经验,思考“新家”的特点。
2、感知环境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活动九:雾霾天的我们和小鸡宝宝
目标:1、通过网络的方式,和幼儿及家长一起感受生命的神奇。
2、有效促进家园共育,便于家长了解主题活动的进展,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3、在雾霾的环境下,感受小鸡出生的快乐及生命的顽强。
孩子们看着小朋友带来的孵化器问:“这是什么?带孵化器来的小朋友介绍说,把蛋放进去,然后通上电让它变得暖暖,过一段时间就孵出小鸡了”,听了小朋友的话,孩子们一至要求把带来的蛋放进去看看,并每天都到孵化器那去看一看,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一周后孩孩子们捏着鼻子过来跟我说:“孵化器里的鸡蛋好臭啊!”
活动一:为什么蛋臭了?
目标:1、能够通过感官对蛋的发现,进行大胆表达。
2、能够对自己的猜测,尝试进行发现探究。
活动实录:
我:为什么会闻到臭臭的味道呢?
大禹:因为鸡蛋在孵化器里太热了,我看到上面的数字是38.1所以臭了;
悠悠:因为这里面有熟的鸡蛋所以臭了,而且熟的蛋孵不出小鸡,被煮死了;
当当:是因为鸡蛋是从鸡妈妈的屁股里生出来的所以鸡蛋本来就是臭的;
俊俊:是小鸡从鸡蛋里生出来是臭的;
我:那怎么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呢?
茜茜:那要等小鸡生出来才知道是不是臭的;
安琪:我看姥姥给我做鸡蛋的时候,鸡蛋不是臭的。
帅帅:我们把鸡蛋打开看看就知到是不是鸡蛋烂了;
之牛:那我们回家找个鸡蛋闻闻,就知道是不是臭蛋了?
分析反思:
通过孩子们的讨论,可以发现幼儿对孵化条件、鸡蛋本身的特点有了猜测,比如:打开鸡蛋孩子们发现,鸡蛋里变黑的是臭蛋;打开后蛋黄散了,却没有闻到臭味;鸡蛋从鸡妈妈屁股里生出来本身就是臭的;小鸡生出来就是臭的;温度太高所以鸡蛋臭了;这些猜测中有些是在孩子们的感官发现中就得到了答案,而有些还需要孩子们实践过程中进行验证。
而当下孩子们最容易验证的也就是“鸡蛋是不是生出来就是臭的?”这个猜测了。
听听孩子们回家后对鸡蛋的发现吧---
活动二:蛋真的是臭的吗?
目标:1、能够对自己的猜测,通过实践发现鸡蛋的结构。
2、借助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实录:
我:小朋友发现的鸡蛋是不是臭的呢?
玮玮:鸡蛋是有点香香的,可是也有一点没味;
言言:生的鸡蛋蛋清是稀的,熟的鸡蛋蛋清变成了白色;
正杰:鸡蛋有点塑料的味道,但不是臭的;
丁扬:鸡蛋是香的;
洋洋:两个鸡蛋都是生的,一个里是一个蛋黄一个里是两个蛋黄,但他们一点也不臭(微视
频)
安琪:生鸡蛋没味道,熟鸡蛋有一点蛋味;
亮亮:鸡蛋是凉的,软软的稀稀的,外面有一层皮和壳,鸡蛋清是给蛋黄营养的;
我:那鸡蛋生出来到底谁不是臭的呢?
幼儿:一致同意不是臭的,而且煮熟了还有一点点香。
我:大家除了发现生的鸡蛋不是臭的还发现了什么?
乐乐:鸡蛋有蛋清、有蛋黄还有鸡蛋壳,而且煮熟了的蛋清是白的,蛋黄就变硬了。
我: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发现吗?请小朋友在区域活动中去看一看……
分析反思:
1、孩子们在家长的引导下,通过感官对鸡蛋进行了观察发现,并得出结论生的鸡蛋不是臭的。
除此以外
还发现了鸡蛋的结构,以及生蛋与熟蛋的区别。
2、为了便于孩子积累经验,更深入得对鸡蛋的内
部结构进行观察,我们把鸡蛋放在了区域中,同时
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
正是因为这样的环
境,让幼儿有了新的发现---鸡蛋黄上有一条细细白白的弯弯曲曲的线,还有一个小白点,这是什么呢?
活动三:白色的是什么?
目标:1、能够对鸡蛋的内在结构进行发现和探索。
2、了解这些结构与鸡蛋功能之间的关系。
活动实录:
我:小朋友认为蛋黄上的细细白白的线是什么?
露露:小鸡的脖子;
二宝:小鸡的尾巴,或者翅膀什么的;
我:那小白点呢?
俊俊:是小鸡的肚脐眼吧?
大禹:不对,有可能是小鸡的眼睛!
洋洋:那是灯照在鸡蛋上的光;
云竹:小鸡的嘴巴;
安琪:我妈妈告诉我那小白点叫胚盘,是可以变成小鸡的。
它得需要蛋清和蛋黄的营养才行。
我:怎么知道是不是这样呢?
莫莫:魏老师你可以帮我们在电脑上查一查吗?电脑上肯定有
安琪:对,我妈妈就是在电脑上帮我查到的!
分析反思:
在孩子们的要求下,通过上网观看有关资料,孩子们了解到白白细细的线叫“细带”,它可以保护蛋黄,如果系带断了,蛋黄就散了;蛋黄上的小白点叫“胚盘”,它通过吸收蛋黄和蛋清的营养变成小鸡。
在知道胚盘可以变成小鸡后,孩子边叫边拍手着说:“太好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孵小鸡啦?”
活动四:孵小鸡需要什么?
目标:1、思考鸡蛋的孵化条件,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
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活动实录:
我:是不是有了胚盘就可以孵小鸡了呢?
悠悠:不行,还得有鸡妈妈才行?
正杰:可是我们找不到鸡妈妈怎么办?
刘童:不是有孵化器嘛!可以用孵化器代替鸡妈妈。
其他幼儿:对,就是可以用孵化器也行。
我:除了孵化器还需要什么?
琪琪:还得要温度才行,不然太冷了不行,因为鸡妈妈把鸡蛋
放在身体底下孵小鸡的。
赫赫:我们又不知道鸡妈妈的温度!
洋洋:我姥姥家有母鸡,我可以让姥姥帮我量一下鸡妈妈的温度。
我:有了代替鸡妈妈的孵化器还有了温度,还需要什么吗?
当当:还需要鸡蛋;
我:是不是所有的鸡蛋都可以孵小鸡?
上上:不行,一定得是生的才行,煮熟的孵不出小鸡,而且会变臭。
我:那孵化器的温度从哪来呢?
宏达:我看见它是用电的,有电就会热。
悠悠:可以看看孵化器的说明……
分析反思:
1、在孩子们的各种经验的准备下我们做好了孵化的准备,并开始进行鸡蛋孵化。
2、活动过程中,孩子在思考孵化条件的时候,除了迁移生活中母鸡孵小鸡的经验外,也将自己在前期活动中获得经验运用到了其中,如:鸡蛋要选择生蛋而不能用熟蛋。
除此之外还将经验进行转换,如:用孵化器代替鸡妈妈;看孵化器的说明知道了还需要通过加水来获得湿
度,这样鸡蛋才不会渴,云竹说:“就像我们用加湿器一样,不会觉得干干的”。
琪琪说:“孵化器是用电的,不可以碰到水,会容易电到!还是请老师帮我们加水吧!”
3、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思考,可以看出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得到提升和积
累。
延伸活动:有趣的温度变化
从讨论孵化温度开始,孩子带来了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在晨间分享后孩子们认识了
温度计的结构和作用,并在区域活动中开始寻找身边的温度,并发现了温度的变
化♦…蛋已经孵上了,但在孵化过程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于是通过《丑小鸭》这部动画片,来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经验吧……
活动五:“丑小鸭”
目标:1、借助“丑小鸭”的动画片,发现孵化环境的重要。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激发对小鸡孵化的关注和兴趣。
活动实录:
我:动画片里在孵蛋的是谁?
洁希:是鸭妈妈;
我:鸭妈妈是怎样孵小鸭的?
之牛:身体趴在鸭蛋上;
我:在丑小鸭出生前,我们看到鸭妈妈是什么时候才从鸭蛋上离开的?为什么呢?
露露:只有小鸭子的壳裂开的时候,鸭妈妈才离开;
帅帅:等小鸭子离开后,鸭妈妈又回到鸭蛋上去了;
言言:如果它总离开这些蛋,蛋宝宝就会冷,小鸭子就不愿意出来了。
我:那我们的孵化器是不是也可以总打开呢?
幼儿:不行不行,打开后这些鸡蛋宝宝也会冷的。
我:那为什么丑小鸭会比其它小鸭晚出生呢?
悠悠:因为丑小鸭不是小鸭子,它是天鹅。
我奶奶告诉我,小鸡出生要21天,小鸭出生要
25天,鹅出生要28天,所以丑小鸭的比别的小鸭子孵的时间长。
分析反思:
首先,通过观看动画片,幼儿了解了为了保暖鸭妈妈要等小鸭出来后才会离开,并将此孵化的特点迁移到了班级的孵化器,说明幼儿对孵化环境有了初步的理解。
其次,通过丑小鸭与其他小鸭的孵化时间不同,以及对丑小鸭长大后所属种类的了解,和生活中的经验,知道不同种类的孵化时间不同。
延伸活动:
在动画片的带动下,孩子们也在猜测着孵化器中鸡蛋的变化,并将自己的猜测的关于小鸡的事情,在区域中用纸粘土表现了出来。
在孵化的前几天里,孩子们不断地问我,小鸡什么时候才可以出来?小鸡是不是已经长出眼睛了••…终于在到达孵化说明中规定的第五天时,孩子们第一次发现了鸡蛋的变化-----
活动六:红红细细的是什么?
目标:1、敢于对自己的发现进行大胆猜测,借助视频,了解血管的主要功能。
2、迁移经验,感受小鸡的生长变化与血管之间的关系。
活动背景:为了保持孵化温度,将幼儿分组进行观察
活动实录:
我:这是孵化的第几天?看到了什么?
亮亮:是第五天,看到了红红细细的东西!
我:红红细细的什么?
幼儿:是血管!对,一定是血管!
亮亮:我妈妈是医生,妈妈跟我说过,血是给我们送营养的。
第五天隐约见到红红细细的东
西
俊俊:有了营养小鸡才可以长大。
到底是不是血管呢?就在我们寻找资料进行验证的过程中,这个红红细细的“器官”又有了
新的变化(第八天)----
上上:它开始有点像树根了;
大禹:像闪电;
之牛:好像胡须呀;
依依:它变得比之前的更长更多了
分析反思:
1、通过对鸡蛋的真实观察,从孩子们的眼神和语气中能够感受到,对发现鸡蛋变化的惊喜!
2、借助查到的视频资料,将自己的猜测与视频的时间进行比对的时候,出现了时间上的偏差,虽然视频时间出现的现象,要比我们发现的时间早一天,但发育现象是相吻合的,证明了幼
儿对红红细细的“器官”的猜测,就是血管。
3、在分享的过程中,美童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也一定会很高兴的!幼儿这样的想法使我想到了,班级近期在开展的“发现自己身边的新闻”的活动-----
延伸活动:
在观察鸡蛋的变化中,对血管的发现也引发了幼儿对自己身体中血管的好奇:
俊俊:老师你看我的手上也有血管,指着手背的血管跟我说;
刘童:我的手腕这也有血管;当当:我的胳膊上也有血管;
乐乐:血管在我们身体里是什么样的呀?
我:根据孩子们的好奇,通
过实验与幼儿一起进行了一次“血液”的旅行----
(一)、通过实验的方式发现血液与其他各器官的关系
幼儿发现-----欣欣:“血液”要靠手里的管子压气和吸气才会流动。
赫赫:如果把管子上开关关上,“血液”就流不动了,血不流了人就生病了。
文文:如果血管破了,我们就看到血了,就像我们的手如果被针扎啦,或者划破了就会流血,就是血管破了,只不过我们看不到,血管很小。
我:通过以上幼儿的表达,可以看出实验让幼儿对血管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没有专业术语的表达。
活动七:叽叽叽新闻站(口头、视频、书面等)
目标:1、能够将自己对鸡蛋的发现,结合班级的活动介绍给身边的人
2、了解信息表达的多种方式,丰富生活经验。
3、善于发现身边的环境,感受分享的快乐。
活动实录:
我:要把鸡蛋的变化告诉我们身边的人,有什么好办法吗?
泽泽:可以画出来;
言言:还可以用照片或录下来。
我:小朋友每天是怎么知道发生在各个地方的事情的?
月月:每天小朋友都会带新闻介绍给大家,所以我们就知道了。
大禹:我知道,我们也可以用新闻的方式,把它介绍给爸爸妈妈。
我:新闻上都要有些什么呢?
帅帅:就把鸡蛋的变化告诉爸爸妈妈;
上上:还要写上时间,就是过了多少天;
之牛:那还得告诉爸爸妈妈叫什么?比如血管……
我:那我们的新闻叫什么呢?
悠悠:就叫“叽叽叽新闻”吧!因为小鸡就是叽叽叽的叫。
分析反思:
1、鸡蛋的孵化还在继续,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孩子们在月历上,将自己的在不同时间对鸡蛋的发现记录下来。
并以图文并茂或说的方式告诉身边的人,从而也引来了家长们对孵化进展的关注。
2、通过此次叽叽叽新闻站的活动,幼儿对身边环境的观察,欲望越来越强烈:如:每日新闻中有小朋友介绍关于幼儿园体能展示的事情的,也有关于幼儿园家长开放活动的新闻等
等,达到了活动开展的目的,激发了幼儿关注生活的兴趣。
活动八:小鸡的新家
目标:1、能够结合孵化经验,思考“新家”的特点。
2、感知环境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活动实录:
我:小鸡出来后住在哪儿呢?为什么?
大禹:可用积木给小鸡搭个房子,就在建构区。
琪琪:不行不行,积木容易倒会把小鸡砸死的,而且建构区的地那么硬,小鸡太小会不舒服,我们出生的时候,就是睡在软软的地方,还要有被子才不会冷。
大禹:怕他倒可以请魏老师帮我们用热熔胶把积木给粘起来不就行了嘛!而且可以把房子建在图书区的地毯上,地毯是软软的。
我:什么样的房子才是适合小鸡的呢?
悠悠:要结实不容易倒的,还要软软的很暖和才行,这样小鸡才不会冷!
帅帅:还要透气才行,不然会把小鸡闷死的;
茜茜:房子还要有个顶才能遮风挡雨;
我:房子最先要建什么?
正杰:要有墙围起来;
玮玮:还要有门才能进去;
分析反思:
1、通过讨论可以发现,幼儿将日常的搭建经验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考虑了刚出生的小鸡对环境的
需要。
如:要保暖、结实、和透气。
2、根据讨论获得的经验,孩子们开始了对材料的上的准备,比如;棉花、纸箱、树叶等。
就在为小鸡的新家做准备的时候,由于隔着一个周末,鸡蛋的孵化已经到了20天,本想预
计周一为小鸡建新家的,但小鸡好像急着出来跟我们见面,已经开始将蛋壳啄开一个小洞了。
两个小时后,就在孩子们起床测完身高体重出来穿衣服的时候,灵灵听到声音比较大的叽叽声,于是走到孵化箱处,打开盖子,惊喜的发现了已经出壳的小鸡,正在叽叽叽的叫着,身边的小朋友立刻扭头叫来了睡眠室的小朋友来看。
看到这只小鸡,孩子立刻欢呼并不停的叫起来:“太好了小鸡出生了小鸡出壳了,这么小好可爱!它的毛还是湿湿的呢。
”
大禹:别叫别叫,小鸡太小了,我们这样叫会吓到它的,它被吵的都不敢动了;听了大禹的话孩子们开始捂着嘴巴笑。
欣欣:快点盖好
从幼儿的表情和行为中,看到了孩子们感受生命降临时的喜悦
在孩子们兴高采烈的的时候,茜茜问我:老师,蛋壳上那个黏黏的长长的东西是什么?弘达:我知道那是脐带,我在书上看到过。
小鸡就是用它来吸收蛋黄和蛋清的营养的。
依依:嗯,我们出生的时候也有脐带,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脐带帮我们吸收妈妈的营养,小鸡一定也是。
俊俊:老师,我刚闻了小鸡一点也不臭,所以上次的那个一定是鸡蛋坏了,所以臭了。
其他幼儿,也纷纷闻闻出生的小鸡说:”小鸡刚出生的小鸡真的不臭”!
幼儿发现:
宏达:叽叽叽新闻站可以准备新闻了吧,可是
我们还没有给它建好房子,怎么办?
亮亮:那我们得快点搭了;
之牛:可是小鸡已经出生了怎么办?要把它放在哪儿?
大禹:要不就把它先放在孵化器里吧,我们出生的时候不也是要在医院里呆几天才回家的吗?
幼儿:好吧,那就先在那里住几天,我们快点把房子建好就可以出来了;
上上:可是孵化器没有窗户,不透气小鸡会闷死的;
宏达:有窗户,就在黄色的盖子上有两个孔就是通气的;
分析反思:
1、小鸡的提前出生,让孩子们在有意外的惊喜的时候,也激发了幼儿根据环境需要,随机解决问题的能
力,比较有效的运用了已有经验。
2、幼儿在发现小鸡表达心情的时候,也看到了孩子们通过这一段时间对记鸡蛋的孵化关注中,产生了很
深的情感。
3、通过对出生小鸡的感官发现,幼儿之前对于“小鸡出生本身就是臭的”的猜测不攻自破,可见幼儿在
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对幼儿的成长是最有说服力的。
4、幼儿主动对小鸡的出生做成新闻,并快点搭房子的思考,证明了生动的探究活动,对激发学习兴趣的
重要性。
就在继小鸡中的老大、老二出生后,孩子们还处在迎接新生命的惊喜并精心给小鸡准备新家的时候,一场持续的雾霾导致幼儿园停课。
这样的安排给幼儿关注小鸡的出生带来了影响也对刚出生的小鸡是一次考验……
活动九:雾霾天的我们和小鸡宝宝
目标:1、通过网络的方式,和幼儿及家长一起感受生命的神奇。
2、有效促进家园共育,便于家长了解主题活动的进展,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3、在雾霾的环境下,感受小鸡出生的快乐及生命的顽强。
在小鸡出生的第一天晚上,教委通知幼儿园停课。
在孩子和家长接到停课通知后的第一时间,纷纷发微信关心小鸡的问题,于是雾霾大停学不听课的指示,就在网络上和大家有了一次深入的互动:
大家关心的话题:
1、小鸡就这样呆几天什么都不吃吗?
2、需要给小鸡带什么?纱布、小米?
3、小鸡还是湿湿的,估计头几天是不是还有保温呀?
4、不知道小鸡冷不冷要不要送点棉花?
5、没有鸡妈妈小鸡会不会害怕?
6、听洋洋说,小鸡还有脐带,一直以为只有哺乳动物有脐带,原来禽类也有啊!
7、小鸡出来后怎么走路是不是跌跌撞撞的?
小鸡出壳:
来自幼儿收集到的资料:
1、小鸡要吃用水泡过的小米;
2、小鸡的脖子下面有个囊,如果变硬了就不能再给小
鸡吃东西了,不然会撑死的;
3、小鸡要七天以后才可以喝水,不然会拉肚子;
4、小鸡破壳后的毛是湿湿的,毛干了小鸡就变得胖乎乎的;
5、小鸡喜欢几只一起生活,一直生活会孤单容易死掉;
6、小鸡长大就可以吃虫子了,它最喜欢吃蚯蚓;
7、喜欢趴在小鸡背上的是公鸡,喜欢在小鸡肚子下面的是母鸡;
8、小鸡要多晒太阳,可以补钙才会健康;
9、小鸡翅膀硬了就可以生蛋了;
以上是孩子们根据收集到信息,制作了一本《我要这样才能长大》的故事书,每天孩子都会在区域或过渡环节来翻阅这本小书。
复课的第一天,孩子们除了给小鸡带来精神食粮也带来了小米、纱布以及用纸箱等材料做的房子没有出生的小鸡
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孩子们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养小鸡的经验,在培养关心和爱护这些小动物的情感的同时,也懂得了关心自己,感受自己和身边环境的关系。
如:帅帅说:“我们每
大开窗户的时候,不要把小鸡的被子打开,不然它会冷”。
亮亮说:“可以把温度计放进小鸡
的窝里,这样就知道温度,就知道小鸡冷不冷了。
”大禹:“看完小鸡要赶紧把被子该盖好,不要一会儿看一下一会看一下。
”文文说:“我们自己也要注意,看完小鸡要先去洗手再做别的事情,小鸡每天不洗澡会有细菌的”。
就在这时之牛说:“为什么那三只不和这些小鸡在一起,而是单独在孵化器里?”文文说:“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小鸡都是趴着的它的腿好像站不起来。
”我:“确实它们站不起来,在
刚从蛋壳里出来的时候就是这样,可是为什么呢?”
茜茜:是不是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太冷了,因为我们总是打开孵化器看。
大禹:是不是里面空气不好,中毒了,就像我们的雾霾天一样。
宏达:是不是温度太低或太高,因为我们总听见孵化器发出嘀嘀嘀的报警声。
悠悠:也许是鸡妈妈本身就有病,结果生出来的蛋从鸡妈妈身上也带了细菌,变成小鸡又保护不了自己,所以小鸡也病了。
对于残疾的小鸡幼儿有各种的猜测,后来我们从电脑上查到,小鸡的孵化确实和孩子们猜想的温度等孵化环境有关系,也许正是因为孩子看到了这三只残疾的小鸡,在满怀美好的同时又多了一份感受,他们没有华丽的词语形容自己的感受,但话的意思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幼儿的成长---“下次我们再见到楼下的那个肚子里有宝宝的老师,一定要小心别撞到她了,这样肚子了的小宝宝就不会受伤了。
我们还要提醒那个老师,雾霾天一定要戴口罩才行•••••.•'
随着孵化时间的结束,有一部分蛋并没有孵出小鸡(原因在于孵化的鸡蛋中多数为家长找
来的种蛋,也有几个是平常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