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路六侍御入朝》_杜甫的诗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送路六侍御入朝》_杜甫的诗词
送路六侍御入朝
[唐]杜甫
的畅想,很快就破灭了。

当时,杜甫有一些朋友由梓州回长安,他作诗送行,说道:“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

”“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

”自伤留滞,情见乎词。

这诗也是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的。

关于路六侍御的生平,详不可考,从诗的开头一句看,知是杜甫儿时旧友。

作此诗时,杜甫五十一岁,四十年前,他们都在十岁左右,正是竹马童年。

诗人用“童
稚情亲四十年”完满地表现出童年伙伴那种特有的亲切的感情。

“四十年”,在这里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并不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归于淡忘。

正因为如此,下句说,“中间消息两茫然”。

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想知道他的消息而又无从问讯,故有“茫然”之感。

而这种心情,彼此间是相同的,故曰“两茫然”。

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的
之时。

后会”
之,以见向往之切、感慨之深。

前四句写送别之情,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它本身有个时间的层次。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诗从“童稚情亲”依次写来,写到四十年来,“中间消息两茫然”,不接着写现在的相逢和送别,而突然插入“更为后会知何地”。

乍读时,恍如天外奇峰,劈空飞来,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仔细体味,则“更为后会”,就已逆摄
了下文的“忽漫相逢”。

因为没有现在的“忽漫相逢”,是不可能想到将来的“更为后会”的。

这句对上句来说,是突接。

由于这样的突接,故能掀起波澜,把感伤离乱的情怀,表现得沉郁苍凉,百端交集。

就下文来说,这是在一联之内的逆挽,也就是颠倒其次序,用上句带动下句。

由于这样的逆挽,故能化板滞为飞动,使得全诗神完气足,精彩四溢。

如果没有诗人思想情感上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他在诗歌艺术
,正
锦”,
赖”
,(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①。

不分桃花红似锦②,生憎柳絮白于绵③。

剑南春色还无赖④,触忤愁人到酒边。

①张华诗:“词端究未竟,忽唱分途始。

前悲尚未弭,后感方复起。

”此前四语所本。

《孔丛子》云:“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

”②不分,不能分辨也。

徐摛诗:“恒教罗袖拂,不分秋风吹。

”张正见诗:“不分梅花落,还同横笛吹。

”又《衰桃赋》:“尔乃万株成锦,千林似翼。

”《寰宇记》:桃花溪,在郪县三十里,南流入射
柳》:
杜甫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
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