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影《建国大业》审美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谈电影《建国大业》审美特征
谈电影《建国大业》审美特征
最近看的电影,我就谈一下这学期在史纲课上看的电影《建国大业》的审美特征。

《建国大业》用宏大叙事的手法,讲述从1946年抗战结束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它。

一、综合性与独特性
首先,这部电影吸收了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将他们有机地融合在里面,《建国大业》的光线设计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光的描绘功能与表意功能的统一。

摄影师为各自出场的光线构思与设计截然不同,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以外景高反差
直射阳光为主,所有涉及到的内景,都使用朝阳从窗户射入所产生的强烈光柱,配合淡淡的烟雾,给人一种朝气、一种希望、一种生机、一种光明的象征。

整体色彩、色调的设计影响观众情绪和情感,以实现叙事、表意、气氛渲染、意境创造、人物塑造的。

基于影片中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大、地域位置分布广、人物事件众多、场景分散等原因,影片没有形成整体上相对统一的色彩基调。

因此,段落和场景的色彩与色调的统一和变化构成了该片的色彩总谱,组成整体视觉表意体系。

电影《建国大业》通过大量的音乐来代替话语的使用让观众耳目一新,这种创新的音乐手段,让观众对于历史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让观众对于伟人的形象多了一份善意的理解,这就是影片背景音乐最成功的地方。

二、情节性与主人公
毛泽东主席和蒋公是电影中的两位主角,毛主席的台词大多具有历史象征意义,通过这一重大历史人物将许多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

蒋介石是另一位主角,影片中的他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自己对失败的无奈等。

影片中,当蒋介石得知大势已去,解放军即将渡江之时,他坐在台阶上与儿子蒋经国之间的促膝而谈,“反贪腐是件大事,要讲求时机,讲求分寸,难呐!反,要亡党,不反,亡国!”这句话既有作为一位政治人物对无法操控的局面感到无能为力的落寞感,也有作为一位父亲对于儿子有所作为而倍感欣慰的快乐和从容。

通过雕刻故事情节和人物台词的潜移默化的将电影思想深入人心。

通过对电影情节、人物和台词的反复咀嚼和思考,我感受到了影片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三、文学性与表演性
《建国大业》采用的是以第三方即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态度作为影片的叙事视角来看待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纠葛。

这种叙事视角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是对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巨大突破。

本片中有一场杜月笙与蒋经国的对手戏,杜向蒋施压要求其首先查处势力强大的孔家,方能扼制国难当头局势下金融市场衰败的局面。

前景带着杜反打小蒋的缓推镜头,再切回杜的正面继续缓拉至将小蒋
的左半身前景带入,然后是蒋的反应镜头,整个过程都在一个节奏的运动中完成。

这种渐渐逼近的运动隐喻着杜在心理上给小蒋施压,小蒋处于被动退守,连续的运动画面细腻地诠释了二人此时的心理对峙状态;
看完全片,我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就是对多数历史人物的刻画,这里谈一下我眼中的几位,闻一多这一角色在片中表现对我印象很深,演员在刻画闻一多演讲的时候,是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用心表演,动作表情激情使人为之动容。

傅作义这个角色在片中情感表现较为深沉,他拿下了张家口后还与美国顾问打赌,说仗打输了愿为毛泽东牵马执鞭,最后主席进北平他为主席开车门,让我看起来有点可爱。

在观看过程中如人物的对话,物面部表情,人物动作等,强调以小见大。

四、小结
总体来说,本片作为一部主旋律宣传影片,艺术表现力较强,让我看后对其中的审美特征有了以上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