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干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干预
发表时间:2017-09-08T15:52:27.7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2期作者:张爱荣刘瑞芝安荣利
[导读] 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81)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的跌倒数据库资料,总结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结果: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主要为疾病因素、药物副反应、年龄因素、肥胖因素、跌倒病史、合并躯体疾病、护理因素、环境因素等。

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较多,根据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防范,从而减少跌倒伤害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290-02 跌倒是精神科住院患者在院内发生的意外事件,它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如果要避免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或者减轻跌倒造成的伤害,则首先应掌握跌倒的相关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因素制定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

本次研究对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做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精神科发生的跌倒不良事件85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患者45例,女患者40例。

60岁以下患者33例,60岁以上患者52例。

肥胖患者40例,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41例,有跌倒史的患者47例。

1.2 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的跌倒数据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之后归纳、总结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以是否跌倒为因变量,以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疾病因素、药物副反应、年龄因素、肥胖因素、跌倒病史、合并躯体疾病、护理因素、环境因素等是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风险因素。

见表1。

3.讨论
3.1 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分析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主要为疾病因素、药物副反应、年龄因素、肥胖因素、跌倒病史、合并躯体疾病、护理因素、环境因素。

下面笔者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疾病因素。

精神病患者会受到幻觉、妄想的支配,缺乏自知力,或者无征兆性地出现兴奋、躁动等症状[2]。

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患者无法正确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不能根据障碍物的方位及时做出防御动作,跌倒风险大大增加。

第二,药物副反应。

精神病患者病程长,患者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催眠药、镇静药,而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可导致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眩晕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突然活动或改变体位,就很容易跌倒[3]。

第三,年龄因素。

精神病患者中,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症,并且身体灵活度下降,所以跌倒并造成伤害的风险系数大大高于年轻的精神病患者。

第四,肥胖因素。

与身体较为瘦弱的患者相比,身躯庞大的肥胖患者上床下床、上楼下楼比较困难,容易跌倒,同时,肥胖患者在跌倒之后身体遭受的暴力作用明显更高,所以跌倒所致的伤害程度更深。

第五,跌倒病史。

与无跌倒病史的患者相比,有跌倒病史的患者可能存在肢体活动障碍、视力障碍,这些障碍的存在大大增加了跌倒的风险系数。

第六,合并躯体疾病。

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可引起血压和血糖的升高,高血压致头晕而跌倒,糖尿病如饮食不足时引起低血糖增加跌倒的危险。

第七,护理因素。

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护理人员的防跌倒知识宣传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足,对跌倒高危患者防范不到位,则患者比较容易发生跌倒并造成伤害[4]。

第八,环境因素。

有些精神病患者因乱泼水致使地面潮湿未能及时擦干,洗手间、浴室虽有防滑垫但因防滑垫移位致不平,卫生间有台阶等引起跌到。

3.2 预防跌倒的对策
第一,对患者加以干预。

(1)根据患者的精神病症状表现实施不同的护理对策,比如对兴奋、躁动的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防止患者跌倒或撞倒其他患者;对意识模糊、谵妄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随意走动后跌倒;对走路不稳的患者实施陪护护理,即陪伴、搀扶患者入厕、洗澡,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则设专职陪护[5]。

(2)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药物的副反应,对患者出现嗜睡、肢体乏力、头晕、步态不稳等表现,及时与医生沟通,给予调整药量,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3)应用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筛选出跌倒高危患者,并为跌倒高危患者制定专门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护理。

(3)组织患者参加适当的健身运动,如太极拳、散步、保健操等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增加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身体的灵活性以及肢体运动的精确度,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

第二,对护理人员加以干预。

(1)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
能力,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跌倒高危患者严格执行防范制度和措施。

(2)做好健康宣教。

向新入院的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使其尽快熟悉环境。

对所有住院患者施行告知制度,包括对陪护的告知,叮嘱患者更换防滑的鞋子,教育患者改变体位要慢,日常生活起居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坐起,坐起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

并做到经常提醒和指导。

第三,对环境加以干预。

(1)在卫生间、走廊等区域安装水平扶手,经常检查防滑胶垫是否平整;(2)保持地面干净、干燥、没有障碍物;(3)调整病床高度,以患者坐在床上脚能着地为宜;(4)将有跌倒可能的高危患者安排到护士站附近,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照顾;(5)在患者洗漱、洗澡时,安排护理人员在门口看护,以便能够给患者提供正确的指导。

综上,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较多,科室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从患者、护理人员、环境三个方面加以干预,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建平,杨航.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与干预[J].广东医学,2016,37(z1):178-179.
[2]陈蓉.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1):205-207.
[3]郑晓燕,李昊.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危险因素与对策[J].医学信息,2015(40):235.
[4]胡永琼.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与伤害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30):61-64.
[5]徐旋.精神科住院患者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3):216-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