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濮麦10号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氮肥。对于连年秸秆还田 蜘蛛发生危害的高峰期。此期每公顷用40%氧化乐
的地块,可以少施或不施钾肥,并每亩增施5 kg碳 果1.2~1.5kg加15%粉锈宁粉剂1.5kg对水600~
铵,以加速秸秆腐熟速度。
750kg,防治麦蚜虫、麦蜘蛛及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
3.1.3 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秋作物成熟后及早收 害的发生,以确保有正常的光合面积,为高产奠定坚
实施粮食增产增收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 紧凑,叶片上举,有蜡质,通风透光好,叶功能期长,
选择,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随着人 成熟落黄好。穗纺锤形,穗层厚,穗较大,小穗排列
口不断增加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粮食需求将呈上升 密,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长圆பைடு நூலகம்,大小均匀,角质,
趋势;不断依靠科技的投入,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及 饱满度好,千粒重稳定,容重较高(790~809g/L),黑
濮麦10号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半匍 种第2位。2004-2005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Ⅲ
匐,长势壮,抗冬、春寒害;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亩 组区试,8点汇总,6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每公顷
成穗相对较多。株高适中,茎秆弹性好,较抗倒;株型 7 110kg,比对照豫麦49增产5.15%,增产不显著,居
4 田间管理
3.1.1 地力要求 地势平坦,耕作层深厚肥沃,活土 4.1 查苗补缺
层25cm 以上,且土体结构良好,无明显障碍因子。 对行内10cm以上缺苗断垄地段,应及早催芽
0~20 cm 土壤有机质含量10 g/kg以上,碱解氮 补种或在分蘖后移栽,过稠时适当剔苗。
100 mg/kg,速效磷60~90 mg/kg,速效钾120~ 4.2 冬前及越冬期管理
小麦新品种濮麦10号 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程 星 秦海英 (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濮阳 457000)
摘要:濮麦10号系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用周8425B作母本,冀衡90-4041为 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5-2006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 Ⅰ组生产试验,9点汇总,9点增产,平均每公顷7344kg,比对照豫麦49增产8.1%,居7个参试品 种第1位。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 关键词:濮麦10号;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生态环境,气候特点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濮麦10号, 2.1 区域试验
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
2003-2004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Ⅲ组区试,
2006002)。同时总结出一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8点汇总,6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每公顷8499kg,
1 特征特性
比对照豫麦49 增产1.94% ,不显著,居13 个参试品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 作者简介:程星(1982-),男,从事小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秦海英(1964-),女,副研究员,一直从事小麦研究工作。
少顶部营养消耗,并且有利于透光通风,可提高植株 干硬。当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时,适时晚
产量5%~10%。
收,可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收获的玉
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小麦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提高 胚率低;产量三要素协调,亩穗数40万~45万,穗粒
粮食单产,对国家粮食安全及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 数35~37粒,千粒重40~45g。综合抗病性好,高抗条
现实意义。濮阳农科院于1996年用周8425B作母 锈、中抗叶锈、白粉和纹枯等主要病害。
本,冀衡90-404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根据本地区 2 产量表现
获腾茬,耙耱保墒。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 实的物质基础。
种必须耙实”的要求,耕深25~30cm,整细耙平,除净 4.4 搞好后期管理
根茬,粉碎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如果前茬
灌水与叶面喷肥相结合,是增源、扩库、畅流的
是玉米,待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 主要措施。濮麦10号抽穗后7~10d,浇足浇透灌浆
试验,9点汇总,9点增产,平均每公顷7 344kg,比 精播耧或播种机播种,以20~23cm 等行距或以
对照豫麦49增产8.1% ,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 20cm 与26cm宽窄行为宜,播种深度以3~4cm 为
3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宜,并做到深浅一致,争取一播全苗,壮苗安全越冬。
3.1 打好播种基础
及时浇灌底墒水,使耕层0~20cm 土壤含水量达到
度≤10cm,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耕翻入土, 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可增强根系活力,利于籽粒
耙耱压实,并浇塌墒水。同时每亩应补施尿素5kg, 容积的扩充和防止小花败育。灌浆期喷洒磷酸二氢
以加速秸秆腐解。如播前遇旱,土壤墒情不足时,应 钾和天丰素,能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千粒重。据我
根据“宁可稍晚播几天,也要保证足墒播种”的原则 们试验,可使千粒重增加2~3g。
到此土壤肥力水平的地块,还要适当增加肥量,并逐
濮麦10号喜肥水,较抗倒伏,拔节期至孕穗期
年增加有机肥和坚持秸秆还田。大力推广化肥深施 科学运筹肥水,能增穗增粒,有利于提高产量。
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应将全部有机肥、氮肥的
小麦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50%,全部磷、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在小麦起身 旺盛时期,也是小麦纹枯病、自粉病、锈病及麦蚜、麦
150 m g/kg。
要适时冬灌,并及时用化学药剂防治越冬蚜虫
3.1.2 施肥技术 上述肥力地块每公顷底肥施纯氮 及田间杂草。严禁畜禽啃青。降雨或浇水后要适时中
150kg左右、五氧化二磷120~150kg、硫酸钾225~ 耕保墒,破除板结、灭除杂草。保证壮苗安全越冬。
300kg、锌肥22.5kg、优质农家肥60000kg。若达不 4.3 加强中期管理
4 适时收获
米籽粒要及时晾晒脱水,当籽粒含水量降到16%以
北育288生育期较长,茎秆持绿性好,植株籽粒 下时脱粒并贮藏。
14 个参试品种第6 位。
能超过15 kg。
2.2 生产试验
3.2.3 播种技术 提倡使用包衣种子或用立克锈加
2005-2006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Ⅰ组生产 辛硫磷拌种,以防治小麦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