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资本运动)【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产业资本[浙江师范大学2008研;中央财大2004研;武汉大学2003研]
答:产业资本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在生产领域发挥职能的资本,即投入到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领域里的资本。

产业资本是唯一能产生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最能表明资本运行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资本的运动是整个社会生产的基础,对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起着决定作用。

同时,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对产业资本的运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

2.产业资本循环[中南财大2017研;四川大学2015研;中央财大2011研;中山大学2006研;人大2003研]
答: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产业资本循环属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要保存和增殖自己的价值,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3.经济危机[吉林财经大学2019研]
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

它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阶段,既是前一周期的终结,又是新周期的起点。

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积压,市场盈溢,物价猛跌;工厂、商店和银行大量破产倒闭;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现金奇缺,利息率上升,有价证券行市暴跌;失业人数剧增,实际工资下降,劳动大众生活恶化,整个社会陷入混乱和恐慌之中。

经济危机的现实性和必然性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但生产资料和产品却属于资本家私人,使社会化生产从属于一个个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狭隘利益,使社会生产的主体——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这就形成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因而是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经济危机的爆发成为不可避免。

4.资本周转速度[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中南财大2011研;中央财大2000研] 答:资本周转速度指资本在一定时间(一般是一年)内周转的次数。

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种方法来表示。

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时起,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价值以同样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的时间。

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在一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

周转次数等于一年的时间除以一定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①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构成,以及固定资本和
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例不变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加快,则预付总资本周转也加快;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不变时,固定资本比重越大,总资本周转越慢;流动资本比重越大,总资本周转越快。

②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加快资本周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另一方面,也要尽量缩短非劳动时间。

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与市场距离的远近以及交通运输和信息条件等。

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就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改进运输工具。

5.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华中师范大学2018研;西南财大2006研;江西财大2006研;武汉大学2003、2000研]
答:从资本周转的角度考察资本构成,可以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不同周转方式,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和厂房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它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来的形态,并不进行流通,仿佛被“固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进行物质更新。

它的价值是依据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又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其余尚未转移的价值部分,则仍然固定在原来的物质形态内,并在生产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

正是由于投在劳动资料上的资本在价值周转方式上具有这种特殊性质,所以称为固定资本。

(2)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劳动对象的价值是一次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出售一次收回,同时进行物质更新。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并被工人消费掉。

故其价值不是转移到产品中去,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重新创造出来。

可见,流动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是:一
次全部投入生产,又随着产品销售而一次全部收回。

(3)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相似之处是都属于生产资本。

②区别:
a.转移价值方式不同。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流动资本的价值是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的。

b.周转时间不同。

固定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比较长;流动资本周转一次时间比较短,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周转多次。

c.回收方式和期限不同。

固定资本一次预付,分批逐渐收回,全部价值的回收期间较长。

流动资本一次预付,一次收回,全部价值回收时间较短。

d.物质更新方法。

固定资本为多种物质要素在发挥作用的时间内,不需要不断的够买和更新。

流动资本为多种要素,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劳动力都要不断的在实物形式上更新。

6.两大部类[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
答: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是指社会生产按其产品的最终用途划分的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个部类。

前者又称“第一部类”,后者又称“第二部类”。

为了说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揭示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规律性,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即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把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类:进入生产领域的生产资料和进入消费领域的消费资料。

与此相应,社会生产也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生产。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并实现平衡,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根本条件。

7.资本周转[浙江大学2006研;中南财大2003研]
答:资本周转指资本的循环如果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时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

这一理论反映了社会化商品经济中生产流通在时间方面的一般规律,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8.固定资本与不变资本[武汉大学2014、2012研;中央财大2002研]
答:(1)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和厂房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它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来的形态,并不进行流通,仿佛被“固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进行物质更新。

它的价值是依据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又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其余尚未转移的价值部分,则仍然固定在原来的物质形态内,并在生产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

正是由于投在劳动资料上的资本在价值周转方式上具有这种特殊性质,所以称为固定资本。

(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称为不变资本。

因为生产资料包含的旧价值随着它的物质形态在生产中的改变,转移到新的产品上去,它的价值只是再现于产品价值中,而不是再生产,因而价值量不会增加,所以称它为不变资本。

(3)两者的联系:
①两者都是资本,都是资本家进行生产所不可缺少的东西,都被用于生产过程,参与商品价值的转移和创造过程。

②从内容上两者都包括机器设备和厂房等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都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

③两者都以物的形式存在,都与劳动者结合起来被用于商品的生产过程。

消耗完毕后都
要进行物质更新。

(4)两者的区别:
①被划分的依据不同,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从资本周转的角度出发的。

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价值增殖过程中执行的职能不同。

②包含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的范围更大,所有的固定资本都是不变资本,而且不变资本还包括除机器和厂房以外的生产资料。

也即只要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都是不变资本。

9.生产资料[武汉大学2014研]
答:生产资料是指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劳动对象是指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

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有人们的生产活动。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开采中的矿藏、采伐中的原始森林和捕捞中的天然鱼类等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如磨面粉用的小麦、纺纱用的棉花和炼铁用的矿石等等。

劳动资料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

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

10.流动资本[华中师范大学2018研;中央财大2015、2008研;南京大学2002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