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志向高远的例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郦道元志向高远的例子
公元527年,临潼城东的阴盘驿亭,书生轻抚桌上整理好的书稿。

他已经被困在这里五天了,绝水断粮,随行的士兵早已失去战斗力,一个个躺在阴凉处,宛若死尸。

房门被弟弟猛地推开:“兄长,叛军们冲进来了。


书生轻抚书稿,把这一生心血拥入怀中,默默无言。

弟弟哀叹一声,拔出腰上短剑转身大步出门。

喊杀声在屋外响起。

书生是郦道元,出生在五胡乱华之后的范阳涿州,也就是现如今的河北,五胡乱华是华夏最危难之时,当时整个北方总人口1500万,汉人仅占三分之一,“西北诸郡,皆为戎居”。

胡人建立政权,汉人在铁蹄之下苟延残喘。

世出名门,书生的爷爷郦嵩,任天水太守,受封男爵,父亲郦范继承子爵,以治礼郎的身份从政,为了撑起一个家,早早踏入战场。

凭借着过人的军事能力,多次献上计策,再加上长袖善舞的高情商,帮助北魏一统北方,勉强在北魏政权下拥有了一席之地,受封青州刺史,册封范阳公。

虽然在胡人治下,但郦范的心还是一颗汉人的心。

勉励自己的孩子不忘自己的血脉,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供养孩子读书教育,追本溯源,找寻自己的血脉。

大儿子郦道元,自幼对地理知识极为痴迷。

当时神州陆沉,南北政权割裂长达上百年,原本大汉的山川河流,成了这些外族的领土,郦范不由得咬牙愤恨,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以把希望都寄托给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只要有传承一切都是可以期盼的。

自己马上要走马上任,正好带孩子看看那青州的那大好河山,所以自幼郦道
元就跟随自己的父亲走过人世间,见过了大好河山,也见过了战乱后的疮痍满目,也见过了那被外族压迫下被称为“两脚羊”的汉人。

转眼公元489年,父亲郦范病逝,郦道元作为长子,为父亲守孝三年后,依法继承永宁爵位“例降为伯”。

父亲临走前对着他叮嘱到,在胡人底下生存不容易,要证明自己有价值,还要会长袖善舞,不能得罪人,如果忍不住性子,就别去当官了,好好守着这个家,做做学问,把汉族文化传下去,好好做个书生。

可惜郦道元自幼在山东长大,山东人的秉性如山,坦荡心性让他立志做个顶天立地的人,宁愿选择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公元494年,一心想要汉化的北魏孝文帝,主张迁都洛阳。

而世代为官的郦家长子郦道元,自然成为了他要提拔的对象,郦道元受封当上了北魏朝堂的尚书郎,此时的正好28岁。

尚书郎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办公厅的秘书”,为皇帝起草文书。

一个尤其是要谨小慎微的工作,被他干成了个御史。

天天谁没有按时上班,谁不尊重朝堂,谁不合礼仪,他都躲在一边拿笔记上,转头就给皇帝汇报。

就连当时的御史中尉李彪都被他告过几次,这不是抢人家的活干吗?而且你还是个在当时第一等的汉官。

不过虽然李彪被整,但是因为郦道元的敢说敢干,执法严明,被李彪相中了。

李彪:说我彪,这货比我都彪!是个人才!
于是直接把他调到自己部门,专门奉旨怼人。

可惜自古以来干这行的都遭人恨,没多久李彪被弹劾罢免,作为他手下的第一喷子郦道元,自然也是跟着撤职。

这一罢官郦道元想起来了,他是有理想的人,他还是个地理学家,未来要名留青史的,于是一头扎向洛水,寻求洛水的源头。

洛水出焉。

东与丹水合,水出西北竹山东,南流注于洛。

郦道元在野外追求理想,一片岁月静好。

外界中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公元501年,朝廷派出搜山队寻找郦道元,让他马上去去冀州当东府长史。

冀州镇是现如今的河北冀州区,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而且胡汉两治,法律也不完善,当地犯罪率是连年飙升,而且当地的一把手是皇后的父亲,常年驻外作战,对自己的辖区更是管都不管,而长史是一把手的佐官。

郦道元来到这后,直接上手开整,别看在洛阳他上不去台面,但在这里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天大地大老子最大,什么地头蛇,什么过江蟒,都得在他面前规规矩矩地听训。

三年时间,把当地整的那是一片祥和,小偷强盗都哭着跑往其他地方混饭吃,太难了。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冀州一战成名,皇帝一看书生是个人物,肚子里还是有墨水有手段的,三年之期一到又被调往鲁阳郡做了太守,现在的河南鲁山县。

这下升官了,彻底成为一地的一把手了。

可惜鲁阳郡地处偏僻,穷山僻壤,人们得生存吧,地靠鲁山,种粮食一年才一收,太慢了。

当地人就都想干点无本地买卖,所以当地盗匪强盗极多。

郦道元到任后一看明白了,奥!是没有生存空间,不懂文化知识,才一个个落草为寇的,好办!
郦道元一上任立马兴办学堂,大力推广文化基础知识。

山上的盗匪一看山下的日子过的比山上日子都好,那他们不是白上山了,于是纷纷下山投降。

皇帝得知后夸赞: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这么有能力,一任太守太屈才了,升!给他升官!
于是郦道元被调往东荆州做荆州刺史,可惜他,可能前两次太顺利了。

郦道元没明白当地的规则,上来之后为政严苛,大刀阔斧直接就准备改革。

那些世家门阀受不了了,这新人不懂规矩啊,说好当官发财,你搁着装什么两袖清风呢?
于是共同上书求见皇帝,让他下台换上一任刺史寇祖礼回来复任。

寇祖礼是谁?史书上称其“在任数年...城民诣都列其贪状十六条。

畏避势家,承颜侯色,不能有所执据”。

总之来说不是什么好官,但是在权贵眼中,这就是能和他们共富贵的“好官”。

圣旨传到郦道元手中之时,他就知道。

皇帝被蒙蔽了,他要揭开这层帷幕,他要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于是连夜安排心腹,整理在荆州各地走访收集而来的证据,准备上京面圣,准备一举扳倒荆州这群世家门阀。

可惜,证据还未收集完善,府衙被寇祖礼率领70名戍兵闯入:“前任刺史大人,请吧”。

这边郦道元还扯着喉咙喊着,乱臣贼子,祸国殃民,待证据承给圣上,定让汝人头滚滚。

这边寇祖礼笑呵呵地把他费尽收集来的证据一把火付之一炬。

个人还是斗不过门阀,但郦道元也不是一个人,他也是有背景的人,随后他与寇祖礼双双被罢免赋闲。

本有治国平天下的能力,但是奈何皇帝不赏识。

罢了,华夏的大好河山,吾来也!
以多暇空倾岁月,辄述水经,布广前文。

《水经注》诞生了,全书流淌着1252条大小河流,这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巨著。

初中必背的《三峡》,就出自这里。

因为它,从此我们华夏的河流有了传承下来的名字,我们国家的地理学,找到了可以追溯的源头。

转眼来到公元523年,北魏爆发叛乱,整个朝堂内外无人能用,这时皇帝想起来了郦道元,他治理地方那么牛,打仗应该也行吧?
也不知道皇帝是咋想的,这完全就不是一码事!郦道元就被赶鸭子上架,杀向战场,结果郦道元也争气,先平内乱,后御外敌,没多久就把叛乱平了!孝明
帝一看:有乃父之风!升官,接着升!
于是郦道元又重回官场,担任河南尹,主抓洛阳的安保工作。

而郦道元还是秉承着他那,皇帝用我,用我必成,没多久把洛阳安保抓的是一片祥和。

此时孝明帝在北方六镇正在搞改制,派他去监察成果,顺便治理一下。

结果六镇的世家门阀想了想,郦道元的大名他们听说过啊,他一来还有好日子过吗?要不就反了吧!所以干脆就提前叛乱了!郦道元一看,这不就来活了吗?直接提刀上马,又是一场大胜!当真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孝文帝:升!接着升!!
郦道元一回京,皇帝立马就给他升了个御史中尉,就是他那之前带头开怼大哥李彪的职位,这下权贵们又慌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个喷子又回来了!“权豪始颇惮之。

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

权贵们怂了,一个个兢兢业业不敢造次,郦道元欺负着没意思,他便把矛头对准了皇族!论腐败,还是这些皇族啊,这些吮吸万民鲜血的蛀虫,该杀!
此时郦道元已年过半百,朝堂之上沉浮那么多年,这个世道他也早就看清楚了,但为了心中的公道,他不断地提起刀,为了弱者挥刀向更强者,哪怕赴死!他为的是天下万民,不仅是北魏的江山社稷。

于是郦道元开始拿这些皇族下刀,先为北魏宗室大臣元渊平反,再杀汝南王元悦的“小娇妻”丘念。

还了个朗朗青天,但是上到太后,下到王公宗士,他全都得罪了个遍。

城阳王、汝南王更是发誓要置郦道元于死地。

很快,机会来了!
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齐王、雍州刺史萧宝夤(yín)意图谋反。

萧宝夤原本是南齐皇族,属于投降北魏的外臣,宣武帝给他封官给他媳妇,但是奈何萧
宝夤背负血海深仇,说什么都想要复国,也算是养出来一个白眼狼吧,而且就算是感恩,那也是感恩的是宣武帝,跟你孝明帝有什么关系。

于是在自己地盘上拥兵自重,没事就带着兵欺负欺负周围其他国家。

眼看着国家越来越乱,想趁机来把大的!那八个字对任何一个男人都是无法抵挡的诱惑。

这时候城阳王、汝南王一看机会来了,让他上!整个天下都知道这郦道元是个猛人,就算不造反他一出面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只要能弄死他,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反正都少不了他们的王爷做。

孝明帝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感觉郦道元可以,这人能打还能治!就让他上任吧,于是加封为关右大使,让他即刻前去长安监察。

谁知郦道元刚走,汝南王就派出心腹到到距离雍州很近的潼关散布谣言,郦道元来了,长安就太平了!郦道元来了,青天就有了!
心里有鬼的萧宝夤一听,不行!郦道元他早就听闻过他的大名,不能让他来到长安,于是就派遣部下郭子恢在阴盘驿亭围住郦道元,郦道元寡不敌众,最后被团围在驿亭依亭防守。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段。

亭在冈下,山冈上没有水源,郦道元在写尽天下水流的他,自然可以算出亭下便有井水,于是让随行人员以刀为器,掘井十多丈求水,但奈何无一滴水可以活命,随行军士彻底绝望,试图闯阵,但亭外早就摆好了天罗地网,出去便纷纷射杀,不给逃跑的机会。

不跑,早晚也是个死,郦道元看着身边两个弟弟儿子欲哭无泪:天要亡我,人之奈何!
只能转身回房间,等待最后一刻的到来。

围困七天后,叛军踹开大门冲入驿站。

郦道元紧紧抱着《水经注》,怒目圆睁喝骂对方,造反就能换来盛世吗?
可惜郭子恢不懂书生说的天下,但他知道郦道元是个好官,知道这书生拿命保护的东西,是应该流传下去的。

最终,郦道元和弟弟郦道峻、郦道博,长子郦伯友、次子郦仲友统统被杀,终年61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