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怀疑与学问》达标练习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怀疑与学问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仓颉(jié) 步骤(zhòu) 凶险(xiǎn) 停滞不前(zhì)
B.大儒(rú) 思索(suǒ) 流俗(sú) 腐草为萤(yíng)
C.塾师(shú) 譬如(pì) 事实(shí) 三皇五帝(dì)
D.懒惰(duò) 阐释(chán) 论据(jù) 国难危急(n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视察 轻信 虚妄 默守成规
B.盲从 枉然 锻炼 不功自破
C.怀疑 辩论 评判 辩伪去妄
D.折扣 脑筋 消极 辨别是非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读《资治通鉴》,可以 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 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 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

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

A.洞晓 获得 发现
B.获得 洞晓 发现
C.获得 发现 洞晓
D.发现 获得 洞晓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五四青年节前夕,身残志坚的蒋萌,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B.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5.“学习金字塔”是一种关于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图表的主要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多读多写
张中行
①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

②俗传一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 就读他人文章以学习表达方法说,这句话却有相当的道理。

一种意思,可用的表达方式(词语及其组织)不止一种,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种,都是由前人习用的框架描画或脱化而来。

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却难以得心应手。

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

③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

④多读,所学不只是表达方面,还有内容方面。

这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吸收“思想”。

学作文,由不会而变为会,由不好而变为好,既要能写,即顺利达意,又要有所写,即有值得写的内容。

这内容,说是思想也好,知识也好,至少就初期说,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观察研究也所得有限。

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别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当然是“读”。

还有一种是学“思路”。

思想,知识,其出现,其存在,都是有条理的,作文的内容必须合乎这个条理。

这条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条理,也就是想得头头是道,才能写得头头是道。

这思路的条理也是渐渐培养成的,而培养之道,我个人的经验,就一般人说,主要是来自“学”,即读他人的。

其次才是“思”,因为思,至少就早期说,绝大部分是顺着他人(所读之文)的路子走的。

⑤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

这样,专靠多读,不多写是不是可以呢?据我所知,有的人,读的方面修养很高,却不轻易动笔,间或动笔,功夫还是相当纯熟。

这或许就是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或者引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我想这
意思并不完全对,或者说,话说得过于简略,以致我们理解得不全面。

事实是,就是不轻易动笔的人,以及“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至少在学习的时期,也是既勤读又勤写的。

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

多写的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读来的熟悉,必须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最后熟练。

另一方面,写不只是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

⑥生而好之者也许没有,培养而成为书淫、诗癖的却有很多。

我还记得老师行辈中的一些人,他们亲口说,“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没有书,手里没有笔,总觉得没着没落”。

就这样,他们有的未及上寿,一生却读了古今中外无数著作,写了上百万字。

他们没觉得烦腻,反以为乐,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难于改变的习惯。

准此理,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

(选自《作文杂谈》, 有删改) 6.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

(3分)
7.第⑤段引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目的是什么?(2分)★
8.结合自己的读写经历,说说多读多写的好处。

(3分)
参考答案
1.【解析】D “阐”应读“chǎn”。

2.【解析】D A项,“默守成规”应为“墨守成规”;B项,“不功自破”应为“不攻自破”;C项,“辩伪去妄”应为“辨伪去妄”。

3.【解析】B “洞晓”意为“透彻地知道;精通”。

“获得”意为“取得,得到(多用于抽象事物)”。

“发现”意为“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

“获得”与“历史教益”相搭配,“洞晓”与“兴衰荣辱”相搭配,“发现”与“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相搭配。

4.【解析】D A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荣誉称号”;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家长的支持”;C项,动宾搭配不当,“水平”和“培养”不搭配,可以删去“和知识水平”,或改为“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

5.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较高,被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较低;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远高于被动学习。

6.【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思维导图快速把握文章内容,组织答案时,要仿照题干中已经给出的示例。

第(1)空中的论点位于文章首段: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

根据思维导图中“内容方面”和“学‘思路’”可知第(2)空答案定位在第④段,再结合关键语句“一种是吸收
‘思想’”提取概括即可。

第(3)空可结合第⑤段“另一方面,写不只是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提取信息概括即可。

【答案】(1)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 (2)吸收“思想” (3)整理思路
7.【解析】本题考查引用论证的作用。

引用诗句论证了什么内容,要在该句的上下文去寻找作者的观点。

根据“事实是……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整理概括即可。

【答案】目的是论证“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既要多读,又要多写,才能真正会写)”。

8.【解析】本题考查知识拓展和表达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可知:一要“结合自己的读写经历”,二要谈“多读多写的好处”。

可以具体指出读了哪些书,写了什么内容,通过多读多写自己有怎样的收获。

【答案】示例:我读了《哈利·波特》后,尝试写了几篇魔幻小故事,这些故事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称赞,我的读写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享受到读写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