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法与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法采取抗生素、维生素C、抗病毒、免疫和控制心力衰竭等对症治疗。

结果本组5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过临床治疗,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24%。

结论在临床治疗上除了营养心肌、防治并发症外,还要早期应
用激素治疗,以及使用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干扰素,对较重的急性患儿需用皮质激素。

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患儿要用药纠正,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疗效分析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严重时可引起心脏局灶性或弥漫性心
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脏纤维变性或坏死,有时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可直
接危及患儿生命。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系统
疾病之一,常并发心律失常,可形成扩张型心肌病[1]。

因此如何及时、准确地诊
断与对症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就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
0.5-12.0岁,平均6.25岁。

所有患儿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诊断与检查对全部患儿进行详细体检、心电图、心脏三位片、心肌酶谱、心脏彩超以及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1.2.2 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为消除细
菌感染,采用青霉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肌内注射,按25000U/kg,每12
小时给药1次;静脉滴注:每日按50000-200000U/kg,分2-4次给药。

青霉素对
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
作用。

急性期可加用抗生素青霉素治疗1-2周。

1.2.3 维生素C 治疗维生素C100-200mg/(kg•d)加少量葡萄糖液静脉滴注1次
/d,疗程3-4周并加用维生素E 同服,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C缓慢静脉推注,能
促进心肌病变恢复。

1.2.4 促进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 通过调节糖代谢中若
干酶的活性,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

每次10-20 ml,每日2 次。

1.2.5 抗病毒治疗①应用病毒唑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每千克体重10-15mg/d,分2次。

静滴宜缓慢。

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能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
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从而抑制病毒的RNA和DNA合成。

②干扰素5-100 000 U/(kg•d),5-10d为1个疗程可提高生存率。

1.2.6 免疫治疗①丙种球蛋白:使用丙种球蛋白按400 mg/kg连用5d,根据
有关资料介绍国外从1990年开始就已将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作为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的常规用药[2]。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在开始剂量2
mg/(kg•d),分3次持续1-2周,逐渐减量至8周左右,减至0.5 mg/(kg•d)并维持16-20周,至24周停药,仅限于抢救危重患者及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使用,一
般起病10d内尽可能不用[3]。

1.2.7 控制心力衰竭选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制剂。

病重者用地高辛静脉滴注,一般患者用地高辛口服,常用量口服:本品总量,0.5-2岁,0.05-0.06mg/kg;2-5岁,0.03-0.04mg/kg;5-10岁,0.02-0.035mg/kg;本品总量分3次或每6-8h给予。

本品由于其正性肌力作用,使衰竭心脏心血输出量增加,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
消除交感神经张力的反射性增高,并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因而减慢心率。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用药后2-4周主要症状消失或大部分消失,体征、心电图、心肌酶正常;有效:用药后2-4周主要症状部分消失,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明显改善;无效:用药后病情无改善。

心电图、心肌酶等无改变[4]。

2 结果
本组5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过临床治疗,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24%。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
病变的心肌炎。

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症状的轻重变异很大,轻者症状轻微,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5]。

治疗心肌炎要针对两方面: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

对原发病毒感染,提倡用干扰
素或干扰素诱导剂预防和治疗[6]。

心力衰竭应及时控制,但应用洋地黄类药时须
谨慎,从小剂量开始,扩血管药和利尿药也可应用。

期前收缩频繁,或有快速心
律失常者用抗心律失常药。

如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室性心律或窦房结损害
而引起昏厥或低血压,则需用电起搏或电复律,多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借起
搏器渡过急性期后得到恢复。

结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情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
可使大部患儿痊愈或好转,使其得以健康成长。

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可结合具体情况选用下列治疗措施:休息、激素、控制心力衰竭、大剂量维生素
C及能量合剂、抢救心源性休克等。

合并心律失常患儿,一般不选用抗心律失常
药物,因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几乎都有心肌负性作用,易诱发心衰或导致
新的心律失常[7]。

参考文献
[1] 刘青荣.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3 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2009,7(7):842.
[2] 谢玉娥.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4 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9,16(29):49.
[3] 刘乾坤.黄芪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学进展,2007,1(18):75.
[4] 刘冰.小儿暴发性心肌炎9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7,9(20):65.
[5] 郑百红.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08,29(1):79.
[6] 鲁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4 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
药,2009,13(18):139.
[7]陈新民.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衰和心律失常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5,16: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