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最近几年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精编及答案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精编及答案50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一个“绝”字,传出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种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B. 古代仁人贤士多有闲情雅致,高洁情怀。
刘禹锡钟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陶渊明倾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表达了他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
C. 《记承天寺夜游》中,“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却具有小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D. 劝谏是一门艺术。
不仅讲究方法,而且还必须注意表达的技巧。
宋濂循循善诱,诚恳真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诸葛亮采用委婉劝谏的方式,试图以深深的感情打动君主。
邹忌则直言相劝齐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先讲故事,再摆治国之道。
【答案】 D
【解析】【分析】D“邹忌则直言相劝齐王”错误,邹忌以现身说法为喻去讽谏齐王。
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使“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水到渠成,结果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内容往往与课本有关,涉及经典篇目的出处、重要作家的资料、作品相关的内容,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课本内注释内容的积累,还对所学过的文章的内容加以掌握。
2.阅读《红楼梦》中香菱被抢案的审判结果,完成问题。
至次日坐堂,勾取、千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
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
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今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
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1)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这段文字中贾雨村所做的三件事,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品味文中的划线词语,说明用这些字好在哪里?
①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
②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
(3)文中画线部分表现出贾雨村怎样的性格特点?
(4)“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中的“此事”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1)胡乱判案;修书讨好;充发门子
(2)①“偏”字形象地刻画出薛家依仗权势,为所欲为,横行霸道的凶相。
②“到底寻”与“不是”结合使用,深刻地揭示出贾雨村对门子的处置是处心积虑、由来已久的。
(3)势利、狡诈
(4)指代文中划线部分。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文段的综合考查。
(1)本题是是对文段概括能力的考查。
细读文段,找出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就这三件事:故乱判案、修书讨好、充发门子。
根据内容梳理即可。
(2)本题是对特定语句中词义的理解。
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理解词义。
“偏”字描写出薜家仗势欺人的可恶嘴脸;“到底”则写出了贾雨村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可耻本色。
(3)是对人物性格的概括。
用到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共同刻画了他势利、狡诈的性格特征。
(4)是对文中指代词的理解,些事是一个近指代词,应该在上文中找到答案,不是难事。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元丰六年、庆历四年、崇祯五年等都是采用年号纪年法。
B. 家君、鄙人、晚生、世先生等词语都表示谦称。
C.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被称为“永嘉四灵”,因为他们的名或号都有“灵”字。
D.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不同朝代典型的文学样式。
【答案】 B
【解析】【分析】B“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尊称;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诚子书》《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中的书”“说”“铭”“记”“序”“表”都是古代的文体。
B.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小满之后是芒种,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 我国古代对于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如: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D.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因崔颖的《黄鹤楼》而闻名)、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由此可知,“立秋之后是处暑,大雪之后是冬至”。
故答案为: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令郎是对方的儿子,令堂是对方的父亲,令爱是对方的女儿。
B.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一句中的“汉之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C. 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为会元,而殿试的
一、二、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
D.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
如“弱冠”指男子十六岁,表示已成年,“花甲”指六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
【答案】 B
【解析】【分析】A项错误。
令堂是对方的父亲;
B项正确;
C项错误。
殿试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D项错误。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
如“弱冠”指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传统文化常识要熟知,注意敬称、谦称、科举考试制度、特定称谓、历法、礼节等。
6.名著简答题。
(1)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是说书中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说说猪八戒的人情味。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是一个钢铁般的战士,请举一例说说他经历的磨难及怎样面对的。
【答案】(1)示例1: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天禾,表现得很勤快;示例2.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得力的助手。
(2)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人战斗中受重伤;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发奋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解析】【分析】(1)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把猪八戒的优缺点写出即可。
猪八戒,因为他憨厚,具有人的七情六欲,不隐藏自己的喜好和缺点等。
如:猪八戒最富有人情味。
在高
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田禾,表现得很勤快。
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助手。
(2)要求学生结合原著内容,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写出保尔是一个钢铁般的战士即可。
如:他特别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
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受了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
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能再回前线,于是他立即投入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
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忘我地投入到艰苦的体力劳动中去。
特别是修建铁路的工作尤为艰苦;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而且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的威胁。
故答案为:⑴示例1: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天禾,表现得很勤快;示例2.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得力的助手。
⑵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人战斗中受重伤;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发奋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点评】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要熟悉它们的性格和相关故事。
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要了解他相关的生活经历。
7.初中三年所读的名著中,总有些文字留在你的记忆中,总有些人物触动你的心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受,完成表格。
【解析】【分析】①关于虎妞的情节:虎妞掏钱买车;虎妞假装怀孕;虎妞下嫁祥子;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
其中表现虎妞工于心计的是虎妞假装怀孕。
②沈琼枝,《儒林外史》人物,常州才女,善诗书、重名节。
因不从盐商宋为富,父女遭迫害,只身流落金陵,以卖诗顾绣为生。
后参殿试,中同进士。
③简·爱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表现她倔强自尊的性格。
故答案为:在衣服下塞枕头欺骗祥子,假装怀孕;儒林外史;自尊坚强(独立自尊)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
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8.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回答下列小题。
(1)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
B. 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C. 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
D. 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
(2)请用正楷写出一句含有这幅书法作品中的字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
(1)题考查学生对汉字书法的了解。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
图片给出的汉字是“马”,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可以看出B项的评价不正确,这种字体不是楷书,是草书。
(2)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与积累能力。
古诗中含有“马”字的诗句很多,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故答案为:(1)B。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书法字体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了解各种书法的字体特点,做到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书写汉字和背诵默写诗文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熟悉并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正确美观。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9.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1)班决定开展“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
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甲)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乙)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2)【咏经典】《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
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________
(3)【信中国】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
(不少于两点)
【答案】(1)C;B
(2)咏诗词弘扬传统
(3)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解析】【分析】⑴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牌,课本中都出现过,作答时,可根据课文中学过的“词”格式来判断这两首词用的是什么词牌。
第一首应是如梦令;第二首应是浣溪沙。
⑵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变形式”可对“咏诗词”,“演绎经典”可对“弘扬传统”。
答案不唯一。
⑶根据材料中的“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可得:对传统文化应持有“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态度。
根据“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可得:要让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上得到弘扬。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C;B;⑵咏诗词弘扬传统;⑶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体知识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根据题目给出的上联,结合对联知识拟写下联。
(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熟读理解所给材料,抓住关键词语,从中筛选找出重要的信息加以整合。
10.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
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
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
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答案】(1)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作品推荐:《野草》
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如何搜集资料。
现在是信息社会,得到信息的机会和渠道很多,比如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等。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综合评价。
比如:《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3)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内容概括。
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体现鲁迅的奉献精神,“还穿着单裤,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体现鲁迅生活简朴。
故答案为:(1)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点评】(1)本题考查如何搜集资料。
答题时应注意,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方法:1做卡片。
使用卡片搜集资料,易于分类、易于保存、易于查找,并且可分可合,可随时另行组合。
2做笔记。
阅读书报杂志时,要随身带笔和纸,随时记下所需资料的内容,或有关的感想体会,理论观点等。
3剪贴报刊。
将有用的资料从报纸、刊物上剪下来,或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综合评价。
答题时应注意,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根据情节内容,紧扣表现人物身份、语言、性格等词语,联系原著相关内容,写出人物。
(3)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内容概括。
答题时应注意,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11.(2017·绍兴)名著阅读
(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A.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 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圣地亚哥,但小说称呼他为“圣地亚哥“仅四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1)D
(2)《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2)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综合,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墨迹慢慢蜕去了。
从前那种品一杯香míng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lín滋润我们心田;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闲遐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míng lín
香________甘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4)在中国,有一位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感动了无数人。
请写出此书的书名。
【答案】(1)茗;霖
(2)蜕—褪;遐—暇
(3)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4)《傅雷家书》
【解析】【分析】(1)根据“一杯”“香”可知是“香茗”;根据“甘”可知是“甘霖”。
(2)根据“墨迹”可知是“褪去”;根据“闲遐的时候”可知是“闲暇”。
(3)可以用“书信,像……,书信,像……”进行排比。
(4)《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故答案为:(1)茗;霖;
(2)蜕—褪;遐—暇;
(3)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4)《傅雷家书》
【点评】(1)本题考查拼写能力。
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联想具体汉字,注意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2)本题考查对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句意的需要辨析重点字词。
(3)本题考查对排比句式的理解、造句能力。
需要注意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的联想。
(4)本题考查对近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能力。
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说的是《傅雷家书》。
13.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乐观如刘禹锡,也不fáng碍其写“怀旧空吟闻笛赋,①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伤;huò达如苏东坡,也不影响其写“不应有恨,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怨尤;忧郁如秦观,也写过“树绕村庄,③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兴;闲适如许浑,也写过“④___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的cāng凉。
李商隐唱着“相见时难别亦难”,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对爱情的至死不yú:“⑤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晨起动征铎”,用精炼的名词、绘画一样的技法,捕捉到最真实的感受:“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
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以山水名胜寄托思想情感:“⑨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以他们的华彩篇章表达政治理想、志趣抱负,“鲤鱼跃龙门”而不朽。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___碍 ________达
________凉至死不___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选文中的古诗文名句。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_⑧________
⑨________⑩________
(3)地名翰林院:“龙门”原为黄河上游某一水流湍急处,传说鲤鱼越过此处,即可化身为龙,腾飞升天。
后用“鱼跃龙门”比喻登上高位。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是由地名衍生而出的一项是()
A. 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毕淑敏《精神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