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三下语文《古诗三首 山行》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第一课时
山行
【课时目标】
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和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
(2)白云生处有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
(4)霜叶红于二月花
【板书设计】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山行》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径”“霜”,理解词语“石径、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诗的意思,认识秋天红叶的静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释题
1、同学们,在祖国语言宝库中,老师对古诗特别钟情,因为古诗特别的美。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山行》。

这首诗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杜牧所写。

杜牧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创作态度非常严谨。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把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烧掉。

1000多篇诗文流传下来的只有450篇。

这首诗是他写景的代表作。

2、释“行”,质疑。

(作者在什么季节游览山间?看到了那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默读古诗
1、根据课后的解释,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远上、石径、斜、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结合插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理解诗句
1、读第一、二行:
诗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在理解“远上、石径、斜”等词的基础上说出: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生长飘动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2、读第三、四行:
(1) 说说“坐、霜叶、红于”的意思,指名说说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2)幻灯出示未添色的枫林图,让生说出作者停下车来观赏的原因,然后指名为这枫叶添上颜色,成为美丽的秋色图。

四、指导朗读
1、导语激情
课件展示“满山枫叶”、“作者下车”、“观看枫叶”的画面。

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

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

2、表情朗读:(个体读、群体读、配乐读。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背诵默写
1、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儿看出?
2、说说你看到这些景物的感受。

3、小结:这首诗正像大家所说的,尽管是秋天,但作者突出了枫叶的红艳,表现了秋天的无限生机,秋景的清秀迷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得非常形象。

请大家把这生动的诗文结合优美的图画,插上想象的翅膀,写成一篇文章。

六、读写结合
1、反复吟诵诗歌。

2、自己命题。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色和形发挥想象,注意文章的开头、结
尾和过渡。

flag100111021000101210101002100010021010010210000012100011121001111210011102H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学期
第4课《山行》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山行》描写了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看到的美景。

本节微课教学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引入、初读、深入感知、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微课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诗意、词语,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学习目标:
1、巧记“寒、径、斜、霜”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山行》,背诵《山行》。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

学习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故事引入,引出杜牧的《山行》。

二、初读古诗
1、学习生字
先引导学生拼读生字,掌握读音,然后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巧记生字。

2、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先自读,再跟读。

三、深入品味
1、理解诗题的意思。

2、引导学生结合图画找出诗人写到的景物有哪些。

3、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图画、想象以及自己了解的知识理解诗句和词的意思。

(1)远上寒山石径斜
理解“远上”“寒山”“石径”“斜”和诗句的意思。

哪些词写出了山和石径的特点?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白云生处有人家
怎样理解“生”和诗句的意思?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3)停车坐爱枫林晚,
作者停下马车的原因是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坐”的意思的?
哪个词能直接表达作者此刻的感情?
(3)霜叶红于二月花。

1、怎样理解“霜叶”“红于”和诗句的意思?
2、这句话采用了比较的写法,目的是什么?
四、归纳总结
1、本诗主要描写了(秋天山林的景色),赞扬了秋景的(美丽)和枫叶(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齐背古诗。

五、课后作业及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山行》,背诵《山行》。

2、发挥想象,画一幅生机勃勃的《山行》图。

(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