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考能检测3.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考能检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选择题
读天气与植被的关系表示图,完成1~2 题。
1、稀树草原形成的最主要原由是()
A、深居内地,受海洋影响小
B、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挪动影响
C、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
D、受地形的影响
分析:选 A。
图中稀树草原位于大陆内部,由天气干燥、降水罕见所致。
2、图中南北方向的植被变化表达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分析:选 A。
南北方向植被的变化与纬度高低 ( 热量因素 ) 息息相关,表达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以下两幅图中,甲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周边沿经线的植被分布表示图” ,乙图为“经北京周边沿纬线的植被分布表示图” ,读图回答 3~ 4 题。
乙
3、在 A 处的大片丛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地点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地点影响,属干湿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分析:选 D。
A 处的苔原植被处于亚寒带针叶林植被之中,应当是因为地势起伏而形成
的,属非地带性因素。
4、在乙图中, D 处之因此能形成草原的原由是()
A、遇到夏天风的影响天气较为湿润
B、遇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 E 处有顶峰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生长的草
地D、受冬天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分析:选 C。
D 处距海洋远,降水少,其东、西双侧均为温带荒漠、半荒漠,因为 E 处顶峰上的冰雪融水形成丰富的灌溉水源,滋润了土地,成为草原。
读以下图,完成5~6 题。
5、自然带①出此刻南回归线周边的沿海地域,这类分布属于()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现象
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6、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若是遇到沿岸()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分析:第 5 题,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0°~ 10°之间,自然带①为热带雨林带却分布
在南纬 10°~南回归线之间,主若是因为东南信风、地形( 西北部为巴西高原,地势抬升多
地形雨 ) 和巴西暖流的影响而形成,差异于赤道周边的热带雨林带。
第 6 题,自然带②为热带荒漠带,其南北延伸较长主若是因为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以致的。
答案:
读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7~8 题。
7、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⑦→⑧→⑨→⑩的分布规律分别吻合()
A、由赤道到两极和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C、从沿海向内地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8、 A 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以以下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第 7 题,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在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
表达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⑦→⑧→⑨→⑩那么表现为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表达了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8题,图中A山脉位于热带荒漠带中,
自然带带谱中基带应当为热带荒漠带,将C、 D 选项消除;因为海拔和纬度地点的影响,A 山脉不行能出现冰川,故将 A 消除。
答案:
读“某地域等高线表示图”,完成9~10题。
9.地形区 A、 B 对应的自然带挨次是 ()
A、热带雨林带、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
原带、热带雨林带C、热带雨林带、热带
草原带
D、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10、以致 A 地与 B 地自然带差其他主要原由是()
A、大气环流
B、厄尔尼诺现象
C、地势高低
D、海陆分布
分析:笫 9 题,依据等高线分布和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域 A 为刚果盆地, B 为东非高原,其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
第10 题, B 地为东非高原,虽地处赤道周边,但因为海拔高改变了水热分布情况,形成了热带草原天气,其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答案:
读世界某局部地域表示图,完成11~ 12 题。
11、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选项是()
分析:选 B。
依据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地应是南美洲南部地域,图中山脉为安第斯山脉,
其西侧为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
荒漠景观。
12、图中乙、丙处植被的分布主若是()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分析:选 D。
图中乙、丙两处的植被差异是因为高大地形对西风气流的阻截所致,属于
非地带性现象。
13、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线称为雪线,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
的限制。
相关冰川与雪线,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雪线的高度是变化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
B、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变化的
C、雪线高度以上,年降雪量小于年融化量
D、一个地域假如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行能形成冰川
分析:选 D。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假如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没有山岳冰川
( 多年积雪 ) 的分布。
【二】综合题
14、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气绝候的形成与特色;而天气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 “天气种类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
应关系表达了地理环境的 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________( 风带 ) ,请在图上相应的地点用箭
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 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天气种类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________带。
(4) 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 C 地在 ________和 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天气,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表达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中的 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类分异是以 ________为基础的。
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表达了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类分异是以 ________为基础的。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达在各自然因素之间的联系上,差异性表达在各地域组
成自然环境的各因素的差异上。
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形成了不一样的天气与自然带。
答案: (1) 整体
(2)西风带西南风,风向略。
(3)热带雨林天气热带雨林
(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由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向内地水分
15、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表示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甲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
(2) 图甲中自然带从⑤ → 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和____________规律。
(3) 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有无分布?________,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在 40° N顶峰上的分布高度约是________。
(4)图乙是沿 46° S 作的地形剖面表示图,图中A 的自然带与图中的 ________( 填序号 )
自然带吻合;图中 B 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自然带⑤在 _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
________________ 地域。
分析:图甲是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由自然带的纬度地带分异规
律判断:①为寒带苔原带,②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或硬叶林带;联合纬度判断图乙中 A 自然带是温带海洋性天气影响下的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受地形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同纬度山脉东坡 B 处形成温带荒漠带。
答案: (1)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2)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
(3)没有南半球该纬度内几乎所有是海洋4000 米
(4)③温带荒漠带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5)南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