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ⅲ人版专项二版块一(离骚(节选))测控优化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ⅲ人版专项二版块一(离骚(节选))测控优化练习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为哪一项〔〕
A.苗裔.〔yì〕骐骥.〔jì〕搴.取〔qiān〕
B.孟陬.〔zhōu〕污秽.〔suì〕肇.锡〔zhào〕
C.驰骋.〔chénɡ〕揆.度〔ɡuǐ〕宿.莽〔xiù〕
D.跋扈.〔hù〕辟芷.〔zhǐ〕庚寅.〔yínɡ〕
思路解析:A项读音无错误;B项中“陬”应读“zōu”,“秽”应读“huì”;C项中“骋”应读“chěnɡ”,“揆”应读“kuí”,“宿”应读“sù”;D项中“寅”应读“yín
答案:C
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离骚瘙痒腥臊
B.揆度葵花揆别
C.摄提慑服赦免
D.灵均韵律昀衡
思路解析:A项中“骚首弄姿”的“骚”应为“搔”;B项中“揆别”的“揆”应为“暌”;D
答案:C
3.以下诗句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
C.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D.名/余曰/正那么兮,字/余曰/
思路解析:B项的诗句应停顿为“惟/庚寅/吾/
答案:B
4.以下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B.“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
C.课文节选要紧写屈原的身世和抱负,诗篇开头就自豪地宣称自己是高阳帝的后裔,要担负起
D.两千多年来,人民都不曾不记得屈原,每年的端午节以划龙舟、吃粽子、赏花灯等形式表示对他的崇敬与怀念。
思路解析:D项中“赏花灯”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的习俗,不属于端午节的活动形式。
答案: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以下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C.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父亲观看揣度我出生时的情况啊,方赐给我一个美
D.名余曰正那么兮,字余曰灵均。
——我的字叫正那么
思路解析:D项中的“名”“字”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取名”“取字”,因此诗句应翻译为“为我取名叫正那么
答案:D
2.《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他的作品还有要紧表达两次被放逐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心情的〔共9篇〕,祭祀天地人神的祭歌〔共11篇〕和《天问》等,后来都被收入西汉编的中。
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其中的“风”本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开
思路解析:这道文学常识题,要紧围绕课文和作者命制,目的是关心大伙开阔知识视野、丰富知识积存
参考答案:
3.以下对课文的解读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人称自己与楚王同姓同宗,目的不仅在于说明他有高贵的血统和身世,而且也说明他对
B.诗人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美人”等香花名草来比喻自己高尚的品
C.
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引出楚王不举贤能那么
思路解析:B项中“美人”不属于香花名草,且那个地方的“香花名草”不比喻远大志向。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8题。
汩余假设将不及兮,恐年岁之
4.以下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B.
C.
D.
5.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春与秋其.代序安陵君其.
B.乘骐骥以.驰骋兮至丹以.
C.惟草木之.零落兮师道之.
D.不抚壮而.弃秽兮后人哀之而.
6.以下与“恐年岁之不吾与”一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B.
C.
D.
7.以下对有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我既有这众多的内在美德啊,又加上美好的才能。
B.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太阳和月亮突然不肯停留,春天和秋天轮流着相互
C.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想到草木也有凋零之时啊,便可怕美人也将衰老。
D.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乘着骏马奔驰啊,随我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开路!
8.“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表达了诗人怎么样
4.思路解析:D
答案:D
5.思路解析:C项中的“之”,均为助词,用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项中的“其”,前者为“助词”,无实义;后者为“副词”,表示祈使语气,意为“可要,一定”。
B项中的“以”,前者为“连词”,表示目的,意为“用来”;后者为“介词”,意为“用”。
D项中的“而”,前者为“连词”,表示修饰;后者为“连词”,表示转折,意为“但是
答案:C
6.思路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诛”有被动意味〕,D
答案:A
7.思路解析:“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的翻译要注意“忽”“代序”分别解释为“迅
答案:B
8.思路解析:这是节选部分的重点语句,要结合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崇高人格来考虑。
参考答案:屈原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和无比的忠诚,使他始终以积极的进取精神关怀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是他最可宝贵的思想品格之一。
屈原要引导楚怀王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使楚怀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以下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庚寅阑珊骐骥
B.窒闷虔诚时辰
C.脉搏睿智振颤泰然自假设
D.橱窗作孽怜闵
思路解析:A项中“经”应为“胫”;C项中“振”应为“震”;D
答案:B
2.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1〕买电脑的事我跟领导说了好多次,但是
〔2〕这种陈酿是选用上等原料,采纳
〔3〕他们正在想尽一切方法
A.答复炮制补偿
B.批复酿制
C.批复炮制弥补
D.答复酿制
思路解析:“批复”指对下级的书面报告批注意见答复,那个地方无“书面”语境,应选“答复”;抓住语境中的对象是“陈酿”,应该用“酿制”;依照搭配关系,“弥补漏洞”“补偿损失”,那个地方
答案:D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开发的经济利益,无异于竭泽而渔
....
B.杜丽获得雅典奥运会首枚金牌后,人们都弹冠相庆
....
C.这一大段西风落叶的场景描写,透露出作者内心的美人迟暮
....
D.我的歌本来就唱得不好,这次学校举办艺术节,你非要我上台演唱,这不是赶鸭子上架
.....吗?思路解析:B
答案:B
4.以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要求他在一天之内
B.他掂了掂,可能有大约十多斤,才中意
C.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现在却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艺人们体会着
D.小明今天特别快乐
思路解析:A项中“过分”与“苛”语意重复;B项中“可能”与“大约”语意重复;D项
答案:C
5.以下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B.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儿
C.几年过去了,我慢慢
D.我假设为王,我的女儿确实是公主、我的亲眷确实是皇亲国戚。
不管他们怎么样丑陋、怎么样顽劣、怎么样
思路解析:A项中的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内;B项中应将问号改成句号;D项中的顿号应改为
答案:C
阅读《离骚》中的片断,完成6~8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6.
7.屈原作品中善于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的忠贞和高洁。
课文中与“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
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思路解析:从上面诗句的“反顾”“游目”二词能够推知:“四荒”应指视力能及的范围。
参考答案:
7.思路解析:“善于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的忠贞和高洁”一语是特别明显的提示,而“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的意思是“我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浑身上下菲菲芳香更加显著”,由此能够
参考答案:
8.思路解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我的身体被肢解,我依旧可不能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能够挫败的吗?”显然,诗人在强调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不能改变志向,可见决心
参考答案:
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9~13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说人坏话,巴结逢迎的人〕之蔽明也,邪曲〔邪恶、不正
派的人〕之害公〔公正的人〕也,方正
..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遭受忧患。
“离”通“罹”,遭受〕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通“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9.以下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屈平疾
.王听之不聪也
B.方正
..之不容也
C.谗人间之,可谓穷
.矣
D.举类迩
.而见义远
10.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1〕屈原写作《离骚》的缘故是
〔2〕“离骚”的含义是
11.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
12.
13.有人说屈原“入那么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那么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如此的才华,不被楚怀王重用,何愁找不到重用他的君王,什么原因选择汨罗江作为自己的归宿呢?
9.思路解析:解答文言实词的意义,一靠基础知识如通假、多义、异义、活用、偏义等的积存,二靠具体语言环境的关心。
此题中,从“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一句中能够明白,上文是说写作缘故,由“忧愁幽思”可推知“疾”解释为“恨”是正确的;由上文“谗谄”“邪曲”的注释能够看出,“方正”也是形容词的活用,而且与上两类人相对,因此解释也是正确的;由上面相同结构的句子“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能够推知,“迩”与“远”之间也是相反的对应关系,“迩”的解释正确。
C项中,“穷”是因为“谗人间之”,因此解释为
答案:C
10.思路解析:文中有“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一句,由此可知上文是说明缘故的内容〔“故”的意思是“因此”〕。
而“‘离骚’者,犹离忧也”这一判断句式那么告诉我们对“离骚”含
参考答案:〔1〕
〔2〕离忧〔遭遇忧患〕
11.思路解析:文言句子的翻译,强调直译的原那么,俗谓之“字字落实”。
此外还要留心特别的语言现象,如词语方面的多义、活用、异义、通假、偏义现象等,句式方面的特别类型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如此才能保证翻译的质量。
此题中,第〔1〕句的“信”“忠”属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那么是被动句,这些特点应在翻译时予以表达;第〔2〕句的“蝉”属于名词作状语,“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以浮游尘埃之外”均省略了介词“于”,这些特点应在翻译时予以表达
参考答案:〔1〕有信誉的人却被怀疑,忠厚老实的人却被诽谤,他如何
〔2〕
12.思路解析:不难看出,以第二处省略号为界,之前是解说什么原因会写《离骚》,之后是
参考答案:写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写作《离骚》的缘故;二是对《离骚》作了高度的评价。
13.思路解析:研究那个问题时不能仅停留在内容归类的浅表层面上,而要挖掘出思想内容背后更深层的精神蕴涵〔即人文精神〕,比如《离骚》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这特别容易归纳,但作者爱国是惊人的执著,即使祖国离弃了自己,自己依旧不离弃祖国,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作者如此痴迷般的执著,或者说,这种爱国表达了什么人文精神。
《离骚》中的爱国思想所以是感人的,但诗人爱国思想的独特性中所表达
参考答案:我认为屈原作出如此的选择,关键在于诗人的清高、忠心、执著。
清高使他不愿向世俗低头,他不违背为臣的原那么;执著的信念,使他对理想不言放弃。
在理想不能实现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么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
〔2〕
思路解析:第〔1〕问的解答集中于诗的前两句,能够从平静的水面所具有的特点加以反推,如水面显得平坦,像镜面一般;如能完整、清晰地倒映出岸边风景等。
第〔2〕问的解答那么需要通观全诗,由于有第〔1〕问的铺垫,可知前两句是写静景,也可知后两句写动景。
参考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
15.仿照下面一组句子的格式,另写一组句子,不能再重复使用“明天”“冬雪”“春雷”等
我就可不能
同心可断金,首要重然诺。
思路解析:所写的句子要与所给的句子结构一致,同时注意不再重复使用“明天”“冬雪”“春雷”等词语。
还要注意押韵
答案例如:只要青春还在,我就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