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僵局的成因分析及突破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侦查僵局的成因分析及突破对策
2010年4月
18卷第2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ShanXiPoliceAcaden
Apr.,2010
V01.18No.2
【刑事侦查与技术】
侦查僵局的成因分析及突破对策
口杨学兵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110854)
摘要:在犯罪侦查实践中,由于侦查主体的自身思维定势或自身素质,侦查客体施加的干扰及侦查环
境等方面的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犯罪案件久侦难破,形成疑难案件,陷入侦查僵局.在这种状况下,对侦查
僵局的成因进行研究,寻找侦破疑难案件的相应对策,突破僵局,化解疑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侦查僵局;特征;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85X(2010)02—0075—0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螺旋式上
升,波浪式前进,显现出发展变化的非线性规律.侦查活动
和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充满了曲折,所遭遇的主要障碍之一便是侦查僵局.实践表明,任何一个侦查人员或早或晚都会遇到侦查僵局.僵局的出现及其附随的较为艰难的侦查条件和侦查环境,不但延缓了该案件的侦查期限,而且容易使侦查人员形成心理障碍,影响侦查人员侦查能力的进一
步提高.也正因为如此,侦查僵局引起了侦查理论界和实
务办案人士的普遍关注.
一
,侦查僵局概述
(一)侦查僵局的概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僵”,是指”事情难于处
理,停滞不进”;”僵局”,是指”僵持的局面”.
对”侦查僵局”的认识,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是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徐立根先生认为(这也是目前的一种通说): “侦查僵局,是指一个案件经过较长时间的侦查,已经掌握的嫌疑线索被一一否定,又没有发现新的线索,或者侦查进入查证阶段,由于不能取得正面的证据,原来确定的对象的重点嫌疑既肯定不了,也否定不了,侦查工作无法深入下去.”…有学者认为:”僵局,专指犯罪案件经过侦查主体设
局,控局,积极侦查以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但通过对犯罪
嫌疑人的查证,排除了嫌疑而又没有找到新的犯罪嫌疑人, 使侦查工作陷入一时难以深入开展下去的局面.”还有学
者认为:”侦查僵局,是指在有些案件的侦破过程中,确定的重大犯罪嫌疑人可能被~一否定,一时陷入没有侦查对象的境地,或是既无法深入侦查重大犯罪嫌疑人,又无法排除其嫌疑,这就是所谓的侦查僵局.”
以上观点指出了僵局的实质在于经过一定时间的侦查,
没有可资利用的查明案件真相的线索,或者不能确证重点嫌疑对象.笔者认为,该观点没有以时空因素为必要条件,僵
局的出现不一定经过较长的时间侦查,也不局限在现场勘查,侦查取证或破案等某个或某些阶段.僵局可在多层意义上使用,最广义的僵局可以泛指案件侦查呈现的一切僵持或停滞状态,最狭义的僵局则被理解为没有任何侦破希望的案件即通常所说的”死案”,这种说法还存在争议.在最广义与最狭义之间存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僵局的过渡,上述所讲的僵局只是该过渡中的一种情形.界定侦查僵局必须考虑到僵局的多层含义,并把握僵局的本质.
关于侦查僵局的释义,笔者赞同杨宗辉先生的看法,他
认为,”僵局,专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因某种原因造成侦查线索的中断,从而使侦查主体不能合理地对侦查出路,案件事实或作案人做出惟一肯定性结论的案件侦查状况,这也是狭
义的侦查僵局.”_4他认为,僵局的判断具有强烈的主观色
彩,案件局面只有在使侦查主体对案件的认识陷于困顿时才
可能被案件侦查的评估者视为僵局已经呈现.有特定客观
情况决定的侦查主体对案件的认识(包括对案件侦查状况的
综合评价)深刻影响着侦查僵局的显现.为此,准确界定侦
查僵局并合理划定其范围应当从侦查主体对案情认识的疑
度和处断上的难度两方面人手.任何案件均有一定的疑难
性,在僵局情势下,案件认识的”疑”就在于侦查线索的中断,
即在案件侦查初始不能发现侦查线索,或经较长时间侦查
后,已有线索均被否定,又没有发现新的线索,侦查主体对案
件事实的认识始终处于不能被验证的一种或多种假说之中,
收稿日期:2009—12—06
作者简介:杨学兵(1984一),男,山东郓城人,中国刑警学院08级刑事侦查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侦查,现
场分析.
一
75—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
侦查前景黯淡.侦查主体在案件处断上的”难”体现在对案
件判断处理上的摇摆,不能及时有效地选准侦查目标和相应
的侦查措施,侦查方法;对案件事实要素即”七何”要素做不
出明确的描述并以证据的形式加以固定;对已经确定的犯罪
嫌疑人(尤其是重点嫌疑人)无法按法律规定的证明标准做出同一认定.认识的”疑”与处断的”难”之间有一定的联
系,有的僵局或疑或难,有的即疑且难,因疑而难,有的僵局
则难而不疑.基于以上分析,杨宗辉先生得出了僵局的概念,也即狭义的侦查僵局.
(二)侦查僵局的特征
1.僵局是案件由不确定性向不确定性的运动的体现
绝大多数案件在发案时所呈现出来的都只是一种不确
定性或模糊性.而在僵局情势下,由于获取案件的信息不足,侦查主体对案件事实的认识仍是未知数大于已知数,对诸如案件性质,作案人数,作案工具等问题的认识存在某种倾向性,但很难加以确定.尤其在有伪装的案件中,对案件
认识的混杂性更为突出.僵局情势下侦查主体在案件信息
的加工处理往往也处于艰苦的两难境地,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向侦查主体的智能发出挑战. 有些时候,因为各种问题的数量未被主体意识所包容,侦查主体不能发现或逐渐发现可能性范畴内的侦查假说及验证假说的有效手段,从而导致侦查对后续侦查行为的选择左右为难.可见,相对于案件的原始状态来说,僵局无非是一种
不确定性通过”侦查中主体”的作用导向另一种不确定性. 2.僵局具有相对性
杨宗辉先生认为,对僵局的判断极具主观色彩,它受制
于侦查主体的知识结构,心理品质以及身体状况.同样的案情,对某些侦查人员而言是僵局,对另外一些侦查人员来说则可能不是.因此,僵局总是针对特定侦查主体而言的.
3.僵局的出现突出体现了侦查的对抗性
侦查是一种对抗性较强的活动,是在能思维的人或人的
集团间开展的活力对抗.”在活力对抗中,由于双方具有相
向目的性,双方都想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都不愿意作对方所希望的事.因而活力对抗充满着多边形和随机性, 不确定因素多,模糊性大.……对抗双方既是力量和勇气的抗衡,又是智慧的拼搏.”犯罪是形形色色的,疑难案件中常见的犯罪智能化以及作为智能犯罪的必属成分——伪装的常态的显现,更突出了侦查主体与作为侦查客体的作案人之间的对立.如果再考虑到”侦查中主体”的多向互动,那么侦查破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侦查人员与其他案件参与人之间进行”智能抗衡”和优劣地位互换的过程.在僵局情势下,侦查主体处于对抗性的劣势地位,只有期待突破案件僵局,重新获得可靠的侦查线索或证据,才能变被动为主动.』p. (三)侦查僵局的表现形式
任何事物都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由于事物自身原因或
其他方面的原因各不相同.侦查僵局(侦查僵局是一词组,
而非现实事物)与此有所不同,在侦查工作中亦有外在表现形式.明确了侦查僵局的表现形式,有利于侦查员确定下一
一
76一
步的侦查目标,积极调整,修改侦查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侦查工作,突破僵局.
由于侦查僵局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此在
侦查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侦查范围和侦查方向不明;二是没有侦查线索或侦查线索中断;三是侦查目标消失;四是重点犯罪嫌疑人被否定;五是没有确定的定案证据;六是其他表现形式.
二,侦查僵局的形成原因
侦查僵局是侦查活动中各种因素互动的产物,各种因素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侦查工作出现僵局,使案件久侦不破,久查不清,最终形成疑难案件,其原因
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应具体案件具体分析.笔者根据侦查行为的结构,将影响侦查僵局的构成因素划为三个组成部分:侦查主体方面的因素即侦查机关,侦查人员方面的因素; 侦查客体方面的因素即刑事案件,犯罪人方面的因素和侦查环境方面的因素即侦查所处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 (一)侦查主体方面的因素
侦查主体方面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侦查机关方面和侦
查人员方面.
1.侦查机关方面的因素
侦查机关方面的因素有无形的因素即侦查制度方面的
因素和有形的因素即物质器材方面的因素.侦查制度方面的因素包括侦查权的配置,侦查机构的设置,侦查手段,侦查措施,侦查期限,侦查方针政策,侦查计划等,物质器材方面的因素包括刑事技术装备器材,交通器材,通讯信息器材,武器警械等物质装备等.
在此,以侦查计划因素为例,简要探讨其对侦查僵局形
成的影响.侦查计划也称侦查工作方案或侦破方案,是指公安机关决定立案侦查的重大,特别重大的刑事案件,为及时破案,在初步审查,分析案情的基础上,针对案件如何破获所拟定的工作方案.对侦查计划的制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其拟定得是否科学,可行,决定着案件能否尽快侦破,侦查工作能否顺利完成.若忽视了侦查计划的制定或制定的计划不科学,不具有可行性,有可能导致侦查阶段没有目标,侦查人员不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做,使侦查工作无法进行,从而陷入僵局.另外,随着案件侦查工作的开展,可能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及时修改,调整和补充原来制定的侦查计划,避免侦查错误,陷入侦查僵局,形成疑难案件.
2.侦查人员方面的因素
侦查人员是指从事侦查认识及实践活动的具体人,即侦
查主体.侦查人员主导侦查活动,在侦查僵局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是侦查僵局原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侦查活
动中,侦查人员的错误思维模式和陈旧思维方法导致解读信息内容的错误,使侦查工作陷入僵局.侦查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是侦查人员对犯罪行为认识的过程.侦查人员对所获信息的解读正确与否关系侦查进展情况.实际工作中, 侦查人员对全部信息中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的区分,重视不2010年第2期杨学兵:侦查僵局的成因分析及突破对策够,造成解读信息内容错误,以致使通过此信息解释案情,偏移真实情况;还有的侦查人员存在着思维的预先选择性,这种主观意识过强的,错误的思维模式也会造成信息解读不当,导致侦查工作无法进行,陷入侦查僵局.
另外,侦查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其精力,体力就会渐渐
无法支持,注意力也不集中.在此情况下仍勤奋工作,难免
在侦查工作中发生错误,得不到有效的犯罪信息,使侦查工作无法进行,陷入僵局.
(二)侦查客体方面的因素
刑事案件是侦查客体.刑事案件也称刑事犯罪案件,它
是指危害社会利益,触犯刑律应当受刑罚处罚,并经侦查部门立案侦查的犯罪事件.从广义角度上理解应包括犯罪
嫌疑人.
在侦查中最重要的就是案件信息的准确获取与解决,而
案件信息离不开刑事案件和犯罪嫌疑人.从案件横向和纵向构成要素来看,案件信息既具有客观性更具有易变性,客
观性使侦查活动成为可能;而易变性使其被发现和运用变得滞后.同时,犯罪分子为了逃避侦查,掩盖犯罪,往往采取一
系列的反侦查手段和伎俩:如犯罪嫌疑人通常会伪装现场, 制造假象,将真实情况隐蔽起来,使犯罪信息不被发现,以逃避刑事责任的追究.而在偶发性案件中,由于客体不充分,
偶发性事件与表征它的案件信息又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案件信息的滞后性,隐蔽性,不确定性和犯罪嫌疑人对现场的伪装性都可能导致侦查僵局.”
(三)侦查环境方面的因素
侦查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
环境方面的因素.
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犯罪人犯罪时的时间,空
间,气候条件等与证据生成与灭失有关的自然环境条件.在犯罪侦查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破坏和改变了犯罪现场的原始状态,使本应该发现和提取到的痕迹物证遭到破坏, 从而使现场失去勘查的价值.如有的案件被发现时离案发时间比较久远,现场和现场中的痕迹物证由于风,雨,雪的作用或者动物,昆虫的嗜食和啃咬而被破坏,乃至消失,致使侦查工作无法开展,从而陷入僵局.
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指有关侦查程序和侦查制度,
公民侦查意识方面的法律规范和其他行为规范.
文化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受害人及证人的心理素质,辨
别和认知能力,法律意识和社会正义感,社会及法律对犯罪, 侦查行为的评价等.如现场被事主及被害人破坏,关键证据灭失.有的案件虽刚刚发生不久,但由于有关人员缺乏保护现场的常识和意识,特别是事主和被害人在抢救伤者,捂尸痛苦,清点财务时,使现场遭到严重破坏,围观的群众也有可能严重破坏现场.使现场失去勘查的价值,从而陷入侦查僵局.
研究和分析侦查僵局形成的原因,目的是尽量减少和避
免僵局的产生,并为制定和突破侦查僵局提供依据.
三,侦查僵局的突破对策
侦查僵局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厘清它的直接的,重
要的原因能够有的放矢,为突破僵局创造一些可能性.根据对侦查僵局形成原因的研究分析,突破侦查僵局的对策主要有:
(一)侦查员应注重运用常规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
维方法
在犯罪侦查陷入僵局,案件的侦查工作难以推进的时
候,侦查人员要积极使用非常规思维的方式,发挥创造性想象能力,跳出原来的思维框框和习惯束缚,开拓新思路,以澄清迷雾获得线索,打破僵局.
由于侦查工作的特殊性,总是先有结果,并由结果推测
原因.在认定具体的涉案物或涉案人时也经常使用逻辑学
中的演绎思维方法.常规逻辑方法(特别是演绎思维方法) 的优点在于不受侦查主体动机,意志,兴趣,感情等因素的影响,能起到对侦查信息整理加工,检验论证的作用;而非逻辑思维方法的本质特征在于思维活动前提资料的不充分性,思维过程的突发性和结论的概然性.王传道教授在论及侦查主体施谋定策的思维品格时就强调:”是施谋主体要善于进行超常思维.注意克服直线思维和惯性思维的保守性.树立’超越型’的思维方式.善于从司空见惯中提出新见解,不循规蹈矩,要刻意创新.”
由于侦查人员的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各不相同,我们要把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到侦查工作中.陷入僵局的案件通常是侦查主体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采取常规方法较长时问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案件.因此,突破侦查僵局更应注重运用非逻辑思维方法.
在侦查实践中,每个具体案件的侦查情势不同,侦查主体必须在思维过程中不断构筑新思路以适应案件变化的需要. 特别是案件陷入僵局后,侦查情势更加复杂,这也决定了侦查思维内容和方式的复杂性.这就要求侦查主体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运用非逻辑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大胆提出新设想突破侦查僵局.
(二)侦查机关应加强协作,合成作战
侦查机关在完善我国侦查制度和保障物质器材的情况
下,应加强侦查部门之间以及侦查部门与其他机关和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通过侦查协作,有利于发挥公安机关,特别
是侦查部门的整体作战优势,实现侦查力量的优势互补,提高侦查机关攻坚克难,侦破疑难案件的能力,避免侦查陷入僵局.
(三)复析案情即重新分析案情,集思广益
在复析时一定要研究全部材料,目的是要对犯罪全貌作
一
客观的,全面的了解.复析要掌握要领.具体方法有:个
别剖析,即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确定个性特点;综合分析,即将个别,分散,孤立的各种情况加在一起综合考虑; 溯源分析,又可叫因果联系推理分析;犯罪分子是由动机到后果,侦查是从后果追溯行为动机,因此叫做”回溯推理”即一
77—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
溯源推理;假定分析,即侦查假定法,在侦查中首先要设定案犯的基本情况.设定就是一种假定,有了假定,再通过工作
进行证实.假定与真实状态的距离越小,侦查周期则越短.
在重新分析案情时,要注意启发思路,不宜就事论事,就
案论案,要联系多方情况,汇集所有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一
般来讲多采用对案件进行”会诊”的方式.组织案件”会诊”
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请有侦查经验的专家型人员参加(本地有经验人员,上级业务部门和外地有经验人员);在研究具体专业技术问题时,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参加案件“会诊”人员要针对案件提出具体的分析建议,便于操作和解决具体问题,不宜笼统地分析;”会诊”案件时,既要重视多数人的意见,又不能忽略少数人的意见.”会诊”意见是重要的参考意见,而不是决定性意见,组织方面应根据各种意见择优而定.
复析案情要注意以下问题:分析问题要有依据,假定要
有基础资料支持,不能作夸大和没有根据的推断;对前期工作进行评价时要全面客观,既要指出存在问题又要充分肯定;要有承认失误的勇气,不能因为是自己办的案就固执地坚持原有的错误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析案情的基础上, 选准突破口,打破侦查僵局.
(四)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信息的缺乏是侦查僵局形成的原因之一,我们要想办法
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
是侦查员仔细勘查现场.信息的获取来自于对其载
体的发现,提取,鉴别,鉴定等.对于物质载体的发现,提取,
重点在犯罪现场.现场勘查工作如果做得不仔细,可能遗漏重要的物质载体.缺乏这些物质载体,侦查人员无法获得可
以推断案情的重要信息,侦查工作就会陷入盲目.但是对于已经提取的物质载体,侦查技术人员还必须认真,慎重地解读信息,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避免主观臆断,造成信息解读错误,使侦查的方向,范围出现重大失误,从而陷入僵局.
二是”走群众路线”.侦查人员应重视对知情人员和受
害人的调查访问,以及犯罪嫌疑人的摸底排队等工作.也就是说要做到”侦查的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侦查工作所要走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充分调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获取一切有利于侦查的信息,为侦查寻得突破口.
由此,在侦查僵局出现的时候,要对现场反复细致地勘
查,走访知情人详细了解情况,正确解读所有信息,从解决信息来源的渠道和可靠性入手,突破侦查僵局.
【参考文献】
[1]徐立根.侦查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42.
[2]林维业.论侦查局道[J].政法学刊,2007(12).
[3]瞿丰.侦查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8:245.
[4]杨宗辉.侦查学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2:226.
[5]姜南.侦查僵局与侦查情势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9).
[6]沙贵君.犯罪现场勘查学教程[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8:262.
[7]戴纲,等.张君犯罪集团心理特征及活动规律分析[J].
公安大学学报,2001(1).
[8]王传道.刑事侦查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51. CauseAnalysisoftheDetectionDeadlockandBreakthr0ughCountermeasures YANGXue——bing
(ChineseCriminalPoliceCollege,Shenyang110854,China)
Abstract:ncriminalinvestigationpractice,duetotheeffectofinvestigativesubj ect’smind—setorownquality,theinterference imposedbyinvestigativeobjectandimpactfrominvestigativeenvironments.a considerablenumberofcriminalcasesaredifficulttoset—
fiedown,whichbecomedifficultcasesandgettingintodetectiondeadlock.Insu chsituation,itseemsnecessarytodoresearchoncauses ofdetectiondeadlockandfindcountermeasurestothedifficultcasestosettlethe mdown.
Keywords:detectiondeadlock;character;cause;co
(责任编辑:黄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