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34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

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

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

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

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

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
据填在表格里。

时间为10分钟。

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

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

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

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用实验的方法测出物体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
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二、实验原理:V=S/t
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秒表、刻度尺、木块。

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五、收集数据的表格:
六、结论:小车在半程运动的速度快。

(填“前”或“后”)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大型加油飞机给受油飞机在空中加油,处于相对静止。

这时()
A.加油机和受油机飞行方向相同,但加油机速度大
B.加油机和受油机飞行方向相同,但加油机速度小
C.加油机和受油机飞行方向相同,并且速度大小一样
D.加油机和受油机飞行方向相反,并且速度大小一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飞机加油时,受油机和加油机的运动方向必须相同,运动速度的大小必须相等,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才不变,它们彼此才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关于滚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降过程中动能不变
B.最低点动能为零
C.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D.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滚摆下降过程中,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增加,动能增加,故A错误;
B.滚摆下降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B错误;
C.滚摆上升过程中,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故C错误;
D.滚摆到达高点时,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3.小明做完课间操从一楼走到二楼教室,此过程小明克服重力做的功最接近于()
A.150J B.150W C.1500J D.1500W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0N,一个楼层的高度大约是3m.在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约是1500J.
考点:功
4.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C.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不变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具有流动性,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没有引力;
B.扩散现象正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C.冰熔化吸热,因此内能增加;
D.用力搓手两手之间相互克服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5.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旗手在50秒时间内将重5N的国旗缓缓上升到旗杆顶端,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缓缓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升旗同学的手受到绳对手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C .他对国旗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1W
D .旗杆顶端的滑轮在使用时是省力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已知国旗重力,估计出旗杆高度,可以得到克服旗杆重力做的功;功与时间之比为功率;
(4)定滑轮的本质是等臂杠杆,所以不能省力。

【详解】
A .国旗匀速上升过程中,速度不变,质量不变,则动能不变,高度增大,国旗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没有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A 错误;
B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升旗同学向下拉绳,升旗同学的手受到绳对手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B 错误;
C .已知国旗的重力5N ,旗杆大约10m 高,克服国旗的重力做功为
5N 10m 50J W Gh ==⨯=
国歌的演奏一遍的标准时间是50秒,他对国旗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 50J 1W 50s
W P t === 故C 正确;
D .国旗杆上的滑轮为定滑轮,则利用定滑轮升国旗,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故D 错误。

故选C 。

6.在图所示的四个过程中,属于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 .塑料圆筒滚动时皮筋越拧越紧
B .麦克斯韦滚摆向高处滚动
C.运动员用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
D.人造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圆筒滚动时,皮筋拧紧,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麦克斯韦滚摆向高处滚动时,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弯弓把箭射出去,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符合题意;
D.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不符合题意。

7.在中国科技馆二层A厅的“运动之律”展区内有一个叫做“球吸”的展品,如图所示。

这件展品由两只悬挂的空心球和一个出风口组成,当按下出风的按钮后,会有气流从两只空心球中间的缝隙通过,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两只小球相互靠拢,对这一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球相互靠拢说明两球中间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B.两球相互靠拢说明两球收到力的作用
C.由于“球吸”现象的存在,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外候车
D.由于水流与气流不同,所以两艘船可以并肩高速航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气流从两只小球中间的缝隙通过时,两球中间气体的流速大,压强小,而两球外侧压强不变,
球的外侧受到的大气压力比内侧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两球向中间运动,而不是因为两球受到重力的作用。

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球吸”现象是由于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当人离列车太近时,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使人和列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很小,人外侧的压强大于内侧压强,人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向列车出现事故。

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两艘船并排航行时,两船之间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两船外侧水流速度小,压强大,形成向里的压强差,使两船相互靠拢,故两艘舰船不可以并肩高速航行。

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所示是一根重为G的均匀木棒OA,能以支点O 自由转动,现用力F C作用于木棒的A端,使木棒OA在水平位置上保持平衡。

当力F由F C的方向逐渐转到F B时,力的大小为()
A.一直在减小
B.保持不变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图所示是一根重为G的均匀木棒OA,能以支点O自由转动,现用力F C作用于木棒的A端,使木棒OA在水平位置上保持平衡。

当力F由F C方向逐渐转到F B时,动力臂是先变大后变小的,力的大小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C。

9.下列实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举着杠铃原地不动B.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C.扛着米袋慢慢登上楼梯D.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举着杠铃不动,人给杠铃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杠铃没有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人给水桶一个向上的力,水桶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水桶没有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扛着米袋慢慢登上楼梯,米袋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距离,人对米袋做功,故C符合题意;
D、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是因为具有惯性,足球虽然移动了距离,但是没有人的作用力,不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10.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2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120N,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B.拉力F做的功为200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D.拉力F的功率是40W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物重由两段绳子承担,因此,当物体提升1m时,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故A错误;
B、拉力为120N,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则拉力做功为:,故B 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正确;
D、拉力F的功率,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涉及机械效率的问题时,关键是要清楚总功、有用功、额外功都在哪,特别要清楚额外功是对谁做的功,弄清楚这些功后,求效率和功率就显得简单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为了抗击新冠疫情,许多措施涉及到不少物理知识:
(1)钟南山院士倡议大家“勤洗手,戴口罩”。

洗手后,在水池边及时甩手,这是利用______将水甩掉。

如图所示,同学们口罩戴久了会觉得鼻梁、耳后跟有勒痕而且疼,这是因为口罩上的金属条和耳绳受力面积较小,对鼻梁和耳后跟的压强较______。

(2)公安部门启动无人机巡逻模式,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

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无人机匀速升空时,动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无人机螺旋桨产生的升力是______N。

【答案】惯性大不变20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水原来和手一起运动,当手停止时,水由于惯性,继续运动,从而脱离了手。

[2]由公式
F
p
S
=可知,由于受力面积较小,对人体产生的压强较大,从而使人体发生了较大的形变。

(2)[3]无人机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所以动能是不变的。

[4]无人机匀速上升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升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升力大小为
20kg10N/kg200N
F G mg
===⨯=
12.小璇和妈妈一起搭乘高铁去旅游,细心的小璇发现:
(1)乘客都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

因为列车高速行驶时,列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较_____,压强较_____,安全线内的人很容易被“吸”向列车。

(2)关闭发动机后列车仍能继续行驶,是由于列车具有_____。

(3)如图列车车身线条流畅优美,车头颇像子弹头是为了_____空气阻力,提高车速。

【答案】大小惯性减小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人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时,列车高速驶来,高速行驶的列车带动空气流动,导致人和列车之间空气流动很快;
第二空.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空气流动越快,压强越小,人会被外侧的大气压压向列车;
第三空.关闭发动机后,列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列车仍能继续行驶;
第四空.车头颇像子弹头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扰动,当然也就能减小空气阻力,提高车速了。

13.功率是表示做功_________(选填“多少”或“快慢”)的物理量。

它的单位是用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的名字来命名的。

【答案】快慢瓦特
【解析】
【分析】
【详解】
[1][2]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用英国物理学家瓦特的名字来命名的。

14.跳伞运动员跳伞,在空中未打开伞时,跳伞员加速下降(不计空气阻力),他的动能_____。

伞打开后,跳伞员匀速下降,则此时他的机械能_____。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增大减小
【解析】
【详解】
跳伞员在跳伞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加快,动能增大;质量不变,高度不断减小,重力势能减小;下落过程中和空气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

15.张开如图所示的塑料夹时,要用力(动力)作用在塑料夹的两臂上,塑料夹的每一个臂均相当于一个________.在图中标出杠杆的支点O,转动过程中的阻力是________.
【答案】杠杆 弹簧的弹力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塑料夹的每一个臂均相当于一个杠杆,转动过程中的阻力是弹簧的弹力.
16.最早证明大气存在压强的实验是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_________Pa 。

使用高压锅做饭,饭容易煮熟,遵从的物理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德堡半球实验 1.01510⨯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解析】 【详解】
[1] 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中间抽成真空而压合在一起的铜半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一根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即760mm ,这也就是后来规定的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其具体数值是1.01×105Pa ; [3]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温度高了,食物熟得就快。

17.将重为3N 的小球放人装有水的容器甲中,静止的状态如图所示,则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N ,小球的体积为_______m 3;若向水中加人足量的盐,小球将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g 取10N/kg )
【答案】3 3×10﹣4 上浮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小球处于悬浮状态,根据悬浮条件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 F 浮=G 排=3N
[2]由=g F ρ浮液排V 得小球的体积
4333
3N =310m 1.010kg m 10N kg
F V V g ρ-===⨯⨯⨯浮排水 [3]若向水中加人足量的盐,液体密度变大,由=g F ρ浮液排V 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大于重力,
小球将上浮。

【点睛】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18.如图所示,用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OA提升重物,F是作用在杠杆A端的力。

图中线段AD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D⊥AD、BC⊥AD。

线段_____表示力F的力臂。

(选填“BC”、“OD”或“AD”)
【答案】OD
【解析】
【详解】
因为力与力臂垂直,力臂过支点,因此线段OD表示力F的
力臂。

19.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小李同学摇控一小型无人机匀速竖直上升,速度为2m/s,功率为30W,则无人机上升10s升力所做的功为_____J,无人机重为______N。

【答案】300 15
【解析】
【分析】
【详解】
[1]无人机上升10s升力所做的功
W=Pt=30W×10s=300J
[2]无人机上升高度
h=s=vt=2m/s×10s=20m
由W=Gh得无人机重
G=
300J
20m
W
h
=15N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如图所示,请画出小球在空中摆动时,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如图所示:
21.如图,一个烧杯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烧杯内有一小球悬浮于水中,请画出烧杯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______)
【答案】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烧杯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于斜面,并指向斜面,作用点在斜面的表面.
【详解】
烧杯对斜面的压力作用在斜面的表面上,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小华总结所做过的力学探究实验,发现:
(1)甲实验: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后,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上滑行直到静止.由实验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
(2)乙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运动,根据_____原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摩擦力的大小.
(3)丙实验:让质量相同的钢球从同一斜槽的不同高度滑下,是为了探究动能与_____的关系,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来判断的.
【答案】小远匀速直线二力平衡速度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解析】
【分析】
(1)知道阻力大小与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以及运动的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结合实验现象做出解答;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平衡力,此实验的思路是让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注意控制变量法,速度通过小球滚下的高度来调控,动能的大小通过小球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来体现.
【详解】
(1)由实验现象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的阻力就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2)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
(3)让质量相同的钢球从同一斜槽的不同高度滑下,小球的质量相同,速度不同,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用到了转换法.
23.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部分实验探究,
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按照实验要求填空:
实验装置物块放置方式接触面情况
接触面间压力
/N 测力计示数/N
甲平放木板9 1.8
乙平放木板14
丙平放木板上铺毛巾9 3.6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拉着物块沿水平方向__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加速”);
(2)如图所示,是做实验乙时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及其示数,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N;
(3)由甲、乙两图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间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
(4)由_________两图对应的数据可知:压力一定时,摩擦力与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答案】匀速 2.8 大甲、丙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2]由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8N。

(3)[3]比较甲、乙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中压力大,滑动摩擦力也大,可以得到在接触面间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4]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选择甲和丙两图进行实验。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南京共享单车以其快捷、环保的优势,备受市民欢迎.下表是摩拜单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整车质量 20 kg 最大载重
100 kg 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50 cm 2
(1)若小张骑着该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3 km 用了10 min ,求他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若小张重500 N ,他骑该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过程中,车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答案】 (1)5 m/s;(2)7×104
Pa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张骑车的平均速度:v =3000m
1060s
s
t ⨯=
=5m/s ;
(2)车的重力:G 车=m 车g =20kg×10N/kg =200N ,骑行时对地面的压力:F =G 人+G 车=500N+200N =700N ,骑行时对地面的压强:p =
42700N 25010m
F S -⨯⨯==7×104Pa. 【点睛】
(1)利用速度公式v =s
t
,明确已知条件,可计算平均速度;(2)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行驶过程中,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车和人的总重力,根据公式p =F
S
可求行驶过程中车对地
面的压强.
25.有甲、乙两个溢水杯,甲溢水杯盛满酒精,乙溢水杯盛满某种液体。

将一不吸水的小球轻轻放入甲杯中,小球下沉到杯底,溢出酒精的质量是40 g ;将小球从甲杯中取出擦干,轻轻放入乙杯中,小球漂浮且有六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液面,溢出液体的质量是50g 。

求: (1)小球的体积; (2)小球的密度; (3)液体的密度。

【答案】(1)50cm 3;(2)331.010kg/m ⨯;(3)331.210kg/m ⨯
【解析】 【详解】
(1)由题知,小球放入甲杯中下沉,小球的体积等于排开酒精的体积,所以根据m
V
ρ=
可得:33
40g
=50cm 0.8g/cm
m V V ρ==
=

球排酒精
; (2)因为小球漂浮,所以浮力等于小球的重力,F 浮=G 球,且F 浮= G 排,所以: G 球= G 排=m ’排g=50×10-3kg×10N/kg=0.5N , 小球的密度是:33
-63
0.5N 1.010kg/m 10N/kg 5010m m G V gV ρ=
===⨯⨯⨯球球球球; (3)小球在乙中漂浮,又因为11566V V V ⎛⎫= '=-


⎭排球球
, 所以
333
3
50g
=1.2g/cm 1.210kg/m 55×50cm
66
m m V V ρ''=
==⨯'=排排液排球。

答:(1)小球的体积是50cm 3; (2)小球的密度331.010kg/m ⨯; (3)液体的密度是331.210kg/m ⨯。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体积相同的铁球、铝块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 )
A .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 .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C .铜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D .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铅球、铜块和木块均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的体积;所以,体积相同的铅球、铜块和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
F G gV ρ==浮液排排
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故选D 。

【点睛】
重点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根据液排F gV ρ=
,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与其它因素无关,所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时,在同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也肯定相等。

2.急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外力在突然间全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立即停下来 B .慢慢停下来 C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 .以原来的速
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汽车原来高速行驶,现在汽车所受的外力突然消失.则由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外力时,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外力消失后,汽车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 .
3.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杯子重1N ,高9cm ,底面积30cm 2(厚度不计),杯内水重2N ,水深6cm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
B .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N
C .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D .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1.8N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水的深度:h=6cm=0.06m ,水对杯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 3×10N/kg×0.06m=600Pa ,
故A 错误;
B .水对杯底的压力
F=pS=600Pa×30×10-4m 2=1.8N ,
故B 错误;
CD .在水平桌面上,杯对桌面的压力:
F′=G 水+G 杯=1N+2N=3N ,
杯对桌面的压强: p′=-42
3N 3010m F S '=⨯=1000Pa , 故C 正确,D 错误。

4.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两烧杯的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 .试管在乙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
C .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
D .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