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本站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本站推荐)
第一篇:【每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本站推荐)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元年,☆镇☆村被县统筹办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为此,我镇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县统筹办及有关部门,按照“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结构合理、生活文明幸福”的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得到新提高,乡风民俗展示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的目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浪潮中去。
经过近半年的实施,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老百姓对这一惠民举措赞不绝口,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下面,我就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些经验与看法和各位领导进行交流探讨、互相学习,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强领导,重机制,突出“活”字营造建设氛围
我镇☆村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并由我亲自担任组长,镇包片领导担任副组长,片长、包村干部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网络构架,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起初,由于工作刚铺开,群众对此项工作还有顾虑,总担心政府是在搞面子工程,对村子起不到什么实质效果。
但通过镇领导先后几次到村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党员群众代表会,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广大党员群众讲清了有关政策,讲明了工作思路,描绘了今年将打造出的效果后,村民的思想才真正得到统一。
同时,我们还大力向村内走出去的党员干部、能人富人宣传政策,打消群众的疑虑。
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思想高度统一,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设的氛围十分浓厚。
二、广动员,明责任,围绕“干”字开展环卫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是关键。
长期以来,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的卫生意识十分淡薄。
一些民居,院落坍塌、杂草丛
生、垃圾遍地。
村子周边,规划无序,乱搭乱建,杂序无章。
为此,我镇专门指派一名副镇长、一名包村干部驻村指导,我和镇党委书记每两天轮流检查一次工作卫生清理情况。
同时,我们将镇环卫所的推土机、挖沟机、垃圾车全部派到村中进行垃圾清运。
群众看到镇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村内男女老少、外出务工的群众争先投工投劳,纷纷加入到清洁家园的大会战中,共同清理沟渠杂物,互相帮忙铺院垒墙。
集中利用了一个月时间将村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无人问津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下一步,我们将着手探索制定村级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一方面聘请环卫保洁工人,实行合同制,一年一签,工资按时兑现,具体交由所在村管理,政府和村内老党员、离退休在家人员实施监督;另一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比制度,包村干部不定期的对卫生环境进行督查,镇领导每个月到村考核一次,确保卫生状况不反弹、常态化。
三、筹资金,配设施,强化“新”字提升标准建设
在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时,我们认真征求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梳理,并多次向县委温书记做了汇报。
最后,我们按照“县财政投资一点、镇上补贴一点、村级能人富人帮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建设理念,千方百计拓宽美丽乡村建设的融资渠道。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实施原则,立足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目标,扎实开展村庄的“穿衣戴帽”活动。
通过几个月的精心打造,☆公里的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工程、占☆地亩的主题文化活动广场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道路两边、广场周边栽植了常绿树种、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广场内配置了绿色停车场、花池、健身场地等;更换了村级水源地实现了村民安全饮水;对村庄有安全隐患的旧窑洞进行加固修缮;对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的各类圈舍、废弃厕所进行拆除整治。
通过这些举措及大地改善了村居环境,满足了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休闲生活需要,村民基本过上了“活动有广场、吃水有保障、串门不怕黑”的日子,实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村民无不感慨地说,我们实现了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好日子,这是这辈子也不敢梦、也不敢想
的事情。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争一年有变化,两年上台阶,三年创示范。
四、解民意,惠民生,立足“实”字凝聚党心民心
建设美丽乡村,目的还是为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产性收入。
为此,我们在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家塔村离城近、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围绕村民群众“腰包鼓起来”的目标,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到村投资兴业,以此带动全镇农村改变观念,发家致富。
目前,依托便捷的交通、充足的闲置土地、良好的村民素质,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关怀下,积极争取☆酒业公司落户☆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樟子松育苗基地☆处,返乡村民投资兴建养殖场☆处,依靠传统种植,全力将☆村打造成近郊小杂粮种植基地。
产业富民的举措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返村创业,回流的村民逐年增加。
这些为民举措每年可为村民平均增加☆多元的收入,也进一步增强了干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镇范围内予以推广,遵循“基础好、标准高、惠民生”的原则,每年打造一至两个样板村,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沿线的村子进行包装、提升,将这项得民心、惠民生的工程常抓不懈,典型推广。
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单纯的村庄整治和环境改善,其核心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功能提升,进而形成以点带面,镇域环境全面改善的生动局面。
我们在倾力打造☆村为样板村的同时,也在积极总结探索工作得失,力求为来年的打造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办法。
下一步,我们将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始终注重把单项工作与整体工作整合开展,把近期目标与远景战略统筹安排,把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并重推进;注重宣传教育工作,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注重村级事务管理便捷化,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致富信息共享丰富化,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美丽和谐家庭”行动计划,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走向纵深,深得民心。
第二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元年,☆镇☆村被县统筹办确定为美丽
乡村建设试点村。
为此,我镇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县统筹办及有关部门,按照“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结构合理、生活文明幸福”的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得到新提高,乡风民俗展示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的目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浪潮中去。
经过近半年的实施,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老百姓对这一惠民举措赞不绝口,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下面,我就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些经验与看法和各位领导进行交流探讨、互相学习,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强领导,重机制,突出“活”字营造建设氛围
我镇☆村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并由我亲自担任组长,镇包片领导担任副组长,片长、包村干部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网络构架,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起初,由于工作刚铺开,群众对此项工作还有顾虑,总担心政府是在搞面子工程,对村子起不到什么实质效果。
但通过镇领导先后几次到村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党员群众代表会,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广大党员群众讲清了有关政策,讲明了工作思路,描绘了今年将打造出的效果后,村民的思想才真正得到统一。
同时,我们还大力向村内走出去的党员干部、能人富人宣传政策,打消群众的疑虑。
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思想高度统一,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设的氛围十分浓厚。
二、广动员,明责任,围绕“干”字开展环卫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是关键。
长期以来,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的卫生意识十分淡薄。
一些民居,院落坍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村子周边,规划无序,乱搭乱建,杂序无章。
为此,我镇专门指派一名副镇长、一名包村干部驻村指导,我和镇党委书记每两天轮流检查一次工作卫生清理情况。
同时,我们将镇环卫所的推土机、挖沟机、垃圾车全部派到村中进行垃圾清运。
群众看到镇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村内男女老少、外出务工的群众争先投工
投劳,纷纷加入到清洁家园的大会战中,共同清理沟渠杂物,互相帮忙铺院垒墙。
集中利用了一个月时间将村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无人问津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下一步,我们将着手探索制定村级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一方面聘请环卫保洁工人,实行合同制,一年一签,工资按时兑现,具体交由所在村管理,政府和村内老党员、离退休在家人员实施监督;另一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比制度,包村干部不定期的对卫生环境进行督查,镇领导每个月到村考核一次,确保卫生状况不反弹、常态化。
三、筹资金,配设施,强化“新”字提升标准建设
在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时,我们认真征求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梳理,并多次向县委温书记做了汇报。
最后,我们按照“县财政投资一点、镇上补贴一点、村级能人富人帮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建设理念,千方百计拓宽美丽乡村建设的融资渠道。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实施原则,立足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目标,扎实开展村庄的“穿衣戴帽”活动。
通过几个月的精心打造,☆公里的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工程、占☆地亩的主题文化活动广场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道路两边、广场周边栽植了常绿树种、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广场内配置了绿色停车场、花池、健身场地等;更换了村级水源地实现了村民安全饮水;对村庄有安全隐患的旧窑洞进行加固修缮;对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的各类圈舍、废弃厕所进行拆除整治。
通过这些举措及大地改善了村居环境,满足了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休闲生活需要,村民基本过上了“活动有广场、吃水有保障、串门不怕黑”的日子,实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村民无不感慨地说,我们实现了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好日子,这是这辈子也不敢梦、也不敢想的事情。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争一年有变化,两年上台阶,三年创示范。
四、解民意,惠民生,立足“实”字凝聚党心民心
建设美丽乡村,目的还是为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产性收入。
为此,我们在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
挥高家塔村离城近、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围绕村民群众“腰包鼓起来”的目标,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到村投资兴业,以此带动全镇农村改变观念,发家致富。
目前,依托便捷的交通、充足的闲置土地、良好的村民素质,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关怀下,积极争取☆酒业公司落户☆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樟子松育苗基地☆处,返乡村民投资兴建养殖场☆处,依靠传统种植,全力将☆村打造成近郊小杂粮种植基地。
产业富民的举措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返村创业,回流的村民逐年增加。
这些为民举措每年可为村民平均增加☆多元的收入,也进一步增强了干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镇范围内予以推广,遵循“基础好、标准高、惠民生”的原则,每年打造一至两个样板村,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沿线的村子进行包装、提升,将这项得民心、惠民生的工程常抓不懈,典型推广。
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单纯的村庄整治和环境改善,其核心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功能提升,进而形成以点带面,镇域环境全面改善的生动局面。
我们在倾力打造☆村为样板村的同时,也在积极总结探索工作得失,力求为来年的打造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办法。
下一步,我们将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始终注重把单项工作与整体工作整合开展,把近期目标与远景战略统筹安排,把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并重推进;注重宣传教育工作,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注重村级事务管理便捷化,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致富信息共享丰富化,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美丽和谐家庭”行动计划,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走向纵深,深得民心。
第三篇: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白河县人民政府
2015年10月28日
近年来,白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总体目标,提出“干净—美丽—富裕”的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农村工作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
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县双创办牵头抓总,县财政局、农业局协调配合,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修编镇村建设规划,编制示范镇村详规,采取抓点示范、分类实施、全面推进的方法,逐步改善村庄环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村庄,先后建成了1个市级示范镇、2个示范村和2个县级示范镇、8个县级示范村,明确了11个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
通过压茬推进、分步实施,全县乡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开展环境整治,夯实美丽基础
我县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体系,扎实开展农村“八乱”综合整治,全面改善生活环境,夯实美丽乡村基础。
1、完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
按照镇村发展实际,配足垃圾收集、回收设施,建成一批垃圾填埋场,并结合城乡清洁行动,形成“户集、村收、镇处理”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实现生 1
活垃圾收集率90%以上。
按照“因地制宜、因需而建”的原则,建成一批大三格化粪池、污水处理站、污水收集管网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工业、畜牧业、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80%以上。
目前,构扒、中厂两处垃圾压缩转运站已完成站房建设;构扒镇污水处理主管网已完成铺设;启动了茅坪、冷水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
2、扎实开展农村八乱整治。
重点围绕全县集镇、农村社区、家庭院落,沿河沟、公路及周边区域,彻底清除裸露垃圾和卫生死角。
消除集镇垃圾乱扔、杂物乱堆、车辆乱停、广告乱贴(挂)、工地乱占、商品乱摆、柴草乱垛、污水乱流等“八乱”现象,整治取缔马路市场、清理沿街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行为,规范沿街商铺门头牌匾和户外广告管理,形成良好环境管理秩序。
各镇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整治,并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和周五义务大清扫活动,确保镇村容貌整洁有序。
3、健全农村卫生管理制度。
一是人员队伍保障到位。
各镇都成立了环卫保洁队伍,落实了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并建立落实了清扫保洁、保洁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二是设施设备保障到位。
根据镇村社区清扫保洁工作需要及时配足配齐环卫设施,近两年为镇村集中配备垃圾车68辆、配套垃圾箱470个,投放垃圾桶890个、建设垃圾池个420个,新建三类以上标准公厕74座。
三是资金投入保障到位。
为确保农村环卫管理机制正常运行,县财政在给各镇每年预算7万元专项经费的基础上,从2014年起,按镇农业人口数,追加拨付人均12元的环卫专用经费,各镇的专用经费最多的达 2 到20万元。
二、兼顾富民宜居,完善美丽硬件
以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和精准扶贫为抓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提升农村群众的居住环境,实现居者有其屋、发展有其业。
1、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完善47个移民搬迁安置点的路面硬化、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启动了冷水、西营、双丰集镇的“三场一房”(文体广场、停车场、农贸市场和农村社区活动用房)建设,在农村社区配建平价超市、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设施,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完成了29公里的红顺路、8.5公里的仓裴路、35公里白界路、10公里的麻松路的拓宽改造,实施了天宝农业示范园16公里的产业大道建设,新修旅游路、通村路、联户路达28条150公里,新修便民桥22座。
2、推进农村安居工程。
一是抢抓陕南避灾移民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在有条件的村集中建设1个以上统一规划,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集中安置小区,动员零散居住人群搬迁,促使人口向集中区居住,两年来搬迁5500户。
二是结合扶贫开发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去年以来改造房屋30栋,修正墙面3000平方米。
三是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实施了卡子“张黄大院”改造工程、桥儿沟文化旅游古街区改造工 3 程、梁家寨战斗遗址建设。
3、发展生态循环产业。
一是大力培育涉农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近200个,流转土地、山林5万亩,创建3个省级、6个市级、30个县级示范园区;培育龙头企业10多家,农村合作组织94个,职业农民400名。
二是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方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致力打造一批木瓜、黄姜、茶叶、核桃、油用牡丹等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围绕打造汉江沿线村庄为重点的汉水风情游、红石河、庙山寨为重点的生态观光游,卡子明清古宅及休闲茶园为重点的文化休闲游,以构扒东坡、茅坪枣树、西营蔓营、仓上天宝为重点的美丽乡村游等精品旅游路线,积极发展“农家乐”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农家乐24家。
三、扮靓秀美村庄,提升乡村品味
在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绿化亮化、文化建设以及群众素养提升工程,从而巩固工作成果,全面铺开和深入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1、实施绿化亮化工程。
结合省级生态县、园林镇村创建工作,全面实施城乡道路绿化、社区绿化、河道绿化、广场绿化、山体绿化,建成了一大批绿化小品、绿化带、行道树。
同时,加强农村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撂荒地“四旁四地”的造林工作,实现绿化率80%以上。
对所有的农村社区、集镇安装路灯,两年来共安装路灯2000盏,基本实现了农村社区路灯全覆盖,还启动 4
了高速路引线和仓裴路亮化工程。
2、实施文化建设工程。
积极创建文明镇村,建设乡村大舞台,组建自乐班、秧歌队、腰鼓队等乡村文化宣传队伍,经常性组织群众集中开展文化宣传活动,邀请县文化馆和省市文化单位开展“道德大讲堂”和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在西营天逸社区、双丰天顺社区、茅坪枣树社区、中厂石梯社区、仓上裴家社区建设文化阵地,通过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利用房屋立面、文化墙等大平面绘图、写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同时通过修建景观石、文化
长廊、制安宣传牌,进一步丰富文化宣传教育内容。
3、实施素养提升工程。
加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系列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营造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
县委组织部牵头,统筹办、团县委、妇联会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新农村、新社区、新风尚、新农民”等教育培训活动,培育农民新风尚,促进农民向局民转变。
同时,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篇: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xx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尚兴村为示范点,逐渐推广扩大创建面,始终坚持把创新转变成恒久的坚持,把局部探索转化为广泛的实践,把群众美好愿景变成为生动的现实,不断顺应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新期待,在推动发展、提升素质、质朴民风、改善环境上狠下工夫,引导农民创造文明、享受文明,引领农民冲出经济洼地,构建精神高地,引领农村、农民与全国齐奔小康。
一、基本做法
(一)党政重视抓创建
重规划,抓推动。
认真制定中长时间规划,使创建工作目标逐渐变成现实。
严格依照省、市、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要求的目标,围绕目标,结合实际、规划和分解创建任务,确保创建重点突出,扎实推动,巩固提升。
重成效,抓落实。
根据工作推动情况,每一年都要召开党政办公专题会、推动会、现场会等,及时明确创建任务,调度工作进展、解决突出题目,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公道安排创建资金,保障“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稳步有序展开。
帮助群众出点子、解困难,保证了创建工作任务、措施、资金及时到位,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在我镇得到深进推动。
重特点,抓精品。
结合本地经济条件,重点打造高水平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结合地域特点,进步群众受益面,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