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晓蓉
新闻传播学各方向顶级学者及著作推荐
新闻传播学各方向顶级学者及著作推荐新闻传播学各方向顶级学者及著作推荐一、传播理论最好的书:赛佛林:<传播理论>郭镇之译本;德弗勒、鲍尔-洛基奇著:《大众传播学诸论》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张国良《传播与社会》;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本李彬:《传播学导论》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戴扬\卡茨著:<媒介事件>最有实力的国内学者:张国良\郭庆光\李彬\陆晔\吴予敏\殷晓蓉\郭镇之\邵培仁\张咏华\戴元光\李良荣\陈卫星\胡正荣\杨伯溆\崔宝国\李元授\(做传播学研究的人实在太多,而且几所有博士点的学校每年都在成批地生产各种新的生产力,此名单实不免挂一漏万。
)二、新闻理论1.最好的书:甘惜分著:《新闻理论基础》李良荣:<新闻学导论>孙旭培:<新闻学新论>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黄旦:<新闻传播学>张大芝:<新闻理论基本问题>刘九洲:<新闻学范畴引论>瓦耶纳著《当代新闻学》杰克.富勒:《新闻的价值》(展江译本)普罗霍洛夫:《新闻学概论》(郑保卫译)。
和田洋一主编:《新闻学概论》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李良荣\陈力丹\孙旭培\宁树藩\朱光烈\童兵\黄旦\芮必峰\姚福申\刘建明\张允若\郑保卫\秦志希\邵志择\单波\丁柏铨\高宁远\吴高福\吴文虎\董天策\林晖\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1、最好的书:社科院新闻所:《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社新闻所编:《邓小平论新闻宣传》社科院新闻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成美:<新闻理论简明教程》2、最有实力有研究者:陈力丹\童兵\尹韵公\丁淦林\张昆\丁柏铨\成美四、媒介经营管理1.最好的书曹鹏:《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陆地:《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陆小华:《整合传媒》屠忠俊:《新闻事业管理》黄升民:《国际化背景下的媒介产业研究》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支庭荣:《媒介经营管理》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喻国明\屠忠俊\黄升民\曹鹏\陆地\刘宏\支庭荣\丁俊杰\陆小华\胡正荣\谢金文\崔保国\陈桂兰五、媒介经济学1.最好的书唐绪军:《报业经济与经营管理》Picard:《媒介经济学》陈韬文等:<大众传播与市场经济>吴飞:<大众媒介经济学>?曹鹏:<媒介资本经营>?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喻国明\宋建武\曹鹏\唐绪军\陆地\吴飞\支庭荣\周鸿择\陆晔\魏永征\陈力丹\李良荣\林晖六、新闻传播史与新闻传播思想史1.最好的书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方汉奇、陈业劭:《中国当代新闻史》(1949-1988)赵玉明:《中国现代广播简史》郭镇之:《中国电视史》黄湖:<中国新闻史新编>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简史>张国良:<日本传播史>吴庭俊:<新记大公报史稿>陈力丹:《世界新闻史纲》埃默里父子著:《美国新闻史》,展江译本李瞻著:《世界新闻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外国新闻传播史》徐培汀、裘正义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胡太春著:《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方汉奇\丁淦林\宁树潘\姚福申\徐培汀\陈业劭\谷长岭\白润生\马光仁\赵玉明\陈力丹\张允若\张之华\黄湖\黄旦\张国良\尹韵公\蔡铭泽\吴庭俊\郭镇之\何扬鸣\刘家林\展江\郑超然\七、实证研究及传播学研究方法1.最好的成果姜秀珍:《新闻统计学》卜卫等著:《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喻国明:<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陈崇山、孙五三主编:《媒介·人·现代化》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陈崇山\卜卫\柯惠新\黄升民\陆晔\喻国明\李双龙八、舆论宣传学1.最好的书李良荣:《宣传学导论》龚文庠:《说服学攻心的学问》李普曼:《舆论学》孟小平:《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刘建明著:《当代舆论学》陈力丹著:《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郑兴东:<受众心理与舆论引导>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刘建明\陈力丹\郑兴东\丁柏铨九、新闻传播法1.最好的书: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李瞻编译:《传播法——判例与说明》甄树青:《论表达自由》T.巴顿.卡特等:《大众传播法概要》孙旭培、王晋闵、张西明:《新闻侵权与诉讼》顾理平:<新闻法学>张西民:<新闻侵权>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魏永征\张西明\侯健\吴飞\顾理平\王军\孙旭培\杨立新\张新宝\曹瑞林\王强华\十、广播电视研究1、最好的书陆晔:《电视时代——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欧阳宏生著:《电视批评论》安德鲁.博伊德:《广播电视新闻教程》特德.怀特:《广播电视写作与报道》Allen:《电视与当代批评理论》Morley:《电视、观众与文化研究》吴郁:《节目主持艺术探》曹璐:《广播新闻报道》叶家铮:〈电视传播理论研究》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张骏德\叶家铮\陆晔\南帆\苗棣\朱剑飞\李岩\黄匡宇十一、媒介文化与影视美学研究1.最好的书陆扬等编:<大众文化研究>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冯建三译:<大众文化的迷思>南帆:<双重视域>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潘知常:<反美学>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周宪\尹鸿\潘知常\孟建\南帆\吕新雨\十二、中外新闻事业(兼港台澳)1.最好的书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童兵:<中外新闻比较论纲>陈昌凤:<香港报业纵横>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李良荣\张威\徐耀魁\陈力丹\赵月枝\黄旦\展江\单波\童兵\李希光\陆晔\陈昌凤十三、新闻采访写作1.最好的书展江:<新闻与正义>等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周立方:<新闻写作十讲>?刘海贵等:<新闻采写新编>郑兴东:《不要这样写……》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黎信、蓝鸿文主编:《外国新闻通讯评选》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威廉.梅茨:《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沃尔特.福克斯:《新闻写作报刊记者指南》林永年:《新闻写作百例谈》刘文波:《新闻写作笔法百例》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艾丰\刘海贵\林永年\蓝鸿文\周胜林\尹德刚\周立方十四、新闻编辑评论1.最好的书薛心熔:现代新闻编辑学郑兴东:《报纸编辑》吴飞:《新闻编辑学》蔡雯:《现代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策划与组织设计》?刘光裕\王华良:《编辑学理论研究》陈仁凤:《电子媒体节目编辑》莫恩:《美国报纸组版和设计》张如法:《编辑社会学》胡文龙:《现代新闻评论学》丁法章:《新闻评论学》(第二版)胡文龙\秦圭\涂光晋:《新闻评论教程》范荣康:《新闻评论学》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郑兴东\刘光裕\吴飞\蔡雯\张子让\胡文龙\涂光晋\丁法章\十五、交叉研究A.传播心理学类:1.最好的书刘京林著:《大众传播心理学》秦绍德著:《宣传心理学》申凡:<采访心理学>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刘京林\申凡\B.公共关系:1.最好的书明安香著《当代实用公共关系》程曼丽:《公关传播》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明安香\程曼丽\C.传播科技1.最好的书闵大洪:《传播科技纵横》罗杰.菲德勒著:《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闵大洪\熊澄宇D.网络传播研究1.最好的书李河:《得乐园失乐园》胡泳、范海燕著:《网络为王》尼葛洛庞帝著:《数字化生存》罗斯扎克著:《信息崇拜》盖茨著:《未来之路》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闵大洪\孙坚华\匡文波\E.新闻哲学与新闻文化学1.最好的书刘智著:《新闻文化与符号》骆冬青著:《新闻眼新闻文化的哲学思考》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刘智\骆冬青F.传播与政治1.最好的书邵培仁:<政治传播学>刘华蓉:<大众传播与政治>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邵培仁\刘华蓉\G.新闻与战争1.最好的书展江:《战时新闻传播诸论>展江:<新闻与战争>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展江\十六、广告研究1.最好的书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黄升民\丁俊杰\吴予敏\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大众传播学参考书目
《大众传播学》参考书目一、书籍 推荐参考书书名 著译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传播理论概论:《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传播学引论》 李彬新华出版社 1993年 《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新华出版社 1984年 《大众传播模式论》 [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大众传播学诸论》 [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 新华出版社 1990年《传播理论》又:《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斯蒂文.小约翰[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2004《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 华夏出版社2000年《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英]麦奎尔清华 2006年《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 〔美〕斯坦利.巴兰 丹尼斯.戴维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传播学》鲁曙明 洪浚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传播学史——一种传[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记式的方法》[美]丹尼尔.杰.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美〕N.维纳商务印书馆1989年《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人际传播社会交换[美]迈克尔.罗洛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论》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组织传播》[美]凯瑟琳.米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年[美]罗伯特.福特纳华夏出版社2002年《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大众传播社会学》[日]竹内郁郎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年《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北美传播研究》郭镇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交流的无奈──传播[美]彼得斯华夏出版社2003年思想史》《话语与社会变迁》 [英]诺曼.费尔克拉夫 华夏出版社 2003年 《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美〕费斯克等 新华出版社 2004年《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华出版社 2004年《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 〔美〕埃弗利特.E .丹尼斯、约翰.C .梅里尔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年 《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 2004年 《日常关系的心理学》 [美]史蒂文.达克 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5年传播效果与受众:《舆论学》 《公众舆论》[美]李普曼华夏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002年《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年《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美〕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法]古斯塔夫.勒庞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群氓的时代》〔法〕塞奇.莫斯科维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群众与权力》〔德〕埃利亚斯.卡内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心灵、自我与社会》[美]乔治.米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有效传播》[美]特里·K·甘布尔迈克尔·甘布尔清华2005年《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令飞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韦尔伯.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0年《黑寡妇——谣言的示意及传播》[法]弗朗索瓦丝.勒莫商务印书馆1999年《谣言》[法]卡普费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谣言女神》〔德〕汉斯-约阿希姆.诺伊鲍尔中信出版社2004年《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社会心理学》〔美〕Taylor and Sear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认知失调理论》[美]利昂.弗斯汀格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共同体与社会》[德]斐迪南.藤尼斯商务印书馆1999年《孤独的人群》[美]大卫.里斯曼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美]保罗.福塞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陆学艺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丁未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知沟”现象研究》《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大众传媒与农村》方晓红中华书局2003年〔英〕约翰.塔洛克商务印书馆2004年《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与方法》〔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传播与社会影响》[法]塔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美]Glenn G. Spark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媒介效果研究概论》(英文影印版)《说服:接受与责任》[美]Charles U. Lars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十版,英文影印版)传播媒介研究:《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海南出版社1996年《数字资本主义》[美]丹.希勒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传播形态变化:认识[美]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新媒介》《未来之路》[美]比尔.盖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麦克卢汉精粹》[加]麦克卢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数字麦克卢汉》〔美〕保罗.莱文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软边缘:信息革命的[美]保罗.利文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历史与未来》《思想无羁》〔美〕保罗.莱文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童年的消逝》〔美〕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新媒介与创新思维》熊澄宇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美]托马斯.鲍德温华夏出版社2000年《大汇流:整合媒介、咨询与传播》〔美〕约瑟夫.梅洛瓦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福布斯电脑革命史》[美]杰弗里.扬海南出版社1999年新华出版社2004年《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新华出版社2004年《尴尬的接近权:网络社会的敏感话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媒体等同》[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传播的偏向》[加]哈罗德.伊尼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传播与帝国》[加]哈罗德.伊尼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美〕大卫.阿什德华夏出版社2003年《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信息烟尘》〔美〕戴维.申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994年《信息崇拜》〔美〕西奥多.罗斯扎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曹荣湘选编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解读数字鸿沟──技术殖民与社会分化》《西方媒介史》[法]让-诺埃尔.让纳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世界是平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群言出版社2006年《世界是平的吗?》[美]罗纳尔多·阿罗尼卡姆特·瓦罗杜《长尾理论》[美]克里斯·安德森中信出版社2006年《世界是新的》[美]约翰·帕夫里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今日媒介:理解媒介、(美)约瑟夫罗伯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文化与技术》传媒文化与文化研究《文化的阐释》〔美〕格尔茨译林出版社1999年《大众文化与传媒》陆扬、王毅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大众文化研究》陆扬、王毅选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理解通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解读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三联书店1989年《神话——大众文化诠释》[法]罗兰.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文化研究读本》罗钢、刘象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消费文化读本》罗钢、王中忱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隐形书写》戴锦华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关于电视》皮埃尔.布尔迪厄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通俗文化理论导论》[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1年《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德]哈贝马斯学林出版社1999年《文化民粹主义》[英]吉姆.麦克盖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启蒙辩证法》[德]马克思.霍克海默,特奥多.威.阿多尔诺重庆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2003年新版《霍克海默集》〔德〕霍克海默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文化与无政府状态》[英]马修.阿诺德三联书店2002《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美]迈克.费瑟斯通译林出版社2000年《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斯蒂文森商务印书馆2001年《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英]约翰.斯道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书写文化英雄——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戴锦华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陈刚作家出版社1996年《信息方式》[美]马克.波斯特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消费社会》[法]波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美]戴安娜.克兰译林出版社2001年《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法]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重组话语频道》[美]罗伯特.艾伦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电视与权力》王逢振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肥皂剧、女性及电视剧种》〔美〕劳拉.斯.蒙福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电视与日常生活》〔英〕罗杰.西尔弗斯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美]泰玛.利贝斯,埃利胡.卡茨华夏出版社2003年《分割美国──广告与新媒介世界》[美]约瑟夫.塔洛华夏出版社2003年《广告,艰难的说服》[美]迈克尔.舒德森华夏出版社2003年《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英〕斯图尔特.霍尔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商务印书馆2004年《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全球化与大众传媒:冲突.融合.互动》尹鸿、李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英]约翰.B.汤普森译林出版社2005年《广告符码》[美]苏特.杰哈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文化转向:当代文化史概览》[英]戴维.钱尼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美]道格拉斯.凯尔纳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研究方法:《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传播统计学》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薛薇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传播研究方法:策略与资料来源(第4版)》[美]利贝卡.鲁宾、艾伦.鲁宾、琳达.皮尔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美]罗杰·D·维曼约瑟夫·R·多米尼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美]大卫·莫里森新华出版社2004年《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华夏出版社2002年《大众传播研究方法》[英] 安德森·汉森新华出版社2004年《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英]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利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媒介分析技巧》[美]阿瑟·阿萨·伯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民族志:步步深入》[美]大卫·非特曼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结构主义与符号学》[英]特伦斯.霍克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蒸社会文献出版社1999年《符号学原理》[法]巴尔特三联书店1999年《社会科学方法论》[德]马克斯.韦伯华夏出版社1999年《社会科学方法的准则》[法]E.杜尔凯姆商务印书馆1995年《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年《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道学究竟是什么》[澳]艾伦.查尔默斯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规范理论:《大众传播法概要》[美]T.巴顿.卡特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刘迪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新闻道德的评价》[美]罗恩.史密斯新华出版社2001年《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第5版)》[美] 克利福德.克里斯蒂安等华夏出版社2000年《总统班底》[美]卡尔.伯恩斯坦、鲍勃.伍德沃德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美〕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新华出版社2004年《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政治传播》新华出版社2004年《偏见:CBS知情人揭露媒体如何歪曲新闻》[美]戈德堡新华出版社2002年《论出版自由》[英]密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年《论自由》[英]约翰.密尔商务印书馆1959年《自由主义》[英]霍布豪斯商务印书馆1996年《自由主义》李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自由与权力》〔英〕阿克顿商务印书馆2001年《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法〕贡斯当商务印书馆1999年《自由与传统》〔英〕柏克商务印书馆2001年《自由秩序原理》〔英〕哈耶克三联书店1997年《自由论》〔英〕以赛亚.伯林译林出版社2004年[美]亚历山大.米克约翰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报刊的四种理论》[美]韦尔伯.斯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年《媒体与民主》〔英〕约翰.基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新闻:政治的幻象》W.兰斯.班尼特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张巨岩三联书店2004年《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西方传媒与战争》〔英〕苏珊.L.卡拉瑟斯新华出版社2002年《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新闻界》《权力的媒介》[美]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媒体与权力》〔英〕詹姆斯·库兰史安斌等译《大众媒介与社会》〔英〕詹姆斯·库兰等华夏出版社2006年《媒体与社会》〔英〕格雷姆·伯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二、杂志《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三、丛书1、新华:新闻传播学译丛(98——99)2、华夏:高校经典教材译丛(99——00)3、北广:传播学书系(2000)4、复旦: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戴元光童兵6卷5、华夏:传播·文化·社会12本6、中国社科:传播与文化译丛(2000)7、人大:新闻与传播学译丛(2004)(中文、英文)8、清华: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和英文版)9、新华:西方新闻传播学10、新华:传播市场观潮(5本)四、各章参考文献第一章参考文献:1、《对传播学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张允若《杭州大学学报》1998·12、《传播学理论译介和研究中Communication一词的误译、误解及误用》宋昭勋(香港树仁学院)2003年传播学论坛论文3、《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宋昭勋(香港树仁学院)《现代传播》2006·14、2006年7《国际新闻界》媒体整合与融合专题5、《媒介融合发展与新闻资源开发》蔡雯《新闻与传播》2007年2期6、《媒介融合:从优质新闻业务、规模经济到竞争优势的发展轨迹》章于炎《中国传媒报告》2006年3期7、《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蔡雯《国际新闻界》2006年58、《关键概念》(P158)9、《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世界多国媒介管理现状的比较与思考》蔡雯黄金《国际新闻界》2007年3期第二章参考文献:1、《大众传媒把关》Shoemaker(休梅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2、《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译者序》展江人大2004年(《哈钦斯报告:解读、误读与关键词》)3、《媒介理论:关键词·语境·汉译——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再认识》4、《读“四种理论”的反思与批判》郭镇之《国际新闻界》1997·15、《西方社会责任新闻理论》张允若《新闻大学》1991夏季号6、《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的〈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一书学习札记》张咏华(传媒学术网·专家论坛)7、《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王征王涛人大2004年8、《报刊的四种理论》赛伯特(Fredrick Sirebert)皮特森(Theodore Peterson)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56年1982年新华9、《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复旦2003年第三章参考文献:1、《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介》陈力丹《国际新闻界》2004、62、《文化视野中的媒介演变》秦志希罗飞《浙江大学学报》2000、23、《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陈卫星《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4、《麦克卢汉遗产》何道宽《新闻与传播》2000、25、《媒介即文化》何道宽《新闻与传播》2001、26、《解决麦克卢汉的一把钥匙》董侠《国际新闻界》2004、47、1969年《花花公子》访谈录:《麦克卢汉——流行崇拜的高级祭司和媒介形而上学家袒露心扉》《麦克卢汉精粹》第四章参考文献:1、《传播学的"前结构"——符号活动的社会根源和基础》周军,《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学科学版〉1994.12、《从《实话实说》看非语言因素在谈话节目中的重要性》柳红3、《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P255第四部分“内容”第十三章《媒介内容:问题、概念与分析方法》第十四章《媒介类型与文本》第五章参考文献:1、(英)麦奎尔受众分析[M] 刘燕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英)戴维·莫利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M] 史安斌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3、陈韵昭传的受方[J]新闻大学1984(7)4、胡兴荣论传媒受众的主要权利[EB/OL](2004-11-07) 5、蔡骐谢莹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与受众研究[J] 新闻大学2004夏6、王锡苓传播学研究中受众地位与回馈作用演变[J] 兰州大学学报2001(2)7朱南燕案例:《扬子晚报》如何调“众口” [EB/OL] 8、殷晓蓉美国传播学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关于“使用与满足说”的深层探讨[J]中州学刊1999(5)9、(美)菲利普·帕尔姆格林利用与满足的理论研究[A]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第六、七章参考文献:1、蔡雯戴佳《议程设置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与麦考姆斯教授的对话》,《国际新闻界》2006(2)2、刘海龙《社会变迁与议程设置理论——专访议程设置奠基人之一唐纳德·肖》《国际新闻界》2006(4)3、唐纳德·肖等《议程设置理论与后大众媒体时代的民意研究》《国际新闻界》2004(4)4、张国良李本乾李明伟《中国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现状分析》《新闻记者》2002(2)5、李本乾《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的趋势》《当代传播》2004(2)6、黄瑚《议题融合论:传播理论的一个新假设》《新闻大学》2001(夏)7、李本乾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8、郭庆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社会控制——从“沉默的螺旋”假说谈起》《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3)9、谢新州《“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现代传播》2003(6)10、郭镇之《乔治·格伯纳及其“电视教养”理论和“文化指标”研究》《国际新闻界》2006(1)11、郭中实《涵化理论:电视世界真的影响深远吗?》《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2)12、丁未《大众传播的社会结构与知识差异——明尼苏达小组早期知沟假设研究》《新闻大学》2001秋13、丁未张国良《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现代传播》2001(1)14、邵培仁张继康《关于消除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2003(1)15、谢天勇张国良《大众传媒与扶贫报道——以1990—1999年〈安徽日报〉为例》《新闻大学》2001夏。
新闻传播学各方向顶级学者及著作推荐
新闻传播学各方向顶级学者及著作推荐一、传播理论最好的书:赛佛林:<传播理论>郭镇之译本;德弗勒、鲍尔洛基奇著:《大众传播学诸论》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张国良《传播与社会》;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本李彬:《传播学导论》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戴扬卡茨著:<媒介事件>最有实力的国内学者:张国良郭庆光李彬陆晔吴予敏殷晓蓉郭镇之邵培仁张咏华戴元光李良荣陈卫星胡正荣杨伯溆崔宝国李元授\(做传播学研究的人实在太多,而且几所有博士点的学校每年都在成批地生产各种新的生产力,此名单实不免挂一漏万。
)二、新闻理论.最好的书:甘惜分著:《新闻理论基础》李良荣:<新闻学导论>孙旭培:<新闻学新论>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黄旦:<新闻传播学>张大芝:<新闻理论基本问题>刘九洲:<新闻学范畴引论>瓦耶纳著《当代新闻学》杰克.富勒:《新闻的价值》(展江译本)普罗霍洛夫:《新闻学概论》(郑保卫译)。
和田洋一主编:《新闻学概论》.最有实力的研究者李良荣陈力丹孙旭培宁树藩朱光烈童兵黄旦芮必峰姚福申刘建明张允若郑保卫秦志希邵志择单波丁柏铨高宁远吴高福吴文虎董天策林晖\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最好的书:社科院新闻所:《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社新闻所编:《邓小平论新闻宣传》社科院新闻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成美:<新闻理论简明教程》、最有实力有研究者:陈力丹童兵尹韵公丁淦林张昆丁柏铨成美四、媒介经营管理.最好的书曹鹏:《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陆地:《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陆小华:《整合传媒》屠忠俊:《新闻事业管理》黄升民:《国际化背景下的媒介产业研究》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支庭荣:《媒介经营管理》最有实力的研究者喻国明屠忠俊黄升民曹鹏陆地刘宏支庭荣丁俊杰陆小华胡正荣谢金文崔保国陈桂兰五、媒介经济学.最好的书唐绪军:《报业经济与经营管理》:《媒介经济学》陈韬文等:<大众传播与市场经济>吴飞:<大众媒介经济学>?曹鹏:<媒介资本经营>?.最有实力的研究者喻国明宋建武曹鹏唐绪军陆地吴飞支庭荣周鸿择陆晔魏永征陈力丹李良荣林晖六、新闻传播史与新闻传播思想史.最好的书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方汉奇、陈业劭:《中国当代新闻史》()赵玉明:《中国现代广播简史》郭镇之:《中国电视史》黄湖:<中国新闻史新编>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简史>张国良:<日本传播史>吴庭俊:<新记大公报史稿>陈力丹:《世界新闻史纲》埃默里父子著:《美国新闻史》,展江译本李瞻著:《世界新闻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外国新闻传播史》徐培汀、裘正义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胡太春著:《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最有实力的研究者。
南昌百树教育集团
南昌百树教育集团“师德报告表彰会暨集团八周年迎新年联欢会”实施方案二OO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师德报告表彰会暨集团八周年迎新年联欢会方案一、指导思想2009年是南昌百树教育集团办学八年来规范管理取得辉煌成绩的一年,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为丰富广大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教职工的敬业精神、集体观念,集团研究决定在元旦前夕举行主题为“百树成立八周年,我与百树共成长”的师德报告表彰会暨集团八周年迎新年联欢会活动,创建和谐文明校园。
二、联欢会组织总顾问:闵洪根总策划:郭萍总指挥:傅桂林策划:黄际沛、曾道维、江园、黄娜协调:雷敏、罗玉玲、罗屈英、陈丽萍、罗鹏、张亮、谢贵群、邱静三、活动安排1、时间:2009年12月31日上午9:00~下午16:302、地点:麻丘校区文化大会堂3、中餐:麻丘校区食堂4、人员:全体教职员工注:行政人事部提前准备优秀教职工、数学、英语竞赛和麻丘校区竞赛奖金、奖状并分放到桌上。
(备注:麻丘校区行政人员、教师和后勤人员等根据学校准备工作需要,服从学校调度安排)七、迎新春联欢会节目单1、大合唱《红旗颂》、《我的中国心》表演者:麻丘校区熊正华、乐婷婷等指挥:谭民克2、舞蹈《床前明月光》表演者:象湖校区邓双双、徐晓霞等3、筝舞表演《扇舞丹青》表演者:高新校区曾鸿娟、胡沁媛4、拉拉操《舞动的青春》表演者:百树校区肖素燕、刘芳芳等(熊正华、罗屈英、杨向明、曹凤南、李文芬、李娅玲、张琳抽取218个三等奖,每人抽取31张,最后找一个人补抽1张)5、歌曲演唱《百树欢迎你》表演者:高新校区闵艳艳、万賨等6、铜管乐演奏《茉莉花》表演者:麻丘校区顾俊等7、群舞:《Nobody》表演者:百树校区魏莉萍、闵琦等8、舞蹈《吉祥谣》表演者:象湖校区李文芬、曾洁等(黄际沛、曾道维、江园、黄娜抽取58个二等奖,每人抽取14张,最后找人抽取2张。
9、吉他弹唱《突然的自我》表演者:高新校区毛剑锋、曾蓓10、哈哈大串烧表演者:范少惕、罗鹏11、双人舞《回家》表演者:百树校区郭媛媛、兰彬。
光荣册 - 复旦大学
光荣册(2002-2003年度)复旦大学妇女委员会二○○四年三月热烈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4周年!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男女平等和谐发展,需要你、我、他共同努力!学习新知识,创造新业绩,建立新生活!全面提高妇女素质,为科教兴市作贡献!2002-2003年度全国、上海市妇女工作各类先进奖项全国文明家庭———王威琪、归绥琪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王迅、孙恒慧家庭全国先进女职工——马兰上海市教育系统比翼双飞模范佳侣——彭咏梅、郝模夫妇上海市妇女工作优秀品牌——————复旦大学妇女委员会2002-2003年度复旦大学“比翼双飞模范佳侣”、“巾帼建功创新奖”等各类先进奖项复旦大学“比翼双飞模范佳侣”(14对)外文学院刘亦春、信息学院张卫夫妇物理系姚红英、化学系赵东元夫妇现代物理所潘正瑛、霍裕昆夫妇信息学院蒋凤仙、洪志良夫妇生命科学院陈祥美、陈家宽夫妇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林涵、新闻学院童兵夫妇继续教育学院温耀玲、保卫处刘申和夫妇复旦附中黄全京、郑胤飞夫妇中山医院张育红、阎作勤夫妇华山医院张斯为、上海医学院杨轶群夫妇华山医院伽玛刀医院盛晓芳、肿瘤医院傅小龙夫妇儿科医院彭咏梅、公共卫生学院郝模夫妇眼耳鼻喉科医院史宇、迟放鲁夫妇妇产科医院黄紫蓉、丰有吉夫妇复旦大学“比翼双飞模范佳侣”-提名奖(8对)古籍所朱邦薇、图书馆吴格夫妇经济学院徐巧珍、图书馆李振钱夫妇管理学院张延玲、任明川夫妇人口研究所骆红尔、哲学系陈居渊夫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林霞、法学院张乃根夫妇《国外医学》编缉部李勤荣、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夫妇护理学院龚燕、上海医学院袁正宏夫妇中山医院包亚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德耀夫妇复旦大学“巾帼建功创新奖”(7名)新闻学院殷晓蓉经济学院杜莉人口研究所陈月新生命科学院张玉秋上海医学院马兰儿科医院郑珊妇产科医院张绍芬复旦大学“巾帼文明岗”(19个)经济学院学生工作组上海医学院本科生工作组上海医学院法医学系人事处医院管理处正大管理发展中心管理层复旦附中女宿舍管理组中山医院急诊科护理组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组中山医院麻醉科华山医院十二病区护理组华山医院口腔科华山医院老年病科华山医院科研处儿科医院发热门急诊儿科医院二病房眼耳鼻喉科医院特需病房肿瘤医院十五病区护理组妇产科医院三病区护理组复旦大学“优秀妇女代表”(12名)管理学院祁新娥生命科学院喻凡药学院潘俊社会科学基础部孙翠宝统战部张宏莲后勤服务公司肖正平中山医院李荣花华山医院郎黎薇儿科医院陈天兰眼耳鼻喉科医院杨国华妇产科医院尤仁妇产科医院刘美玉2002-2003年度我校女教师获得省部级各奖项光荣榜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依赖中的作用上海医学院马兰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乙型肝炎病毒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上海医学院闻玉梅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炎症痛产生痛觉过敏的神经机制神经生物研究所张玉秋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实验研究儿科医院郑珊孕激素与LHRH-a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对骨量作用的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妇产科医院张绍芬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炎症性痛敏反应的中枢机制神经生物研究所张玉秋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上海医学院马兰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杰出奖上海医学院马兰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战后美国传播学的理论发展-经验主义和批判学派的视域及其比较新闻学院殷晓蓉专著三等奖论税收的金融效应与我国金融资产税收政策经济学院杜莉论文三等奖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欧盟国家妇女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对我国妇女就业的启示人口研究所陈月新论文三等奖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院黄丽华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老师儿科医院郑珊信息学院曾旋生命学院邓可京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上海医学院临床病理生理学殷莲华(第二主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医学院闻玉梅(指导老师)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性增强的机理研究林旭(学生)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上海医学院马兰(指导老师)阿片受体磷酸化及其对受体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白斌(学生)第三屇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战后美国传播学的理论发展-经验主义和批判学派的视域及其比较新闻学院殷晓蓉专著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甲基叔丁基醚和汽油无铅化前后机动车排出物毒性及健康影响公共卫生学院叶舜华缺血损伤脑内神经元自身保护的分子机制研究上海医学院孙凤艳上海市第17届优秀发明选拔赛二等奖一种治疗自然流产的中药复方制剂妇产科医院归绥琪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上海医学院马兰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优秀奖儿科医院郑珊上海市侨界十杰上海医学院马兰上海市科技统计工作先进个人科技处张茜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者科技处张志芹。
各有千秋新闻院校南北派四大代表高校一览
从1923年国⼈最早创办的⼤学新闻系——平民⼤学报学系(北京)算起,我国的新闻专业教育迄今已⾛完了84年的历程。
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的统计,2006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点总数已超过300个,2007年招收新闻传播类专业研究⽣的⾼等院校更有98所之多。
在《中国⾼等教育评估》发布的《2006中国⼤学研究⽣院评价》显⽰,98所新闻院校中,“南复旦、北⼈⼤”的格局依然未被打破,两校的优势地位⼗分明显。
⽽中国传媒⼤学、武汉⼤学紧随其后,清华⼤学、华中科技⼤学、北京⼤学、南京师范⼤学的新闻传播专业则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其学术地位得到了⼴泛认可。
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南北两派最有代表性的⼏所新闻院校,以求为报考做好准备。
北派--得天独厚北⼈之强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化中⼼,⾃然也是新闻传媒业的聚集地,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得⼀⼤批以中国⼈民⼤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代表的新闻院校集中在这⾥,它们有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新闻传媒资源和浓郁的学术氛围,这都是地⽅院校⽆法⽐拟的优势。
中国⼈民⼤学 专攻 ⼈⼤新闻传播学研究⽣教育主要分为三个专业:传播学、新闻学、传媒经济学。
主要研究⽅向有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理论、应⽤新闻学(含新闻的采访、写作、评论和编辑)、⼴播电视新闻学、络新闻传播、新闻摄影与视觉传播、⼴告传播、出版传播、传媒经济、传媒经营管理。
相⽐于其它学校的新闻传播,⼈⼤⽐较重视理论研究,强调学⽣的综合素质培养,⼈⼤毕业⽣对国情政策的把握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也往往为⽤⼈单位所看重。
新闻传播是⼈⼤的“招牌”,不论是师资⼒量、毕业⽣流向还是硬件设施都是国内⼀流。
⼈⼤新闻学院规模较⼤,每年招⽣⼈数较多,教材出版得很全,复习资料容易收集。
由于⼈⼤的知名度和实⼒很⾼,报考的⼈会相当多,其考试会有⼀定难度,需要考⽣对专业知识有较为扎实的掌握。
考试⼤收集整理 名师 ⼈⼤新闻传播学科拥有强⼤的师资队伍,在现职学术队伍中,既有以⽅汉奇教授为代表享有崇⾼学术声望的⽼⼀代权威学者,⼜有陈⼒丹、蔡雯、喻国明等在国内拥有⼴泛影响的中年学者。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说:“任何涉入一条新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
”1今天传播学理论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条崭新的河流,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则如一叶扁舟,带我领略河流上游的奥秘。
《传播学史》此著作也不似寻常地叙述历史般冗长而乏味。
著作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史,给予了众多如我一般“传播学理论新学者”新奇而意味深长的旅途。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寒,传播学的形成也非凭借着几人的一日之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有了传播学的身影。
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而正规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但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三大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派。
查尔斯••达尔文对传播研究的直接影响始于1873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感》。
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
他的进化论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
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成为库利和帕克等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引路人。
与达尔文相同,对马克思传播研究的影响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研究范式上。
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
至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成功后才将《共产党宣言》推举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
2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之中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
3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间接地了拉斯韦尔的精神分析研究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
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引言第1页。
2【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3【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芝加哥学派早期几个代表人物对传播研究的思想贡献--以库利、米德、帕克、杜威为例
芝加哥学派早期几个代表人物对传播研究的思想贡献--以库利、米德、帕克、杜威为例内容提要:本文从“芝加哥学派”四位早期代表思想中与传播研究有关的方面入手,首先梳理了四人与传播有关的共同思想,有:对共同体的一致向往和追求,把传播置与人类本性地位和想象性传播。
在文章的后一部分,分别论述了四人对传播研究各自的理论贡献,即:库利的“首属团体”和“镜中自我”;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杜威的“分享经验”;帕克的“大众传播理论研究”。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E.M.罗杰斯(Everett M. Rogers)在著作《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A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STUDY ----A Biographical Approach)一书中对四位“芝加哥学派”的重量级人物的共同特征做过归纳,其中有一段话可能不会引起读者太多的注意,即:他们都生于1859—1864年间,大约是美国内战时期,并且都是在小城市长大。
他们都有新教和道德主义的背景,但是由于科学的教育,他们试图成为社会生活的客观观察者。
他们都是改良派——通过更准确地理解社会问题而对抨击社会问题发生兴趣。
他们都是乐观主义者,主张为了美国民主制度能够在城市共同体中繁荣兴盛,社会进步是需要的。
J.杜威、G.H.米德、C.H.库利和R.E.帕克这四位“芝加哥学派”早期代表人物生长的小城市环境与正在形成的大都市之间存在着一种冲突。
有一组数据表明了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美国的第二大城市芝加哥的发展情况——“在1880年至1890年这10年中,城市人口翻了一倍,至1910年,又翻了一倍。
芝加哥在文化多样性方面特别突出。
1900年,170万人口中的一半是生于外国的人,其他的许多人是出生在外国的父母的后裔”(罗杰斯,1997,殷晓蓉,2002,P145)。
在他们四人中,除库利一直留在安阿伯以外,另外三人在小城镇长大以后,“都尽可能地割断了他们的乡村之根,过起了城市生活”(罗杰斯,1997,殷晓蓉,2002,P157),但是他们四人在小城镇长大的经历正是他们对于在小城镇的特殊氛围营造出的“共同体”怀有共同追求的真正动因所在。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名单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5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
姓名
孔宇 史春晖 王易可 王智丽 单凌 谢晨静 金晶 卢照 易红发 黄文森 张丽华 刘雪明 周雅 赵景 高存玲 李云洁 曾祥石 李小青
专业
050301新闻学 050302传播学 050301新闻学 050301新闻学 050301新闻学 050301新闻学 050302传播学 050302传播学 050302传播学 050302传播学 050302传播学 050302传播学 0503Z2广播电视学 0503Z2广播电视学 050302传播学 050302传播学 050302传播学 050301新闻学
报考导师
曹晋 曹晋 黄瑚 黄芝晓* 李良荣 刘海贵 顾铮 顾铮 廖圣清 廖圣清 陆晔 陆晔 陆晔 陆晔 孙玮 孙玮 殷晓蓉 黄旦
初试成绩
234 193 184 216 231 190 223 206 218 197 202 194 203 190 188 175 206 228
备注
备注:此复试名单仅包括公开招考考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传播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新闻、影视、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实务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综合型人才。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热爱新闻工作,掌握坚实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
3、能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
4、身心健康。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1. 专业简介传播学硕士点成立于2010年,设置有传播史论、新媒体传播、戏剧影视传播三个特色方向。
本专业现有硕士生导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
近年来,该硕士点教师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媒介现象学:麦克卢汉传播思想研究》、《拉斯韦尔战时传播理论研究》、《媒介的直观》、《网络舆论:起因、流变与引导》、《多元文化图景与电视话语选择》、《喜剧论稿》等专著,并在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内传播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 研究方向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根据2007年3月2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4年。
四、培养方式本专业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硕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及身心健康。
通过课程学习和撰写学位论文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着重培养其科研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
注重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1.公共必修课:外语(学科英语),4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
2.一级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或专业选修课),共24学分。
3.公共选修课,6学分。
4.总学分:36学分。
本专业具体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信息详见附件1。
六、考核方式硕士生公共课、学科基础课按学校要求统一采用“考试形式”,专业课、研究方向课根据课程性质,可采用考查、课程论文、学术报告等形式。
批判学派
2理论基础①“法兰克福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
②“西方马克思主义”,60年代开始在欧洲流行。
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文化及意识形态等进行批判。
批判学派自身是一个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集合体。
3主要流派①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及大众文化的批评上,剖析和批判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化和“霸权主义”本质。
②政治经济学派(又称“政治经济传播媒介理论学派”):着重分析西方垄断传播体制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
③意识形态学派:着力研究意识形态本身,研究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
④社会文化学派:着重研究大众传播在社会及文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⑤女权主义学派:着重研究男性统治束缚对女性传播的方式,女性传播形式的力量等。
45形成过程理论提出传播学批判学派,主要集中在欧洲,所以有“欧洲批判学派”之说,这是由于批判学派的思想来源,主要在西欧。
第一次两个学派(这只是从现在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意义上)的冲突,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
流亡美国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学者,通过论证意识形态霸权的美国形式——大众文化,开始与萌芽时期的经验主义传播学对立。
这些受到法西斯迫害而来到美国的学者,其哲学思辩的传统与美国社会科学中反思辩的倾向发生冲突。
出于对本土法西斯统治的憎恨,以及学术传统的延续性,他们较多地注意到美国与纳粹德国的联系和相似性,美国给他们提供了一种不尽相同的研究题材和契机。
对法西斯的批判并没有导致简单地认同美国文化,他们认为这都是权威主义,只是形式不同,美国不是用恐怖和高压统治,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众传媒为途径的大众文化,来实现“权威主义”。
所以他们倾向于使用批判的、较为极端的词句来谈论美国的大众社会和大众传播媒介。
他们大多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影响不大,其中一些人后来回到欧洲(例如阿多诺,Adorno,T.)。
新闻传播学各方向顶级学者及著作推荐
新闻传播学各方向顶级学者及著作推荐一、传播理论最好的书:赛佛林:<传播理论>郭镇之译本;德弗勒、鲍尔洛基奇著:《大众传播学诸论》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张国良《传播与社会》;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本李彬:《传播学导论》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戴扬\卡茨著:<媒介事件>最有实力的国内学者:张国良\郭庆光\李彬\陆晔\吴予敏\殷晓蓉\郭镇之\邵培仁\张咏华\戴元光\李良荣\陈卫星\胡正荣\杨伯溆\崔宝国\李元授\(做传播学研究的人实在太多,而且几所有博士点的学校每年都在成批地生产各种新的生产力,此名单实不免挂一漏万。
)二、新闻理论.最好的书:甘惜分著:《新闻理论基础》李良荣:<新闻学导论>孙旭培:<新闻学新论>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黄旦:<新闻传播学>张大芝:<新闻理论基本问题>刘九洲:<新闻学范畴引论>瓦耶纳著《当代新闻学》杰克.富勒:《新闻的价值》(展江译本)普罗霍洛夫:《新闻学概论》(郑保卫译)。
和田洋一主编:《新闻学概论》.最有实力的研究者李良荣\陈力丹\孙旭培\宁树藩\朱光烈\童兵\黄旦\芮必峰\姚福申\刘建明\张允若\郑保卫\秦志希\邵志择\单波\丁柏铨\高宁远\吴高福\吴文虎\董天策\林晖\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最好的书:社科院新闻所:《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社新闻所编:《邓小平论新闻宣传》社科院新闻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成美:<新闻理论简明教程》、最有实力有研究者:陈力丹\童兵\尹韵公\丁淦林\张昆\丁柏铨\成美四、媒介经营管理.最好的书曹鹏:《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陆地:《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陆小华:《整合传媒》屠忠俊:《新闻事业管理》黄升民:《国际化背景下的媒介产业研究》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支庭荣:《媒介经营管理》\最有实力的研究者喻国明\屠忠俊\黄升民\曹鹏\陆地\刘宏\支庭荣\丁俊杰\陆小华\胡正荣\谢金文\崔保国\陈桂兰五、媒介经济学.最好的书唐绪军:《报业经济与经营管理》:《媒介经济学》陈韬文等:<大众传播与市场经济>吴飞:<大众媒介经济学>?曹鹏:<媒介资本经营>?.最有实力的研究者喻国明\宋建武\曹鹏\唐绪军\陆地\吴飞\支庭荣\周鸿择\陆晔\魏永征\陈力丹\李良荣\林晖六、新闻传播史与新闻传播思想史.最好的书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方汉奇、陈业劭:《中国当代新闻史》()赵玉明:《中国现代广播简史》郭镇之:《中国电视史》黄湖:<中国新闻史新编>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简史>张国良:<日本传播史>吴庭俊:<新记大公报史稿>陈力丹:《世界新闻史纲》埃默里父子著:《美国新闻史》,展江译本李瞻著:《世界新闻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外国新闻传播史》徐培汀、裘正义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胡太春著:《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最有实力的研究者。
使用与满足基本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基本理论1、概念“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
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2、发展过程从时间上来说,使用与满足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时期,复旦大学传播学者殷晓蓉对此有专文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早期研究大部分是围绕无线电广播和报纸与读者的关系而展开的。
其中包括:三四十年代,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研究机构进行了美国第一次全面的广播研究(包括分析广播的内容和对听众的统计);1940年的奥逊·威尔斯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所引起的恐慌事件的研究以及赫佐格的那篇被称作“历史性的论文”《我们对白天连续节目的听众究竟知道什么》等。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现代时期”则是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那时的研究逐渐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式,并有了比较固定的名称:“使用与满足说”,或“使用与满足模式”,也更加明确地朝向探讨“一个活跃的受众”的作用的方向发展。
它在范围上涉及报纸、电影、舞台剧、电视(特别是智力竞赛节目)、高雅音乐会和肥皂剧等大众传播内容与受众的使用和满足的关系,并且,经由施拉姆、伯格纳、卡茨、布卢姆勒、格威奇等人的努力,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更加重要的是,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美国传播学自身的发展,“使用与满足说”所得以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推动力更为充分,而它的出现也使效果研究、受众研究以及相关的媒介内容研究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其中美国社会学家E ·卡茨被认为是“使用与满足说”的“现代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授予文学硕士学位)(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授予文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新闻学专业硕士点设置于2000年,次年开始招生,在部属院校中处于同专业点的中上水平;要紧研究领域为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要紧研究特色是关于新闻理论范畴的研究;现有导师11人,其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6人,刘九洲教授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有明显的成就;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8项,已连续推出一批时期性研究成果,有的在全国学界产生了一定阻碍;已有5届共115名研究生毕业,大部分在高校任教。
二.培养目标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新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敞,熟悉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其进展趋势;把握一门外语;具有运用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熟悉各种媒介的特性与功能,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新闻传播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三年。
学习优秀者可申请二年毕业。
2、硕士研究生提早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优良,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早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刻达2年及以上,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可申请提早毕业,并报学校研究生处审批。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本专业学生要求毕业时获得总学分为38学分,其中:1、一级学位课程6门,18学分(公共课程3门,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3门,9学分)。
2、二级学位课程(通选课)任选2门,4学分。
3、指定选修课课程任选5门,10学分。
4、任意选修课课程任选2门,4学分。
5、教学实践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已有三年有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能够免修教学实践。
6、凡以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用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培养打算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三门,同时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六.实践环节新闻学专业硕士生的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或新闻传播实践)和学术实践两部分,各占1分。
(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授予文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新闻学专业硕士点设置于2000年,次年开始招生,在部属院校中处于同专业点的中上水平;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主要研究特色是关于新闻理论范畴的研究;现有导师11人,其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6人,刘九洲教授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有显著的成就;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8项,已陆续推出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有的在全国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已有5届共115名研究生毕业,大部分在高校任教。
二.培养目标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新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阔,熟悉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其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运用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熟悉各种媒介的特性与功能,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新闻传播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三年。
学习优秀者可申请二年毕业。
2、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优良,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可申请提前毕业,并报学校研究生处审批。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本专业学生要求毕业时获得总学分为38学分,其中:1、一级学位课程6门,18学分(公共课程3门,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3门,9学分)。
2、二级学位课程(通选课)任选2门,4学分。
3、指定选修课课程任选5门,10学分。
4、任意选修课课程任选2门,4学分。
5、教学实践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6、凡以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培养计划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三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六.实践环节新闻学专业硕士生的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或新闻传播实践)和学术实践两部分,各占1分。
33%阿维·抑食肼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小结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667m2 33%阿维·抑食肼80g/667m2 20%阿维·三唑磷90g/667m2
空白对照
处理 33%阿维·抑食肼(60g/667m2) 33%阿维·抑食肼(80g/667m2) 20%阿维·三唑磷(90g/667m2)
空白对照
表1 不同药剂对二化螟保苗防效
药前枯心率(%)
后14天调查一次,调查株枯心率和残留虫量,每小区采用5点取 样,每点调查20穴,每小区调查100穴,调查枯心株数和活虫数, 计算保苗效果和幼虫防效。
计算公式:
对照区枯心率-处理区枯心率
保苗效果(%)=
×100
对照区枯心率
对照区幼虫量-处理区幼虫量
幼虫防效(%)=
×100
对照区幼虫量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药剂的保苗效果 2.2 不同药剂的幼虫防效
33%阿维·抑食肼60g/667m2(南京惠宇农化公司生产); 33%阿维·抑食肼80g/667m2(南京惠宇农化公司生产); 20%阿维·三唑磷90g/667m2(南京惠宇农化公司生产); 空白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共12个小 区,每小区面积200m2。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马鞍街道,夏李村,谢营组一农户承包的水稻田 中进行,水稻品种为杂交水稻“y两优一号”,面积2666.67m2, 6月1日移栽,施药前灌浅水层5cm左右,药后自然落干,本试验 施药一次,于6月26日下午4时施药,(即1代二化螟2~3龄幼虫 高峰期),采用利农HD400型背负式压缩喷雾器施药,兑水量 50kg/667m2,施药时水稻正处于分蘖末期,药后7天调查一次,药
药后7天
话语分析:如何为媒介社会语言实践提供说明?——兼评《话语与社会变迁》的传播学意义
Discourse Analysis How to Provide an Explanation for Social Linguistic Practice of Media?
作者: 殷晓蓉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2-24页
主题词: 话语分析 传播事件 媒介语言实践
摘要:当代英国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是西方传播学中批判的话语分析学派的著名代表人.他通过自己的著述和教学活动,为当代媒介等社会语言实践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本文侧重于他的<话语与社会变迁>的传播学意义的问题,讨论话语分析与媒介话语实践之间的关系.。
传播文化社会译丛
传播文化社会译丛
传播·文化·社会译丛Communication Culture Society Rendition 华夏出版社2003年出版。
黄旦主编。
这部译著丛书是国内传播学译著出版的转折点,意味着中国大陆的传播学译著从教科书到专著,从学科到领域,从一般知识介绍到问题研究的转变。
该译丛已出版有: 《分割美国: 广告与新媒介世界》,[美] 约瑟夫·塔洛著;洪兵译。
《广告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美]米切尔·舒德森著;陈安全译。
《作为话语的新闻》,[荷] 托伊嗯·A.梵·迪克著;曾庆香译。
《话语与社会变迁》,[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著;殷晓蓉译。
《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美]大卫·阿什德著;邵志择译。
《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英]泰玛·利贝斯,埃利胡·卡茨著;刘白雄泽。
《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美]彼得斯著;何道宽译。
《做新闻》,[美]盖伊·塔奇曼著;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
《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美] 布莱恩特主编:石义彬译。
《新运动的媒介镜像》,[美]托德·吉特林著;胡正荣,张锐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殷晓蓉:美国传播学的源流与演变-------杜威与经验主义传播学
一、选择杜威的原因:
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基础;帕克通过杜威关注斯宾塞,批判其社会达尔文主义。
作为美国民族精神的实用主义的创始人;实用主义在美国发展经过三个人:皮尔斯(创始人)、詹姆斯(把皮尔斯的实用主义引入宗教)、杜威(回到皮尔斯的实用主义:工具主义或实验主义,影响了传播学在内的美国社会科学)。
研读传播学的一个出发点。
凯瑞的重视:几年前我决定认真研读传播学著作,一位明智之士建议我从杜威开始,真一个令我从不后悔的选择。
二、主要内容:三个问题
1、杜威作为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奠定的基础;
《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孙有中译1997年
《杜威文选》,涂纪亮编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杜威宏观阐释了传播的本质和力量。
《人的问题》1986;《人的问题》,江苏教育2006年。
《民主与教育》1915
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传播而得以持续存在,而且还应该说是在传递、传播之中存在着《公众与公众问题》1927
“由蒸汽机和电创造的大社会可能是一个社会,但它不是一个共同体,不过共同体的恢复是可能的,大社会转变为一个大共同体,公众就不再处于被遮蔽之处,仅凭传播就能创造一个大共同体。
”
三个问题:
(1)乐观主义传播观的确立;
通讯革命中提出的意义:“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19世纪末的变化:在原有的意义之外,传播技术开始承担解决现代社会实际问题的使命。
杜威是第一位赋予传播重大意义和使命的学者。
从传统的乡村文化到现代都市文化的转移,具有普遍的共同性。
它意味着人们抛弃了一种紧密的、以家庭为基本纽带的传统文化,而要适应一个更为个人主义的,更具竞争性的环境。
传播的建设作用:不仅用于赞美过去,用于论证现实状况的合法化、理想化;而且可矫正社会弊病,造就一个公正而稳定的社会;
不仅可解释、说明社会,而且载有完成社会革命的期望。
意义:标志一个时期的到来:传播技术在科学技术中脱颖而出,冲击神学,在一个“宏大叙事”中充当重要角色。
如何做到——要求:借助于传播的作用,社会科学应有一致的发展。
帮助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2)借“传播”实现改良主义的基础立场
当时的三种态度
A、保守立场固守体制,坚持自由放任;
B、激进立场,提倡社会主义。
C、居中立场:与政府态度一致。
不想一举推翻社会主义体制,但有急切改变现状的要求,代表大多数中产阶级的意愿。
想实现工业的集中,但反对政府的集权。
杜威站在居中立场,一般观点:
出发点:社会进化论
认为社会变化时一种进化,即一点一滴的进步,而社会逐渐进化表明社会日益趋向改善和改良。
改良主义用于个人,是说个人只能一步一步推进和改善自己;用于社会,是说社会只能渐进式的改革。
落到传播
在新世界中振兴传播的活力。
传播的目的不是推翻,而是矫正。
经验主义传播学的一般立场
拉扎斯菲尔德:《论行政研究和批判研究》1941行政研究是指“为服务于公共或私人的经营(行政)机构而进行的那种研究”
(3)经验主义传播学中的“经验”概念的来源。
芝加哥社会学植根于收集和分析资料之上,在它之后,美国社会学就以经验世界为基础。
又不仅是一个社会学学派,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社会科学的学派,芝加哥经验研究的实用性和渐进性既影响了社会学,也影响了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和传播学。
杜威经验主义学说
首先,确立了经验的地位:将理想主义和经验主义相融合。
自然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有效的。
经验不是纯学理的,也不是零碎的、偶然的,
其次,探究经验是什么:杜威:经验就是做事情。
经验就是和行为连在一起。
与do连在一起,经验是连续的行为和感受,经验有自己协调和组织的能力。
——经验是指向未来。
一种过渡
在向美国转移的过程中,欧洲思想的问题在传播学中得到了经验主义的研究
杜威是使欧洲问题具有美国经验主义特征的开创者。
2、杜威与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区别
(1)“传播”概念趋于单一
杜威的多重传播观:传播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
如何多重?
传播手段与传播
传播观与仪式观:在美国非主旋律
关于传播的著名定义
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传播而得以持续存在,而且还应该说是在传递、传播之中存在着,在公共、共同体和传播这些
后来传播学的侧重点:
逐渐压缩成一个个人主义的、短期的效果样式。
因此关闭了许多最近刚刚被学者重新打开的研究领域。
多年来,“传播研究”名下进行的研究,几乎都集中的大众传播领域。
与之相关的结果——美国传播学的主流方向是传递论。
(2)传播研究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
对应其改良主义的主张。
共同方面:与政府立场基本一致,受惠于大企业的资助。
使命感是医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而非施舍。
受惠于洛克菲勒基金会。
区别:无论在哪个方面,都要间接地多,主要研究医治社会问题的方法,个人研究很少直接为政府和社会服务,尤其是传媒企业的商业研究。
反对暴力冲突的解决方法。
美国传播学建立的独特路径
在杜威等进行的早期传播研究之外,传播学学科沿着受政府资助的一条路径逐渐达到学科化。
土地基金大学land grand的典型。
一般发展:(赵月枝)
两次世界大战的“策反”宣传
冷战期间,美国意识形态的传播
消费主义社会兴起,传播更多为商业服务。
《赫伯特席勒》2003,麦克斯维尔著
(3)淡化传播的互动性
*杜威的互动思想:
对社会有机体的特殊理解
环境:环境是过程中介入人的活动的产物,无所谓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交往(传播):在社会有机体中,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机制。
究竟是什么样的共同体
其他思想家:一个既定的共同体
杜威:某种行程中的共同体,不是社会塑造个人,而是个人通过互动塑造他们自己,社会因此而存在。
社会
3、杜威在传播思想史上的意义。
一、代表美国传播学内行政研究和批判研究之间的区别。
在美国文化的对话中,尤其是20年代李普曼和杜威的那场思想交锋,对于重新界定行政研究和批判研究间的差异是有用处的,转换为客观主义和表现主义之间的区别,放在欧洲传统之外来审视。
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对抗。
思想交锋过程:
杜威1922年《新共和》杂志发表了《舆论学》批判。
承认舆论学的优点,但最尖锐的结论是:舆论学是对有史以来对民主的最严厉的控告。
四年后,在一次演讲中队李普曼做了回应,并于1927年发表了《公众及其问题》,提出“描述”与“建构”,听觉胜于视觉等观点。
基本差别
专家:掌管科学的社会,还是社会中的科学?
新闻:刻板成见?还是公开讨论的论坛?
传播与现实:再现与建构。
二、传播思想中较浓厚的人文色彩
与海德格尔的比较:与其哲学、美学背景有关
彼得斯《交流的无奈》
《公众与公众问题》表现出与海德格尔一样的担心:谁也不知道,生活中浅薄的激动、运动的疯狂、烦恼的不满、人为刺激的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是寻求填补真空的疯狂举动;直接的社区经验的纽带松散之后,真空随之出现.
《解读凯瑞——跨文化嫁接新闻与传播之间》
正是在芝加哥,传播研究正式起步,其创立者杜威、米德和帕克。
它的学术传统使它致力于对一个城市,它居民众的种族、民族和社会关系的深度了解。
它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实体生态学,而且是一个地方和居民区的人文生态学。
学科建立过程中与经验主义传播学的比较
三、杜威传播思想曾受到的批评或缺憾。
基本立场:彻底的经验主义?
没有对出现在自己时代的现代传播力量做进一步的分析
学科矛盾,抽象思维成为避风港
总结
a、(杜威)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传播思想体现了以独特方式诠释和代表美国的民族精神。
b、关于传播的论述重视人的活动性、主动性,能够改造环境的创造性;但人所生存的具体社会、具体社会交往涉及少;
c、坚信新媒介重塑社区经验的作用,也避开现代传媒与商业利益和政治权力日益纠缠带来的种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