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粱、玉米等经发酵、蒸馏就可以得到一种“绿色能源”,这种物质是( )
A .氢气
B .甲烷
C .酒精
D .木炭 2、下列物质中属于酯类的是( )
A .石蜡油
B .甘油
C .酚醛树脂
D .花生油 3、实验室里运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装置甲:石油分馏 B .装置乙:溴苯的制取 C .装置丙:乙烯的制取 D .装置丁:乙酸乙酯的制取 4、下列各组物质,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是( )
A .苯、己烯、甲苯
B .乙酸、乙醛、乙醇
C .乙醛、氯乙烷、硝基苯
D .乙酸甲酯、苯酚溶液、甲酸溶液
5、下列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正确的是( )
6、下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 )
A.C
B.O
C.N
D.Cl
7、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ns 2np 7,它违背了( )
A.泡利原理
B.能量最低原理
C.洪特规则
D.洪特规则特例
8、有机物A 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在碱性条件不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B .1 molA 能和5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 .和溴水反应时,1摩尔A 能消耗3摩尔Br 2
D .A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OH
COCH 3CH 2CH
O
CH 2
9、利用下图所示的有机物X 可生产S -诱抗素Y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可以发生氧化、取代、酯化、加聚、缩聚反应,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机盐
B .Y 既可以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C .1mol X 与足量Na 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mol NaOH 。
D .X 结构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10、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再用NaOH 中和,并做银镜反应实验——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B .向甲酸和甲醛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甲酸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检验混合物中是否含有甲醛
C .向米汤中加入含碘的食盐,观察是否有颜色的变化——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
D .向乙酸乙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蒸馏——提纯乙酸乙酯 11、下列有关概念或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蛋白质和氧化铝一样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所以他们都是两性氧化物
B.制造婴儿用的一次性纸尿片采用的吸水保水的材料可以是
C.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KMnO 4(H +)溶液褪色
D.甲酸乙酯、葡萄糖、麦芽糖、淀粉这四种物质的共同性质是他们既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又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12、有4种有机物:① ② ③ ④CH 3-CH=CH-CN ,
其中可用于合成结构简式为 的材料的正确组合
为( )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3、已知化合物A(844H Si C )与立方烷(88H C )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
则844H Si C 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 )
A .3
B .4
C .5
D .6
14、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大气平流层中,氟氯代烷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层的循环反应
B 、木糖醇结构简式为CH 2CH CH
CH CH 2
OH OH OH OH OH 由此可见它一定不能溶解于水,可发生酯化反应
C 、淀粉和纤维素的的通式都是(C 6H 10O 5)n ,所以二者是同分异构体
D 、由乙醇制C 2H 4是放热反应
15、不粘锅的内壁有聚四氟乙烯涂层,下列关于聚四氟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聚四氟乙烯的单体是不饱和烃 B .聚四氟乙烯比较稳定 C .聚四氟乙烯中氟的质量分数是73.1% D .聚四氟乙烯分子中含有双键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 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乙醇汽油,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量
C.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D. 尼龙、棉花、天然橡胶、ABS 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17、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CH 2
OH
CH CH 3
时,需要经过下列哪
几步反应( )
A .消去、加成、取代
B .加成、消去、取代
C .取代、消去、加成
D .消去、加成、消去
18、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凡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
物质
CH 3COOCH 2
CHO CH
2OH
有光学活性,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
A .在催化剂存在下与H 2作用
B .与NaOH 水溶液共热
C .与银氨溶液作用
D . 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
二、填空题
19、菠萝酯是一种具有菠萝香气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苯氧乙酸结构如图
(1)甲一定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其电子式
为 __________。
(2)已知,0.1摩尔甲能使800克2%的溴水恰好完全褪色,同时溴水增重5.8克,甲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如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苯氧乙酸有多种酯类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能使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苯环上有2种一硝基取代物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20、乙酸丁酯(CH 3COOCH 2CH 2CH 2CH 3)是具有果香味的香精,经酯化反应可进行乙酸丁酯的合成。
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右表。
合成过程如下:第一步:将丁醇和过量的乙酸混合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第二步:洗涤提纯;第三步:蒸馏提纯。
(1)上述是合成和提纯乙酸丁酯的有关装
置图,请写出合成和提纯乙酸丁酯的操作顺序(填字母)C →F → → → → 。
(2)C 装置中除了装有1-丁醇和过量的乙酸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酸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 中冷凝管的作用
OCH 2COOH
是: ;
(3) 步骤F :酯化反应完成后,向卸下的烧瓶中加入25mL 水的作用是_____
___ _ 。
A
装置中
Na 2CO 3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 。
(4) 步骤E 的操作要领是:①用一只手的手掌压住分液漏斗的塞子并握住分
液漏斗;②另一只手握住活塞部分;③ 。
(5)装置A 的分液漏斗中液体分为两层,乙酸丁酯应在 (填上、下)层。
(6)第一步酯化反应过程中可能得到的有机副产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21、聚乙炔导电聚合物的合成使高分子材料进入了“合成金属”和塑料电子学时代,以下是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合成的聚乙炔衍生物分子M 的结构式及M 在稀硫酸作用下的水解示意图:
C C
H C
O O
CH
22O CH
OH
CH 3
n
B C 3H 6O 3C 2H 6O 2
C 9H 6O 2
n
(1)聚乙炔衍生物分子M 是通过_____________反应的产物(“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
(2)A 的单体为______________;
(3)1molM 分别与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钠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_。
22、A 是生产某新型工程塑料的基础原料之一,分子式为C 10H 10O 2,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连线代表化学键单键或双键)。
(1)根据分子结构模型写出
A
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
(2)拟从芳香烃
C
CH 2
CH 3
出发来合成A ,其合成路
线如下:
已知:A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B 和甲醇。
(a)写出反应类型①________ ⑤__________
(b)写出结构简式D __________ H ___________
(c)已知F分子中含有“—CH2OH”,通过F不能有效、顺利地获得B,其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d)写出反应方程式(注明必要的条件)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甲一定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C→F→→→→。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_____ ___ _ 。
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_____________________ (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_________________(2) (a)①________ ⑤__________
(b) D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写出反应方程式(注明必要的条件)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