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疼痛护理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护理中疼痛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事业不断进步。

近年来研究发现,新生儿在出
生后疼痛敏感度强,患儿虽然无法利用语言表达疼痛,但能通过其生理反射及行
为进行反映。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作为危重疾病新生儿治疗、监护、护理的主要产所,常常会接受静脉穿刺、采血、肌肉注射等致痛操作,而致痛操作很容易引起
生理反应,影响新生儿睡眠质量,或出现喂养不耐受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对新生
儿脑部、神经系统发育带来不良影响。

故新生儿疼痛护理工作不容忽视,实施有
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疼痛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稳定生命体征。

此外,新
生儿护理一直以来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及重点,家属往往因过度担心、新生儿
哭闹等,易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对临床工作开展不利。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疼痛护理;效果分析
引言
新生儿疼痛症状在临床中比较普遍,多由早产或新生儿疾病所引起,会对患
儿造成一定影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能够为新生儿提供生命支持,发挥明显的治
疗及干预效果。

新生儿进行重症监护时,应做好疼痛护理干预,这对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护理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针对因疼痛症状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治
疗的患儿应用针对性疼痛护理,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遴选时段2018年1月~2020年12月内265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参考“随
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132例):男
女各占78例、54例,日龄1~29d,平均(15.62±4.32)d;出生体重2600~3700g,均值(3155.65±56.32)g。

观察组(133例):男女各占75例、58例,
日龄2~28d,平均(15.78±4.68)d;出生体重2580~3660g,均值
(3169.63±57.63)g。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出生1minApgar评分≥5分;②出生体重高于2500g;③此研
究现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事先告知新生儿家属此次研究内容及风险性,取得配合。

排除标准:①先心病患儿;②重大疾病患儿,对外界刺激无反应;③
入组前接受镇静、镇痛药物。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涉及操作:新生儿呼吸、脉搏、体温各项体征的严
密监测,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开展各项操作,预防感染等。

观察组:加强疼痛护理
干预,开展措施如下:(1)抚触护理。

实施致痛操作时,可利用肌肤接触、按摩、摇晃、拥抱等方式有效刺激新生儿触觉,观察其反应。

每日进行2次,每日
时间15min左右。

(2)体位护理。

选择适宜体位,可有效缓解疼痛,例如屈曲
体位,同时采取襁褓包裹新生儿,增加其安全感。

体位每2h更换一次。

(3)非
营养性吮吸。

利用新生儿安慰奶嘴,锻炼吸吮能力,分散新生儿注意力,同时通
过刺激口腔触觉可增强疼痛阈值,增加5-羟色胺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且同时提
高患儿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及肠道功能,降低能量消耗。

每次不超过15~
20min。

(4)喂葡萄糖水。

给予新生儿适量葡萄糖水,满足其营养需求,同时减
轻疼痛感,甜味刺激可激活内源阿片性途径发挥镇痛效果。

(5)触摸疗法:新
生儿的感官神经发育最早,按摩、抚触、拥抱、袋鼠式护理等的接触提供新生儿
在脱离母体环境下的肌肤接触,进行触觉上的刺激,帮助新生儿找到在母体中的
安全感从而拥有愉悦感,来对抗疼痛感。

(6)改善环境。

营造适宜的监护室环境,室内温度、湿度、光强强度等合理调节,降低噪音音量,尽量降低不良环境
因素刺激,及时更换床单并使用暖色调物品,增强患儿舒适度;为新生儿播放柔和、舒适的轻音乐,并进行肢体安抚,可缓解压力水平,降低能量消耗。

(7)
袋鼠式护理。

致痛操作前,新生儿以直立体位贴在护理人员胸前或母亲胸前,保
持舒适状态,有助于增加新生儿温暖及安全感,同时进行轻拍、抚摸、拥抱等动作。

袋鼠式护理每日1次,每次30min左右。

(8)母乳喂养。

针对轻症新生儿,在实施致痛操作时,通过母乳喂养可起到止痛效果。

(9)强化护理人员操作。

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其技术操作水平,熟练操作,同时严格筛查,
所有护理人员均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

两组均持续干预至出院。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
应激反应发生率。

②对比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和体质量。

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价患儿疼痛情况,包括患儿面部表情、哭闹状况、呼吸形态、手臂、腿部、觉醒状态6项指标,每项1分,共6分,分数越高说明患儿疼痛感越强。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使用问卷调查收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内容包括护理
指导、护理操作、护理宣教及专科护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

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应激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应激反应发
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疼痛评分及体质量比较:
两组患儿入科时NIPS评分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时,观察组NIPS评分低于对照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理念中,人们错误认为新生儿对疼痛的感知力比较差,主要原因是其机
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通过长期医学实践,越来越多的新生儿研究者发现,不仅
是新生儿,在胎儿时期人就具备疼痛感知能力,并且疼痛持续时间越长,对疼痛
刺激的反应越强烈。

疼痛的反复刺激会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大脑神经发育造
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原发或者继发的痛觉过敏,从而引发对于神经功能、结果的重建,紧接着造成新生儿各方面的发育异常,尤其是脑部发育的异常。

在为新生儿疼痛患儿开展重症监护时,不仅要关注患儿自身疼痛症状,也要注意
避免操作不当而引起患儿疼痛加剧。

针对性疼痛护理强调以患儿为中心,通过优化重症监护护理工作流程,完善护理操作,最大程度帮助患儿缓解疼痛症状,使其能够尽快回到母亲的怀抱,为其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支持。

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一方面减轻新生儿致痛操作的疼痛感,稳定其生命体征,另一方面改善家属负面情绪,提高满意度。

分析如下:新生儿主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及哭闹来反映疼痛程度,观察新生儿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评估疼痛程度,以此实施相应干预手段。

通过拥抱、抚摸等非痛觉性刺激方式,增强新生儿安全感,提高舒适度,减轻疼痛,同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免疫等有益;利用非营养吸吮及葡萄糖口服等方式,可有效镇痛,避免新生儿哭闹;营造舒适监护室环境,降低室内噪音,有助于平衡新生儿生命体征,减轻疼痛感。

结语
优质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帮助新生儿缓解疼痛,进一步促进新生儿恢复健康,减少重症监护的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率低于对照组(<0.05),疼痛控制时间及入住NICU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均<0.05)。

优质护理主要从环境、体位、触摸、非营养性吮吸、母乳喂养等方面来缓解新生儿疼痛问题,这与大部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儿疼痛症状,增加患儿体质量,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成柳,陈牡花,杨维,何丽.浅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25(5):93-95.
[2]李林哲.发育支持性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20,52(2):146-148.
[3]刘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
南,2019,17(18):210-211.
[4]孙雪霞,牟榕辉,李兴霞.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医疗操作性疼痛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1):111-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