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最新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与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共同构成。
课堂心理环境和谐还是混乱、活跃还是沉闷,会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也是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所在。
一、课堂心理环境的调查
为具体了解初中学生在化学课上心理环境的总体状况,进而分析化学课心理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对初中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心理环境状况做了一些调查,调查内容详见表格。
初中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学习与感受现状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喜欢化学或者在化学课上觉得心情愉快的学生刚达到总人数的一半,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化学课上注意力不集中。
由此可见,化学学习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在化学课参与方面,很积极参与化学活动或实验的学生不足7.6%,在老师的提问下才比较积极参与化学活动的学生不足总人数的一半。
可见,很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喜欢单独学习,学生接受知识也比较被动,课堂缺乏有效的生机与活力;在教师支持方面,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期望一般或不高的占总人数的53.2%,师生之间缺少和谐融洽的关系;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喜欢在化学课上回答问题或者
上台演板,说明了学生在化学课上不喜欢竞争的状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表现得比较一致,自信越高,自我满意度也越高。
总体来说,许多化学课堂心理环境都不是很好,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利益也没有比较好的维护,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个性得到非常大的压抑。
调查也显示出了教师对学生充满期望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建构中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最主要的是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训练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并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
二、对创设良好初中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思考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享受学习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单一的教与学生盲目的学,而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及情感交流的过程,要建立一个和谐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种和谐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化学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对课堂心理环境起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二)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让学生主动求知,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以学习为乐。
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建构一个能产生兴趣的心理教学环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化学在初中是一门新的学科,教师要重
视化学绪言课的引入,在讲解化学课本之前,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比较有趣的实验。
如,“魔棒点灯”以及“红葡萄酒的得失”等,并积极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结合起来,如,夏天中的“鬼火”、草垛堆久产生的“失天火”以及除热水瓶中的水垢等。
利用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注重动用教学目标的弹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而又充分的发展。
(三)善于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构建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合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与化学实践中去,让学生树立一个主人翁意识。
在构建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重问题的生活化,设置的问题要有新意和趣味,引导学生进入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化学就在自己身边,清楚化学的意义以及价值,在学生科学合理的解决好某一个实际问题时,就会获得积极参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创设良好的化学课堂心理环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地充实和完善,在自身的实践中努力探究,寻找更加有效并且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策略,从而构建起一个活力四射、有血有肉的初中化学课堂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