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道士塔教学课件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许有辉 煌的历史,也许也有屈辱的过去,但 不管是辉煌还是屈辱,都需要有几种 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实干精 神,以及保护祖宗遗产的意识。 只 有这样,我们才能干出成绩,才能在 强手如林的世界和平崛起。
• 2、细读王道士盗卖文物的经过和表 现,突出了什么?
• 3、外国冒险家用什么手段掠走文物? 又有哪些开脱之辞?
• 4、作者如何驳斥,带着什么感情?
点拨
• A、中国官员无赤肠,不下决心保护国家 文物,而是放任不管并饱私囊;外国冒 险家来掠夺文物,排除危险。两者形成 对比突出了中国官员的昏庸自私。
• B、王道士的贪图小利,愚蠢卑鄙。 • C、万里冲刺,长驱而入,欺骗掠夺。抢
敦煌地处古“丝绸之路”咽喉,也是以中华 文化、古希腊文化、印度文化、穆斯林文化为代 表的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最重要的融汇和交流场所。 藏经洞文物中,大量涉及中国和中亚、南亚、欧 洲等地的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 军事、语言、文学、艺术、科技、风俗等几乎所 有领域,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敦煌 的自然风光同样毫不逊色:沙漠奇观鸣沙山和月 牙泉,澄黄的沙山和清澈的泉水相互依存,延续 千年不变,景色奇异迷人;阳关及玉门关虽只余 下断壁残垣,置身其间,却仍能隐隐感受到边关 的铁马金戈之气,使人不得不慨叹历史的沉重和 苍凉。
• 3、文物被劫掠的情况?
4、在写事、写人中倾泻了什么感情?
看塔悲凉
写人愤怒
——平民愚昧出卖文物罪人 文物被掠
↓ 民族悲剧
归纳:以道士塔为引线,简要介绍王道 士其人,概述文物被劫掠,愤怒指出这 是一个民族悲剧。
• 1、当时欧美艺术家做什么,中国的 文官做什么?敦煌文物被毁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
• 2、愚昧的王道士犯了何罪?他的心 理活动和罪行细节,写得真实吗?
王道士
斯坦因
整体感知
• 本文共四节,请分别概括每节 的大意。
第一节:罪人塔。
第二节:愚昧无知毁坏文物。
道
士 塔
第三节:贪图私利,出卖文物; 外国冒险家欺骗、掠 夺文物。
第四节:牢记耻辱,保护、 研 究文物。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 1、道士塔是怎样的?描叙塔群 体现了什么气氛?
• 2、王道士是何人?为什么说他 是罪人?而要他担起文化重债 是无聊?
敦煌风光
王道士塔
敦煌滩
莫高窟1
莫 高 窟 二
鸣沙山,一览无余好风光
敦煌艺术
敦煌的美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当苍茫
浩翰的沙漠突然中裂,高低错落的几百个洞窟 在陡直的岩壁上蜂窝般排开,每个洞窟中都绘 满了精美绝伦、价值连城的千年古画,这种奇 迹确实是惊心动魄的。一百年间,来自五洲的 各色人等在这里频繁出没,中国学界更对这里 蒙受的屈辱刻骨铭心。而人类的知识体系中, 却有了一门博大宏富的国际显学——敦煌学。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郑重把敦煌莫高窟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沙漠上的美术馆"不 再只是中国的国宝,它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拥 有的珍贵财富。
作者介绍
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 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 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 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 史论专着多部,曾被授予“国 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 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他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在繁多 的头衔中比较重视上海市写作学会一职,因为这个学会 由全上海各大学的写作教授们组成,专门研究“写作” 究竟是怎么回事。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着散 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 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余秋雨的艺术理论着作,也备受 学术界重视和尊崇。
• 我国敦煌研究所的专家比 我恨得还深表现在那里?
文中引用一位日本学者的 话,目的什么? 中国的
专家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激 动,而是默默地离开会场?
点拨
不愿抒发感情,加紧钻研,抢 时间,争速度,实干精神, 取得 的成绩得到世界的公认。 愚昧的 道士掌管敦煌艺术宝库的时代已 经过去,现代的 敦煌艺术研究家 不会忘记耻辱,会在保护,研究 敦煌文物的道路上做出更大成绩。
• 3、文中的四个“惨白”含义,表达 作者什么感情?
• 4、该节有什么写作特点?
欧美艺术家有突破,歆羡东方 艺术;中国文官昏庸无视艺术,无 知道士掌管佛教艺术。
王道士犯罪而不知:涂抹壁画、 毁坏雕塑,塑“天师、灵官。”对 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罪行细节描写, 是依据道士身份,揣摩想象,是源 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真实) 。
敦煌历经了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
灿烂,古迹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 千佛洞等主要景观。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 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是中国现存规 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 年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 彩塑2000多座。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 也有反映当时的民俗、耕织、狩猎、婚丧、 节日欢乐等的壁画。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 湛无双,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
道士塔
余秋雨
敦煌简介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青藏高原北
部边缘地带,是甘、青、新三省区的交界处。 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它是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 (青海道)、西域南、北道交汇处的大边关 要塞。从敦煌东北行过安西,为通向中原的 河西大道;西出阳关,沿丝路西域南道与新 疆的若羌县相连;西北行出玉门关,沿西域 北道可通往哈密和罗布泊;敦煌南行经阿克 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逾阿尔金山,则直达青 海省的格尔木。
救,使之见光明,无力研究 。 • D、驳斥其没有基本前提,采取欺骗手段
占有,要和他们比学问。
归纳:发现藏经洞,面对大量的珍贵 文物,各色人士粉墨登场,首先,是 愚蠢,卑劣的王道士贪图小利使大量 文物流失,而中国文官有不可推卸的 责任。外国冒险家不顾一切,冒死赶 来掠夺,又大言不惭的说是他们抢救 了文物,而中国无力研究。作者怀着 义愤驳斥,并穿越时空拦下车队,却 又左右为难——在此,作者直抒感情, 抱恨无穷。
看到的第一个“惨白”是 真实情况,脑子第二个“惨白” 是混乱,表达了作者难以言表 心之痛。
介绍王道士毁坏文物的经和细节描写与对话— —想象有椐、生动跨越时空, 在叙事中表愤情。
• 1、发现藏经洞后,中国文官对文物 采取什么态度?外国冒险家冒着危 险赶来,与之形成什么对比?
小结
本文以道士塔为引线,记 叙了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掌 管下,敦煌文物被破坏以及被 外国冒险家劫掠的经过,表达 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 而生发的悲怆苍凉的感情。
语言特点
笔法新颖灵活:
1、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想象、有椐、生动 (如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 。 2、跨越时空(如对话、拦车)。 3、直接抒情、在叙事中抒情。 4、语言多姿多彩——有时简洁,有文言 遗风 ,口语化,有时鲜明,带有警醒意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