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下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最新马克思主义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分配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影响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显现,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由收入分配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正日益突出且不容忽视,否则将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威胁社会的稳定。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兼具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本文尝试对收入分配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在科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内涵, 并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尤其是生产和分配方面的理论,对我国当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
本文运用相关数据资料测度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变化趋势,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从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多个方面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尝试探寻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的对策思路。
本论文由五个章节和结论部分构成:
第一章绪论是对本论文的概括性介绍,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指出了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二章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渊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内涵及其发展作了系统总结,并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尤其是生产和分配方面的理论,对我国当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
第三章主要是针对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具体状况的复杂特征,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本章首先利用具体数据资料,从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收入差距状况,旨在从全局上把握全国收入分配的格局的变化趋势,从而为本文的总体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之后详细阐述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针对现阶段我国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六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为下一章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策建议作了充分准备。
第五章主要针对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原因,综合调节收入差距的多种经验,有的放矢的从多方面提出了缩小我国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思路。
结论部分对本论文作了概括性的总结。
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始终把收入分配作为重点来研究分析,在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共
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收入分配政策的阐述,更是表明了党中央下大力气搞好收入分配工作,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决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政策
Research on China’s Income Dist ribution Based on
Marxist Theory of Distribution
Abstract:
Income distrib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and self-interest, r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embodies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a society.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At present, a series of problems are emerging in income distribution area,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between residents is widening.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caused by the incom e distribution problems are so prominent that can‟t be ignored. Otherwise they‟ll block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undermine social stability and security. Therefore, deep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has both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arxist theory of distribution is a part of the theory of Marxism and scientific socialism,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on income distribution. Firstly it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Marxist theory of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its theoretical origin, and then reveals that it guid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urrent society. Secondly, it measures the trends of the income gap in China by relevant data,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China‟s income gap, such as policy factor and market factor. The thesis aims to prob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income gap which are benefi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mplement the "moderate prosperity" program in an all-round way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and the conclusion:
The first chapter mak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the thesis. It mainly presents the background of this topic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and als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ituation of research. The content, structure and research methods are defined. The followings are the innovations and deficiencies of this thesis.
The second chapter makes a systematic conclusion of Marxism theory of distribu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s origin. The natur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It reveals that Marxism theory of
distribution,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of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 third chapter investigates the situation of our income gap. Using specific data, it makes a deep research on five aspect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change trends of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Both economy and society will be effected by the over-size income gap.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gap expanding based on the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income gap. This part summarizes six reasons of the enlarging gap of inhabitants, and provides the theory and fact basis to the solution of income gap by thorough analysis.
The fifth chapter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 to control the problem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promote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integrating a variety of experience, including the policy options and the system arrangements.
The conclusion makes a general summary of this thesis. The proble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s a focal point of our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leadership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attention and put great effort to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report at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d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policies. It shows that our government determines to put great efforts into solving income distribution problem and striving for common prosperity. Key words:Marxist theory of distribution; Income distribution; Income gap; Countermeasures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一)国内研究现状 (1)
(二)国外研究现状 (3)
三、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4)
四、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4)
五、本文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不足 (5)
(一)研究方法 (5)
(二)创新之处 (6)
(三)不足之处 (6)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7)
一、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思想来源 (7)
(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分配思想 (7)
(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分配思想 (7)
二、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8)
(一)基础: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 (8)
(二)未来社会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9)
(三)精神实质:以人为本 (9)
(四)目标:公平分配 (10)
三、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发展 (10)
(一)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0)
(二)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1)
(三)江泽民、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新发展 (12)
第三章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影响 (14)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的总体分析 (14)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14)
(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14)
(三)行业收入差距现状 (15)
(四)阶层收入差距现状 (16)
(五)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差距现状 (17)
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18)
(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制约有效消费需求的增长 (19)
(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造成“生产过剩” (19)
(三)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19)
第四章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 (21)
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被弱化 (21)
三、资本市场制度的缺陷 (22)
四、政府经济政策的倾斜 (22)
(一)工农业非均衡的发展政策 (23)
(二)由沿海向内地的梯度发展政策 (23)
(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3)
五、经济体制转轨的疏漏 (24)
(一)非法非正常收入 (24)
(二)垄断行业的高收入 (24)
六、人力资本的差异 (24)
第五章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思路 (26)
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26)
(一)充分认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26)
(二)大力发展公有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7)
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27)
(一)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 (27)
(二)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27)
三、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职能 (28)
(一)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8)
(二)加快税收制度改革,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29)
(三)完善法制法规,加强收入分配的法制保障 (30)
(四)富民优先政策 (31)
(五)充分就业政策 (31)
四、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 (32)
(一)统筹城乡发展 (32)
(二)统筹区域发展 (32)
五、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增进社会公平 (33)
(一)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33)
(二)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 (34)
(三)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34)
结论 (35)
参考文献 (36)
一、著作类 (36)
二、论文类 (3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39)
致谢 (40)
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悬殊,基尼系数近十年来一直在0.4以上,突破0.4的国际警戒标准,收入分配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
目前,针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许多学者展开了深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但很多研究只是对现实现象进行某一侧面的分析,停留在表面,缺少宏观多角度、深层次的探索。
笔者认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分析其根源所在。
因此,针对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产生的问题,要在正确认识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我国收入差距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和发展趋势。
基于此,本文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下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研究”这个主题,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理论支撑,着眼于实际,具体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和分配不公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制度安排及政策选择,以期达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问题研究:
在有关我国收入差距现状的研究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两极未分化论
1)差距尚在承受范围之内
李实、赵人伟参照两极分化的标准,对1986至1995年间的城镇居民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指出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处在我国社会可承受范围内①;陈宗胜、周云波运用基尼系数、收入比值、泰尔指数等指标,对天津市的收入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虽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但尚处在正常范围内②。
2)收入差距已经失当
曾国安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且全国基尼系数增幅最大③。
黄达将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4年间处于极低水平,1985~1994年间扩大状态,1995~2005年间逐渐超出合理范围④。
①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 (4).
②陈宗胜,周云波.城镇居民收入差别及制约其变动的其他因素——就天津市城镇居民家庭特征的影响进行的一些讨论[J].经济学,2002( 2).
③曾国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J].经济评论,2002(5).
④黄达.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分析[J].财经界,2006(8).
(2)贫富两极分化论
关于两极分化,部分人认为我国已出现局部的两极分化。
杨承训、张新宁认为,要认识到我国确实存在局部的两极分化,但并不是阶级分化,因此要客观看待中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我国的两极分化已经全面化。
章洪海、苟娟娟认为,中国已经进入明显两极分化的社会②。
2.关于对我国收入差距表现的研究
汪冰、金迪认为,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不公现象主要表现为:分配的起点不同;同工不同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偏低;初次分配中,普通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偏低;国企、垄断行业高管人员的薪酬收入过高。
3.关于对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的研究
(1)就业制度变革因素
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和盲目性,促使部分单位和企业成为提高收入的领头兵,也必然造成了劳动力的流动。
劳动者热衷于高收入的行业,劳动力在行业间有选择地流动,也造成了部门间、职工间收入差距的拉大。
(2)人力资本差异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影响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是教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受的教育水平与其收入水平,总体呈正比。
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王天夫和王丰指出,“在城市集团分配背景中,城市居民教育水平能够解释城市收入差距的13%。
③”
(3)市场机制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规律引起了收入差距的产生,在市场中,由于个人的竞争能力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必然相应的收入也就不同。
4.关于收入差距扩大的不良影响问题研究
战辉认为,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以下社会问题:“首先,收入差距扩大导致需求不足,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其次,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再次,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仇富”心理以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④。
”李欣广、朱品认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造成内需不足,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不利于共享科技成果及社会均等的实现⑤。
”
总之,在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研究上,国内的许多观点对本文具有学习和借鉴价值。
①杨承训,张新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来龙去脉[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3).
②章洪海,苟娟娟.也谈中国的两极分化现状[J].经济问题,2005(6).
③王天夫,王丰.中国城市收入分配中的集团因素[J].社会学研究,2005(3).
④战辉.谈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从家族企业财富流向角度进行阐释[A].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2012年),2012(11).
⑤李欣广,朱品.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与所有制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2(24).
(二)国外研究现状
近代国外有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的研究涉及到收入分配及收入分配差距方面,以下主要列举四种理论成果。
1.基尼系数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Gini),最先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测度居民收入分配的指标,即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在国际上通用,是用来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指标。
它表示的是家庭或人口的相对比重与其收入的相对比重,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数值的不断增加,表明收入差距的不断增大。
但是0和1的存在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形式,一般不会在现实中出现。
国际上认定基尼系数小于0.2时,收入分配高度平均;而警戒线为0.4;大于0.5说明收入分配已出现两极分化;0.6以上则表明收入分配高度不平均。
因其能直观反映和测距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差距的大小,具有对贫富两极分化进行预警的功能,基尼系数在国际范围内被广泛运用。
2.倒U曲线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 Kuznets)首次运用库兹涅茨指数来测度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在全社会收入中的比重,即:一个社会分配体系中最富有的20%的人口的收入占全社会收入的份额。
数值最小为0.2,表明20%的高收入者和2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均占收入份额的20%,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反之,数值越大,收入越向高收入者集中,收入差距也就越大。
库兹涅茨因而提出,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然后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改善,最终趋于相对公平,整个过程呈倒U 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倒U假说。
3.五分法
五分法是对收入差距的分层次考察,将所要调查的人口均等分为五个小组,按20%的最高收入和20%的最低收入进行比较,用二者的收入水平之比反映收入差距。
最低值为1,比值越大,表明20%的高收入者所占的份额越大,低收入者所占越小,收入差距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4.“二元经济”理论
刘易斯(A. Lewis)的“二元经济”模型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普遍存在二元结构,而经济发展实质上是现代工业部门对传统农业部门的扩张,生产要素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流动,推动力经济的增长。
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劳动力出现短缺,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劳动力被工业吸收完毕,相应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也随之提高,居民的收入增加,农业劳动者与工业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将随着工业化进程而逐渐缩小。
“二元经济”模型理论揭示出,工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幅度,决定了工业化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进程。
三、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和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从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入手,分析现阶段我国各层面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成因,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试图寻找切实有效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本论文由五个章节和小结部分构成:
第一章绪论是对本论文的概括性介绍,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指出了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二章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渊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内涵及其发展作了系统总结,并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尤其是生产和分配方面的理论,对我国当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主要是针对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具体状况的复杂特征,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本章首先利用具体数据资料,从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收入差距状况,旨在从全局上把握全国收入分配的格局的变化趋势,从而为本文的总体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之后详细阐述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针对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六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为下一章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策建议作了充分准备。
第五章主要针对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原因,综合调节收入差距的多种经验,有的放矢的从多方面提出了缩小我国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思路。
小结部分对本论文作了概括性的总结。
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始终把收入分配作为重点来研究分析,在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收入分配政策的阐述,更是表明了党中央下大力气搞好收入分配工作,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决心。
四、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也随之出现,已成为无法忽视的问题。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控制和解决,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现行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其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影响着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
本论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状况,进行历史总结、实证分析、定量研究和定
性概括,同时进行系统地调查分析,横向和纵向对比。
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力争归纳出新的适合于中国实际情况的研究收入差距的方法,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形成一种多学科的新分析视角。
现实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的产生和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然而由分配不公导致的收入差距破坏了居民之间的利益均衡,非法非正常暴富使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不满情绪滋生蔓延,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分析收入差距的成因,最重要的是要分析收入差距产生的机理。
这是影响经济运行的根源所在,对收入差距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加明确差距存在的原因,以及形成差距的客观条件、历史条件等等,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合理的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以及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采取有效手段治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成为摆在理论工作者和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工作。
采取措施把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促进分配公平,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而言,缩小收入差距能在金融危机、经济衰退背景下刺激国内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实现保增长和保就业的目标,最终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正是基于此种背景,展开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是重要工作其中之一。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政策,通过政策转化为行动,最终遏制收入差距过快增长的势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五、本文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不足
(一)研究方法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问题,有着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制度根源,若要全面系统地进行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指导。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指导,综合运用了抽象分析法、矛盾分析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阅读、分析文献得出对主、客观事物认识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发展以及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总结,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下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研究这一课题作了深厚的理论铺垫。
2.抽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