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
作者: 张俊祥,李振兴,武治印2009年第六期
摘要:利用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调查数据,绘制了我国生物制药的技术路线图,结合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路线图,对我国目前生物制药领域的知识产权、技术转化、投融资、市场环境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物制药产业;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图;建议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制药作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近几年,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加强了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投资,以期抢占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1全球生物制药正处于产业发展跃升期
1.1 生物技术产业进入大规模产业化起步阶段
生物技术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萌芽以来,已逐步成为当前最具活力的产业。

目前,全球生物经济总量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为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生物技术专利已经占到世界专利总数的30%,在近期上市的药物中,20%属于生物技术药物。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逐年增加,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12%,达到1.143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已增加到23个。

安永公司2007年发表的《超越界限:2007年全球生物技术》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生物技术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快速增长,加拿大上市公司的营收增幅为22%,美国和欧洲均为14%,私人资本和风险资本对生物技术兴趣也逐渐增加,2006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筹资增长了42%。

生物芯片、生物能源、工业生物技术等也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1.2 生物制药是目前生物技术的先导
从1982年第一个生物药物上市至今,经历20多年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翻了一番,达300亿美元,2003年再翻一番,达600亿美元,占同期世界药品市场的10%以上。

IMSHealth医药市场咨询调研公司统计,1998—2003年,全球生物药物年销售额的增长率在15%-33%。

爱立德森咨询公司2006年报告认为生物医药技术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2020年之后生物医药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

在生物药物开发方面,目前全球研制的生物药物已超过2400种,其中近2000种已进入临床试验。

2 我国生物制药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生物药物已开始由仿制进入创制。

据统计,我国批准上市的产品有18种,进入I、Ⅱ期临床试验的有21种,处于临床前开发的有35种;人工血液代用品技术转让成功,B型血友病、恶性肿瘤等5种基因治疗方案进入临床实验。

在产业化方面,截至2006年底,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已发展到503 家,2006年销售收入为390亿元,总资产已增加到525亿元。

另外,我国生物制药发展的条件也已逐渐成熟。

首先,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基础设施也已有明显改善,建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中试和产业化基地。

其次,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对生物医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我国有巨大的海外人才储备《science》、《nature》等著名杂志生物技术方面有25%的论文由华人研究人员完成或参与完成。

此外,
由于在我国进行药物研发的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相对成本较低,效率较高,这也为我国生物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3 我国生物制药发展路线图
生物制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多项前沿技术和平台技术,包括生物药物的制备、药物筛选、药物分子设计、制药技术、药物新剂型、给药系统、药物安全及药效评价体系等等,也包括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

其中,有些技术是瓶颈,必须及早研发,有些是共性技术,应及时部署。

同时,资金问题是生物药物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生物制药发展的认识,我们从生物制药的技术发展和产业链出发,结合国际经验,研究并提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并探讨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关键问题。

3.1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路线图分析
生物药物产业发展由基础研究、靶标发现、药物设计、预临床研究、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和市场阶段等组成(见图1),其中基础研究、靶标发现、药物设计属于研究阶段,预临床研究、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属于技术市场化阶段。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生物技术药物的产业化阶段可分为预种子阶段、种子阶段、早期阶段、开发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

从资金需求来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发展在每一个阶段所需资金有很大不同,预开发阶段所需资金不太确定,一旦进入开发阶段之后,所需资金基本比较明确。

从融资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天使基金、战略联盟和公开上市是企业发展获取资金的主要手段,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阶段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是生物制药产业的主要特点(见图2)。

生物药物开发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失败率也较高。

据统计,目前一个新药品的开发,在经历研发,中试,动物实验,临床实验,上市等过程中,成功率仅为1/5000~1/10000。

研发周期长、研发费用高也是生物制药产业的特点,一般一个新药的研发到上市需要10~15年,研发费用甚至超过10亿美元。

但是,生物
制药产业的预期回报率也较高,一旦新药品获得上市即可垄断市场,获得巨大利润,有些产品的利润可达10倍以上。

3.2 我国生物制药的技术路线图
根据我国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的调查数据,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入手,我们选择了包括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在内的18项技术,综合考虑这些技术对提高我国生物制药能力的重要性、我国未来发展途径、技术基础和差距以及实现时间等,绘制了生物制药发展技术路线图(见图3)。

可以看出,在这些技术方面,我国和国外的差距大约为7年左右。

研发基础方面,我国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诊断芯片和诊断技术方面基础较好。

生物信息开发利用、高通量筛选、生物安全性检测,以及组织与器官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基础相对较弱。

根据技术特点、研发基础和重要性综合,我国应该自主研发的技术有:重大及感染性疾病快速检测与诊断试剂,血液代用品及新型血液制品,生物芯片技术及产品,生物安全与生物检测等;应该联合开发的有: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快速诊断、检疫新技术,新型生物工程产品的过程工程技术,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传染病突发规律、预防、治疗及分子机理研究,重要病源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生物信息的开发、加工和利用技术等;应该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的技术是:生物药物安全及药效评价技术,辅料制备与生产工艺,高通量筛选技术,生物信息并行处理技术,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构建,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和治疗应用技术,蛋白组学研究技术。

3.3 当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在对生物制药产业路线图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我们提出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1)专利问题。

发达国家政府对生物制药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极为重视,目前绝大多数核心专利都由发达国家和国外大公司所掌握。

虽然我国已经逐渐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但我国专利申请量仍较少,缺乏真正创新的产品。

据统计,截至2004年7月,我国全部生物制药企业合计申请专利仅60余项,2000年9月至2004年9月,我国共有108个批准文号的生物制品进行了补充申请,申报新药临床研究的有175个,拿到申请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的有230个,但也都是围绕仅有的几个老品种进行改进。

原始创新少,受西方专利制约较大。

(2)技术转化问题。

目前,我国生物药物技术转移和转化面临困难。

一是由于科技成果
市场应用比较难,难以吸引投资者;二是企业对未来缺乏战略性考虑,对不能立竿见影获得收益的科技成果缺乏耐心。

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生物技术实际转移和转化率都不足20%。

(3)资本和融资问题。

生物药物开发需要高额的研发费用和漫长的开发周期,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虽然我国有生物制药企业2007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一些专注于医药投资的基金也开始设立,但总体而言,资金和融资仍是限制我国生物制药发展的首要因素。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风险投资缺乏,处于种子期或早期阶段的公司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少,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二是资本市场融资困难,尤其是中小型生物企业不能直接从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

三是由于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多是一些新的小型科技公司,很难通过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获得银行贷款,大大限制了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

(4)市场环境问题。

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我国未来生物药物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生物药物重复、仿制过多,产业市场竞争无序。

据统计,我国在重组基因药物方面仅有18个品种,其中最大的品种干扰素系列年销售额仅为7亿~8亿元人民币,而该类产品的生产厂家多达20~30个。

多数生产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已很难获得50%的毛利率,而国外生物制药企业产品毛利率可高达80%以上。

4 对发展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建议
4.1 提高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应结合我国生物制药技术路线图,针对不同技术研发基础、技术重要性,选择适合的技术发展路径,采取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联合开发等多种路径,提高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研发水平。

加强核心技术和示范高新技术平台建设,如对蛋白质组、功能基因组、组织工程、高通量筛选、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干细胞等给予高度重视,力求在前沿技术和核
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同时,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针对重点领域,探索规避和突破发达国家在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的限制,为技术进步和技术转化创造条件。

此外,加强知识产权教育,鼓励国内企业对技术改进和创新申请专利。

4.2 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和完善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和管理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创新药物的研发,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投入(包括研究经费、风险投资、民间融资、二板市场等)、审批(包括专利和药审)、税收(包括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激励(包括技术入股比例、股权、期权)、聚集(区域性的优惠导向)等方面给予系统化的优惠政策。

财政上对创新性和技术性研发给予支持,同时引导风险投资等支持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发展,拓宽资金渠道。

4.3 加强及完善人才储备
加强对原始创新人才、生物技术工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利用生物制药领域华人研究者占有较大比例的优势,实施全球化人才战略,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并为其在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