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氏源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卿氏源流
四川省华蓥市第一中学卿召飞
稽古甄考,卿氏姓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远可追溯至春秋时期,距今2800多年了。
由姬而虞,由虞而卿,姬、卿曾几度互易,来源多途。
卿姓或继于有虞氏虞舜之后,由虞卿始;或继自上古周朝始祖后稷,由姜而姬,由姬而虞,由虞仲始;或少数民族融合改姓而姓卿,或因避难而姓卿。
一、源自妫姓虞国虞(吴)氏(以先祖官爵为氏)
夏禹即位后,封商均于虞城,不久又移封于商。
商均虽然西迁,其后裔虞思公支却滞留虞城,未再迁徙。
另一支后裔虞遂便定居在蒲阪附近的虞乡。
虞遂的一支后裔被封于遂国,春秋时被齐国所灭。
商汤灭夏,封虞遂的另一支后裔于陈,即后来的陈姓先祖陈公满。
至到春秋战国时期,妫姓虞氏出了个名士虞卿,或作“虞庆”、“吴庆”,周太王次子虞仲之血脉。
虞卿是战国时著名的游说之士,在赵孝成王时曾拜为赵国的上卿大夫,辅佐赵王合纵抗秦,争雄诸侯,逐鹿天下,世人称其为虞卿,后虞卿因帮助魏相魏齐,躲避秦相范雎的报复,而挂印离赵,困于魏都大梁。
随后,虞卿仕途不得志,隐居距大梁百余里的河南内黄郡白云山(白于山),著书立说,他上采《吕氏春秋》之体例,下观近世之世态,精研列国之史,终成《节义》、《称号》、《揣摩》、《政谋》等八篇著作,藉以讥刺国家政治的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虞氏春秋》其书久佚,清朝马国翰《玉函山房丛书》有辑本。
另一说虞卿隐居在河南开封府南阳县白云山虞庄村。
当然虞卿的真实名字已失传,也可能本名就叫虞庆,虞乃姓,卿系其官名。
部分后裔以官为姓,即卿姓;其余子孙
仍以虞姓。
二、源自姬姓樊国樊氏(以先祖官爵为氏)
后稷1第十二代孙古公亶父2,生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
《史记·周本纪》载: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生姬昌,姬昌幼时即有圣贤之祥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3,周太王欲立其孙季历之子姬昌为帝,必传位其第三子季历,太伯、仲雍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姬昌,二人遂同避荆蛮,纹身断发,示不可用,以让季历。
太伯、仲雍于荆蛮共建吴国,太伯为国君。
太伯卒,无子,其弟仲雍继位。
泰伯(亦称太伯)、仲雍到时达江苏虞(吴)地后,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受到当地土著吴人的普遍欢迎,当地人受太伯兄弟仁义之德所感化,周围土著人纷纷投奔,拥立太伯为君长。
当时正值殷商末年,中原群雄混战,为保护当地居民,在今江苏无锡东南梅里修长内城周长三百步,外城周长三百余里的城池。
因其城所居之地属虞(吴)地,他所建之姬姓之国故称“句吴(或勾虞)“简称吴(虞)。
太伯殁后就葬于梅里,后人在其附近修有至德庙。
太伯无后,仲雍继位。
仲雍继续开疆拓土,同样受到爱戴,殁后葬于吴国虞山(今江苏常熟)上,故仲雍亦称虞仲。
虽太伯无后,但其后裔仍称太伯为虞(吴)氏开氏始祖、仲雍为虞(吴)氏传代血祖。
仲雍下传至四代有周章,因不忘其为周人后裔,故取名为周章。
周章为
1【后稷】后稷本名姜弃,帝尧时举为农师,舜时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2【古公亶父】后稷至亶父简略世系为(后稷,姬弃)—不窋(kū)—鞠—公刘(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姬隃)—公非(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姬类)—古公亶父(姬亶)
3意思是“我的后代当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姬昌吧?”
句吴国君时,周武王已灭商立周,大封诸侯,遍寻太王后裔,因周章已为国君,就正式任周章为句吴国君,任命其弟仲为周原(今山西平陆)虞国国君,列为诸侯。
仲因此也称为虞仲,与其先父同号。
其后人也以虞为姓。
至仲山峬,又称“樊仲山甫4”、“樊仲山”、“樊穆仲”,虽家世显赫,但本人却是一介平民。
早年务农经商,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部有很高威望。
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5,位居百官之首,为“宣王中兴6”时的重要功臣。
后封地为樊(今陕西长安东南部),称樊候,建立樊国,后迁阳邑(今河南济源市承留乡),公元前635前被晋国兼并。
仲山甫在樊仲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国)为氏,世代称樊氏至今天;也有以先祖官爵为氏的,世代称卿氏至今。
姬姓樊氏、姬姓卿氏同宗同源,族人皆尊樊仲峬为得姓始祖,其得姓历史达2800多年。
三、源自子姓宋国宋氏(以先祖名号为氏)
卿氏源于子姓,远祖黄帝、帝喾、近祖契、成汤(商汤)、宋微子(微子启)、始祖宋义,以先祖名号(卿子冠军)为氏。
南朝沈约注《竹书纪年》载:契“长为尧司徒,成功于民,受封于商。
“契年青时为尧时司徒,后辅佐舜治水有功,职掌教化,任火正,将火种置于丘上供宅居于蕃(今山东腾县),黎民取用,殁后封契为火神,其墓为火神
4【樊仲山甫】本名虞仲甫,其简略世系为:姬亶—虞仲雍—季简—叔达—虞仲—虞公—柯相—包士—贻成—用养—盘新—子溢—仲山甫—樊仲。
5【卿士】一作卿史、卿事。
源于商。
甲骨文有官名卿史,西周或为卿的通称,如《书·洪范》:“王省惟岁,卿事惟月,师尹惟日。
”或指总领诸卿的执政大臣。
6【宣王中兴】宣王中兴是指周宣王即位后,消除厉王暴虐政治的影响,缓和国内外不安定书面,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仲(钟)山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大大提高了王室的威信,遂使周势复振,诸侯又重新来朝。
史称“宣王中兴”。
台。
其因功于民众,封于商地,赐子姓。
契便是子姓商族先祖。
《国语》云:“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
“自契至汤,凡八迁,传十四世。
至成汤建立商朝,创六百多年基业。
至商王武丁时,殷商达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有庶子数人,皆有食采封国,有一个叫子宋的封于宋地(今河北赵县),即宋国,为伯爵候国,世称宋候,为子姓宋国之始。
周武王伐纣,商亡。
同时也灭了与商王同姓的宋国。
商亡后,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于殷,统率殷的遗民。
同时,周武王派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分别领兵驻守殷都周围,就近监视,号称“三监”。
武王逝世后,召公辅政,武庚联合管叔、蔡叔及东夷部落反周。
殷商第二十九位君主帝乙有庶长子子启,被封于微,史称微子启。
他参加与平定武庚及三监叛乱中立有大功,公元前1040年,被封在商丘,国号宋。
同时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之孙稽,为宋公,以奉商祀。
至宋公之子宋丁公子申继位,举国南迁到商丘。
后于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所灭,共传三十二王,历时七百五十四年。
宋亡后,原宋国君主子偃后嗣及历代宋君王室子民多以故国之名为氏,称宋氏。
秦末,子姓宋氏后裔宋义,被各路起义军推举为首领,号称“卿子冠军”,意即冠于诸军之上的将军。
公元前207年十月,章邯派秦将王离包围巨鹿,自己驻巨鹿南面的棘原。
赵王歇几次三番派人向楚怀王求救。
当时,楚怀王正想派人西进功打咸阳。
项羽急于想为叔父报仇,要求带兵进关。
因项羽性子暴戾,杀人太多,派刘邦打咸阳,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领军二十万到巨鹿救赵。
当宋义领军到达安阳时,听秦军声势浩大,逐停军不前,等秦军与赵军消耗,以座收渔利。
但一停就是四十六天。
至十一月,北方天寒
地冻,粮食接济不上,宋义仍然按兵不动,只顾饮酒作乐。
后项羽处死宋义,自己当上主将,并打败了章邯,后来宋义子宋襄也被项羽派人杀死,宋义的其它子孙及族人为免遭杀戮,便纷纷改姓,其中就有以先祖名号为氏,称卿氏,世代相传至今,这样也有二千多年历史了。
四、源自少数民族基因的流入(汉化改姓为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数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流中被同化,随汉族习惯来命姓氏,这种情形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变姓”。
我国的卿姓同其它姓氏一样,不断地与其它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
因此我国不少地区有卿姓人群中已经流入了少数民族基因的分布。
(一)满族卿氏
据史籍《清朝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中国姓氏大辞典》记载:满族正黄旗头甲赫特拉那氏在清朝前期移民填四川,迁居成都,冠以关姓或卿姓。
(二)源于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据史籍《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中国姓氏大辞典》记载:在今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少数卿氏族人,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改为汉姓卿氏,世代流传至今。
(三)源于民间传说,因故(避难)改姓为氏
据四川省雷波县《卿氏家谱》记载:卿氏原为铁姓,因皇上降罪,而将铁姓改为卿姓。
铁氏祖籍东门外九华山之南桂花村人氏,门前有石狮子玉栏杆为记。
太始祖铁世义7,娶妻张氏,生二子,长子铁子林,次子铁子高。
铁7【铁世义】铁世义可能为元初人物。
系西夏灭亡后作为元代色目人的唐兀氏到内地定
子高号称辽东铁龙山铁架将军,乃元帅之职,忠心报国而死,赐“忠义大夫”四字,建立牌坊,有对联云:要知都门九族分,立阳玄起出从文。
后铁子林代弟袭其职,娶杨氏生一子,名铁木耳。
始归一统九十余年,国诈。
之后,皇上降罪于铁子林,听说后沿小道走近河,将船沿堤轻轻推上岸,将本姓更为卿姓,落业于湖广北麻城县孝感乡道磷里卫,更名为卿家元,续生二子,长子正豪,次子正龙。
卿正龙所生一子曰楚德,卿楚德取妻所生一子曰及玉。
卿及玉娶妻宾氏,所生一子曰一梁,随后及玉公由湖广自乾隆二十三年来雷波府。
此宗字辈派语:家正楚及,一洪玉元。
长宗枝吉,福泰文昌。
永远发达,富贵荣华。
另外,祖籍四川广安区北门口九石坎的卿氏(据查该地已无卿氏),据上辈老人说这支卿氏家族是祖上最早是谷姓为避难而改为卿姓的,所以至今仍然保留了不能同谷姓通婚的风俗。
总之,卿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较罕见的姓氏群体。
源流多而有序,归纳起来主要三类,大部分均属姬姓弃后裔或有虞氏虞舜后裔,出自他族和少数民族的卿姓后来则大多数融入汉族之中。
在卿姓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在历史上与卿姓有一定关系的卿氏有:姬姓、子姓、妫姓、虞姓、樊姓、宋姓、铁姓、谷姓、高阳氏、高辛氏、赫特拉那氏等。
当代卿姓分布较广,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0.0081%,其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中上游地区较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多于以北地区,湖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五省区分布较多,约占全国卿姓人口的91%。
卿姓族谱虽存世不多,但字行辈份繁难有序。
居世代相传的这一部分西夏遗民。
其后裔多姓余姓。